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64岁。住院号344335。困突感心前区闷痛.大汗,呼吸困难,在当地卫生所查ECG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对症处理后仍持续性心前区闷痛.于93年11月2日入院。查体:Bp14.0/8.0kpa(105/60mmHg).双肺未见异常.心界无扩大.心率6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塞(AML)是由于冠状动脉堵塞,被供血处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引起,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之一。在心电图上产生一系列特征性改变。其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主要时期:(1)早期超急损伤期;(2)急性充分发展期;(3)慢性稳定期。在整个病程中各期之间相互移行,有时难以截然加以区分,尤其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期心电图的变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塞临床一般分为急性心肌梗塞(AMI)和陈旧性心肌梗塞。Schamrofh在研究心肌梗塞的电病理学改变时,发现AMI在出现典型心电图(ECG)图形之前,存在着一个短暂的早期超急性损伤期。并将心肌梗塞分为三期:1.早期超急性损伤期(极早期);2.急性充分发展期(急性期);3.慢性稳定期(陈旧期)。极早期往往易被忽视,而此期恰好处于AMI死  相似文献   

4.
变异性心绞痛发生心梗超急期心电图伪性改善胡郁(广州海员医院,广州510300)急性心肌梗塞超急心电图伪住改善极易误诊为变异性心绞痛,国内已有报道[1]。但变异性心绞痛发生心梗超急期心电图伪性改善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近来所见1例介绍如下。1病例报告阮某,...  相似文献   

5.
心梗超急性损伤期心电图貌似正常化1例吴广球,宋仰陶(广东东莞市虎门医院东莞511761心肌梗塞心电图的衍变可分为超急性损伤期、充分发展期和慢性稳定期。由于超急性损伤期为时甚短;就诊时此期已过,不易为临床医师发现。即或出现,也因缺乏对比的心电图,不易诊...  相似文献   

6.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也有一定的假阴性。Schamroth 氏提出:在超急性期后可出现异常心电图的伪改善。此亦为假阴性的一种表现,若不加注意,即会漏诊。我院曾遇一例,特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和超急性损伤期心肌梗塞的诊断和处理认识的提高,可改善患者预后,减小梗塞范围,减少并发症,减低死亡率。一、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的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属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此种心绞痛如处理不妥善则预后差,约20%在半年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有时则为急性心肌梗塞的先兆表现,心电图ST段明显降低,在没有恢复正常时则转变为急性心肌梗塞的图形。心绞痛发作期间可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处理不当往往危及生命。下列几点提示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一)心绞痛发作严重、剧烈,持续时间较长,或短期内反复发作多次。(二)经常规镇静、应用硝酸甘油类药物、或高血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为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其心电图诊断一般是依靠出现病理性Q波、ST段抬高及T波改变。Schamroth根据心肌梗塞的电病理学改变将其分为三个重要时期:超急性损伤期一早期、充分进展期和慢眭稳定期。早期的心电图改变包括:斜升ST段(即J点上移)、巨大高耸的T波和R波而无Q波。据此标准,现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26例早期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变化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早期复极综合征 (ERS)与心肌梗死 (MI)超急性损伤期的ECG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病例选自我院 1998-2 0 0 2年资料齐全的ERS组 5 0例 ,与同期住院的MI超急性损伤期的病人 3 5例回顾分析其ECG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 :ERS组出现明显胸痛者 10 % ,ECG最主要表现为J波 (J点 )明显 ,QRS波群形态、电压改变较少见 ,QT间期、QT离散度正常或轻度延长 <0 0 2s。MI超急性损伤期主要表现为胸痛症状明显( 86% ) ,ST段明显抬高 >0 5mV( 80 % ) ,心律失常多见 ( 83 % ) ,QRS波群增宽切迹、低电压常见 ,QT间期、QT离散度增加较明显 >0 0 2s。结论 :ERS胸痛症状少见 ,ECG主要表现为J波明显 (J点 ) ,ST段抬高 <0 5mV者多见 ,下蹲试验后抬高的ST段基本回复至等电位线。MI超急性损伤期剧烈胸痛常见 ,ECG主要表现为ST段抬高 >0 5mV ,QT间期、QT离散度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作者对我院1985~1991年间58例AMI超急性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 58例中,男44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3.1:1。年龄最小41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62岁。58例伴高血压者22例,糖尿病5例,脑血管意外2例。其中死亡6例,死亡率为10.4%。梗塞部位:前壁18例,下壁22例,前间壁7例,前壁+下壁7例,下壁+右室2例,下壁+正后壁2例。摄取EKG时间平均在发病后3小时。其中半小时内9人,1/2~1小时11人,1~2小时16人,3~4小时9人,4~6小时5人,7~8小时8人。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男,85岁。因腹部隐痛5年,门诊经胃镜检查后,以胃底贲门癌收入院。住院第4天,患者突发腹部疼痛且逐渐加重,查体:体温37.1℃,脉搏137/min,呼吸18/min,血压150/90 mmHg。双肺呼吸音粗,肺底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心率137/min,心律  相似文献   

