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与病灶大小、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发病2周内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FBG升高为高血糖组60例,正常血糖组60例,根据头颅CT记录血糖升高组与病变大小、部位.结果高血糖组血糖升高的水平与病灶大小、部位有关.结论急性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加重其病情,明显影响其预后,要积极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纳入60例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根据胰岛素注射方式的不同进行临床分组,研究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三餐前或联用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黎明现象发生次数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BG与PBG水平分别为(6.2±0.7)mmol/L、(7.9±1.4)mmol/L,对照组FBG与PBG水平分别为(7.5±1.0)mmol/L、(10.0±0.9)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5.0±1.9)d,低于对照组的(9.3±2.0)d,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低血糖、黎明现象发生率分别为6.7%、3.3%,对照组低血糖、黎明现象发生率分别为26.7%、2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能够短时间内控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以及黎明现象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短期强化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强化治疗组(n=38)。比较入院1 d及7 d后2组外周血中炎性因子水平及T细胞亚群水平,观察入院第1、3、7天2组患者血糖浓度(FPG)、血糖变异性(GV)及血糖达标时间(TT)等情况。结果入院后7 d强化治疗组患者的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也低于入院第1天水平(P0.05);强化治疗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CD4~+细胞及CD4~+/CD8~+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均高于入院第1天水平(P0.05);入院第3、7天强化治疗组患者FPG、GV及T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和GV可作为结局预测的重要指标。结论短期强化血糖控制能提高重症感染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免疫功能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与病灶大小、部位之间的关系 .方法 检测发病 2周内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血糖 (FBG)和空腹胰岛素 (FINS) ,FBG升高为高血糖组 6 0例 ,正常血糖组 6 0例 ,根据头颅CT记录血糖升高组与病变大小、部位 .结果 高血糖组血糖升高的水平与病灶大小、部位有关 .结论 急性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加重其病情 ,明显影响其预后 ,要积极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儿可能导致应激性血糖升高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伴随的细胞因子和血脂水平的改变,为危重症患儿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PICU收治的〈14岁危重症患儿为危重症组,以入住PICU时的2次静脉血糖均≤6.1 mmol.L-1为正常血糖亚组,均〉6.1 mmol.L-1为高血糖亚组;以同期健康查体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观察期间危重症组血糖〈4.0 mmo.lL-1或2次血糖〉10.0 mmo.lL-1的患儿退出观察。以入住PICU当日(0 d)、3 d和5 d为观察时点,测定血糖、皮质醇、生长激素(GH)、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1、IL-6及血脂水平。结果正常血糖亚组10例,高血糖亚组53例,对照组15例进入分析。①高血糖亚组入住PICU 0 d的血糖水平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②高血糖亚组各观察时点皮质醇、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糖亚组和对照组;GH和IGF-1水平与正常血糖亚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高血糖亚组和正常血糖亚组0 d、3 d和5 d Hs-CRP水平呈升高趋势,两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d高血糖亚组IL-6、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糖亚组和对照组;3 d和5 d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血糖亚组。④高血糖亚组死亡8/53例(15.1%),死亡患儿0 d血糖、皮质醇和胰岛素水平均高于存活患儿。结论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与皮质醇和胰岛素水平有关;可伴随细胞因子和脂质代谢的异常。血糖、皮质醇和胰岛素水平较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危重症并高血糖患者应用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且血糖>11.1mmol/L的非糖尿病危重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10.0~11.1 mmol/L,其它治疗方法 相同,记录患者在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留置时间,观察院内感染,低血糖发生率及死亡例数.结果 治疗组死亡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17.86%),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留置时间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比较治疗组院内感染发生率(13.9%)明显低于对照组(39.3%),P<0.01;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5.6%)高于对照组(3.6%),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改善危重症并高血糖患者的病情及预后,降低院内感染率和死亡率,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泵注对脂多糖(LPS)致大鼠脓毒症模型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LPS+生理盐水组、LPS+胰岛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均为8只。各组大鼠在实验前1d行右颈外静脉置管术。LPS+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LPS10mg·kg^-1,同时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mL·h^-1;LPS+胰岛素组腹腔注射LPS10mg·kg^-1,同时持续静脉泵注胰岛素生理盐水溶液1mL·h^-1(胰岛素用量为0.25U·kg^-1·h^-1)。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g·kg^-1,同时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mL·h^-1。