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近年来,CRC的治疗已经从外科治疗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转向精准化、个体化治疗,应运而生的免疫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程序性细胞凋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的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有大量研究聚焦于各类实体肿瘤的PD-1/PD-L1免疫抑制信号通路,但是对于在CRC中这一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尤其是对于PD-1/PD-L1表达水平与CRC患者的预后关系尚未明确,本文就PD-1/PD-L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探讨AGEs诱导的肿瘤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以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干预细胞株Patu8988为实验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对照组,孵育72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表面PD-L1表达的变化;AGE-BSA诱导的Patu8988细胞与人T细胞共培养,72h后用细胞增殖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T细胞增殖。结果 AGE-BSA诱导72h后,Patu8988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5)。肿瘤细胞经AGEs诱导后抑制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用抗PD-L1单抗阻断后抑制作用减弱(P<0.05)。结论 AGEs通过上调Patu8988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抑制T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管病变患者外周单核细胞表面负性协同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变化及其生物学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单纯糖尿病组(42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48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症组(35例)和健康对照组(48例)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表面PD-L1分子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各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a)、γ-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三个组患者外周单核细胞表面PD-L1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并与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受体的表达亦呈上调性表达(P<0.05).随着血管病变的进展,糖尿病患者外周1NF-α和IFN-γ水平呈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 T2DM患者外周单核细胞表面PD-L1表达上调在DM及合并大血管病变、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脂质体与紫杉醇在巨块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摘要]目的比较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与传统紫杉醇注射液在巨块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巨块型宫颈癌患者55例,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应用紫杉醇脂质体,对照组应用紫杉醇,每次剂量均为135 mg8226;(m2) 1,均静脉滴注3 h。两组均联合卡铂化疗,每3周重复1次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3周后评定局部疗效,随后手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55.0%(P<0.05);手术后病理检查治疗组淋巴转移1例(2.9%),对照组淋巴转移5例(25.0%)(P<0.05)。两组在血液学毒性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在非血液学毒性方面,治疗组皮疹和周围神经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提供了有效、低毒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可为患者赢得手术机会,改善预后;其疗效优于紫杉醇,在皮疹和周围神经炎毒性方面明显低于紫杉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儿童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4例儿童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的PD-1和PD-L1表达.分析PD-1和PD-L1表达与...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α-硫辛酸(LA)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作用下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分子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PD-L1(sPD-L1)浓度的影响。方法实验分四组:正常对照组(C组:RPMI1640培养);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组[培养液分别为AGE-BSA50mg/ml(AG50组)、200mg/ml(AG200组)和400mg/ml(AG400组)];牛血清白蛋白(BSA)对照组[培养液分别为BSA50mg/ml(BG50组)、200mg/ml(BG200组)和400mg/ml(BG400组)];药物干预组[培养液分别为RPMI1640+200μmol/LLA(C+LA200组)、200mg/mlAGE-BSA+200μmol/LLA(AG200+LA200组)]。孵育72h后,检测各组HUVEC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及上清液中sPD-L1浓度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AGE-BSA作用细胞72h,PD-L1的表达及sPD-L1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其效应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在LA干预下,AG200+LA200组PD-L1表达及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5月收治的舌鳞状细胞癌118例,手术留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对比不同组织VEGF-C、TGF-β1、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C、TGF-β1、PD-L1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影响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癌组织VEGF-C、TGF-β1、PD-L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VEGF-C、PD-L1阳性表达患者组织分化程度低、TNM分期高、有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大(P<0.05,P<0.01);TGF-β1阳性表达患者TNM分期高、有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大(P<0.05,P<0.01)。术后1年,死亡28例(23.73%)。组织低中分化、淋巴结转移及VEGF-C、TGF-β1、PD-L1阳性是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VEGF-C、TGF-β1、PD-L1在舌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D-L1和PD-1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组织(实验组)及20例淋巴结良性增生病变组织(对照组)中PD-L1和PD-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PD-L1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74.51%vs35.00% ,?2=9.662,P?0.05),PD-1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66.67%vs 25.00%,?2=10.074,P?0.05),PD-L1和PD-1的表达强度均仅在外周血不同LDH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程CHOP或EPOCH方案化疗后,PD-L1表达阴性组化疗有效率(RR)优于阳性表达组(84.6% vs 47.4%,?2=5.478, P?0.05),PD-1表达阴性组RR优于表达阳性组(82.4% vs 44.1%,?2=6.755, P?0.05)。PD-L1表达阴性组的中位OS高于表达阳性组(29.8 个月vs 17.6 个月,P?0.05);PD-1表达阴性组的中位OS高于表达阳性组(29.8 个月vs17.6 个月,P?0.05)。结论 PD-L1和PD-1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均表达增高,且与患者外周血高LDH水平及化疗疗效差、生存期短有关,是判断PTCL化疗疗效欠佳及预后不良的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对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1例NSCLC患者的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和15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的正常肺组织中的 PD‐L1表达,分析NSCLC患者PD‐L1表达的影响因素。结果 NSCLC患者肺癌组织中 PD‐L1阳性表达率为80.49%(33/41),肺良性病变患者正常肺组织中几乎无PD‐L1表达。NSCLC患者肺癌组织中 PD‐L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P<0.05)。