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dx1和Cdx2基因表达异常与先天性结肠性肠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结肠炎是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常见的并发症,组织学研究表明巨结肠性肠炎患儿肠粘度内的内分泌细胞减少和粘膜内分泌型IgA不足。而Cdx1和Cdx2基因调控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Cdx1和Cdx2基因表达与先天性巨结肠性肠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反应和原位杂交方法,11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年龄1~30个月,4例合并结肠炎)的无神经节细胞段、移行段和扩张段的手术切除标本为病例组,12例年龄相符(1~30个月)的非巨结肠患儿的远端结肠标本为对照组,观察Cdx1和Cdx2基因在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Ax1和Cdx2基因在对比组和先天性巨结肠的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均有表达,但是此二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性肠炎患儿的标本中表达明显减弱。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Cdx1和Cdx2基因表达减弱与先天性巨结肠性肠炎的病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巨结肠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巨结肠属于多基因遗传病,所涉及的遗传因素复杂,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发现RET、GDNF、NTN、SOX10、EDNRB、EDN3、ECE1和SIP1等八种基因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有关。本文主要介绍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低位肠梗阻常见的致病因素,发病率高且有性别差异。目前认为其属于多基因遗传病,所涉及的遗传因素复杂。先天性巨结肠病因未明,但它往往出现在一些综合征中,与某些症状关联,如Shah-Waardenburg、Goldberg-Shprintzen、MEN2A、Fryns、Haddad等综合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从综合征入手发现了一些与先天性巨结肠密切相关的致病基因,现对近几年国际上报道具有先天性巨结肠表现的综合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巨结肠与其同源病的RET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先天性巨结肠与巨结肠同源病RET基因突变及其突变的差异。方法 30例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14例巨结肠同源病,10例正常对照。取外周血,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RET基因第13外显子;单链构象多态(SSCP)分析外显子突变,并通过测序明确突变的位点和类型。结果 30例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RET基因13外显子检测5例存在基因突变,共发现三种突变类型:有3例在碱基18888位点,胸苷酸残基T被鸟苷酸残基G置换,导致亮氨酸的静默突变;有1例在碱基18919位点,腺苷酸残基A被鸟苷酸残基G置换,导致赖氨酸突变为谷氨酸,为错义突变;有1例在碱基18974位点,插入一个鸟苷酸残基G,导致框架移位突变。RET基因13外显子突变率为16.7%(5/30)。巨结肠同源病和正常对照组未见RET基因13外显子突变。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与RET基因突变有关,而巨结肠同源病未发现RET基因突变,提示这两种疾病具有分子遗传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巨结肠RET基因转录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RET基因的表达情况与先天性巨结肠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对12例先天性巨结肠的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分别做RET基因的表达,并以G3PDH作内参标,观察RET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发现RET基因的表达从扩张段→移行段→狭窄段是逐渐减低的。结论 提示RET基因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杜勇  单振潮  吕怀盛 《临床儿科杂志》2001,19(4):221-223,234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其病因尚未明了,最近研究表明原癌基因RET的突变在HD发病中起主要作用。方法:采集30例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和30例正常儿童的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单链构象多态(SSCP)技术分析RET基因的第6、10、16外显子。结果:2例患儿存在第10外显子的突变。其中1例家庭中有MEN2A患者;1例患儿存在第16外显子的突变。结论:RET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先天性巨结肠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MEN2A和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可能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巨结肠是导致儿童慢性不完全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类神经嵴疾病,是胚胎发育期迷走神经沿肠壁的迁移异常终止导致部分肠壁无神经节细胞定植的一类疾病,根据受累肠管的长短分为不同类型。多数先天性巨结肠为单发畸形,部分先天性巨结肠伴发其他畸形构成先天性巨结肠综合征,如先天性中枢通气不良综合征、Fryns综合征、软骨-毛发发育不良综合征等,多数综合征合并遗传物质异常,充分认识综合征性先天性巨结肠对正确诊断、准确评估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对各种先天性巨结肠相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遗传基础及遗传方式等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术后结肠形态及排便功能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前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一个跨越性的进步是非开腹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结肠拖出或直接经肛门结肠拖出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对术后结肠形态变化、肛门括约肌的恢复与排便功能的关系需进一步观察。我院自1999年10月~2002年3月经肛门拖出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9例,术后1周、3个月、1年分  相似文献   

9.