测定各组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前和注射后2、6、12、24h的血糖水平,检测各组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6h的血清TNF-α、IL-6水平及24h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并观察各组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4h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LPS+生理盐水组在腹腔注射LPS后各采样时间点,血糖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和6h,LPS+生理盐水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4h,LPS+生理盐水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PS+胰岛素组注射LPS后各采样时间点血糖、TNF-α、IL-6、ALT及AST水平均显著低于LPS+生理盐水组(P〈0.05),LPS+生理盐水组肝脏病理学检查示局灶性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小叶间静脉充血扩张;LPS+胰岛素组肝脏病理学改变较LPS+生理盐水组明显减轻。结论早期胰岛素静脉泵注可通过抗炎和降低应激性高血糖作用减轻LPS诱导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富含缓释淀粉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EN)乳剂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营养状况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富含缓释淀粉的整蛋白型EN乳剂和标准配方EN乳剂,观察患者EN前后上臂围(A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结果两组EN前后TP、ALB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C、TP、ALB、HbAlc在EN治疗后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BG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EN乳剂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都是有效的,富含缓释淀粉的整蛋白型EN乳剂在改善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营养状况、血糖水平等方面优于标准配方EN乳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50例)和B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法舒地尔注射液30mg+生理盐水50mL,2次/d,静脉泵入,连用2周.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的变化.结果 A组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两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注射液,可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患者术后静脉应用混合糖溶液对其营养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腹部肿瘤且行根治术的成年患者56例,随机分为混合糖营养支持组和单糖营养支持组两组,术后3d禁食并分别持续静脉输注10.5%的混合糖溶液或10%的葡萄糖单糖溶液1000ml/d,测末梢血血糖并据此调整胰岛素用量,记录血糖、胰岛素情况且每天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结果术后72h内,两组患者术后的血糖水平都较术前有所增高,在术后使用胰岛素情况下两组之间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糖组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单糖组(P〈0.01);两组患者的CRP水平都较术前有所升高,单糖组较混合糖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腹部肿瘤根治术的患者,术后禁食并应用混合糖溶液作为糖源供能,机体血糖波动较小。此外,在减轻术后应激性炎症反应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入院血糖水平对神经外科ICU危重症患者关系.方法 对经外科ICU危重症患者3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即刻血糖和次日空腹血糖的平均值分为:血糖≥10.0mmol/L组(Ⅰ组)和血糖≤10.0mmol/L组 (Ⅱ组).结果 Ⅰ组患者死亡率为7.8%,Ⅱ组患者为19.5%,Ⅱ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Ⅰ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ICU危重患者入院高血糖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重症IgA肾病患者中IL-4、C1GALT1及COSMC的mRNA表达及潜在预后因素对疾病及其预后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ICU的重症确诊IgA患者61名,同时选取年龄性别可比的体检健康者65名作为对照,并使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外周血的单核细胞IL-4、C1GALT1以及COSMC的mRNA表达,同时问卷收集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IgA患者随访5年,以随访结束时出现终末期肾病为预后不佳进行研究分析.对相关因素对本病预后的调控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及t检验对一般资料及两组基因表达进行比较,使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讨论,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IgA患者组IL-4mRNA的表达水平为3.67±0.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2±0.16;IgA组的C1GALT1 mRNA以及COSMC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42±0.22和1.34 ±0.13,出现相应的表达降低;对照组分别为1.61 ±0.22和1.63±0.18.对ICU重症IgA肾病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IL-4表达增加在预后不良者中的构成显著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肾病家族史构成比例在预后不良者中也明显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年龄大于60岁、肌酐超标、高血压、肾病家族史以及IL-4 mRNA表达增加和C1GALT1 mRNA表达减低均为IgA肾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重症IgA肾病患者IL-4 mRNA表达增加,同时可见相应的C1GALT1 mRNA以及COSMC mRNA表达减低,且这三个因素与高龄、肌酐异常、高血压等因素同为重症IgA的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长效胰岛素联合应用饮食疗法对脆性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15 例应用长效胰岛素治疗的脆性糖尿病患者与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MDI)对照两周后进行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等的比较.结果 与MDI 相比长效胰岛素治疗组血糖控制平稳,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长效胰岛素联合应用饮食疗法能更有效的控制脆性糖尿病的血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对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与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疗效观察.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52例分成2组,一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另一组常规胰岛素治疗,监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结论 它能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更快更有效地降低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同时促进腱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探讨成人糖尿病胰岛功能减退的原因。