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平板运动试验来评价冠心病(CHD)患者的心脏变时功能,以及探讨心脏变时功能不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8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并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CAG)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并分析比较两组间心脏变时功能。运动中最大心率(MaxHR)未达亚极量心率[(220-年龄)×85%]和心脏变时指数(CRI)<0.8为心脏变时功能不良的诊断指标[1]。结果:冠心病组较对照组患者的CRI及MaxHR显著降低(P<0.001)。心脏变时性功能诊断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及特异性均高于平板运动试验(P<0.05)。结论:心脏变时功能测定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有用的阳性诊断指标。心脏变时性功能指标诊断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及特异性高于平板运动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在BMI超常人群身体功能测试和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95例志愿者,根据BMI分为正常组和BMI轻、中、重度增高组.采用Bruce极量运动方案进行平板运动试验,比较分析各组对象的运动持续时间以及亚极量、极量心率、运动终止即刻代谢当量值(MET)、身体活动评分等指标,并对影响亚极量、极量运动持续时间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正常组身体活动评分均高于其他3组,BMI重度增高组身体活动评分、运动前心率及收缩压均较差.平板运动试验中,正常组各项生理指标均好于或与BMI轻、中、重度增高组相当.MET值与到达亚极量、极量心率时间呈正比关系.正常组最大运动MET值最高,到达极量和亚极量心率的时间最长;BMI重度增高组到达极量心率的时间在4组中最短,极量心率最快.结论 肥胖人群的运动耐量较正常人群差,其中重度肥胖(BMI≥30)者运动耐量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3.
平板运动试验中发生的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意义.[方法] 对400例患者依据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试验阳性者和阴性组,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运动试验采用Bruce极量或次极量方案.[结果] 400例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共156例,发生率为39%,运动试验阳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60%)高于阴性组(40%);运动试验阳性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22%)与阴性组(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72%)高于阴性组(28%);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24%)与阴性组(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运动试验可辅助临床对冠心病的诊断,运动试验阳性组发生心律失常比较常见,运动中、运动后发生的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平板运动试验(TET)是目前临床上无创性诊断冠心病的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其阳性结果是依靠运动中或运动后ST段下移的程度及类型为标准来诊断的,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有报道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敏感性为74.4%,特异性为77.6%,准确性为76.5%[1]。为探讨更多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70岁以上老人心电图运动试验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对运动负荷的反应.[方法]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并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16例.70岁以上老人96例为老年组(Ⅰ组),其中冠心病患者为Ⅰa组、非冠心病患者为Ⅰb组;70岁以下120例为对照组(Ⅱ组),其中冠心病患者为Ⅱa组,非冠心病患者为ⅠⅠb组.经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比较各组病人运动前后心率(HR)、血压(BP)、运动耐量(代谢当量,METs)、心率血压双乘积(RPP)以及心率变时性损害(CⅠ)等的变化.[结果]①老年组运动后心率均值低于对照组(Ⅰa组126/min vs Ⅱa组146/min,Ⅰb组137/min vs Ⅱb组154/min,P<0.05);运动峰值心率低于次极量心率(85%极量心率)者多于对照组(Ⅰa组35.14% vs Ⅱa组15.55%,Ⅰb组16.95% vs Ⅱb组5.33%,P<0.05);Ⅰa组运动中预测心率达到率低于Ⅱa及Ⅰb组(83% vs 92%、95%,P<0.05),CⅠ高于Ⅱa及Ⅰb组(16.91 vs 10.57、7.84,P<0.05).②老年两亚组运动后1 min心率恢复值均小于<12/min,尤其Ⅰa组运动后1 min心率恢复值明显低于Ⅱa组(8.46/min vs 13.41/min,P<0.05);③老年冠心病组运动后RPP明显低于对照组(Ⅰa组221.67 vs Ⅱa组253.54、Ⅰb组255.55,P<0.05).④两组间运动中缺血性ST段下降发生率及ST段下降程度无差异(Ⅰa组81.08%、1.71 mm vs Ⅱa组75.33%、1.63 mm,P>0.05),但老年冠心病组在较低运动负荷时已发生心肌缺血.[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运动后心血管系统反应迟钝现象,尤其表现在HR、RPP、及CⅠ等指标的异常.老年冠心病患者在较低运动负荷下即可出现心肌供血不足现象.  相似文献   

6.
平板运动试验 (Treadmillexercisetest,TET)是诊断冠心病 (CAD)最直接而有效的无创检查之一 ,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我们将TET与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arteriography ,CAG)结果进行比较 ,发现平板运动阳性而冠脉造影阴性或平板运动阴性而冠脉造影阳性不仅广泛存在于年轻人中 ,而且在老年人中也占一定比例 ,因此我们对老年人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及假阴性进行分析 ,旨在提高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189例患者均为 1999— 2 0 0 3年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先后做TET及CAG检查 (二项检查相距 7~ 2 5d)的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7.
我院应用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生产的YCP—1型平板机对100例健康成人进行了平板运动试验,其中男性60人、女性40人;干部49名、工人51名;年令由19—63岁。试验负荷要求达到亚极量(以心率达到极量的85%为标准)。一、试验方法:试验前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基础血压及心率,过筛不适应做试验的病人。试验心电图的监护采用 CC5双板导联(即阳极置 V_5处,阴极置 V_5R 处,地线置前额部)。电极安放好后先做立位静止心电图比利对比,然后以规定的运动量,按程序在平板跑台上自然行走,运动量采用十级法,速度由2公里/小时,坡度由0度开  相似文献   

8.
268例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进行对照,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CHD)患者268例,2周内行平板运动试验与CAG检查.将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与CAG的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268例患者中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115例,其中CAG阳性86例,CAG阴性29例.平板运动试验阴性153例, 其中CAG阴性129例,CAG阳性24例.平板运动试验检出CHD的敏感性为78.2%(86/110) ,特异性为81.6%(129/158),预测准确性80.2%(215/268),假阳性率为18.4%(29/159),假阴性率为21.8%(24/110).(2)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有关;平板运动中ST段下移程度、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3)女性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率高于男性组(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并可估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SPECT显像技术对一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并与同期进行的平板运动负荷心电图结果对照,试图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徊对缺血部位的定位价值。1资料和方法1.Ilta应资料冠心病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37~67岁、其中劳累性心绞痛门例,自发性心绞痛4例,均无心肌梗塞病史,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2平板运动试验和心肌显像按常规12导联联接心电图电极,采用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扭BrU。方案,达亚极量心率(85%极量心率)或出现心绞痛等症状时,由静脉注人“”To—MIBI740M即,继续运动Inn。详细记录运动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平板运动试验,分析比较中青年肥胖人群身体功能的相关指标。方法在笔者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选出195名志愿者(18~59岁),根据BMI指数分为正常组和BMI轻、中、重度增高组,用Bruce极量运动方案对每一个受试者进行极量平板运动试验。通过对每一个受试者的运动持续时间、极量心率、运动终止即刻代谢当量值(MET)、身体活动评分、RPE等指标分析,对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极量运动持续时间的回归方程。结果到达极量运动时间的多元回归方程:y=166.947+45.433x1-4.087x2-0.696x3-0.178x4+0.452x5,x1为METS,x2为极量RPE,x3为BMI,x4为极量收缩压,x5为身体活动评分,校正r2=0.932,(P<0.01)。结论数据表明肥胖人群身体机能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其原因在于他们之间运动耐量和体重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