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以及不同临床亚型的感染情况.方法 110例IBS患者与11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采用免疫层析金标记技术,快速检测人血清抗Hp抗体,并对IBS患者按症状进行分类.结果 Hp感染率在IBS组为60.9%(67/110),对照组为45.5%(50/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各亚型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便秘型47.1%(8/17),腹泻型73.3%(11/15),混合型73.3%(11/15),未定型58.7%(37/63).腹泻型和混合型的Hp感染率最高,便秘型的Hp感染率最低.结论 IBS与Hp感染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Hp感染与IBS亚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以及不同临床亚型的感染情况。方法110例IBS患者与11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采用免疫层析金标记技术,快速检测人血清抗Hp抗体,并对IBS患者按症状进行分类。结果Hp感染率在IBS组为60.9%(67/110),对照组为45.5%(50/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各亚型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便秘型47.1%(8/17),腹泻型73.3%(11/15),混合型73.3%(11/15),未定型58.7%(37/63)。腹泻型和混合型的Hp感染率最高,便秘型的Hp感染率最低。结论IBS与Hp感染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Hp感染与IBS亚型有关。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具有难以治愈、极易复发的特点,且发病率逐年上升,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传统治疗效果欠佳,导致人们越来越期望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随着对肠道菌群的深入了解,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可能与IBS的发生有关,根除Hp可缓解IBS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也有其他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本文就Hp感染与IBS的关系做一综述,为IBS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与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 采用14C或13C呼气试验法或尿素酶试验法检测胃幽门螺杆菌;IBS罗马Ⅲ标准诊断IBS,有肠道症状者行结肠镜检查.HP根除采用PPI+胃三联,疗程为1周;停药后1个月13C或14C呼吸试验复查H P阴性者为根除成功;腹痛、腹泻、腹胀消失,大便恢复正常视为IBS症状缓解.分析H P根除成功患者与根除失败者IBS症状缓解率的差异.结果 HP感染阳性者有267例,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5例,IBS发病率为39.3%;HP感染阴性者有106例,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8例,IBS发病率为26.4%;实验组I B S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感染与I B S分型:两组IBS-D、IBS-C、IBS-M、IBS-U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P根除成功患者IBS缓解率与根除失败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之间存在直接相关.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BS 分型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兢  赵晓云  焦茜  王洁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12-1913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将96例腹泻型IBS患者与9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将56例H.pylori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匹维溴胺、蒙脱石治疗4周,观察组同时加用抗H.pylori治疗2周,观察其疗效。结果腹泻型IBS组H.pylori感染率为58.3%,健康体检组H.pylori感染率为51.1%,两组H.pylori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抗H.pylori治疗的观察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232,P>0.05)。结论腹泻型IBS与H.pylori感染无关联。  相似文献   

7.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6例腹泻型IBS患者与9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感染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将46例HP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匹维溴胺、思密达治疗4周,观察组同时加用抗HP治疗2周,观察其总有效率。结果:腹泻型IBS组Hp感染率为53.5%,健康体检组HP感染率为51.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P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81.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泻型IBS与HP感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ms)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探讨两者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体内的关系。方法选择IBS患者104人,健康对照120人,用14C—UBT检测Hp感染情况,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CRP水平,比较IBS患者和对照组Hp感染情况及CRP水平,比较IBS患者中Hp感染与否CRP水平,比较Hp感染中IBS与否CRP水平。结果①Hp阳性共155人,其中体检健康者63人,IBS患者中92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②IBs患者血清CRP水平为(8.91±3.10)mg/L,高于健康对照组(2.28±0.9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在IBS患者中,Hp阳性者CRP水平(9.43±3.24)mg/L与Hp阴性患者CRP水平(7.89±2.79)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Hp阳性人群中,IBS患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CRP水平(4.00±1.32)mg/L。结论Hp感染与IBS存在关联;IBS患者体内CRP水平高于健康人;IBS患者体内的CRP并非单独由Hp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其亚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54例IBS患者、55例对照组,60例十二指肠溃疡,通过尿素酶实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分析肠易激综合征及各亚型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结果十二指肠溃疡组HP阳性率大于IBS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组各亚型间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因素之一;IBS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IBS亚型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马Ⅲ标准诊断分类的肠易激综合征(IBS)4个亚型间的生活方式。方法:选取就诊的IBS患者,根据罗马Ⅲ标准分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组58例、便秘性肠易激综合征(IBS-C)组43例、交替型肠易激综合征(IBS-M)组20例、不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U)组18例,选取相同例数健康查体者139例作为对照组。