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新生儿因宫内窘迫、生后窒息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致残(儿童期)的最常见病因。以往在治疗HIE时多采用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对预后的改善不明显。2001~2002年,我们应用1,6-二酸果糖治疗,临床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1,6—二磷酸果糖治疗76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将7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给予一般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FDP治疗,以临床疗效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6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显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75%。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及P<0.05),提示FDP治疗HIE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缺氧导致的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较高。尽管建立了新生儿重症病房(NICU),产科水平也有普遍提高,但是基层医院仍有中、重度HIE患儿留有不同程度的脑功能缺陷,受到医生和家属的高度重视。我院儿科2006年6月—2008年10月共收治60例中、重度HIE患儿,现将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观察组加用胞二磷胆碱和二磷酸果糖。结果:观察组患儿意识障碍、惊厥、原始反射及肌张力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NBNA评分均改善(P〈0.05),但是观察组患儿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胞二磷胆碱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期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对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期患儿随即分为两组(分别为25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观察组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结果用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评分4—7分组、0—3分组分别93%、90%)高于对照组(评分4-7分组、0~3分组分别40%、30%),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治疗组病例应用FDP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改善,疗效确切、安全,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1,6—二磷酸果糖 (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疗效。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2年 3月本院收治新生儿HIE6 0例。随机分为两组 ,即FDP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FDP5~ 7d后查头颅CT。结果 临床疗效 ,治疗组有效率 89.3% ,对照组为 6 4 .6 % ,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头颅CT ,治疗组异常率 17.9% ,对照组为4 3.8%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FDP能显著改善HIE患儿临床症状 ,促进脑细胞代谢和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贲云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2,16(6):683-683
目的 :探讨 1,6-二磷酸果糖 (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用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 40例 ,剂量 2 5 0mg/kg·d半小时内静滴 ,每日一次 ,疗程 7~ 10天。对照组 :用胞二磷胆碱 0 .1~ 0 .12 5 g/d ,静滴 ,每日一次 ,疗程 7~ 10天。结果 :患儿的面色、呼吸、哭声、心率、肌张力、原始反射以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有明显改善。结论 :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1,6-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60例HIE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250mg/(kg·d)静脉滴注,疗程为10—14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包括意识、原始反射、惊厥、肌张力恢复情况,并于生后第3天、7天、14天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治疗组30例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NBN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该药的不良反应。结论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赵红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3(2):51-52
目的:对12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复方丹参-1.6二磷酸果糖在治疗本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复方丹参-果糖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意识、反射、肌张力恢复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 %和74.1%(P<0.05);意识恢复天数分别为3.86±0.83和5.87±1.18(P<0.01);反射恢复天数分别为4.42±1.14和5.96±1.52(P<0.01);肌张力恢复天数分别为4.20±1.14和5.11±1.14(P<0.01);住院天数分别为9.57±2.73和12.89±3.16(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复方丹参-l.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OP)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100例中重度HI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14d后头颅CT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64.00%(x^2=876,P〈0.005),头颅CT检查正常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4.55%(x^2=6.78,P〈0.02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可明显提高中重度HIE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60例新生HIE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尽早(生后6h内)应用FDP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意识恢复时间、吸吮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射恢复情况及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FDP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吸吮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生后7d和14d的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结论FDP治疗中重度新生HIE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住院诊治的134例HIE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评价2组患儿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1~3年,治疗组患儿的预后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IE患儿采用高压氧治疗,疗效确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对患儿的预后、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二磷酸果糖、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2月~2009年1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变化。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BN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6-二磷酸果糖、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由于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所致,是围产期新生儿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期重要疾病之一,由于重度HIE患者可致死,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因此HIE的诊治越来越引起重视。1999年1月-2001年6月我科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4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方法:将40例确诊病例分为两组,采用高压氧(HBO)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6例)只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区高于对照区,且无不良反应。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尽早采用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以减轻患儿神经系统损害,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即行HBO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随访两组比较,观察组后遗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治疗能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促进神经纤维髓鞘的修复,加速大脑功能的改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靳成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33(2):162-163
目的 对比和观察丹参注射液和 1,6 -二磷酸果糖 (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疗效。方法 丹参注射液剂量为 2~ 3ml/ (kg·d)加入 10 %葡萄糖液 10~ 2 0倍稀释后静脉滴注 ,10~ 14d为 1个疗程 ;1,6 -二磷酸果糖注射液剂量为 2 5 0mg/ (kg·d) ,1次 /d ,半小时内静脉滴入 ,1次 /d ,7d为 1个疗程。轻 -中度用 1个疗程 ,重度 2个疗程。 结果 统计显示 ,两组病例 ,特别是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 ,临床症状改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丹参注射液和FDP能显著改善HIE患儿的临床症状 ,缩短疗程 ,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在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60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1,6-二磷酸果糖与胞二磷胆碱联合应用作为观察组及单独应用胞二磷胆碱作为对照组,各30例,通过对临床异常神经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作为疗效及预后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及生后第7天,第14天20项MBN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在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有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