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噬活跃在所有细胞中,在缺血缺氧状态或者营养缺乏条件下其表达上调.诱导的自噬不仅促进了受损细胞成分的降解,且为细胞提供了能量.凋亡和自噬均为程序性细胞死亡,现在已知自噬和凋亡在疾病病理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神经退行性病变、老化、癌症、自身免疫疾病.本文就自噬与凋亡关系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PI,K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电离辐射后细胞自噬的影响,初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细胞增殖-毒性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3-MA处理及60Coγ射线4Gy照射或联合3-MA作用的HeLa细胞细胞生长变化和毒性,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SQSTMl/p62表达,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GFP—LC3质粒,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自噬体形成。结果3mmol/L以上浓度3-MA作用24h对HeLa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更长时间产生致死毒性效应。无论是5mmol/L3-MA单独作用还是单独4Gy照射,均能诱发HeLa细胞自噬。但3-MA与(射线辐照联合作用时,HeLa细胞自噬受到抑制,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结论PI3K抑制剂3-MA既诱发细胞自噬又能抑制电离辐射诱发细胞自噬,以在不同的条件下两种方式影响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3.
4.
淋巴细胞自噬性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5.
细胞自噬可通过溶酶体吞噬降解自身结构,分为大自噬、小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自噬,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细胞自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双重调节作用,既可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又可促进其发生和发展,肿瘤细胞可释放特定的信号分子来诱导间质细胞自噬,而此过程中所产生的营养物质又为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转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和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噬作用是一种细胞自我降解的过程,以清除受损或多余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当细胞代谢能量不足时,细胞依靠自噬作用实现细胞内成份的循环利用,从而维持自我稳态和生存。近期的研究发现,自噬作用在肿瘤的形成中亦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凋亡缺陷的肿瘤细胞可以凭借自噬作用减少坏死和炎症反应,以减轻代谢压力下的基因损伤,维持长久生存。但另一方面,自噬作用的缺陷与肿瘤的增长亦相关。对于自噬作用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也为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虽然手术和多靶点化疗的联合治疗使得患者整体的生存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化疗耐药仍然是骨肉瘤治疗的阻碍。骨肉瘤化疗耐药与其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凋亡和自噬等有一定关系。现在骨肉瘤中细胞凋亡、自噬的机制以及相互作用已经被初步探索,参与细胞凋亡、自噬的分子靶点、介质及相关机制已经开始研究,这对缓解骨肉瘤治疗过程中的化学耐药指导引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9.
10.
JNK信号通路在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致JN K信号通路激活的因素复杂多样,具体机制尚不明确.JN 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凋亡与自噬这两种密切相关的应激反应,但其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有待探究.本文主要综述了JN K信号通路及其在细胞凋亡与自噬中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淋巴细胞自噬性凋亡的超微结构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本实验用诱电镜和细胞化学染色法放线菌酮处理和γ射线照射大鼠胸腺、脾脏和肠系膜淋 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放线菌酮注射后4h;或γ射线照射2h后引起大鼠胸腺、脾脏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凋亡。凋亡淋巴细胞发生一系更的形态学变化,其胞核染色持凝集,重排、使核呈没的形态;凋亡淋巴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大量增殖,我们称之为细胞反跳现象;大部分凋亡淋巴细胞凋恨时呈现典型的自噬性凋亡特征,即内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舒尼替尼引起的肾癌细胞出现细胞自噬的机制。方法:以肾癌细胞系ACHN细胞为细胞模型,利用3-(4,5-二甲基)-5-(3-羧甲基苯环)-2-(4-硫基苯)-2H 四唑盐复合物[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innersalt,MTS]检测法观察舒尼替尼对ACHN 细胞活性的影响;应用RNA干扰技术敲降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融合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fusion protein, LC3)检测自噬与舒尼替尼引起的细胞凋亡。使用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在舒尼替尼作用下自噬体的形成;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舒尼替尼对LC3-Ⅱ的积累,自噬相关信号通路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PK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受体(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 切割的变化和过量表达,以及敲降Akt检测诱导自噬的变化。