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β1受体和M2受体自身抗体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关系.方法:以合成的β1和M2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61例高血压并肾损害患者和60例高血压无肾损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β1和 M2受体自身抗体.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浓度,用荧光分析法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高血压病并肾损害组抗β1和M2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2.2%和49.2%明显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的11.3% 和 11.7%及正常对照组的15%和10%(P<0.01, P<0.001),高血压病并肾损害组血浆中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PRA、ALD、CA、E、NE)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P<0.05, P<0.01).结论:血清抗β1和 M2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发病有关,同时伴有神经内分泌激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抗心肌β1与M2受体自身抗体和神经内分泌激素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β1和M2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201例,其中糖尿病心肌病患者51例,2型糖尿病51例,高血压无靶器官受损患者58例及正常对照组41例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结果①糖尿病心肌病组抗β1和M2受体阳性率分别为64.7%(33/51)和56.9%(29/51),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心肌病组(15.6%和13.7%)、高血压组(15.5%及15.5%)及正常对照组(14.6%及17.7%),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清儿茶酚胺水平糖尿病心肌病组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心肌病组,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免疫学机制和神经内分泌激素可能参与糖尿病心肌病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受体)和α1-肾上腺素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有关. 方法:以合成的AT1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61例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患者和60例高血压病无肾损害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AT1受体(165~191),和α1受体(192~218)自身抗体.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浓度,用荧光分析法测定儿茶芬胺: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 结果: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组抗AT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0%和54.1%,明显高于高血压组的13.3%和10.0%及正常对照组10.0%和7.5%(P<0.01). 神经内分泌激素指标(PRA,AngⅡ,ALD,E,NE),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组,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 结论: 抗G-蛋白偶联型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发病有关,同时伴有神经内分泌激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患者血清中抗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自身抗体(AT1受体抗体)和抗α1肾上腺受体自身抗体(α1受体抗体)产生的阳性率与血清肌酐水平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1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GN),61例高血压无肾损害患者,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①CGN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5%(76/111)和56.8%(63/111)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的34:4%(21/61)、27.9X(17/61)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0%和12.5%)(P〈0.05,P〈0.01);②CGN患者亚组比较,早期肾衰期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的检出阳性率最高,与晚期肾衰和尿毒症期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分析(血清肌酐高于正常但〈450μmol/L组)抗AT1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的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肌酐水平450~707μmol/L组和〉707μmol/L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GN发病与血清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产生有关,血清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血清肌酐水平有关,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CGN发病。  相似文献   

5.
陈卫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135-1136
目的:建立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抗体及αl肾上腺素受体抗体的检测方法,并评价其与不同类型高血压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及αl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为抗原,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150例健康者、9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及8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的血清中AT1受体和αl受体及其抗体。结果:正常对照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组血清中检测出AT1受体及α1受体的自身抗体分别为9.33%和7.33%、10.87%和9.78%、30.59%和24.71%。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组与对照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T1受体及αl受体的自身抗体可能参与了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恶性阶段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AT1、α1、β1、M2-受体自身抗体与高血压病肾损害的关系及干预治疗效果。方法检测58例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60例高血压病无肾损害患者、50例正常人AT1、α1、β1、M2-受体自身抗体及早期肾功能损害指标,高血压患者均给予氯沙坦治疗。结果肾损害患者血清AT1、α1、β1、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肾损害患者,氯沙坦降压作用明显,能显著改善肾功能。结论血清抗AT1、α1、β1、M2-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病肾损害有关,氯沙坦能降低血压,可减轻和延缓高血压病引起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7.
