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环孢素(ciclosporine,CsA)血药浓度与肾移植术后病人空腹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监测32例肾移植病人术后第1、2、3和4~6个月的CsA血药浓度及相应的空腹血糖。结果:空腹血糖升高的发生率先上升后下降,在术后第2个月达到高峰,而相应的CsA血药浓度是逐渐下降的。空腹血糖正常组与非正常组之间的CsA血药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而空腹血糖非正常组术后第1~2个月CsA血药浓度迅速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A血药浓度的变化与肾移植术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环孢素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卓海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1,11(7):319-322
环孢素(CyclosporineA,CsA)是目前用于器官移植中预防排斥反应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最好免疫抑制药物。由于它有肾毒性和很大的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全世界多数器官移植中心认为在CsA治疗中血药浓度的监测和药动学研究,对预防移植器官的排异反应和减少肾毒性是十分必要的。CsA的口服给药吸收差而不完全。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含环孢素的三联免疫治疗方案对肾移植受者糖耐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含环孢素(CsA)的三联免疫治疗方案对肾移植受者糖耐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7年5月,680例使用环孢素 泼尼松 麦考酚吗乙酯的肾移植患者的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结果: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3.97%,5.15%和8.09%。糖耐量减低组和糖尿病组患者的环孢素日剂量、环孢素谷浓度和泼尼松日剂量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结论:环孢素给药剂量、环孢素谷浓度和泼尼松给药剂量与肾移植受者出现糖耐量减低及糖尿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0.05%环孢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干眼症患者40例(80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每日给予0.05%环孢素滴眼液点眼2 次,萘扑维滴眼液点眼4次;对照组用萘扑维滴眼液每日点眼4 次。连续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分别检查、记录治疗前后Schirmer-1试验、泪液膜破裂时间(BUT)及荧光素染色结果以及治疗后患者干眼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Schirmer 1试验结果、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分级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0.05%环孢素滴眼液对干眼症有显著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7.
8.
9.
环孢素是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多肽,作为肾移植和骨髓移植时的免疫抑制剂广泛使用.1988年8月厚生省医药品副作用情报收载了服用环孢素后产生痉挛的病例.约半年后又发现环孢素有中枢神经障碍作用,医药品副作用情报再次予以登载.据情报统计,在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中,振颤79例,神经障碍43例,癫痛38例,痉挛24例,精神障碍19例,发作15例、麻木12例、错乱10例、困倦9例.现将环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作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环孢素A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2,12(2):63-64
环孢素A(CyclosporinA)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它主要作用于T淋巴细胞,抑制T_H细胞活化及淋巴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广泛地应用于器官移植领域,阻止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自80年代以来,有人将环孢素A试用于治疗一些难治性的免疫障碍性疾病。现介绍如下。1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用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采取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比对情况,为合理选择血糖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8月在我院门诊住院患者糖尿病人员共120例,上肢肘静脉和手指末端分别采血进行生化分析仪与血糖仪检测。结果:经过检测,生化分析仪检测的血糖值为(6.30±0.22)mmol/L,血糖仪检测的血糖值为(6.25±1.89)mmol/L,两种方法检测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血糖仪检测的重复性不强,导致s值比较大。结论:血糖仪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临床中要将血糖仪的监测和医院血糖检测结合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目的。 相似文献
13.
