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黑素相关抗原诱发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对于开展葡萄膜炎基础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动物模型以前葡萄膜炎为主 ,且可复发 ,不伴松果体炎及视网膜炎 ,更能代表人类葡萄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前葡萄膜炎。本文就有关黑素相关抗原诱导的动物模型特征及其在葡萄膜炎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黑素相关抗原诱发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开展葡萄膜炎基础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动物模型以前葡萄膜炎为主,且可复发,不伴松果体炎及视网膜炎,更能代表人类葡萄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前葡萄膜炎。本就有关黑素相关抗原诱导的动物模型特征及其在葡萄膜炎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脲溶性色素相关抗原诱导实验性葡萄膜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脲溶性牛黑素相关抗原能否在不同大鼠身上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方法 将脲溶性牛黑素相关抗原加弗氏完全佐剂和百日咳杆菌分别免疫Lewis、F344及Wistar大鼠,通过临床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对动物模型作动态观察比较。 结果 脲溶性牛黑素相关抗原可在Lewis、F344及Wistar大鼠身上诱导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其表现为双眼同时发病,以眼前段为主,个别严重者可伴有局灶性脉络膜炎,不伴视网膜炎和松果体炎,与牛黑素相关抗原所诱发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葡萄膜炎相类似。Lewis和F344大鼠发病时间及炎症严重程度相似,而Wistar大鼠发病时间较迟,炎症较轻。 结论 脲溶性牛黑素相关抗原可在Lewis、F344和Wistar大鼠身上诱导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葡萄膜炎。Wistar大鼠与Lewis和F344大鼠相比,发病时间较迟,炎症改变较轻,这种差异可能与遗传背景不同有关。(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149-152)  相似文献   

4.
葡萄膜炎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为了对葡萄膜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研究者建立、改进了多种葡萄膜炎的动物模型,但由于葡萄膜炎是一组动态的疾病,所以目前尚无一种动物模型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人类葡萄膜炎的临床或免疫学特征。本文就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模型动物、诱导方...  相似文献   

5.
前葡萄膜炎是眼科常见病,其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它的合并症常为致失明的主因。由于前葡萄膜炎的病因十分复杂多样,在日常临床上难以确定发病原因者占大多数。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进步,巳知葡萄膜炎的发病与免疫的关系密切。一些葡萄膜炎常与自身免疫病同时发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多数学者巳认识到欲搞清葡萄膜炎的发病机理,必须由免疫方面的研究入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葡萄膜炎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发现一些活性分子和一些调节性T细胞在前房相关免疫偏离形成中起重要作用;Th1细胞和Th17细胞均参与了葡萄膜炎的发生,淋巴细胞凋亡延迟、调节性T细胞功能和数量的降低等是葡萄膜炎发生的主要免疫学机制;利用大样本,应用全基因相关分析等技术探讨了Behcet病、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2类我国常见葡萄膜炎的遗传背景,在国际上首次从全基因组水平发现IL23R等是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非HLA易感基因;此外,研究者还利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动物模型阐明了IFN-β等多种分子在葡萄膜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以及多种药物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防治的作用机制。但我国葡萄膜炎领域专门研究人员尚较少,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葡萄膜炎的发生与CD4+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葡萄膜炎的主要药物,这些药物有着严重的毒副作用。利用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剂拮抗或封闭与疾病相关的淋巴细胞、细胞因子或细胞因子受体,可以达到治疗葡萄膜炎的目的。这类生物制剂主要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细胞毒T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和CD20嵌合性单克隆抗体。生物治疗为顽固性葡萄膜炎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是临床观察病例数较少,缺乏随机化临床试验,这些制剂的适应证、治疗剂量和治疗时间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葡萄膜炎是一类常见眼科致盲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感染、自身免疫等多种机制.目前葡萄膜炎的治疗仍主要依靠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副反应普遍较大,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一些新型生物制剂药物也用于治疗葡萄膜炎;基因治疗、RNA干扰等技术也将逐步用于葡萄膜炎的治疗.文中拟对当前葡萄膜炎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葡萄膜炎是一组累及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的炎症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目前许多实验集中于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相关性的研究,发现TNF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相关,但是尚无法明确这种相关性是否由于TNF基因与HLA基因的连锁不平衡所致。IL-1、IL-6、IL-12等多种白介素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相关。IFN—γ874T等位基因与特发性前葡萄膜炎有显著相关性。趋化因子CCL2、CCL5、MCP-1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有显著相关性,而MICA基因微卫星多态与葡萄膜炎的关系在不同实验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多种因素如人群差异、连锁不平衡及微效基因等可以影响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口服免疫耐受治疗已引起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高度关注,现已证实口服免疫耐受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动物模型上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并已有临床试验和相关研究的报道,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多能得到缓解,且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量也有所减少,这些研究充分显示口服耐受的新型免疫疗法将会为临床治疗葡萄膜炎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视网膜葡萄膜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视网膜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开展葡萄膜炎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它是第一个用于眼内炎症机制基础与临床研究可靠的动物模型,对于EAU的研究涉及到免疫学。  相似文献   

