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老年居民饮奶状况及其对膳食钙摄入的影响。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第10轮调查数据资料为基础,将有完整膳食数据信息的45岁及以上共9766名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平均每日奶摄入量将调查对象分为0(不饮奶组)、1~99、100~199、200~299、≥300 g/d饮奶组。比较不同奶摄入量组中老年居民平均每日膳食钙摄入量差异。计算调查人群平均每日膳食钙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的人群比例。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2015年,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居民饮奶率和每日奶摄入量第95百分位数(P95)分别为14.7%和158.9 g/d;不同奶摄入量组中老年居民每日膳食钙摄入量分别为283.8、376.8、467.5、547.2和785.8 mg/d;饮奶者和非饮奶者平均每日膳食钙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的人群比例分别为4.3%和1.3%。结论我国中老年居民膳食奶类摄入水平仍然较低,膳食钙摄入量有随饮奶量增加而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老年居民饮奶状况及其对膳食钙摄入的影响。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第10轮调查数据资料为基础,将有完整膳食数据信息的45岁及以上共9766名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平均每日奶摄入量将调查对象分为0(不饮奶组)、1~99、100~199、200~299、≥300 g/d饮奶组。比较不同奶摄入量组中老年居民平均每日膳食钙摄入量差异。计算调查人群平均每日膳食钙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的人群比例。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2015年,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居民饮奶率和每日奶摄入量第95百分位数(P95)分别为14.7%和158.9 g/d;不同奶摄入量组中老年居民每日膳食钙摄入量分别为283.8、376.8、467.5、547.2和785.8 mg/d;饮奶者和非饮奶者平均每日膳食钙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的人群比例分别为4.3%和1.3%。结论我国中老年居民膳食奶类摄入水平仍然较低,膳食钙摄入量有随饮奶量增加而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区居民不同季节膳食钙的摄入量,为根据季节进行营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松江区464名15岁及以上居民作为监测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和四季的3d24h膳食询问调查。结果居民膳食钙摄入水平总体低于推荐摄入量,女性膳食钙摄入量高于男性。总体膳食钙的摄入有季节性差异,冬季大于夏季。不同年龄人群膳食钙摄入量无统计学差异。老年人膳食钙摄入量的季节波动很小;而青年中年人群波动均相对较大。结论松江区居民的膳食钙摄入情况不容乐观,需要在膳食中提高含钙食物的比例,且春季更要注意膳食钙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不同钙源对铅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多项研究证明,增加钙的摄入有益于骨骼系统的健康。据1992年全国城乡调查,我国居民膳食基本上属于贫钙膳食,人均每日钙摄入量仅相当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供给量的50%。基本上通过两大类钙源补钙,即膳食钙和非膳食钙(包括钙补充剂和含钙的抗酸药)。增加钙摄入除了对骨质有益和降低骨质疏松发病率外,还有一个普遍未认识到的益处是降低胃肠道的铅吸收和骨铅蓄积。本文拟就这两大类钙源对铅代谢和毒性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膳食钙对铅代谢的影响已有充足的资料证明[1~6],增加膳食钙摄入可非常有效地降低铅的吸收和毒性。业已证明,提高饲料钙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居民钙摄入状况。方法通过典型病区横断面膳食调查,采用询问法和称量法相结合,参照食物成份表,调查日摄钙量。结果调查区居民主要食物日摄钙量为229.68 mg,低于四川省农村居民日摄钙平均水平(289.9 mg),牧区(244.05 mg)高于农区(213.02 mg),两地之间(康定居民摄钙222.68 mg,马尔康居民236.05 mg)、民族之间(藏族摄钙量230.3 mg,汉族摄钙量221.27 mg)日钙摄入无差别。30%钙来自青稞。结论饮茶型氟中毒区钙摄入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钙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农村儿童代表性膳食中铁、钙吸收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东省农村学龄前儿童代表性膳食中铁、钙的吸收率,以及膳食因素对其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用代谢平衡法.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测定膳食与粪便的铁、钙含量,计算铁、钙的吸收率.