将成人糖尿病患者92例分为A组(50例,胰岛功能良好)和B组(42例,胰岛功能较差)。A组中,A1组30例,用正规治疗控制血糖;A2组20例,未用正规治疗控制血糖。B组中,B1组22例,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B2组20例,在同样基础上加用磺脲类药物控制血糖。疗程均为3-5年。结果表明:A1组血糖得到控制,A2组胰岛功能减退;B组胰岛功能恢复至正常,B2组胰岛功能未得到改善。胰岛素水平分析,A2与A1,A2与A,B2与B1,B1与B对比,P均小于0.01:A1与A,B2与B对比,P均大于0.05。成人糖尿病胰岛功能减退的原因有:(1)高血糖的毒性作用。(2)胰岛功能较差时应用磺脲类药物,加重了存活胰岛β细胞分泌负担,使胰岛β细胞的功能进一步减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与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均持续治疗2 w.观察对比两组的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血红蛋白(HbAlc)]、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BG、2hPG、HbA1c、LDL-C、TG、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FINS水平低于对照组,FC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与对照组的5.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对葡萄糖的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在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44例脓毒症患者根据入院24 h内血糖监测结果和既往病史分为3组:应激性高血糖组(SH, n=15)、糖尿病组(DM, n=10)和正常血糖组(NG, n=19)。确诊24 h内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 比值、Th1/Th2比值和。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HLA-DR)表达率,记录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并随访28d临床结局。分析应激性高血糖与免疫功能变化及28 d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应激性高血糖组死亡率高于糖尿病组(53.3% vs 10.0%)和正常血糖组(53.3% vs 21.1%);应激性高血糖组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其余两组; HLA-DR活化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5)和正常血糖组(P<0.05);CD4+/CD8+比值亦低于其余两组;死亡组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HLA-DR% (65.33±12.34 vs 91.54±9.89) 和Th1/Th2比值(5.54±2.81 vs 8.97±4.93)显著低于存活组。结论: 脓毒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免疫功能变化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胰岛素/葡萄糖-胰岛素-钾(GIK)干预治疗对严重烧伤患者早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立医院烧伤整形科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资料较完整的58例大面积烧伤住院患者。依据入院后是否给予胰岛素/GIK干预治疗将58例患者分为胰岛素/GIK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胰岛素/GIK干预组患者入院后给予胰岛素/GIK干预治疗,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治疗。治疗后1、3、5、7、9d晨抽取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检测血浆血糖、血脂、蛋白质代谢以及心肝功能水平、凝血等各项指标。观察应激性糖尿病及脓毒症的发生。结果胰岛素/GIK干预组应激性糖尿病及脓毒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GIK干预组前白蛋白(PA)在伤后第7天较对照组升高(P〈0.05);甘油三脂(TG)在伤后第5天较对照组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在伤后第5天较对照组升高(P〈0.05);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a—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较对照组分别在第5、7、9天降低(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在伤后第9天较对照组降低(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lT)、凝血酶原时间(PT)在伤后第5天较对照组降低;纤维蛋白原(FBG)伤后第5天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严重烧伤后行胰岛素/GIK干预治疗,可以减少应激性糖尿病的发生,对脂代谢、蛋白质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善心、肝功能,减弱烧伤患者的炎性介质反应。  相似文献   

19.
肖少梅 《医学信息》2008,21(9):1566-1568
目的 观察采用胰岛素短程疗法强化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对6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对照组31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以及餐后血糖、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为(1.3±0.4)周,对照组为(8.1±0.7)周,观察组在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8~10天,然后以饮食和运动控制,连续观察48周,血糖长期稳定达标,其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使用降糖药物治疗达标12周后停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者不停药.结论 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通过胰岛素短程疗法强化治疗,可以使其胰岛素细胞的功能恢复到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早期,仅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即可获得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此治疗方法可以作为初发2型糖尿病治疗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为糖适平与中效胰岛素联合降糖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效胰岛素联合糖适平治疗,对照组采用早晚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5天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餐后血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5d,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1例低血糖.结论 中效胰岛素可以明显改善空腹血糖,但对餐后血糖控制欠佳者,联合糖适平治疗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一问题,早晚两针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糖适平治疗降糖效果优于预混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