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量化评价和疗效观察指标。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SF患者44例,另选取4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取左心室壁厚度、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相关参数;应用2D-STI获得左心室18个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径向应变达峰时间、周向应变达峰时间(PTcs)和峰值应变离散指数(PSD),计算左心室18个节段PTrs、PTcs的标准差(PTrs-SD、PTcs-SD)。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不同步指数对CSF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CSF组舒张早期二尖瓣口前向血流速度(E)及E/A低于对照组(t=-3.27,P<0.01;t=-2.45,P=0.02)。CSF组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的校正心肌梗死溶栓帧数(c TFC)及平均c TFC均高于对照组(t=7.05~10.35,P<0.01)。CSF组左心室心肌收缩不纵向应变达峰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单纯右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室功能的特点。方法 将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单纯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患者26例纳入B组;将同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患者26例纳入A组。采用STE检测右心室侧壁3个节段及左心室18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和应变率。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右心室收缩期纵向应变(RV-S)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应变(LV-S)、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应变率(LV-SRs)、左心室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LV-SRe)、左心室舒张晚期纵向应变率(LV-SRa)、右心室收缩期纵向应变率(RV-SRs)、右心室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RV-SRe)、右心室舒张晚期纵向应变率(RV-SR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B组分为50%~69%狭窄组和70%~99%狭窄组。与A组比较,50%~69%狭窄组和70%~99%狭窄组RV-S明显减小,70%~99%狭窄组RV-S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平板运动负荷前后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信息。方法选取临床诊断CSF患者33例(CSF组)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者30例(对照组),分别在静息状态和运动负荷后,采集左心室长轴、心尖四腔及心尖两腔动态二维图像,计算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的内径(LVEDS)、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SL)及负荷前后GLS变化幅度(ΔGLS)。结果静息状态下:两组LVEDD、LVESD、LVED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负荷LVEF均较静息状态下明显升高(P<0.01),但是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负荷GLS均较静息状态明显升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静息状态下及负荷峰值状态下左心室GLS均大于CSF组。结论静息状态下,CSF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减低;运动负荷状态下,CSF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显著改善;左心室心肌纵向应变值GLS能早期识别CSF患者的心肌纵向收缩功能的细微变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斑点成像技术结合二维超声多点取样采集部分左心室前壁心肌,结合双源CT显示左心室前壁心肌额断面,评估左心室前壁缺血患者左心室前壁心肌运动功能。资料与方法左心室前壁缺血(实验组)及无左心室前壁缺血(对照组)各20例患者,采用二维超声及双源CT在左心室前壁心肌额断面采集25个感兴趣区,计算感兴趣区在各左心室心肌节段所占百分比。采用双源CT测定两组患者室壁增厚度及室壁移动幅度的变化。分析收缩期应变、收缩期应变率与室壁增厚度、室壁移动幅度的相关性。结果应用双源CT在左心室前壁心肌额断面上采集到的感兴趣区分别对应于左心室牛眼图的第1节段(占28.31%)、第7节段(占47.38%)和第13节段(占24.31%);实验组左心室前壁室壁增厚度及室壁移动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左心室前壁心肌应变、应变率室壁增厚度、室壁移动幅度均呈明显正相关(r=0.852、0.843、0.726、0.770,P<0.001)。结论二维超声与双源CT的左心室前壁额断面法均能显示左心室前壁心肌,且多点取样斑点成像参数结合双源CT可用于临床评估左心室前壁缺血患者的左心室前壁局部心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监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应变,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3例,依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将其分为无左心室肥厚组(NH)33例和左心室向心性肥厚组(CH)40例,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别测量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GLPSSa)、心内膜下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GLPSSi)、左心室整体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GRPSSa)、心内膜下心肌的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GRPSS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H组和CH组的GLPSSa、GLPSSi均降低(均P0.05)。NH组的GRPSS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PSSi也升高且差异显著(P0.01),CH组的GRPSSa、GRPSSi均降低且差异显著(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客观地评价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应变的变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内膜下心肌收缩功能改变早于心肌全层。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资料与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分别对临床确诊的射血分数正常的3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及32名正常受检者进行检查,存储胸骨旁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进行斑点追踪分析,记录左心室上述3个短轴切面共18个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结果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及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各节段径向应变率曲线形态与正常受检者相似,且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同一水平不同节段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较正常受检者相应室壁节段减低,其中部分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受检者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P<0.05).结论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节段性室壁径向应变率减低,提示射血分数正常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局部收缩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7.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肌功能的价値。方法:尿毒症组(n=45)和健康对照组(n=38)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尿毒症组分为心功能正常组(n=29,LVEF≥50%)和心功能减退组(n=16,LVEF<50%),应用STI技术测量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并计算出心肌整体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及圆周应变(CS)。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功能正常组及心功能减退组室间隔、左室后壁明显增厚,左房内径增大(P<0.01);心肌应变比较,心功能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肌整体LS、CS均明显减低(P<0.01),心功能减退组较心功能正常组应变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超声二维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能够早期准确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肌功能,其中纵向、径向应变较LVEF更早的发现心肌功能的减低。  相似文献   

8.