同时测定影响铁、钙吸收的因子膳食脂肪、蛋白、植酸、纤维素和维生素C(VC)的含量,计算日平均摄入量,将其结果与我国儿童每日推荐膳食营养素摄入量(RNI)进行比较.结果铁、钙的吸收率分别为6.10%,53.09%,铁的平均日摄入量为11.80mg,占RNI的98.3%,低于推荐量;钙的平均日摄入量为295.40mg,占RNI的36.92%,低于推荐量.蛋白质和VC的日摄入量分别为31.2g与13.3mg,占RNI的56.73%和29.60%,低于推荐量.脂肪、植酸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较高.结论在蛋白质和抗坏血酸的日摄入量较低,脂肪、植酸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较高的条件下,铁吸收率较低,铁营养缺乏.钙摄入量显著低于RNI,显示钙摄入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成年居民的膳食营养水平与健康状况,以利于更好地开展营养健康指导工作.[方法]2005年6月在济宁市3个不同类型社区对部分成年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84人,能量摄入达到推荐适宜摄人量(RNI)的101.2%~108.8%;油脂摄入过高,3个社区居民膳食脂肪供能百分比分别为36.7%、33.4%和29.9%;维生素A、B1、B2、C以及钙、锌和硒的摄入量大部分居民只有RNI的30%~80%.居民超重率、肥胖率高达41.8%、15.2%,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1.7%,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罹患率分别为29.3%、33.2%,空腹血糖异常率达10.3%,21.0%的女性贫血.[结论]社区居民膳食营养不平衡,能量充足,脂肪摄入过多,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营养相关疾病(异常)罹患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山东农村儿童代表性膳食下铁、钙吸收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山东农村代表性膳食下学龄前儿童铁、钙的吸收率,以及膳食因素对它们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用代谢平衡法,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膳食与粪便的铁、钙含量,计算铁、钙的吸收率.同时测定影响铁、钙吸收的因子膳食脂肪、蛋白、植酸、纤维素和维生素C(vitamin C,VC)的含量,计算日平均摄入量,将其结果与我国儿童每日推荐膳食营养素摄入量(reference nutrient intakes,RNI)进行比较.[结果]铁、钙的吸收率分别为6.10%,53.09%.铁的平均日摄入量为11.80 mg,占RNI的98.3%,低于推荐量,钙的平均日摄入量为295.40mg,占RNI的3 6.92%,低于推荐量.蛋白质和VC的日摄入量分别为31.2g与13.3mg,占RNI的5 6.73%和29.60%,低于推荐量.脂肪、植酸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较高.[结论]蛋白质和抗坏血酸的日摄入量较低,脂肪、植酸和膳食纤维摄入量较高的条件下,铁吸收率较低,铁营养缺乏;钙摄入量显著低于RNI,显示钙摄入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9.
不同钙水平对孕妇钙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国孕妇钙推荐供给量是600~1500mg/d,我国为1000~1500mg/d,而孕妇实际钙摄入量仅为300~800mg/d,因此我们通过研究孕期不同钙摄入水平的钙代谢、有关生化指标和骨密度,探讨我国孕妇对膳食低钙摄入的适应程度。表1各组间各期血清...  相似文献   

10.
孕期不同钙摄入量对孕产妇钙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邱玲  苏宜香 《营养学报》2000,22(1):27-30
目的 研究孕期不同钙摄入量对孕产妇钙代谢的影响。方法  36名孕妇通过膳食指导和监测按钙摄入量水平随机分为传统膳食组、膳食钙干预组和膳食加钙剂联合干预组 ,对孕产期有关钙代谢指标、骨钙素及产后 45天骨密度监测。结果 血清钙磷各期各组间无差异 ( P>0 .0 5) ,随孕期进展钙吸收率、钙贮留量、血清碱性磷酸酶和尿羟脯氨酸增加 ,孕末期达高峰 ,产后下降 ;骨钙素也增加 ,产后仍增加 ;粪钙和尿钙降低 ,产后粪钙略增加而尿钙明显降低。母体腰椎骨密度组间差异显蓍 ( P<0 .0 1 )。钙摄入量与尿钙、钙贮留量和骨钙素呈正相关 ( r>0 .53,P<0 .0 1 ) ,与钙吸收率呈负相关 ( r=- 0 .51 ,P<0 .0 1 )。结论 我国传统膳食导致孕期低钙摄入情况下 ,母体虽可通过降低尿钙和粪钙的排泄 ,增加肠道钙吸收率和骨钙动员等调节 ,维持胎儿钙需要和自身血钙稳定 ,产生对摄入低钙的适应 ,但这种适应是有限的 ,不能达到较高钙贮留来满足妊娠期钙需要 ,对自身骨健康和代谢有一定影响 ,因此孕期应强调富钙食物、钙剂和 VD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青春期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对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学生青春期膳食营养状况对骨量的影响,以增加骨峰值,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方法抽取贵阳某高等院校239名青春期学生进行一般情况和食物摄入情况调查,再从摄入豆类、奶类和同时摄入豆类、奶类的学生中抽取60人分为3组,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前臂1/3处骨密度(BMD)及骨矿化物含量(BMC).结果 60例学生的热能及多种营养素的摄入水平很低,尤其是钙摄入量仅占现行供给标准的39%;结果还显示BMD降低率高达58.3%.3组学生的BMD、BMC差异无显著性.BMC、BMD与身高、体重及食物中蛋白质、能量、钙、磷等摄入量呈正相关.