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注射笔在社区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使用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笔在社区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社区内2007年8月~2011年5月期间的148例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情况进行调查并开展使用指导。结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低血糖3例,局部硬结5例,注射部位疼痛12例,另有1例胰岛素笔芯破损。结论胰岛素注射笔值得在农村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种直观、实用的胰岛素注射餐后微量血糖监测卡在临床上使用效果.方法 科室自行设计一种胰岛素注射餐后微量血糖监测卡应用于注射胰岛素,监测餐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观察其实用性和有效性.结果 该卡使护理工作安全化、简单化,减少遗漏及纠纷.结论 该卡简单、直观、实用.减少护理人员翻阅病历,转抄医嘱时间,避免被动等待患者通知护士测量血糖.提高了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监测管理质量,是一种有效的血糖记录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效胰岛素联合应用饮食疗法对脆性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15 例应用长效胰岛素治疗的脆性糖尿病患者与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MDI)对照两周后进行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等的比较.结果 与MDI 相比长效胰岛素治疗组血糖控制平稳,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长效胰岛素联合应用饮食疗法能更有效的控制脆性糖尿病的血糖.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新型智能胰岛素注射笔的设计和实现。采用TI公司超低功耗的MSP430微处理器作为主控芯片,控制微型步进电机驱动胰岛素药剂筒,精确完成设定剂量的胰岛素注射。为了增加注射过程的安全性,执行机构引入电机工作状态监测的光电反馈机制。控制软件采用智能化菜单式管理方式,操作简单,实现了胰岛素注射过程的安全化和智能化。结果表明,该产品在成本上接近传统机械式胰岛素注射笔,在功能上却接近于价格高昂的胰岛素泵,极大地方便了糖尿病患者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58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3个月后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变化;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项得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2.13~2.47,P<0.05);观察组的NOSIE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2.14~2.42,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对控制精神症状和血糖有益,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从而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疗法对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如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等,在治疗的过程中为干预组患者提供社区综合干预服务,干预的时间为1年。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在血糖指标方面,干预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0.05),干预后差异明显(<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老年糖尿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蓝 《医学信息》2008,21(9):1620-1621
目的 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8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照群体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群体教育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度、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技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在主动运动方面无差异. 结论 个体化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一种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宣教模式.  相似文献   

8.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对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及应用胰岛素治疗时护理.结果 26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并配合有效治疗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浅谈诺和笔在家庭应用中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永卫 《医学信息》2009,22(10):2232-2232
2型糖尿病患者如病程超过10年、20%的患者口服降糖药就会失效,需要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为慢性多发病,除少部分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外,绝大多数在院外治疗。所以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要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有效的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以家庭中广泛使用的诺和笔为例进行指导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预计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多达4.4亿人。但是到那时,糖尿病患者可能再也无须注射胰岛素了,因为英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开发出一种一天只需使用一次的糖尿病鼻腔凝胶。桑德兰大学的HamdeNazar博士领导的团队开展了此项研究,旨在使需要注射胰岛素的1型、2型糖尿病患者告别每日数次的胰岛素注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种糖尿病模型中,当载有胰岛素的凝胶通过鼻腔进入血液中时,血糖至少可以在24h内都保持在较低水平上。但是,在注射胰岛素的情况下,血糖仅需9h就会恢复到平常水平。  相似文献   

11.
邱文丽 《医学信息》2019,(15):185-186
目的 探讨医护联合查房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内科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疾病护理,采用传统的方式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医护联合查房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指标及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联合查房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显著促使患者提高疾病知识掌握率,有助于控制血糖,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在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定期血糖监测、接受胰岛素治疗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糖尿病病程长,患者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克服不良情绪,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控制好血糖,可有效减少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工具在全院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全院血糖信息平台,选取全院入住非内分泌病区的2型糖尿病并血糖明显异常的患者445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22例和观察组223例。对照组以常规教育方式进行糖尿病并发症教育,干预组应用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工具进行模拟体验教育,两种教育方式均由内分泌糖尿病专科护士执行。观察组3个月后随访,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饮食、运动及遵医行为等自我管理能力评估得分及血糖控制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得分较干预前改善,并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结论 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工具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经成为第三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调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1].尽管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但即使是已经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血糖达标率也只有37%[2],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患者对于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不到位,因而对围手术期初始胰岛素治疗患者进行注射指导意义重大.内分泌科总医师负责全院内分泌会诊工作,除对他科诊疗提供专科建议及意见外,还应向他科传授本专业知识,尤其是对外科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初始胰岛素治疗进行正确的注射技术指导.本人自2012年5月至11月担任内分泌科住院总医师以来,会诊糖尿病患者1 000余人次,其中外科围手术期胰岛素治疗中患者300余人次,建议胰岛素治疗患者218例,现将相关工作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护理干预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护理满意程度以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住院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患者行传统护理干预式健康教育。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式健康教育模式。结果护理干预式健康教育模式组患者其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组患者(P<0.05)。护理满意程度人数比较显示护理后应用护理干预式健康教育模式B组其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帮助其了解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并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对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与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疗效观察.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52例分成2组,一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另一组常规胰岛素治疗,监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结论 它能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更快更有效地降低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同时促进腱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 将4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住院其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的健康教育以疾病知识为主,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行为干预.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状改善明显(p<0.001).结论 予以护理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老年糖尿病患者某些认知功能的临床探讨(一)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状况 ;方法 :对 81例 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其 3 0名健康老年人进行了临床记忆量表、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的认知功能评定。在 81例糖尿病患者中 ,18例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 3 5例口服药物治疗及 2 8例饮食控制治疗。结果 :胰岛素注射治疗组的患者在记忆和推理测验的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口服药物组推理测验的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而饮食控制组具有良好的认知功能。研究提示 :胰岛素注射和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存在有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糖尿病本身及其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不但给患者带来了痛苦,甚至危及其生命,而且增加了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治疗的宗旨.糖尿病患者一般都存在相对或绝对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故胰岛素的补充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治疗的角度出发,最好的方法就是最大程度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模式.人胰岛素制剂之所以不能做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与其结构特点有关.胰岛素的基本结构是由A、B两条多肽链以2个二硫键相连接构成.人胰岛素为短效制剂,等电点为5.3,以六聚体形式溶解于中性溶液中.六聚体在皮下不能直接吸收入血,必须解聚形成二聚体或单体方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作用.因此 ,起效时间约为0.5 h,作用高峰在1.0-4.0 h,药代动力学与正常人进餐后的胰岛素分泌模式不完全相符,造成了临床应用上的局限:①使用不便.需要在餐前30 min注射,且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②作用时间较长,容易出现下一餐前的低血糖和夜间低血糖.胰岛素类似物的研发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下面我们将从胰岛素类似物的结构及作用特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对常用的胰岛素类似物应用进展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0.
探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与胰岛素抵抗、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相关性. 对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药物干预治疗前后及30名正常人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T并进行糖耐量、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 结果显示: 糖尿病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均明显下降, IAI与血浆ET呈负相关, 在伴有微血管病变中变化更明显(P<0.01). 提示胰岛素敏感性和内皮系统完整性在某些方面是关联的, 药物干预治疗在减弱胰岛素抵抗及延缓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