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室壁运动的二维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节段的二维应变值,探讨其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收缩功能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检查,应用18节段法测量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峰值(LSpcak、RSpeak、CSpeak)及应变达峰时间(TPSLS、TPSRS、TPSCS),选择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梗死节段TPSLS、TPSRS、TPSCS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非梗死节段及对照组,且TPSLS、TPSRS、TPSCS明显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非梗死节段TPSLS、TPSRS、TPSCS低于对照组,且TPSLS、TPSRS、TPSCS延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能够准确测量左心室各节段的二维应变值,准确评价左心室局部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提供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探讨左心耳封堵术(LAAC)封堵器装置对左心室心肌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0月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接受LAAC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86例,另选取31例未接受LAAC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对照组.LAAC组患者于LAAC术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HBN)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134例达到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水平的患儿作为HBN组,56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不同室壁和节段的内膜下、中层和外膜下心肌进行斑点追踪分析,计算不同部位的心肌整体纵向应变。结果 两组新生儿组内比较左心室整体分层纵向应变(LS)存在相同的梯度特征:内膜下至外膜下呈递减趋势,这一梯度特征同样存在于各节段心肌分层LS(P<0.001);基底段至心尖段心肌呈递增趋势(P<0.001)。与对照组比较,HBN组室壁分层应变参数:室间隔三层心肌均减低(P=0.019, 0.019, 0.023);前壁三层心肌LS均减低,其中内膜下及外膜下心肌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节段分层应变参数:心尖段三层心肌均减低,其中仅心尖段外膜下心肌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整体应变参数:三层心肌整体应变均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STI分层应变技术能够量化评价左心室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测量三尖瓣环位移(TAD)在评价右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30例正常人和32例右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内置QLAB 6.0分析软件,分别于心尖四腔观、心尖右室两腔观系统自动测算三尖瓣环右室游离壁收缩期峰值(TADfre)和室间隔收缩期峰值(TADsep)、三尖瓣环前壁收缩期峰值(TADant)和后壁收缩期峰值(TADpos)及右心室长轴缩短率(RVLFS)。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右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患者组TAD各测值以及RVLF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TADfre、TADant、TADpos及RVLFS与RVEF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07、0.752、0.738、0.872,TADsep与RVEF相关性不显著(P>0.05,r=0.562)。结论: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测量TADfre、TADant、TADpos及RVLFS能快速、准确、无创的评估右室收缩功能,有望成为临床评价右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维应变成像(two dimensional strain,2DS)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不同程度狭窄时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中非心梗患者61例,根据LAD狭窄程度分组,A组:(狭窄小于50%)共27例;B组:(狭窄50%-75%)共21例;C组:(狭窄大于75%)共13例,心梗患者为D组:共19例。应用2DS检测LAD参与供血的11个节段应变和应变率参数的变化。结果A组各节段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较高尖。B组与A组比较有所下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部分节段测值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组各相关节段S,SRs显著降低。结论2DS可以敏感反应血流灌注减少引起的局部心肌收缩功能下降,有利于早期发现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3.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不受心脏整体运动影响且无角度依赖性,是评价心脏短轴运动的新方法。