结论骨量较低与其膳食营养素摄入低有关.应加强营养宣教,提高膳食营养状况以增加骨量.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社区居民膳食钙摄入调查及钙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慧  孙长颢  李颖 《卫生研究》2007,36(1):105-107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居民膳食钙摄入情况以及机体钙营养状况。方法在哈尔滨市选择代表性社区,以512名健康成年人为调查对象(平均40岁),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采用食物频率问卷法进行膳食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调查对象血样,测定钙营养相关指标以及骨密度。结果哈尔滨市居民夏秋季人均膳食钙摄入量为383mg/d,冬春季人均膳食钙摄入量为479mg/d,年平均人均膳食钙摄入量为431mg/d。钙营养相关指标,血清钙、血清磷、血清碱性磷酸酶、降钙素以及1,25(OH)2D3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甲状旁腺激素高出正常范围,25(OH)D3均值低于正常值范围。逐步多元回归结果显示,膳食钙摄入量与能量摄入的比值和蛋白质摄入量与骨密度Z评分有关,前者呈正相关,后者呈负相关。结论哈尔滨市居民膳食钙摄入水平远未达到钙的DRI,机体钙营养不充足。补钙的同时应注意能量的摄入不要过高,以能够更有效地补钙。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0~2012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膳食钙的摄入状况。方法采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膳食调查资料,计算与分析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老年人群膳食钙的摄入量和来源现状。结果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钙摄入量为344.20 mg/d,达到或超过RNI水平的仅占1.19%,城市老年人膳食钙摄入量显著高于农村,60~69岁的老年人膳食钙摄入量显著高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膳食钙的主要来源为蔬菜和粮谷类食物,蔬菜所占比例约为33%,粮谷类约为22%,奶类来源所占比例则不足7%;且与2002年相比,2010~2012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钙摄入量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0.4%~22.8%。结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膳食钙摄入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钙摄入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至2017年10月。纳入钙摄入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队列研究,Meta分析显示:(1)钙摄入最高组与最低组脑卒中发病风险相对危险度合并效应量(RR = 0.92,95% CI: 0.83~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摄入量与脑卒中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性;(2)亚组分析发现膳食钙摄入最高组与最低组脑卒中发生风险合并效应值(RR = 0.82,95%CI:0.73~0.9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高膳食钙摄入可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3)在亚洲人群中,高钙摄入与低钙摄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钙摄入时脑卒中发生风险明显降低(RR = 0.78, 95%CI:0.65~0.94, P<0.01)。结论 钙摄入与脑卒中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性,但在亚洲人群或膳食钙摄入亚组中,钙摄入是脑卒中发生风险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山西医科大学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开展大学生营养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山西医科大学学生429名,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连续记录3d膳食,计算每人每日食物摄入情况,与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食物摄入推荐量进行比较;计算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 在学生所有食物摄入中,谷类摄入量偏高,鱼虾类、禽畜肉类、奶类及奶制品、蔬菜水果摄入量偏低;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维生素C摄入不足;钙摄入不足;铁摄入充足,但多来自于植物性食物.学生早餐摄入的能量较低,女生零食摄入较多.结论 山西医科大学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不理想.应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16.