于红 《河南医学研究》2009,18(4):302-304
目的:本研究拟对不同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CHF)患者,检测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探讨心功能发生病理变化时,这两种自身抗体的产生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以细胞外第2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随机检测265例受试者血清中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CHF组β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45.7%(86/1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4%(8/77)(P<0.01);CHF组M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49.5%(93/1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7%(9/77)(P<0.01);心功能Ⅱ-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的患者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明显高于Ⅳ级;CHF组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血清中高达56.1%的患者同时具有M2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存在于多种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中,可能与心力衰竭时心肌结构变化和功能下降有关;β1和M2受体的双抗体阳性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的多重性表现,提示免疫学机制参与心力衰竭和/或心肌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参与的程度在疾病的早、中期大于晚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抗α1受体自身抗体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 以合成的α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作为抗原,用ELISA法检测高血压合并心衰组(n=146)、单纯高血压组(n=253)以及对照组(n=188)血清中的抗α1受体自身抗体,并分析自身抗体的产生与心脏结构、功能变化及肾损害之间的关系.结果 146例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中,62例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42.5%)高于对照组(10.6%,P<0.01)和单纯高血压组(34.4%,P<0.05).在高血压合并心衰组中,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变化和肾功能损伤程度均明显重于自身抗体阴性患者(P<0.05);但在3种不同心功能分级的亚组中,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抗α1受体自身抗体检出频率显著增高,可能参与了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心肌重构和肾功能损伤等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及AT1受体的自身抗体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程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检测50例高血压心脏病、40例单纯高血压和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家族中β2、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和正常组(P<0.05);高血压心脏病自身抗体阳性的平均几何滴度与单纯性高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阳性抗体的平均几何滴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高血压心脏病抗β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中,81.0%同时具有α1受体的自身抗体,76.2%同时具有AT1受体的自身抗体,52.4%存在上述3种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及AT1受体的自身抗体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与心肌和血管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心肌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50例DCM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的心功能和血清两种自身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心脏的左室收缩末径、左室舒张末径均减小,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心功能NYHA分级改善(P<0.01),卡维地洛组较常规组更明显(P<0.05).卡维地洛组心肌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滴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常规组治疗前后两种自身抗体滴度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能通过阻断心肌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对心脏的不利作用抑制DCM患者的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患者血清抗AT1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及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IGT合并高血压患者171例,IGT不伴高血压患者101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和微量白蛋白尿测定。结果①IGT合并高血压组抗AT1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35.7%(61/171)和29.8%(51/171),明显高于IGT不伴高血压组的20.8%(21/101)和18.8%(19/101)及正常对照组12.5%(5/40)和7.5%(3/40),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GT合并尿蛋白组(为IGT1组,UAE30-300mg/24h)血清抗AT1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71.8%(51/71)和69.1%(49/71),明显高于IGT不合并尿蛋白组(IGT2组,UAE<30mg/24h组)的15.4%(31/201)和10.4%(21/201)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抗G-蛋白偶联型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可能与IGT并高血压肾损害有关,抗AT1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与微量白蛋白尿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肺心病患者M2受体的自身抗体并探讨M2受体自身抗体在肺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右心结构的关系.方法:用SA-ELISA法检测110例肺心病病人和100名健康人血清中抗M2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肺心病组病人血清M2受体的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平均几何滴度[48.18%,80(1.846±0.351)]均高于对照组[13%,40(1.602±0.369)](P<0.05).肺心病组中M2受体的自身抗体阴性组、阳性组比较表现为:血氧分压(PaO2)呈逐渐降低趋势,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室内径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结论:M2受体的自身抗体可能与肺心病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M2受体的自身抗体可能与肺心病发病过程中的心脏损害特别是右心扩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AF)中的作用.方法 连续选取116例确诊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以合并有AF的41例为观察组(A组),以无AF的75例为对照组(B组),以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50例为空白对照组(C组),对比3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数据以及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滴度和阳性率.分析上述2种心脏受体自身抗体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 (1)A、B两组在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滴度和阳性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内径(LAD)等方面明显高于C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A、B两组相较,仅在LAD、LVEF、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滴度和阳性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上述两种心脏受体滴度与SBP、DBP、LVDd、LAD呈正相关(P<0.01,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1).(4)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并校正年龄、性别、血压等因素影响,上述两种心脏受体自身抗体仍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以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为代表的自身免疫机制可能参与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T1受体拮抗剂对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难治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降压疗效.