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常规肝切除术通常先分离周围粘连、离断相应韧带、阻断术侧半肝血流或肝门甚至全肝血流后再切除病变肝脏.对采用常规肝切除术难以切除的巨大肝癌,采取先离断肝脏再分离肝脏周围韧带的"逆行肝切除术"[1],自报道以来越来越受到肝脏外科医师的重视.2000年2月至2005年4 月我们采用逆行肝切除术切除巨大肝癌12 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孙昌勤  刘曙光  熊勇  王何斌  何清秀  董梅 《四川医学》2002,23(12):1252-1253
目的 比较肝切除不同肝血流阻断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前、后对照研究 ,70例病人包含两组 :甲组 42例 ,肝切除时选择性肝门血流阻断法 ;乙组 2 8例 ,肝切除时入肝血流阻断法。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 ,术后谷丙转氨酶升高幅度及恢复正常时间 ,术后平均出血量及引流量 ,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甲乙两组估计术中失血量分别为496 7± 895 3ml和 85 7± 12 0 8 4ml(P <0 .0 1) ,术后谷丙转氨酶升高幅度 5 0 7~ 830 3U/L和 12 7 0~ 12 61 8U/L(P <0 .0 5 )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 0 %和 35 7% (P <0 .0 1)。结论 肝切除时选择性肝门血流阻断优于阻断入肝血流  相似文献   

3.
肝切除术大出血及术后严重肝功能损害是危及病人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我科采用选择性肝门阻断术行肝切除1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7~ 2 0 0 0年 ,我科应用常温下入肝血流阻断法对 52例肝癌患者实施肝切除术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2例 ,男 4 0例 ,女 1 2例。年龄 4 2~ 58岁。影像学检查 :均经B超检查 ,提示肝癌诊断 4 9例。CT检查 3 2例 ,提示肝癌 3 0例 ,磁共振检查 1 4例 ,提示肝癌诊断 1 3例。病理与超声引导下肝活检检查 :本组术后切除标本均送病理检查 ,肝细胞癌 (HCC) 4 6例 ;胆管细胞癌 4例 ;大肠癌肝转移 2例。有 6例术前行B超引导下肝活检病理检查 ,与手术后大块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手术方式 :本组 52例中 ,实施经典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第一肝门完全阻断顺行切除与选择性阻断逆行切除术式对巨大肝癌患者健侧肝组织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近期收治巨大肝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行第一肝门完全阻断顺行切除与选择性阻断逆行切除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健侧肝组织凋亡指数(AI),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丙二醛(MDA),超氧化歧化酶(SOD)及肝功能状态指标水平等。结果:B组患者术后健侧肝组织AI水平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术后健侧肝组织细胞内钙离子、MDA及SOD浓度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术后ALT、AST及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术后PA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较于第一肝门完全阻断顺行术式,选择性阻断逆行切除术式可有效保护巨大肝癌患者健侧肝组织功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半肝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行半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分为两组:HVC组30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HVC法),Pringle组24例,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比较两种方法对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失血量、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半肝切除术中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能安全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常温下阻断肝门切肝治疗肝癌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常温下切肝法治疗86例肝癌患者的经验体会。结果 本组86例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诸如死亡、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7例发生肝功能衰竭,其中5例治愈,2例死亡;5例切口感染;胸腔积液19例,14例经保守治疗自行吸收愈合,5例通过胸腔穿刺治愈。结论 常温下肝门阻断肝切除术是治疗肝癌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肝切除术中的大量出血是导致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肝血流阻断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切除可导致正常肝组织受到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术后肝能衰竭及死亡,因此如何控制术中出血以及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脏的损伤,一直是肝脏外科的重大难题。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Pringle法肝门阻断,  相似文献   

9.
肝门区域血管阻断切除肝脏肿瘤6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国内外首次采用肝门解剖法阻断载瘤的半肝或一个肝叶、一个肝段的血管,施行肝段切除手术。应用此法,作者成功地切除了63例肝肿瘤,其中原发性肝癌43例(内含33例Ⅳ期肝癌)、转移性肝癌4例、肝血管瘤16例。肝段切除类型包括单肝段、多肝段、周围肝段、中央肝段及肝动脉栓塞后肝段切除、肝癌复发的再次肝段切除等。血管阻断时间:门静脉右支最长达120分钟,左支达70分钟,63例中58例出院,其中术后留院时间≤15天者14例,≤20天者11例,<25天者10例,<30天者10例,≥30天者13例。术后30天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为3.1%。作者在文内对本手术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门阻断肝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肝癌,胆管癌,肝血管瘤,肝包虫病等)行选择性肝门阻断法肝切除,对病变大小,位置,术前,术后肝功能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56例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出血,胆漏,感染等并发症,平均住院13.5d。术后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3例出现反应性胸腔积液,结论:与全肝肝门阻断法相比,选择性肝门阻断法行肝切除术出血少并便于控制,对肝脏损伤小,有利于术后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门静脉转流对肝硬化大鼠耐受人肝血流阻断时限的影响。方法:观测门静脉转流与非门静脉转流条件下阻断入肝血流不同时程后动物存活率及肝脏能量代谢的变化,包括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动脉血酮体比值(AKBR)。结果:①术后两周存活率:肝硬化大鼠门静脉转流下入肝血流阻断(PBB)-30min组和PBB-45min组为100%,单纯入肝血流阻断(PTC)-30min组、PBB-60min组分别为65%和75%。②肝脏能量代谢:缺血后肝组织ATP、RCR及AKBR均明显下降。再灌注后上述指标逐渐恢复,但随缺血时间延长,升高幅度明显降低,甚至难以恢复。结论:门静脉转流能显著提高肝硬化大鼠常温下耐受入肝血流阻断的时限。  相似文献   

