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新豫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01-502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共选择AMI患者60例,急诊给予PCI术,术后依据ST段回落幅度分为甲、乙2组,ST段迅速回落组(甲组)(回落≥50%),共39例;ST段持续抬高组(乙组)(回落<50%),共21例。观察ST段变化与心功能参数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ST段迅速回落组组的心功能参数优于ST段持续抬高组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少。结论 AMI急诊PCI术后ST段的改变与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替罗非班、替格瑞洛联合给药,记录两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30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前、治疗后)。结果两组治疗后LVEF、LVEDD均较之前显著改善,研究组心功能改善效果更为理想(P<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仅为13.33%(6例),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达28.89%(13例)(P<0.05)。结论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和肌红蛋白 (Mb)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价。方法 连续搜集了急性胸痛的患者 12 1例 ,其中 AMI患者 6 3例 ,非 AMI患者 5 8例 ,对上述病例进行血清 c Tn I、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测定 ,观察其变化规律 ,分组比较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AMI发病 6 h以内 ,Mb首先升高 ,敏感性达 87.1%。发病 18~ 2 4 h,c Tn I敏感性达 10 0 .0 % ,且于发病第 5日仍维持敏感性达 6 1.1%。入院即刻 Mb敏感性 92 .1% ,高于 c Tn I 5 5 .6 %和 CK- MB 5 7.1% ;Mb特异性82 .8% ,低于 c Tn I96 .7%。入院次日晨 c Tn I敏感性 96 .8% ,高于 Mb6 1.9%和 CK- MB77.8%。AMI患者入院即刻 c Tn I增高组与正常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2 2 .9%和 3.6 % (P<0 .0 5 ) ,校正基线特征等多变量因素后 ,c Tn I是 AMI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子 ,OR值 1.171(P<0 .0 5 )。结论  c Tn I联合 Mb是诊断AMI的良好指标 ,其灵敏性和特异性能得到最佳体现。c Tn I亦有助于中后期 AMI的诊断。c Tn I是 AMI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糖尿病合并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糖尿病合并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在充分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延迟2h静滴尿激酶50万IU,q12h×2d。结果48h内胸痛完全消失和(或)下降的ST段回升50%以上共15例(占75%);48h后至3个月观察期内心脏事件(包括再发胸痛、AMI、死亡)总次数为15次,涉及病例为4例;8例有视网膜病变患者均无出血并发症。结论在充分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延迟2h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糖尿病合并非ST抬高的ACS方案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心脏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不同时段测定。测定cTnI、Mb、CK-MB,并分析峰值与时间关系。结果 cTnI:本组52例,其中42例确诊为AMI,检测cTnI阳性40例,阴性2例,10例cTnI检测无阳性发现。cTnI对AMI敏感性95.23%,特异性100%;Mb:42例AMI中,Mb阳性39例,阴性3例。10例非AMI病例,阳性3例,阴性7例。在症状出现后24h内Mb对AMI的敏感性为92.85%,特异性为70%%。CK-MB:本组42例AMI,CK-MB阳性35例,阴性7例。非AMI患者在10例,确诊为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检测CK-MB出现阳性2例,阴性8例。在症状出现后24h内CK-MB对AMI的敏感性为88.95.0%,特异性为80.0%。结论 cTnI取代CK-MB成为检出心肌损伤的首选标准。放弃所谓的心肌酶谱测定如CK/CK-MB等;Mb列为常规早期心脏标志物,由于其特异性不高,主要用于早期除外心肌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许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41-42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40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6h和治疗后30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治疗期间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6h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够降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及时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可抑制凝血酶生成及其活性,从而明显减少血栓相关的心血管事件.本文简要阐述肝素、Xa因子抑制剂、凝血酶直接抑制剂、香豆素类抗凝血药等在非ST段抬高ACS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严山  张学锋  田晓沂  李江津 《中国医药》2013,8(10):1380-1382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远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入院时测定IMA,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回归方法分析IMA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1年中,22例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事件组),事件组IMA水平明显高于非事件组[(85±25)U/ml比(66±27)U/ml,P〈0.01]。ROC曲线分析示IMA预测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698,最佳阈值为78.92U/ml;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MA水平升高与1年预后密切相关(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引入相关危险因素校正后,IMA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1.07,95%置信区间:1.03~1.12,P=0.003]。结论血IMA水平与急诊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可能是重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钙蛋白Ⅰ( 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单项及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AMI患者(AMI组)发病后2、4、8h血液中Mb、CK-MB、cTnI浓度,与非AMI心胸疾病(UA)患者(UA组)进行比较,并分析Mb、CK-MB、cTnI单项及多项联合指标对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在2、4、8h各项指标与UA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发病2h,Mb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其他单项指标和联合指标相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发病4h,Mb、CK-MB、cTnI的敏感性为87.5%、53.13%、43.75%,特异性为70.97%、74.19%、80.6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指标Mb+cTnI、Mb+CK-MB和cTnI+CK-MB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发病8h,Mb、cTnI和CK-MB敏感性均达到100%,特异性分别为87.09%、90.32%、96.77%;联合指标以Mb+cTnI+CK-MB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结论 