本文对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心脏短轴运动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30例pSS患者设为pSS组,并随机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以下二维参数:右心室前后径(RVD)、右心室游离壁厚度(RVFW)、右心房横径(RATD)、右心室横径(RVTD)以及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应用STI技术对动态图像进行脱机分析,并测量两组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基底、中间、心尖)的收缩期纵向峰值速度(Vs)、峰值应变(Ss)及峰值应变率(SRs),比较两组患者各测值间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常规超声各项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TI参数比较,pSS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的Vs、Ss、SRs及中间段的Ss、SRs较对照组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尖段的Vs、Ss、SRs及中间段的Vs均值虽然较对照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TI能够早期发现pSS患者右心室收缩受损,是一种较为客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超声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RT3D-STI)定量分析冠心病患者早期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有胸闷、心绞痛病史,常规超声心动图未见室壁运动异常而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35例(冠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21例,通过三维全容积图像获取左心室心肌收缩末期17节段“牛眼图”,定量分析各节段收缩功能.结果:冠心痛组缺血节段亚组与对照组、非缺血节段亚组比较,纵向应变(SLS)、圆击应变(SCS)、径向应变(SRS)、面积应变(S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非缺血节段亚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表明SAS曲线下面积最大,且所有节段三维应变参数中以SAS>-26.5%检测缺血心肌节段的敏感度(83.3%)、特异度(80.3%)较好.结论:RT3D-STI可以定量评估冠心病早期左室节段收缩功能,SAS能很好地识别缺血心肌节段,在冠心痛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川崎病儿童左心长轴方向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对24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冠脉扩张8例)、27例恢复期川崎病患儿(冠脉扩张9例)与20例正常儿童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各腔室径线;通过M型超声获得左室射血分数(EF);采集心尖四腔三个完整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存入光盘中。应用VVI技术脱机分析室壁基底部、中间部、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应变(Smax)、应变率(SR-max)。结果急性期组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max)低于正常组,在所有基底部和部分中间及心尖节段有统计学差异(P<0.05);恢复期组与正常组比较部分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组儿童同一室壁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max)失去一致性。结论急性期和恢复期川崎病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室长轴方向收缩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冠心病早期左室收缩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50例冠心病早期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对照5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面积应变(GAS)和其他参数,并比较2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心输出量、左室收缩末期质量、球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LS、GCS、GRS、GAS水平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单支有侧支循环组单支无侧支循环组多支有侧支循环组多支无侧支循环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发现冠心病早期左室收缩功能情况,对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意义。方法对49例尿毒症患者测量其常规超声心动指标,并用STI技术检测左室基底部及心尖段的扭转角度及解旋角度,另取4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尿毒症患者E/A值、基底部与心尖部心肌节段扭转及解旋角度较对照组均降低(P均<0.05),左室内径、室壁厚度较对照组增加(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心肌节段扭转及解旋角度减低,二维STI技术可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心肌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探讨冠状动脉狭窄(Coronary arteriostenosis,CAS)患者左、右心室整体舒张功能的变化及左、右心室间舒张功能的相互影响.方法40例CAS患者和40例正常成人作对照,用DTI测定二尖瓣环、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及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参数.结果CAS患者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参数较正常人降低,单纯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均降低,混合支冠状动脉狭窄组与单纯左支冠脉狭窄组比较,右室舒张功能受到的影响更大.结论DTI对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右心室舒张功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并与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对比研究。方法:肺动脉高压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33例,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获得右心室各个节段舒张期纵向应变率及运动速度。结果:右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各段舒张早期应变率(SRe)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平均值与右室游离壁厚度、肺动脉收缩压相关性较好。结论:舒张早期应变率与右室游离壁厚度及肺动脉收缩压相关性较好,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为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室舒张功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