12.
肝动脉联合门静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23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春梅  李亭 《四川医学》2014,(1):113-115
目的 评价肝动脉联合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我院临床和(或)活检明确诊断、行肝动脉联合门静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23例,术后通过观察瘤体大小、碘油沉积、正常肝组织代偿情况及甲胎蛋白水平等指标及随访生存率来评价疗效.结果 23例中14例介入治疗后瘤体缩小,其中缩小〉50%有8例,5例无明显变化,4例增大.11例碘油沉积〉50%,其中充填致密者6例.介入术后所有患者正常肝组织有代偿性增大,4例患者术后择期行二期手术切除.16例介入术后AFP有不同程度下降,9例降至正常.电话随访23例患者6个月、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73.9%、39.1%、17.4%.结论 肝动脉联合门静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以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改善肝功能,并有利于肿瘤进行二期切除,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蒂联合右肝静脉阻断在巨块型肝癌切除中的临床价值,降低患者死亡率。方法:选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巨块型肝癌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肝蒂联合右肝静脉阻断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输血例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肝脏血流阻断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在巨块型肝癌切除中,应用肝蒂联合右肝静脉阻断,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乐清市人民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选择性人肝血流阻断法进行血流阻断,对照组患者行全人肝血流阻法进行血流阻断。分别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并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67.43±121.23)mL]及术中输血量[(1.2±0.6)U]少于对照组[(445.23±145.56)mL、(2.2±0-8)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LT[(42.33±7.44)mmol/L]、AST[(48.56±11.42)mmol/L]、TBIL[(108.23±43.25)μmol/L]、DBIL[(42.34±14.23)]xmol/L]、PET[(134.33±45.34)×10^9/L]等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73.23±14.26)mmol/L、(88.34±13.27)mmol/L、(182.35±81.28)μmol/L、(88.34±21.34)μmol/L、(201.24±36.34)×10^9/L],ALB、Hb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外科手术中,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减轻肝功能损害,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9):38-40
目的探讨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对外科手术切除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127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按照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不同分为肝门阻断组、半肝阻断组和联合阻断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指标、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阻断组出血量(342.17±95.52)mL、输血量(181.63±52.96)mL,较肝门阻断组和半肝阻断组明显下降(P0.05);联合阻断组AST(26.39±5.95)U/L、ALT(49.65±7.64)U/L、TBIL(10.66±2.52)μmol/L,明显低于肝门阻断组和半肝阻断组(P0.05);三组患者切口感染、胆瘘、胸腹腔积水、肺部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科手术切除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应用联合阻断可有效降低术中失血量,减少输血量,改善肝功能,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自体回输血配合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治疗紧贴重要血管的肝巨大血管瘤包膜外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从2001年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全自动自体血液回输机,32例紧贴重要血管的肝巨大血管瘤,瘤体大小12 cm×15cm~18 cm×40 cm.常规在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第一肝门放置阻断带,根据术中需要行不同时间的全肝血流阻断使手术顺利完成.结果 全组32例均完整切除瘤体并痊愈出院,其中1例游离肝脏时瘤体破裂未能及时行全肝血流阻断致大出血,术中输血6000 ml;4例术中输外源性同型血400~800 ml;其余27例术中未输外源性同型血.术中有8例仅采用Pringle法切肝,其余24例用全肝血流阻断法,阻断时间5~30 min,平均16 min.结论 采用自体回输血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技术对紧贴重要血管的肝巨大血管瘤包膜外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0):53-55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与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8年5月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首次进食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为(4.9±0.5)分,低于对照组的(8.7±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效果显著,大大改善了患者症状,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静脉金属内支架结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盱癌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肝穿刺途径置入门静脉金属内支架,同时(或1周后)行TACE.记录手术成功、狭窄开通、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发生情况,随访支架通畅期和患者生存期.结果:门静脉通路穿刺成功率11/11;门脉支架置入成功率10/11;发生肝性脑病及肝功能衰竭1例.支架中位通畅期5.7个月(1~18个月);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5/11、4/11、2/11.结论:对巨块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但无远处广泛转移的患者,采用支架开通门脉主干及远端为非肿瘤所在肝叶的门脉,结合TACE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前入路半肝切除术在巨块型肝癌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7年5月半肝切除术43例,其中行半肝血流阻断前入路规则性半肝切除术者为前入路组(n=18),传统的半肝切除术者为传统入路组(n=25);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变化、术后3d总引流量、术后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总引流量、术后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前入路组术后3d和7d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而血清前清蛋白高于传统入路组.传统入路组有1例术中死于气体栓塞,术后有2例出现肝功能衰竭,其中1例死亡.前入路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结论 对于巨块型肝癌施行半肝血流阻断前入路规则性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可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脾亢患者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肝脾联合切除或加贲门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脾亢患者15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腹水、低钠血症、上消化道出血、腹腔内出血等症状在出院时消退。结论: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脾亢行肝脾联合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