方法 应用ELISA技术检测237例人血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其中难治性高血压病合并IGT患者91例(为A组),非难治性高血压病伴IGT患者106例(为B组),健康对照组40例(为C组).A组中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者39例为A1治疗组,阴性者52例为A2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口服:尼群地平10mg/tid;氢氯噻嗪12.5mg/d;肠溶阿斯匹林100mg/d;缬沙坦160mg/d;卡托普利25mg/tid.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 ①难治性高血压合并IGT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57.1%(52/197),明显高于非难治性高血压伴IGT的15.1%和正常对照组的12.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②难治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A1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A2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③临床降压效果评定,A1组总有效率为84.6%, 明显高于A2组51.9%,两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对难治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通过抗 AT1受体自身抗体检测,有针对性选择降压药物缬沙坦且降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抗ATl受体)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抗α1受体抗体)对高血压患者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5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清抗α1受体和抗AT1受体抗体检测并记录所有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滴度组血清抗体对心脏重构的影响.结果 553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抗α1-受体和抗AT1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3%(179/553),42.3%(234/553).抗α1受体抗体1:40(滴度)阳性组左心房扩大比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21);≥1:80阳性组左心室扩大比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6).抗AT1受体抗体1:40阳性组右心房扩大比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1);≥1:80阳性组左心室扩大比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4).双抗阳性组左心室和右心房扩大比率明显高于双抗阴性组(P分别为0.006和0.044).结论 抗α1-受体和AT1受体抗体与高血压病患者心脏扩大有关,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病患者心脏重构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两种抗体可能有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和在SLE特殊临床症状如SLE引起的新月体肾炎(CG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126例SLE患者的ANCA和与SLE活动性及SLE引起的CGN密切相关的特异性自身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小体(AnuA)抗体和抗组蛋白(His)抗体,用ELISA法检测验证ANCA阳性率,用SLE活动指数(SLEDAI)判断SLE活动性,用肾组织病理学检查了解由SLE引起的CGN的发生情况,分析ANCA、SLEDAI和特定自身抗体间的关系.结果 在126例SLE患者中IIF法检测ANCA的阳性率为31.7%(40/126),且均为PANCA.用ELISA法验证全部ANCA阳性患者血清,阳性率为77.5%(31/40),且均为髓过氧化物酶(MPO)即为PANCA.ANCA阳性组SLEDAI评分10分者(即SLE活动期)占71.0%与ANCA阴性组(39.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NCA阳性率与抗ds-DNA抗体、抗AnuA抗体和抗His抗体的阳性率呈正相关.ANCA阳性的40例SLE患者32例有肾损害,病理切片显示为CGN的有21例,即ANCA阳性组CGN患者的比例为52.5%,明显高于阴性组CGN的18.6%(P<0.01).结论 ANCA对诊断SLE活动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可用于对SLE引起的CGN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M2受体自身抗体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妇产科收治的78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并取同期收治的78例正常单胎足月孕妇和60例未妊娠妇女作为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3组妇女血浆中的M2受体自身抗体水平,并分析其在重度子痫前期中的临床意义。结果:重度子痫患者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32.1%(25/78),正常妊娠组为10.3%(8/78),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妊娠组阳性率8.3%(5/60),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浓度为(101.49±142.75) U/L,而正常妊娠组肌酸激酶含量为(57.94.±31.64) 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2受体自身抗体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抗β2-受体的自身抗体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合成的人心脏β2-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172-197氨基酸序列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41例AMI患者,发病24小时、7天、2~4周时,血清中抗β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并与61例正常人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抗β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时抗β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29.3%)明显低于发病2~4周时(56.1%)的检测结果(P<0.05);心肌梗死急性期心功能killip-1级者与killip-2级者比较,抗β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β2-受体自身抗体存在于AMI患者血清中,且在发病2~4周内逐渐升高.该抗体的产生与心肌梗死急性期心功能状态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1型(AT1受体)自身抗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80例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分为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和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采用Judkin法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46例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34例阴性,在抗AT1受体抗体阳性组中32例冠脉造影至少1支血管狭窄≥50%,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中12例冠脉造影至少1支血管狭窄≥50%,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狭窄病变例数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哌唑嗪联合缬沙坦治疗抗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作用.方法 以合成的α1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277例人血清抗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其中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120例(A组),糖尿病肾病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111例(B组),正常对照组46例(C组),A组中抗α1和AT1受体自身均阳性者71例(A1组),抗α1和AT1受体自身均阴性者49例(A2组),A1、A2两组均给予缬沙坦、哌唑嗪、尼群地平、双氯噻嗪、阿司匹林,分别观察它们的降压疗效.结果 A组α1和AT1受体阳性率(55.8%、59.2%)与B组(27.9%、35.1%)、C组(7.5%、10.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哌唑嗪联合缬沙坦治疗后A1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A2组(P<0.05),A1组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2组(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通过抗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检测,有针对性的选择降压药物哌唑嗪和缬沙坦,不但降压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