结果: 舒尼替尼能显著抑制ACHN的细胞活性,这种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敲降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减少自噬可改变舒尼替尼引起PARP的切割;透射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舒尼替尼引起细胞自噬体明显增加;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舒尼替尼增加自噬同时减少了Akt/mTOR的磷酸化。过量表达持续活化的Akt抑制了该化合物引起的自噬,而敲降Akt可促进自噬发生。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能上调舒尼替尼引起的自噬并促进细胞活性的丢失。结论:舒尼替尼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肾癌细胞ACHN的自噬,其诱导的自噬与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自噬作用是一个依靠细胞器和细胞质吞没并进入溶酶体进行蛋白质水解的主要的降解过程,损伤使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利于肿瘤的形成。因此,通过代谢应激期间的持续新陈代谢,细胞可以限制能量损耗,通过细胞自噬作用引起细胞死亡。细胞代谢应激后,其耐受能力和适应性降低,并且激活一个细胞坏死的途径。这可能解释为什么自噬能够预防癌症。自噬作用在肿瘤中使肿瘤细胞失去存活能力,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自噬作为另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真核细胞通过降解自身的细胞质和细胞器实行"自我消化"的一系列生化过程,与凋亡在生化代谢途径和形态学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但近来研究发现,自噬与凋亡可通过内在的分子调控机制与凋亡相互协调转化,共同促进细胞死亡。对于二者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而且为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自噬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其本质是一种溶酶体依赖的蛋白质降解途径[1-2].其功能包括了存活调节(对代谢改变的反应,对受损大分子和细胞器的再循环)和各种程序性死亡[3-4].根据降解物质运送到溶酶体的方式不同,自噬又分为微自噬( microautophagy )、巨自噬( macroautoph-agy)...  相似文献   

16.
杨柯 《重庆医学》2015,(31):4432-4434
1细胞自噬
  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的降解途径主要有两条: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和自噬/溶酶体途径。自噬/溶酶体途径(auto‐phagy)是大分子物质及细胞器的降解途径,尤其存在缺氧、营养匮乏、蛋白质错误折叠、病原菌感染等细胞适应性应激时,通过双层膜包裹待降解物形成自噬体,后运送至溶酶体隔离并被吞噬降解,用来维持细胞本身结构、代谢、功能的平衡和细胞器的更新,以及细胞内能量和物质的转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1],这一过程作为保持细胞稳态的必要过程不依赖caspase凋亡途径,而以出现自噬体为特征,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癌变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自噬的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是生物在其发育、老化过程中都存在的一个净化自身多余或受损细胞器的共同机制。生命体籍此维持蛋白代谢平衡及细胞环境稳定,这一过程在细胞清除废物、结构重建、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自噬体的形态和发生过程、分子机制、生化检测、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生理、病理功能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较为全面地了解细胞自噬作用和最新研究动态的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8.
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或缺乏是糖尿病的特征,糖尿病伴随着能量代谢紊乱,而成人心脏收缩和舒张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产生,糖尿病心肌病的心肌细胞线粒体受损,伴随着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和凋亡,自噬尤其是具有高度特异性的线粒体自噬通过清除异常线粒体,在控制线粒体功能中起关键作用。尽管目前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心肌病进展中的作用尚未明确,但其在不同类型糖尿病心肌中的效果不同。因此,了解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心肌中的作用对于糖尿病心肌病预后、糖尿病住院患者临床管理以及潜在治疗方案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噬是一种进化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通过清除受损的细胞器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以维持细胞稳态。病原体感染触发的自噬可特异性地抑制机体内细菌的复制,从而保护细胞免受伤害。然而,许多病原微生物已进化出一系列对抗自噬的机制。本文综述聚焦胞内菌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简要概述胞内菌如何被自噬靶向清除,以及胞内菌如何调控自噬以促进其在细胞内的生存与繁殖。  相似文献   

20.
<正>巨自噬(以下简称“自噬”)需要形成隔离膜,延伸并吞噬部分细胞质或者细胞器,随后闭合形成自噬体,成熟的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并降解其内容物[1]。许多自噬相关蛋白参与介导自噬所需的自噬体的生物发生[1]。在这些蛋白中,ATG16L1作为ATG12-ATG5/ATG16L1复合物的亚基存在,并且在自噬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如将ATG12-ATG5定位到P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