Zhang X  Wang X  Mei SP  Dong DC  Zhang Y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2):911-915
目的了解Ret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和具结肠同源病肠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研究Ret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和巨结肠同源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鼠抗人Ret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对15例先天性巨结肠,11例巨结肠同源病肠组织Ret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10例正常结肠组织作对照。结果Ret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和巨结肠同源病的扩张段,对照组均呈现阳性反应(P〉0.05),在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大多数表现为阴性反应,极少数出现阳性反应,而巨结肠同源病狭窄段可见Ret免疫反应蛋白阳性细胞,而且偶见巨大的阳性细胞;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分别与巨结肠同源病狭窄段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et蛋白对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有重要作用,而与巨结肠同源病的发生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疾病,其特点是神经节细胞在肠管末端缺如,从而引起功能性肠梗阻.它是由基因和环境因素改变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疾病.近几十年,人们发现在早期胚胎阶段,肠壁微环境的改变能影响神经嵴母细胞的迁移和分化,是导致先天性巨结肠的重要病因之一.在早期胚胎阶段,肠壁微环境改变包括L1细胞黏附分子、神经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先天性巨结肠的分型,国内和国际的标准并不一致.相对而言,国内分型细致而复杂,国际分型简单且清晰.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先天性巨结肠分型的历史,结合近年来先天性巨结肠的基础研究情况、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术后管理等方面工作进展,对先天性巨结肠的分型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巨结肠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分布表达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不同部位肠粘膜组织内的分布表达方式。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分别对2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切除的病变段、移行段、扩张段结肠壁粘膜层及10例人正常结肠粘膜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ZO-1的分布表达进行检测,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及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正常结肠粘膜层Occludin及ZO-1沿绒毛下方连续分布;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粘膜层Oc-cludin及ZO-1蛋白数量明显减少、散乱;移行段Occludin显色程度明显少于扩张段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分布异常,ZO-1蛋白分布异常,显色程度略减少于扩张段和正常对照组;扩张段Occludin及ZO-1蛋白显色程度及分布与正常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病变段、移行段紧密连接蛋白分布异常及数量减少,影响肠粘膜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易并发小肠结肠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asease,HD)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运动性疾病,手术是公认的治疗方法.自1994年Smith等[1]报道腹腔镜辅助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以来,国内各大医院相继开展了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大量文献报道,腹腔镜辅助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目前的文献研究比较分散、孤立.本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这些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以获得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血清蛋白质,筛选特异的蛋白质标记物,构建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早期筛选及诊断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banced laser desorption/inion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a,SELDI-TOF-MS)技术检测62例血清标本(先天性巨结肠42例,正常对照20例)的蛋白质质谱,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支持向量机)分析数据。结果筛选出3个m/z位于3221.7、5639.2、6884.2的蛋白质标记物,构建先天性巨结肠早期筛选及诊断模型。经留一法交叉验证,区分先天性巨结肠和正常小儿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100%。结论SELDI-TOF-MS结合SVM建立先天性巨结肠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是早期筛选及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疾病,又称无神经节细胞症.其发病率大约为1:2 000~5 000.其中病变累及全部结肠甚至包括部分回肠为全结肠型巨结肠,约占先天性巨结肠的2%,患儿多表现为回肠梗阻,常规灌肠往往难以有效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巨结肠治疗进展与微创手术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3  
先天性巨结肠自RuysF(16 91)及Hirschsprung(1886 )发现描述之后 ,历经了各种治疗方法的探索 ,直至 194 8年Swenson采用狭窄、扩张段切除 ,结肠拖出 ,肛管吻合术才开创了一个新的根治方法 ,近5 0年来世界各国儿外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病因、病理、组织化学、基因研究 ,以及手术技术的创新改进 ,使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因探讨、诊断方法和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降低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在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方面新近开展的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 (1994年SmithB .W .)、经肛门手术(1998年TorreD .L .)…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手术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病例资料。年龄2个月至3岁,其中短段型12例,普通型40例,长段型10例,全结肠型6例。手术方式包括直肠肌条切除术、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结果7例行直肠肌条切除术,35例行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2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6例行开腹手术。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4个月至4年,63例排便正常,5例仍存在便秘。结论进一步规范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微创治疗,制定儿童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治疗标准是提高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疑诊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与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我们收治的116例新生儿期疑诊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后于新生儿期行巨结肠根治术;94例先予清洁回流灌肠,症状缓解者,教会家长清洁回流灌肠或扩肛等保守治疗措施后出院,3个月后复查,其中28例排便正常,获痊愈,60例症状未缓解者经确诊后行巨结肠根治术,6例失随访;12例新生儿期清洁回流灌肠效果不佳,一期行肠造瘘术,二期行巨结肠根治术。结果116例疑诊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随访110例,随访率为94.8%,获随访病例中,82例经手术治疗痊愈,2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2例大便次数多,伴肛周糜烂,2例排便困难,1例肛门狭窄,1例偶有污粪。结论对新生儿期疑诊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可先行清洁回流灌肠、扩肛等保守治疗,3个月后明确诊断者再择期手术治疗。对长段型或全结肠型巨结肠经回流灌肠等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先行一期肠造瘘术,二期行巨结肠根治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道采用微创方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方法 自2001年10月起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Soave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35例。结果 35例Ⅰ期手术均成功,术后2d拔除胃管开始进食,14d开始扩肛。随访6个月,无1例出现污粪、失禁、便秘等早期并发症。结论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也称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其在欧洲、亚洲以及北美洲的发病率在1/5000左右,而在具有相应同种基因背景的人群中可能会有更高的发病率。HSCR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远端结肠神经节细胞缺失或减少,造成病变肠段蠕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