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种不不同方式联合磺酰脒类药物治疗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一步探讨其短期疗效。方法磺酰脲炎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睡前NPH加二甲双胍再加拜唐苹)、B组(睡前NPH加二甲双胍).C组(睡前NPH加二甲双胍再加达美康)。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FBG、PBG、Fc、Pc、CH、TG、LDL-TC、HDL-TC。结果A、B、C组,FBG、PBG、CH、TG、LDL-TC均明显降低,HDL-TC均明显升高(P〈0.05),Fc、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BG下降的幅度C组〉A组,C组〉B组,PBG下降幅度A组〉C组〉B组。结论睡前小剂量应用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SFS的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以NPH加二甲双胍再加达美康联合降空腹血糖效果最佳,以NPH加二甲双胍再加拜唐苹联合降餐后血糖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或中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36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组和NPH组,2组患者睡前分别加用地特胰岛素和NPH,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2 h血糖(2 h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NPH组FBG、2 hBG及HbA1c水平略低于地特胰岛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特胰岛素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NPH组,且体质量增加略低于NPH组。结论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或NPH均能有效降低血糖,且2者疗效相当,但地特胰岛素比NPH更能控制患者体质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两种胰岛素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赖脯胰岛素联合中效胰岛素(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eutral protamine hagedorn, NPH)与常规猪胰岛素(regular insulin, RI)联合甘精胰岛素2种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低血糖发生情况.方法:将32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A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B组.A组采用餐前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加睡前皮下注射NPH治疗,B组采用餐前皮下注射RI加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12周后分析2种方案的胰岛素剂量、降低血糖效果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种方案降低血糖的疗效相当.B组睡前用的甘精胰岛素剂量明显多于A组所用的NPH剂量,B组餐前所用RI剂量明显少于A组赖脯胰岛素剂量,同时B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2种治疗方案均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与餐前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加睡前皮下注射NPH方案相比,餐前皮下注射RI加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方案不易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磺脲类(SU)继发性失效者联合甘精胰岛素(IG)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方法:对SU继发性失效患者改用格列美脲,睡前分别注射甘精胰岛素(IG组,24例)、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组,30例),16周后比较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清C肽的变化。结果:两组血糖和HbA1c均有下降(P<0.01或<0.05),IG组较NPH组发生低血糖较少(P<0.05),且治疗后C肽升高(P<0.05)。结论: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并有可能改善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王辉玲 《临床医学》2009,29(7):50-5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每日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加格列美脲3种强化治疗方案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1例患者随机分三组,第1组13例实行胰岛素泵治疗,第2组15例采用每日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第3组13例接受甘精胰岛素加格列美脲联合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和强化治疗2个月后测HbA1c,治疗过程中监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睡前血糖和凌晨3时的血糖。结果治疗后患者FBG、PBG、HbA1c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2个月治疗,三种不同的强化方案对FBG和PBG的达标无明显差别,但胰岛素泵组对降低HbA1c,减少低血糖发生率,节约胰岛素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方面有特别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每日注射一次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与中效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联合口服格华止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方法35例口服一种或两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 c>7.5%),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17)和NPH组(n=18),分别采用每晚10点注射甘精胰岛素加口服格华止(500mg,tid)和每晚10点注射NPH胰岛素加口服格华止(500mg,tid)治疗。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以两组FBG均达到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甘精胰岛素组和NPH胰岛素组的平均FBG和HbA1 c无明显差异(P>0.05);但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NPH组(P<0.05)。结论每日注射1次长、中效胰岛素联合格华止的方案可使绝大多数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获得理想控制,甘精胰岛素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胰岛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和中性鱼精蛋白锌(NPH)对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65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甘精胰岛素或NPH胰岛素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血糖和HbA1c均下降、C肽升高,但甘精胰岛素组降糖更明显,且低血糖发生较少。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比NPH治疗初发的2型糖尿病有更好的疗效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 8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阿卡波糖治疗,B组给予预混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监测值、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2组治疗后FBG、PBG、Hb A1c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胰岛素用量少于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阿卡波糖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但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方案能显著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IG)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降糖效果及对13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口服药联合治疗空腹血糖(FPG)控制不佳的老年rr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IG)联合阿卡波糖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组。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水平。并对两组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FPG、2hPG、HbAlc均下降,IG联合阿卡波糖组低血糖发生较NPH组少,治疗后c肽升高显著,与NP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较好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与NPH比较,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胰岛素泵联合西格列汀(CSII+Sig)强化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初诊断T2DM患者71例,采用CSII+Sig强化治疗,测定治疗前后3餐前、3餐后2 h及睡前血糖,计算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 C肽与空腹C肽比值(C2/C0)、30 min胰岛素增量与葡萄糖增量比值(△I30/△G30)、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内脂素(Visfatin)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结果治疗后,3餐前、3餐后2 h及睡前血糖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胰岛素剂量、FBG、2h FBG、Hb A1c、C2/C0、Visfatin、合理饮食以及适量运动与血糖2年控制效果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理饮食与适量运动与初诊断T2DM患者血糖2年控制效果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对初诊断T2DM患者,CSII+Sig强化治疗方案可长期控制血糖,合理饮食以及适量运动是血糖2年控制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陈培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04-8405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GL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组,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观察12周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C肽的变化.