朱炜  蔡东联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99-1101,1104
目的 通过研究膳食钙和奶类的摄入量与肥胖的关系,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肥胖的发病机制和干预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1年4-9月期间进入一项肥胖干预试验筛选阶段的119名大专院校女生为病例组,年龄18~22周岁;同时选择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体重正常的同校健康学生作为对照组,以1∶1配对.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食物频率调查及人体测量.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不同钙和奶类摄入量对肥胖的关系;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钙和奶的摄人量同BMI和体脂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 膳食钙的摄入是肥胖的保护性因素,中高及高摄入量水平相对于最低摄入量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0.19和0.05,P值均<0.01);奶类的中高和高摄入量水平相对于最低摄入水平的保护性作用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0.36和0.16,P值均<0.01).BMI与钙的摄入(r=-0.38)和奶的摄入(r=-0.25),体脂百分比与钙的摄入(r=-0.37)和奶的摄入(r=-0.26)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膳食钙及奶类的摄入是肥胖的保护性因素,且与肥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膳食钙是对骨量影响最大的一种营养素,它不仅影响骨骼的形成,而且影响人一生的骨量状况,包括促进青春期骨量积累、维持青中年时期的骨量稳定、降低老年期骨量丢失.同时,膳食钙对骨量的影响还与骨骼钙需要量和膳食钙的生物利用率有关.只有当骨骼钙处于缺乏水平到饱和阈值水平范围之间时膳食钙摄入才对骨量产生影响.不同的食物成分、年龄阶段、生活方式、性别和种族等因素通过影响膳食钙的生物利用率而影响骨量.膳食钙对维持骨量和预防骨质疏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评价2000-2007年中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膳食钙摄入状况。[方法]应用系统分析对2000-2007年中国居民膳食钙摄人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02篇,研究人群样本为273224人,膳食钙每人日均摄入量为410mg。膳食钙每人日均摄入量在AI值50%以上的人群是学龄儿童和成人,其他人群人均在50%以下;每人日均摄入量.华北地区为531.5mg,华东地区为503.7mg,其他地区为327.9~386.1mg(P〈0.05)。[结论]2000~2007年中国各类居民及不同地区居民膳食钙摄人量未达到中国居民DRIs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北省调查点人群膳食结构,掌握人群膳食营养摄入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干预措施、改善膳食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称重法和三日记账法对随机选取的90户居民400人进行膳食营养摄入调查。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十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集》进行评价。结果居民平均每天摄入谷类食品376.34g、薯类44.28g、豆类12.35g、鱼虾27.68g、肉类43.07g、蛋类39.04g、奶类26.84g、蔬菜366.81g、水果359.96g、油脂42.44g、食盐10.95g、水及饮料793.50g。居民平均每天摄入能量9 095.68KJ、蛋白质63.4g、脂肪71.7g、碳水化合物342g、膳食纤维13g、胆固醇259g、维生素A350ugRE、硫胺素1.1mg、核黄素0.8mg、尼克酸99.29mg、维生素C88mg、膳食钙365mg、钠5 679mg、锌10.1mg、硒41.6ug、铁23.6 mg。结论调查点居民平均豆类、奶类及其制品、鱼虾水产品类食品明显摄入不足,远远低于推荐量标准;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膳食钙、锌等营养素摄入量低于2002年全国调查水平,低于推荐量标准;脂肪、钠摄入量高于推荐量标准2.5倍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平衡。有计划地开展人群膳食营养指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1991-2009年中国9省区50岁以上中老年城乡居民膳食钙摄入现状、食物来源及变化趋势.方法 选取1991-2009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七轮调查中50岁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数据,按地区分层对历年来该人群钙摄入量水平、钙食物来源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 1991-2009年中国9省区中老年居民平均每日钙摄入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男性人群钙摄入量为400.2 mg/d,女性为352.7mg/d;1991-2009年男性和女性人群钙摄入量不足50%适宜摄入量(AI)的比例分别高达72.0%~82.2%和78.8% ~ 88.0%,而达到AI人数的比例仅分别为0.4% ~ 3.9%和0.4% ~ 3.0%.调查人群膳食钙主要来源于蔬菜、豆制品和谷类,这类食物提供的钙占平均每日钙摄入量的70%以上.结论 1991-2009年中国9省区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钙摄入水平仍较低,奶类和豆制品等富含钙食物的摄入量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