13.
例1:患者,女,24岁,因着凉后发热,全身不适3d入院。临床诊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①窦速;②频发房性早搏;③下壁、前间壁异常Q波伴ST-T急性损伤型改变(酷似急性心肌梗塞)。经积极抢求治疗,2d后早搏消失,异常Q波消失,ST-T明显改善,1个月后心电图转为正常。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伪正常化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男患,60岁,退休工人,因持续剑突下疼痛,大汗2h于1997年12月5日22时50分急诊入院。疼痛能忍受,无恶心呕吐、腹泻、放射痛,无胃病史。查体:BP20/11kPa,P80min-1。神清,双肺正常,心律整,心音低。ECG正常,常规12导联均无异常Q波、ST段抬高或压低、T波高尖或倒置图形。拟诊:急性心肌梗死(AMI)。给予极化液、硝酸甘油、肝素等药物治疗,症状减轻。次日查心肌酶谱均升高,GOT143U/L(参考值6-25U/L),CK992U/L(参考值15—120U/L),CK—MB45…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心肌梗塞超急性期1例心电图改变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100700)刘兴碧,袁致祥患者男,63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史14年,心电图左室肥厚劳损。近因感冒后期突发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1993年11月5日来院就诊。诊见舌干...  相似文献   

16.
急性可逆性心肌梗塞(Acute reversible myocardial infarction),其心电图演变,酶的变化,易与急性心肌梗塞混淆。我院曾遇一例。患者,男,43岁,干部,住院号263285。因寒战、高烧、咳嗽、咯铁锈色痰,胸痛27小时,于1982年12月18日上午11时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  相似文献   

17.
关于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Direct Posterior AMI,以下简称DPAMI)的心电图诊断,通常根据V_1、V_2有高而稍宽的R波,R/S≥1,V_1、V_2导联有两肢对称的高尖T波进行诊断。但是上述条件又常与右室肥厚、左束支间隔支阻滞及正常人变异相混淆。六十年代一些著者认为心向量图对DPAMI的诊断较心电图可靠,甚至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8.
1975年Schamroth根据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演变过程提出把心肌梗塞分为三期,即超急性损伤早期(超急期Hyperacute-phase),急性充分发展期和慢性稳定期。此分期方法已被国内外学者所接受。超急期一般持续不超过24小时,可逆转也可发展。若能在这一期确定诊断,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则有可能控制梗塞面积的扩展,况且超急期是各种溶栓治疗的最好时机。本文报告2例超急期病例的误诊经过和心电图改变,旨在唤起对超急期心梗肌塞的注意,以提高早期诊断率。例1男,57岁。1985年7月11日晨起床后自觉胸闷、上腹痛伴冷汗。2小时后去某院就医,因既往有“胃病”史故诊为“胃病”,给胃复安等药物。当时心电图已显示V_2V_3V_4导联有高大T波但未予注意。至下午3时症状无缓解急来我院就诊,心电图示V_1—V_5导联T波均明显高大,R波电压较  相似文献   

19.
病例:57岁,农民。因突然心慌、憋气、上腹痛3小时,于1991年2月16日急诊入院。以往健康。查体:P140,R40,BP9/7kPa,神清烦躁。肢冷脉弱,呼吸急促,唇绀,颈静脉怒张,右下肺呼吸音较低,无啰音,腹软,肝脾未扪及。ECG:窦速,室率136次/分,QRS:V_1为rS形,V_3R-V_6R为QS形,升支措折,QRS时间0.06秒,V_7-V_9呈rs形;T波:Ⅲ、aVF、V_1-V_5浅倒。临床诊断为急性右室心肌梗塞(ARVI)并急性右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20.
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43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闷,心前区疼痛18天加重1天入院。病人每次症状发作均持续30分钟以上,病程中无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结果正常,入院前先后2次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无阳性改变,行二阶梯检查(入院前当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