12.
学术快讯     
李建军 《眼科》2011,(4):250-250
吗替麦考酚酯单药疗法治疗儿童葡萄膜炎回顾2005-2009年Massachusetts眼科研究与手术研究所用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治疗18岁以下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52例,近一半患者为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合并前葡萄膜炎,9例既往曾用其它免疫调控治疗。用药前平  相似文献   

13.
陈暐  陈玲 《眼科研究》2014,(10):943-949
人类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组常见的眼部炎症性疾病,不明因素导致的自身免疫紊乱可对眼部组织产生不可逆性损害,因此长期以来,对人类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致病原因、发病机制的研究从未停止。以往的研究认为,1型辅助性T细胞群(Th1)是诱发人类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关键因素,但近年来发现,Th17是诱导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病变的主要因素。由于每种Th细胞群都有其特定的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这些细胞因子通过调节Th1、Th2、Th17的表达及平衡决定着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发生和发展。研究Th1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病变中的作用是探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就近年来Th1及Th17主要的相关细胞因子在葡萄膜炎的致病性、调节及治疗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非编码RNA(ncRNA)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但不能翻译蛋白质的RNA。葡萄膜炎是常见的致盲眼病, 易反复发作且治疗棘手, 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研究表明, ncRNA在人类葡萄膜炎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可通过调节与免疫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T淋巴细胞或抗原提呈细胞的免疫应答及炎性因子分泌等方式参与葡萄膜炎发病过程, 靶向某些ncRNA对葡萄膜炎的治疗具有一定意义。此外, ncRN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拷贝数变异与葡萄膜炎的遗传易感性高度相关。因此, ncRNA可能作为葡萄炎诊断、判断病情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靶向ncRNA可能成为治疗葡萄膜炎的新策略。本文主要对微小RNA和长链非编码RNA在葡萄膜炎发病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是一种严重威胁视力,治疗棘手的自身免疫性眼病。目前主流观点认为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是主要由CD4+T细胞介导的免疫失衡。但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B细胞也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产生抗体、抗原提呈、分泌细胞因子、形成异位淋巴结构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及人类葡萄膜炎中。针对B细胞的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利妥昔单抗,一种B细胞抑制剂,在对传统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难治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发挥不错疗效。本文总结了B细胞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的作用及细胞疗法,旨在为更深入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开发精准有效的防治策略开辟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葡萄膜炎的诊断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葡萄膜炎是累及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的一组炎症性疾病 ,也称为眼内炎症。由于炎症的初始部位及累及的组织不同 ,临床上有多种类型 ,如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炎及视网膜血管炎等 ;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自身免疫性、外伤性及特发性葡萄膜炎等多种类型 ;根据炎症发生的部位将葡萄膜炎分为前、中间、后及全葡萄膜炎 4类 ;根据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及与全身性疾病的关联性 ,又将其分为Behcet病、Vogt Koyanagi Harada(VKH)综合征及Fuchs综合征等类型。这些众多的名称不仅…  相似文献   

17.
Behcet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系统性血管炎性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和遗传等因素有关.由此所致的葡萄膜炎治疗困难,致盲率较高.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联合用药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葡萄膜炎的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膜炎是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眼病,目前我国葡萄膜炎患者约300~400万,占致盲眼病的第3~10位。美国因葡萄膜炎致盲的患者约占盲人总数的10%~15%。由于葡萄膜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的病因学检查方法;所以眼科医生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选择相关实验室检查项目时,常感到非常棘手。鉴于此,我们对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及其适应证作以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9.
葡萄膜炎是一类常见的眼内炎症.其分布类型差异与地理环境、种族以及遗传因素有关.葡萄膜炎的发病率为14/10万~28/10万.以前葡萄膜炎最常见,全葡萄膜炎和后葡萄膜炎次之,中间葡萄膜炎较少见.在葡萄膜炎患者中,以男性略多见.发病年龄在20~60岁之间.前葡萄膜炎的发病或复发有明显的季节分布.葡萄膜炎致盲人数占盲人总数的10%~15%.  相似文献   

20.
葡萄膜炎病因繁多,发生机制复杂,感染、自身免疫及各种理化和机械损伤因素等均可引起,治疗较为棘手,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常可导致失明。随着人们对葡萄膜炎及其相关机制认识的加深,各种新型的葡萄膜炎缓释治疗给药系统被研究,但是,由于眼部各种解剖学和生理学屏障的存在,使得葡萄膜炎的缓释治疗存在多重阻碍。本文综述了该领域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讨论了各新型缓释给药系统的创新点和局限性,以期能为未来葡萄膜炎的缓释给药治疗提供新思路。这些新型缓释给药系统有助于在未来彻底改变葡萄膜炎治疗副作用大、依从性差的传统治疗模式,带来更长时间的靶向缓释和更少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