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林薇  余莉  吴伦 《中国药师》2017,(8):1442-1444
摘 要 目的:了解中成药不合理使用对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0月上报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从适应证、用法用量、中成药联用、中西药联用、用药疗程等5个方面分析评价处方或医嘱中的用药合理性,计算不合理用药比例。 结果: 共收集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217份,涉及患者217例,用药原因排前3位为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共涉及药品81个品种,发生例数最多的为参麦注射液(37例)。217份不良反应报告中适应证、用法用量、中成药联用、中西药联用、用药疗程的不合理比例分别为6.45%,5.99%,2.76%,0.92%,1.84%,共计17.97%。结论: 不合理用药可能是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中成药使用需根据中医辨证,规范使用,加强用药监护,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该院门诊中成药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7-12月3000张门诊中成药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3000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125张(4.17%)。最常见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情况为重复使用同类药物(44.80%),其次为给药剂量不准确(20.80%),第三为无临床适应证用药(12.00%)。结论中成药的临床使用要遵循中医辨证治疗思路,药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指导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中西药不合理联用,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12月期间中西药联合用药病例3425份,对其中中西药不合理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中西药联合用药3425份病例中不合理联用386例,占11.27%。结论我院临床用药存在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应重视中西药的不合理联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病房中西药联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门诊病房处方中5348张中成药与西药的联用处方,分析中西药联用的合理性。结果 5348张中西药联用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计186张(3.5%),理化配伍禁忌处方63张,占全部处方的1.2%,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33.9%;药理配伍禁忌处方38张,占全部处方的0.7%,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20.4%;重复用药处方85张占全部处方的1.6%,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45.7%。结论中医药联用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需要医药人员特别是医师要加强对中成药和西药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性质的熟练掌握,避免配伍禁忌和重复用药,增强合理用药意识,确保中西药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杨显德 《北方药学》2018,(6):175-176
目的:研究中成药使用疗效临床影响因素,从而提高我院临床中成药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并服用中成药治疗且存在不良反应的100例病例,均在服药后存在不良反应,从而确定中成药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结果:缺乏科学辨证施治、中西药配伍不合理、治疗方法不合理等属于影响中成药疗效的重要因素.结论:对于中成药临床治疗而言,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包含中西药配伍不合理、缺乏科学辨证施治、药物选择不合理等多个方面,中西药配伍不合理、缺乏科学辨证施治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原因,并针对原因研究解决对策来促进中西结合用药的良好发展。方法对1500个处方进行查阅,对处方进行分析,并将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病历进行统计、总结并分析。结果出现中西药物不合理联用的200个处方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中西药物合理联用的1300个处方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8%,处方合理与否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16,P<0.01)。中西医联合应用的不合理处方中,药物发生重复性使用的处方发生率为40.0%。理化禁忌性用药的处方发生率为25.0%。配伍禁忌性用药的处方发生率为20.0%。未辨证施治的处方发生率为15.0%。结论中西药处方不合理,易造成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合理处方易导致重复用药、理化禁忌性用药、配伍禁忌性用药以及不能辨证施治的发生。对中药进一步深入研究、增加医生药物知识储备、提高医生职业素质,将有望减少中西药物不合理联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本院中西药物不合理联用现象,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方法选择自2013年1~12月间本院中西药联合用药病例13669份,对其中中西药不合理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机抽查本院中西药联合用药13669份病例中不合理联用1248例,占9.13%。结论本院临床用药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现象非常普遍,应加强临床医药工作人员的中西药理论学习,掌握中西药联用的基本知识,降低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规范化、合理化用药的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医院中西药联用处方800份,对其中不合理联用处方进行分类和统计,并对其药品类别、用药方式以及用药量等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其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 800份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98份(12.3%),其中重复用药61份(7.6%),可造成理化性变化的处方24份(3.0%),可产生拮抗作用的处方19份(2.4%),可诱发并发症的处方16份(2.0%)。结论中西药联用存在不合理配伍现象,应加强对中西药的性能、成分、药理毒理作用以及配伍禁忌等进行了解和掌握,提高中西药联用的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本院中西药不合理的联用用药情况,为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中西药联用处方1000张,对不合理联用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处方82张(8.2%),其中重复用药处方13张(1.3%),理化配伍禁忌处方46张(4.6%),药理配伍禁忌处方23张(2.3%)。结论中西药联用存在不合理配伍现象,应加强医药人员合理用药意识,学习中西药联用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中西药联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通过HIS系统筛选我院几个代表性科室的处方,统计中西药联用的相关数据。结果:中西药联用情况较为普遍,4个代表科室骨科、呼吸科、神经内科和心内科的联用处方的不合理率分别为1%、1.33%、0%和0%,合理用药水平有待提高。