脂肪肝与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对5000例来本院体检的不同职业的人员进行脂肪肝及相关因素调查,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及肝功能等指标,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TC、TG、FBG、UA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分别为38.8%、52.1%、35.2%和53.6%,明显高于正常TC、TG、FBG、UA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分别为19.0%、11.7%、18.6%、15.0%。结论 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泪糖浓度和血糖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T2DM)患者75例85只眼(A组)和正常对照组28例28只眼(B组),以微量血糖仪测定两组空腹血糖,随即以微量采血管采集非刺激性泪液20μl并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测定泪糖。结果 A组泪糖明显高于B组[(0.460±0.204)mmol/L vs.(0.081±0.027)mmol/L](P<0.01)。A组泪糖与血糖呈直线正相关(r=0.870,P<0.01);B组泪糖与血糖无直线相关(r=0.229,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泪糖浓度可以作为一个反映血糖浓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Meta分析法对拜糖平降糖作用有效性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拜糖平和安慰剂以及拜糖平和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评价拜糖平降糖作用的特点。方法检索1981-01~2001-10的MEDLIN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拜糖平降糖作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且符合入选标准的单项研究入选。计算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各指标的加权均数差(WMD),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要求的12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入选,2项为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比较,9项为拜糖平与安慰剂比较,1项为拜糖平、二甲双胍、安慰剂比较。上述临床试验的结果用RevMan3.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WMD分别为-0.52mmol/L(95%CI-0.77~0.26)、-1.18mmol/L(95%CI-1.54~0.81)、-0.31%(95%CI-0.64~0.02),餐后血糖WMD有统计学差异。拜糖平和安慰剂治疗后空腹血糖WMD为-1.18mmol/L(95%CI-1.25~1.11),餐后血糖WMD为-2.69mmol/L(95%CI-0.47~0.44),有统计学差异,糖化血红蛋白WMD为-0.45%(95%CI-0.47~0.44),体重WMD为-0.04kg(95%CI-0.08~0.00),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拜糖平与安慰剂相比可有效降低血糖,拜糖平与二甲双胍相比均具有降糖作用,但降低餐后血糖作用更为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16.
血液标本不同处理方法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65例门诊体检人群空腹静脉血,分别对血样进行有抗凝剂并离心后分离血清(A组)、离心后分离血清(B组)、离心后不分离血清(C组)三种处理方法,在1h、2h.3h.4h、5h等5个时间段分别对血糖进行检测,观察三组各时间段血糖检测结果。结果A组和B组血糖测定值在5h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血糖测定值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5h血糖检测值与lh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样采集后放置时间、及时分离血浆及加入抗凝剂都影响血糖检测结果,应及时测定,较少误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对96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含5-氟尿嘧啶、吉西他滨、顺铂、奥沙利铂、奈达铂及表阿霉素等药物方案化疗,化疗中位周期数4个,检测化疗前、中、后的血糖变化.结果 化疗后及化疗中血糖相比化疗前均出现明显改变,其中化疗中血糖较化疗前显著升高(t=8.31,P=0.0001),同时化疗后血糖较化疗前也存在显著升高(t=3.87,P=0.0040).结论 化疗可引起恶性肿瘤患者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18.
麦芽糖醇对糖尿病及非糖尿病人群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麦芽糖醇与葡萄糖对糖尿病及非糖尿患者群血糖的影响。方法分别将121例非糖尿病及79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第1d服用葡萄糖,第2d服用麦芽糖醇;另一组第1d服用麦芽糖醇,第2d服用葡萄糖。比较4组人群空腹及分别服麦芽糖醇和葡萄糖后30min、60min、120min、180min的血糖情况。结果糖尿患者群服用葡萄糖及麦芽糖醇后,两组在30min、60min时比较和非糖尿患者群服用葡萄糖及麦芽糖醇后,30min时两组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组人群在摄食麦芽糖醇后,血糖均无明显升高,麦芽糖醇可作为替代葡萄糖的理想甜味剂。 相似文献
19.
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及心血管致病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中的作用,探讨其对血糖和心血管致病因素的影响。方法对86例IGT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9例,给予二甲双胍(750mg/d)干预治疗试验,对照组37例,不用药物干预,随访观察1年。结果86例患者有81例完成随访,对照组36例,二甲双胍治疗组45例,治疗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2.二甲双胍治疗组IGT转变为2型糖尿病4例(8.89%),对照组有11例转变为2型糖尿病(30.55%),后者明显增加(P〈0.01)。3.治疗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36.1%。结论二甲双胍不仅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生,还可以减少糖耐量减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