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提前肝素化的疗效及风险。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6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提前肝素化PCI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肝素化PCI术治疗。比较两组的TIMI血流分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 LVEF。结果术后,治疗组的TIMI血流0~1级率低于对照组,3级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CI术提前肝素化可以提高灌注效果,有效缓解STEMI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疗策略以初始心电图有无持续性ST段抬高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分为两种临床类型。对于ST段抬高的ACS ,早期再灌注治疗的益处以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优于溶栓治疗 ,已为大量临床试验所证实 ,并已达成共识。对于非ST段抬高的ACS (UA和非ST段抬高的AMI) ,溶栓治疗无益甚或有害已有明确的研究结论 ,而对其早期介入治疗干预的利弊以及适应症的选择、治疗方案的设计和治疗时机的把握等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 ,一系列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使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共识 ,但仍需要更多完善…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7):893-894
目的研究缺血分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96例行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根据Birnbaum的缺血分级标准,分为Ⅱ级缺血组(75例)和Ⅲ级缺血组(12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术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Ⅲ级缺血组术前术后的CK-MB值均明显高于Ⅱ级缺血组(P<0.05),LVEF均明显低于Ⅱ级缺血组(P<0.05);Ⅲ级缺血组的心源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Ⅱ~Ⅲ度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明显高于Ⅱ级缺血组(P<0.05)。结论缺血分级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有预测价值,在相同的手术条件下,Ⅲ级缺血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110例,在入院24 h测定hs-CRP的最高值,并将测定值≥80 mg/L者定义为A组,测定值<80 mg/L者定义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A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37.2%)明显高于B组(11.9%),P<0.01;A组心绞痛发生率(34.9%)显著高于B组(13.4%),P<0.01;A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37.2%)显著高于B组(13.4%),P<0.01;A组死亡率(7.0%)高于B组(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尤其是心力衰竭、心绞痛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自救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院外发病的急性STEMI患者24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院前自救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241例STEMI患者,采取院前自救125例(51.9%),未采取院前自救116例(48.1%)。“发病地点在家”、“接受过胸痛急救培训或健康教育”是急性STEMI患者采取院前自救措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采取院前自救的比例仍然不高。在家中发病更不容易引起患者本人或家属重视,提示在家中发病更应警惕。同时,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重点人群,应大社区教育及急救培训力度,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普及胸痛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公众院前自救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曹健民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093-109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氯吡格雷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人40例,冠心病患者125例,其中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8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45例,ACS患者随机分成氯吡格雷组(40例);常规治疗组(40例),分别检测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 UA、AMI、ACS组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氯吡格雷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Fib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且氯吡格雷组下降水平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血浆Fib及D-二聚体指标水平高低与ACS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氯吡格雷可以有效降低血浆Fib及D-二聚体指标水平,抑制血栓形成,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7)。两组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对照组在PCI术后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PCI术后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酶水平、不良反应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肌钙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与对照组的1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为2.7%,低于对照组的21.1%(P<0.05)。结论 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可减轻急性STEMI患者的心肌损伤,降低MACE发生风险,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10.
吴佰超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197-2197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救要点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了2010年4月到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共50例,所选患者在就诊前进行院前急救,并进行全面的急救护理,选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急救的相关要点.结果 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因为中途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在运转医院途中抢救无效而死亡,其他的患者经过院前急救和医院救治均脱离了危险.结论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可以更好的帮助其脱离危险,增加抢救成功的几率,从而促使患者身体得到有效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Hospital practice (1995)》2013,41(12):35-101
Physiologic roles of apoptosis may be subverted in pathologic processes. Apoptotic control of lymphocyte overproduction, for example, protects against cancer and autoimmunity, but in a disease such as AIDS, helper T cells may be programmed for suicide rather than an immune response. Drugs could be designed to limit apoptosis in AIDS 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to promote apoptosis of tumor cells.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ACS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取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to-B)、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D-to-B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行急诊PCI术治疗的ACS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 ,且动脉血栓形成主要涉及血小板和凝血酶激活的二个重要环节。所以 ,制定改变ACS自然病程的关键对策是抗血小板及抗凝血的治疗。为此 ,本文综述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以试图探讨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药物对ACS的最佳临床应用。1 抗血小板治疗在ACS出现症状后血小板活化作用可持续达30d ,这一现象充分表明了血小板在初次缺血事件以及任何复发事件中的重要性。因而 ,抗血小板制剂的有效选择和使用十分重要。1 1 第一代抗血小板制剂阿司匹林 (A…  相似文献   

15.
16.
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介入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高龄ACS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较高,且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比例较大,以KillipⅢ级常见,高龄组吸烟者多(P0.05)。高龄ACS患者PCI治疗后影响因素可能与性别、Killip分级、吸烟史、高血压、心源性休克、高脂血症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女性)、高血压病史、存在心源性休克为影响AC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高龄ACS女性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并存心血管疾病较多,在PCI手术后控制并存疾病的发病率,可提高ACS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经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按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不予任何降脂药;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服通心络6粒/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由治疗前的(11.64±9.26)mg/L降至(8.11±6.20)mg/L、白细胞介素6由治疗前的(11.36±9.20)pg/ml降至(8.59±6.01)pg/ml,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心络具有抗炎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13-914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血清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的血清TNF-α、 CRP、 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TNF-α、 CRP、 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周后,两组的血管内皮功能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血管内皮功能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炎性因子表达,抑制炎性反应,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不良反应少,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测定ABI值,根据ABI测定结果为依据将121例患者分为正常ABI组(1.4<ABI>0.9)与低ABI组(ABI≤0.9),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低ABI组心血管事件(严重心律失常、顽固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高于正常ABI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BI≤0.9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低AB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预后较差.ABI作为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无创检测手段,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院》2017,(8):1205-1206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降钙素原(PCT)水平与临床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78例符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患者资料,并根据降钙素原水平由低到高分组为A、B、C和D四组,所有患者根据各自病情采用对应的方法分别治疗后随访1年,记录1年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4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6%、10.0%、18.2%、52.9%,D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中降钙素原值高低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后具有确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