结果 GL组治疗后FPG(7.1±0.4)mmol/L,2hPG(8.8±1.4) mmol/L,HbAlc(6.7±0.3)%;NPH组治疗后FPG(6.8±0.8)mmol/L,2hPG(8.8±1.2) mmol/L,HbAlc(6.9±0 4)%,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GL组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高海拔地区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住院来自高海拔地区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BMI>28 kg/m2),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500mg,每天3次,口服,治疗组给予艾塞那肽5μg,早、晚餐前1 h皮下注射,治疗1个月后改为10μg,早晚餐前1 h皮下注射,共治疗3个月。检测指标为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PBG)、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重、血脂等,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用药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和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BMI、Hb A1c、FPG、PBG、TG、TC、LD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胰岛素、C肽、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低血糖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艾塞那肽能有效控制高原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患者BMI、改善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素玲 《临床医学》2009,29(1):47-49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6例,以同期口服药物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对照。初诊时空腹血糖(FBG)〉11.1mmo]/L,分别观察治疗2个月后各纽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FBG、PBG、HbA1c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比口服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高糖毒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使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可能对延缓糖尿病自然病程的进程,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目的比较每日注射一次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与中效低糖蛋白锌人胰岛素(NPH)联合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的风险. 方法 56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3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42)和NPH组(n=14).分别采用每日晨起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5 mg,每晚10点注射重组甘精胰岛素和每日晨起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5mg,每晚10点注射中效NPH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以两组FBG均达到<6.7 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分析FBG达标时所用甘精胰岛素日剂量与治疗前FBG、BMI和病程的关系. 结果治疗后两组Alc及全天血糖谱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甘精胰岛素注射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甘精胰岛素组3例,7.1% ; NPH组5例,35.7%.χ2=7.0,P=0.008).危险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糖达标时甘精胰岛素使用量与治疗前FBG和BMI显著相关. 结论每日注射一次中、长效胰岛素联合一次口服降糖药的方案可使更多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长效甘精胰岛素的应用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这种简便的治疗方案可使患者依从性大大提高.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补充有利于全天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方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年龄≥6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A组)和预混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B组)治疗1年,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低血糖反应及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情况,并借助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评价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和HbA1c均明显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治疗后3、6、12个月后FBG、2hPBG、HbA1c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3、6、12个月时FBG、2hPBG、HbA1c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血糖在12个月后均达标。A组生存质量评分(74.40±4.58)分,高于B组(71.69±5.41)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及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较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案,患者依从性好,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M)与胰岛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DM患者54例(A组),无DM的高血压37例(B组),无原发高血压的DM患者33例(C组),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A lc)、空腹胰岛素(FI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组(51例)和诺和灵30R组(52例)对口服药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指标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测三餐前、三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HbA1c和空腹、早餐后2 h C肽。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及HbA1c较前明显下降(P<0.01),C肽分泌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使用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初诊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在出院后改用"一针一药"方案,直至停用胰岛素,随访治疗方案的变化。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0年1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糖尿病住院男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采用门冬胰岛素每日三餐前联合睡前1次甘精胰岛素注射;B组20例门冬胰岛素每日三餐前注射。2组均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直至血糖控制达标,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PG)、C肽、血糖达标时间和达标时胰岛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出院后改为口服药配合晚间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每日胰岛素总量<20U时停用胰岛素,仅用口服药(非促泌剂)配合运动饮食治疗,观察至复用胰岛素时的持续时间。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显著下降,C肽水平显著增加,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高。出院随访显示仅使用口服药物仍可在一定时间内良好控制血糖。结论初诊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类似物强化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43-1244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T2DM患者共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65例,分别采用餐时门冬胰岛素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睡前甘精胰岛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治疗前后FBG、2h FBG及Hb A1c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BG、2h FBG及Hb A1c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加门冬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T2DM可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降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方法 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胰岛素及叶酸、维生素B12 治疗3个月.基线和治疗3个月抽取空腹血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同型芈胱氨酸(Hcy).结果 所有患者经3个月的治疗,FBG、PBG、HbA1c、Hcy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血糖控制及应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血浆Hcy水平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