依据IBS诊断要点及相关生活方式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分别对各组近6个月内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对比各组间差异。结果:4个亚型IBS组在进食蔬菜和水果频率、每日睡眠时间、每周睡眠障碍频率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BS-D组在进食辛辣、冷食频率较其余3个亚型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理进食蔬菜和水果、适当的睡眠时间及良好的早餐习惯为IBS患病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睡眠障碍频率高、吸烟为IBS患者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为不同亚型IBS患者提供正确的生活方式指导对IBS症状控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症状重叠与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重叠的发生率及焦虑、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对60例FGIDs患者进行性别、年龄、FD症状、IBS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问卷调查。结果①在性别上,女性多于男性;②在年龄段中,发病高峰以青年组、中年组常见;③重叠症状:FD组与IBS组中FD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中FD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FD组与重叠组中FD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FD组与IBS组中IBS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中IBS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FD组与重叠组中IBS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④焦虑、抑郁状态评分:FD组与IBS组中焦虑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中焦虑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FD组与重叠组中焦虑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FD组与IBS组中抑郁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中抑郁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FD组与重叠组中抑郁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FD、IBS患者容易发生症状重叠,重叠症状越多,焦虑、抑郁状态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脂代谢的关系,为Hp感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ELISA技术检测被检者Hp感染情况,同时对受检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进行测定,并对Hp感染与这些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Hp IgG(+)者TG、LDL-C、Lp(a)及hs-CRP均明显高于Hp IgG(-)者,而HDL-C明显低于Hp IgG(-)者;经对被检者进行年龄分组发现HDL-C在Hp IgG(+)各年龄组中均明显低于Hp IgG(-)者,而两者间TG、LDL-C及Lp(a)的差异仅见于大于41岁以上人群组。结论Hp感染可导致被感染者脂类代谢异常,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残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探讨Hp与残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45例胃大部切除的残胃进行胃镜、病理检查和Hp检测,以同期非残胃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以上三项的比较.结果:①残胃组和对照组Hp检出率分别为22.2%和60%(P<0.05).②存在胆汁反流和非胆汁反流患者Hp检出率分别为17.2%和43.8%.(P<0.05)③胆汁反流发生率,毕罗Ⅱ式手术明显多于毕罗Ⅰ式,分别为46.6%和17.7%(P<0.05).④残胃黏膜病理,Hp感染和非Hp感染患者有中-重度胃黏膜病变并有异型增生分别为66.7%和21.2%(P<0.05).对有Hp感染的对照组和残胃组的病理改变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Hp感染是残胃炎发生的重要原因.根除Hp有临床意义.毕罗Ⅱ式较毕罗Ⅰ式手术胆汁反流发生高:而伴有胆汁反流者Hp感染率较低.应该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咸宁地区居民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分析H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2008年同时行C14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的1756例患者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咸宁地区居民Hp总感染率为59.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及城乡居民之间Hp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与消化道炎症、肿瘤、溃疡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咸宁地区Hp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秦俊杰 《黑龙江医学》2010,34(7):516-518
目的比较匹维溴胺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片与单剂匹维溴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95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1例:应用匹维溴胺50 mg,po,tid,加双歧三联活菌片2.0 g,tid po;对照组44例:应用单剂匹维溴胺50 mg,po,tid,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9%,对照组为80%(P<0.05),治疗组疗效对缓解腹痛、腹胀、腹泻、便秘、黏液便优于对照组。结论匹维溴胺和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并抽血做H.pylori检测的178例患儿分析.结果 HP-IgG阳性84例,占47.19%,而84例中〉7岁的学龄儿童66例,占总调查人数的37.08%;吃饭看书或看电视、喜喝饮料、喜食香甜或油炸食品、家庭人口数、父母及照顾者有胃病史等因素与H.pylori感染有相关性(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儿童易感,且与年龄相关,以学龄儿童为主.母亲胃病、父亲胃病及吃饭看书及电视,喜食香甜和油炸食品等因素是H.pylori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症与精神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心理因素、精神个性特征,以期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院门诊36例肠易激综合症病人,应用一般情况调查及临床表现,结合汉密尔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焦虑量表(HAMA)评定精神症状及严重程度。用明尼苏达个性调查表(MMPI)评定个性特点。结果:36例肠易激综合症中存在精神症状100%,其中有焦虑症状最突出。个性调查(MMPI)二点编码法13/31、17/71、37/73、16/61型集中。因子中疑病、癔症、神经衰弱的得分高于中国常模。结论:肠易激综合症的发病与精神个性特质有关。除了消化道症状以外,焦虑为主要的精神症状。治疗上应重以精神心理疏导,辅以适当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成金玲  丰义宽 《医学综述》2009,15(9):1370-137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病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主流观点认为是由于遗传(基因)和环境(如社会压力)等因素造成中枢神经和肠神经丛的调节失衡,从而导致胃肠动力和内脏感觉异常,引起症状。IBS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功能性疾病,目前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已从多方面开展,并提出不同观点,如遗传因素、胃肠运动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炎症和免疫因素、消化道激素及心理因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