PD‐L1的表达与肿瘤患者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P<0.05),而与肿瘤病理分型、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及肿瘤大小等无关( P>0.05)。结论 PD‐L1在NSCL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在NSCLC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NSCLC预后的判断指标及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配体 1(PD-L1)在儿童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中的表达及对白血病细胞耐药的影响。方法收集 2020年 1月至 2021年 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初诊 40例 AML病儿骨髓标本,收集同期进行骨髓检查正常病儿的骨髓标本 1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骨髓中 PD-L1的表达量,并分析初治 AML病儿 PD-L1的表达量与其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慢病毒构建 PD-L1过表达、干扰 PD-L1表达的 AML细胞,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 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并计算细胞对柔红霉素的药物敏感性;凋亡实验检测经柔红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 0.887± 0.064相比,初治儿童 AML病儿骨髓单个核细胞 PD-L1的表达量 2.927±0.271显著增高( t=7.34,P<0.001);根据一个疗程诱导化疗是否达完全缓解( CR)将初治 AML病儿一个疗程达 CR者定义为 CR组,将未达 CR者定义为 NR组,相较于 CR组的 2.346± 0.190,NR组 PD-L1基因的表,达量 5.249±0.662显著增高( t=4.22,P=0.003);病儿不同发病年龄,性别,法、美、英( FAB)分型,白细胞计数,预后分层间 PD-L1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 1个疗程诱导化疗是否达 CR与 PD-L1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8);过表达 PD-L1的 Molm-13细胞对柔红霉,素具有更高的 IC50值,更低的凋亡率;干扰 PD-L1表达的 THP1细胞对柔红霉素具有更低的 IC50值,更高的凋亡率。结论 PD-L1在初治 AML病儿中表达增高,且 PD-L1的高表达与 1个疗程诱导治疗是否达 CR显著相关; PD-L1可以促进 AML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从而导致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1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里程碑式的成功推动了肿瘤免疫成为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手术之后又一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目前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靶向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的伊匹木单抗、靶向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PD-1)的纳武单抗及靶向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阿特珠单抗等。大分子药物因其较长的半衰期而能降低治疗频率,但较差的药动学表现及昂贵的生产成本限制了其发展及应用。生物利用度良好且价格相对低廉的小分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亟待开发。PD-1及配体PD-L1因其在T细胞失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备受关注的免疫检查点。2016年,Curis/Aurigene公司开发了全球首个口服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CA-170并获批一期临床。使得越来越多研究者着手这一领域小分子抑制剂的开发。本文以免疫检查点PD-1/PD-L1为例,从其生物学背景出发,介绍该靶点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现状并分析可能存在的技术瓶颈,为后续更为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因子 -1(PD-1)及其配体 PD-L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3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 101例急性支气管哮喘病人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正常 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病例组病人分为轻中度组 46例、重度组 34例、危重组 2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外周血 CD4+T淋巴细胞中 PD-1表达( CD4+PD-1)、 CD8+T淋巴细胞中 PD-1表达( CD8+PD-1)CD19+B淋巴细胞中 PD-L1(CD19+PD-L1)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4(IL-4)、白细胞介素 17(IL-17)水平。结果病例组外周血 CD4+PD-1、CD19+PD-L1表达水平及 PD-1/PD-L1值均高于对照组高[ 17.98±4.16比 5.43±1.52、3.13±0.75比 1.08±0.27、5.75±1.62比 5.03±1.11](P<0.05);病例组 FeNO及外周血 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 29.74±6.08)μg/L比( 16.38±4.12)μg/L、(38.66±8.27)ng/L比( 24.73±5.21)ng/L],外周血 IL-4水平低于对照组[(9.14±2.47)ng/L比( 12.86±3.65)ng/L](P<0.05);病例组不同严重程度外周血 CD4+PD-1、CD19+PD-L1表达水平及 PD-1/PD-L1值由高至低为危重组、重度组、轻中度组(P<0.05);病例组外周血 CD4+PD-1、CD19+PD-L1与 FeNO呈正相关关系(r=0.61、0.55, P<0.05)与 IL-17呈正相关关系( r=0.51、0.50,P<0.05)与 IL-4呈负相关关系(r=.0.43、.0.38,P<0.05)。结论急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外周血,PD-1/PD-L1(CD4+PD-1/CD19+PD-L1)表达异,常,病情越严重,其表达水平可能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同期放疗对于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近三年收治的83例IIb-III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联合放化疗组43例,给予紫杉醇联合同期放疗,单纯放疗组40例,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并根据肿瘤的病理分型和大体分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联合放化疗组治疗结束时以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1.4%和95.3%,分别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按照肿瘤的病理特征和大体分型进行分层分析,联合放化疗组各型宫颈癌的有效率也分别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同时,联合放化疗组治疗后1年的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与单纯放疗相比,紫杉醇联合同步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对于局部复发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80例DLBCL患者的肿瘤石蜡组织及其对应的临床病例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PD-L1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结果 PD-L1阳性表达的患者31例(39%),PD-L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non-GCB亚型(P=0.035),低缓解率有关(P=0.001),与患者的分期,B组症状,ECOG评分等无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PD-L1阳性表达是影响DCBCL患者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P=0.006).结论 PD-L1在病理组织中高表达是DLBCL患者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其可能为DCBCL患者提供潜在治疗方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经检查和病理等确诊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82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进行单纯放疗,观察组使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后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个周期后1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对照组总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75.61%(31/41),观察组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92.68%(38/4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三年中,对照组患者局部复发13例,局部复发率为31.70%(13/41),远处转移9例,远处转移率为21.95%(9/41),3年生存28例,生存率为68.29%(28/41);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4例,局部复发率为9.76%(4/41),远处转移2例,远处转移率为4.88%(2/41),3年生存36例,3年生存率为87.80%(36/41),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生存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具有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