结论:现阶段我国对于中成药的研究还不深入,尤其缺乏中成药与西药联用的循证依据,为充分发挥中西药联用的优势且避免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应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院骨科中成药不合理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成药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调查我院临床运用骨科中成药处方的实际情况,对中成药的不合理应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医师、药师、中成药管理等因素是造成中成药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结论:必须加强中成药管理,提高医师、药师的执业水平,实行临床药师制度,开展临床用药咨询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保障中戍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桂中地区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广西桂中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下载2010-2012年本地区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表,筛选出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中成药不良反应1237例,涉及125种中成药;注射剂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剂型,共1078例(占87.15%);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718例(占58.04%),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共220例(占17.78%).结论:应加强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规范中成药药品说明书,正确合理使用中成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支敏倩 《中国药业》2014,(24):91-92
目的为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至2013年收集的14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4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中,52例60岁以上患者,占35.8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120例,占82.76%;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共77例,占53.10%。结论加强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其合理使用,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了解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临床用药注意事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自发呈报的方式,由临床医师、护士及临床药师填写ADR报表,收集2010—2012年我院166例中成药、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并利用Excel表格统计和手工筛选的方法,对患者年龄、ADR类型及表现等有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66例ADR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66例(占39.75%),51~60岁患者为53例(占31.92%);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最常见,有43例,占25.9%。结论:应辩证看待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ADR,加强ADR监测工作,改进处方及护理行为,提高临床用药安全,避免ADR发生,使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5.
2006~2009年我院3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309例ADR,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程度、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共有309种,抗生素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为205例(占66.34%);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变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严重,其次是神经系统损害;新的一般的ADR52例,新的严重的ADR1例。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结合ADR发生特点,合理用药,从而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集到的17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经、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微生物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7例ADR涉及药品76种,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44.63%),其次是中药制剂(9.60%);给药途经以静脉滴注为主(58.1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6.27%);严重的ADR有3例。结论:应高度重视ADR工作,加强合理用药特别是抗微生物药物合理用药教育,慎用静脉注射剂,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9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98例中药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发生率居前10位的中药、严重的ADR、ADR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中药ADR共涉及31个中药品种,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39.80%);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6.7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33.33%);中药注射剂是引发中药ADR的主要剂型;注射用穿琥宁引发的ADR最多(21.43%);严重的ADR有7例(7.14%);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比例最大(85.71%)。结论:应提倡合理使用中药,重视中药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门急诊中成药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3年1-12月每月200张门急诊处方用药情况进行汇总,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占总处方的5.41%,其中不规范处方占52.31%,用药不适宜处方占40.77%,超常处方占6.92%;主要表现为联合、重复、遴选药物不适宜及无适应证用药等.结论:通过处方点评查找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医务部门针对不合理情况进行干预,临床药师参与日常临床用药指导,以促进我院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剂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16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168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37种,其中中成药13种(35.14%),肝病辅助治疗药8种(21.62%),抗感染药4种(10.81%),抗病毒药4种(10.81%)等。ADR累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共79例(47.02%),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上报了39例(23.21%),有4例严重的ADR发生。结论应加强对肝病患者ADR的监测工作,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