对AMI患者早期进行cTnI、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既可尽早确诊,又可避免误诊,对提高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确诊的速度和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ST段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组对比ST段抬高最大幅度、ST段抬高总导联数、ST段抬高总和对AMI患者30 d病死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再梗、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及一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 ST段抬高幅度越大,ST段抬高导联数越多,ST段抬高总和越大,其30 d病死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P<0.05);梗死后心绞痛、一年内心血管事件和30d再梗发生率也升高,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ST段抬高幅度越大.ST段抬高导联数越多,ST段抬高总和越大,早期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56例AMI患者于胸痛发作0~4h、8h、12h、24h、48h、3d、5d和7d的血清,以及对照组48例的空腹血清同步进行cTnI与Mb的动态检测。结果AMI组血清cTnI、Mb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AMI患者的早期0~4hMb的灵敏度明显高于cTnI;而8h以后cTnI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Mb。结论CTnI、Mb作为心肌损伤的早期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肌钙蛋白Ⅰ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105例AMI患者在入院时取静脉血作血清cTnI浓度检测,按急性胸痛发作至入院时间的不同将病人分组,比较各组内存活与死亡病人的血清cTnI浓度。结果 0~3、~6、~12小时组内死亡病例入院时血清cTnI浓度均明显高于存活病例(P值均<0.05)。结论 较高的入院时血清cTnI浓度提示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浓度监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胸痛发作后五个时间点的cTnI、CK-MB以及Mb血清浓度,以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其诊断价值。结果 AMI患者在胸痛发作后所有检查时间内的血清cTnI、CK-MB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血清Mb浓度在患者胸痛发作后0-6h、12h、24h均高于对照组,而且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方面,cTnI和CK-MB均明显高于Mb。结论同时检测cTnI和CK-MB两个血清标记物,对于早期诊断AMI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定量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A组:健康对照组100例,男女各50例,平均52岁。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送检。B组:冠心病患者153例,男94例,女59例,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送检;C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无合并症组158例,其中男121例,女37例,年龄24-86岁,平均66岁,于胸痛发作后3h抽静脉血3ml送检。D组:AMI合并心力衰竭组146例,男118例,女28例。年龄40-84岁,平均65岁,于胸痛发作后3h临床表现为有心力衰竭症状时抽静脉血3ml送检。A、B、C、D组全部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定量检测cTnI、Mb。结果A组cTnI浓度为(0.27±0.18)μg/L,Mb浓度为(42±21)μg/L;B组cTnI浓度为(0.45±0.17)μg/L,Mb浓度为(46±20)μg/L,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P〉0.5);C组cTnI浓度为(16.71±14.19)μg/L,Mb浓度为(522±392)μg/L;D组cTnI浓度为(25.01±19.12)μg/L,Mb浓度为(936±712)μg/L;B组与C、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C组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02,P〈0.01)。结论cTnI、Mb对冠心病患者继发急性心肌梗死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有胸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检测cTnI、Mb可早期诊断AMI,及时溶栓和治疗。从C组和D组的结果来看,D组cTnI、Mb比C组显著增高,因此,当cTnI浓度达到(25.01±19.12)μg/L,Mb浓度达到(936±712)μg/L时,可合并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容量负荷试验评价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前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急性前壁及广泛前壁AMI患者进行瑞替普酶溶栓,溶栓前后24h内行漂浮导管连续监测,进行溶栓前后的比较。结果与溶栓前比较瑞替普酶溶栓后6h心功能出现明显改善,平均肺动脉压、肺嵌压明显下降(P〈0.01),心脏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应用瑞替普酶溶栓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孙春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06-107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47例急性心梗死患者入院后2 h~、6 h~和12~24 h的CK-MB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入院后2 h~、6 h~和12~24 h的CK-MB测定值分别为(17.84±7.30)、(43.91±8.73)、(71.39±11.51)U/L,敏感度分别为53.19%、84.78%、97.73%,不同时段CK-MB测定值和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与cTnI、Myo等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7.
占伟海  毛建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19-292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为AMI早期诊断提供较合理的临床依据和检测指标.方法 选择AMI患者66例,以开始发作胸痛到就诊时间为分组依据,将胸痛0~4h作为E组(39例),胸痛4~8h作为F组(27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9例作为对照组.即时采集血清样本.进行IMA、cTnI以及hs-CRP的浓度水平检测.结果 E组血清IMA、cTnI以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但除IMA浓度高于正常参考值外,cTnI和hs-CRP的浓度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F组血清IMA、cTnI以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均高于正常参考值.结论 IMA、cTnI以及hs-CRP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AMI早期确诊,为病情治疗和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本院就诊的205例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同时联合检测心肌酶谱(AST、LDH、CK、CK-MB、HBDH、Mg^2+)和肌钙蛋白I(cTnI),比较其检测结果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205例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中经确诊12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103例心肌酶谱升高,敏感性为85.8%,112例肌钙蛋白I阳性,敏感性为93.3%。120例阴性对照中,10例心肌酶谱升高,特异性为91.7%,5例肌钙蛋白I阳性,特异性为95.8%。结论:心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的联合应用提高了临床对AMI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