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干眼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LASIK术前及术后1d、2d、10d及30d在17名患者(34眼)下睑结膜囊内抽取泪液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泪液中NGF含量,同时行泪膜稳定性的检查,并对两者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GF含量在术前平均值为(21.964±8.22)μg/ml,术后ld,2d,10d含量分别为(12.764±3.55)μg/ml、(11.01±4.66)μg/m1、(13.554±4.93)μg/m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0d含量(19.164±8.79)μg/m1,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汨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time,BUT)均值为(12.624±1.99)s,术后1 d、2d、10d和30d分别为(4.684±1.77)s、(4.84±1.92)s、(7.36±1.53)s和(8.824-3.08)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d与2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d(2d)、10d、30d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泪液中NGF含量与泪膜稳定性存在正相关(r=0.484,P〈0.01)。结论 LASIK术后早期泪液NGF的含量存在一个由降低到正常的动态变化过程,干眼主要与泪膜稳定性下降有关,NGF含量变化是泪膜稳定性下降的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 ,LASIK )后泪液 ,泪膜变化及其与角膜知觉的关系 ,研究LASIK术后发生眼干现象的原因。方法 :对 5 0名近视眼患者实施双眼LASIK手术 ,分别测定其术前 ,术后一周 ,二周和四周的泪液分泌值 ,泪膜稳定性和角膜知觉值 ,其中泪液分泌值用Schirmerl实验测定 ,泪膜稳定性是通过用英国产KEELER泪膜镜测定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来评价 ,角膜知觉用美国产CochetBonnet角膜知觉计来测定。结果 :1 NIBUT值 (单位 :秒 ) :术前为 2 6 2 0± 15 12 ,术后一周为 18 5 6± 15 2 4,术后二周为 18 90± 11 64 ,术后四周为2 4 10± 14 2 4,术后各组分别与术前的NIBUT值进行配对t检验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角膜知觉 (单位 :mm) :术前为 5 5 60± 8 18,术后一周为 2 4 78± 19 82 ,术后二周为 3 4 0 2± 19 2 8,术后四周为 5 3 3 0± 10 3 8,术后各组分别与术前的角膜知觉值进行配对t检验 ,术后一周、二周组与术前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术后四周与术前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 Schirmerl值 (单位 :mm ) :术前为 2 0 92± 10 80 ,术后一周为 17 83± 10 64 ,术后二周为 2 0 0 6±11 42 ,术后四周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泪膜的早期改变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Yang B  Wang Z  Wu J  Huang G  Xu Z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2):76-80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泪膜的早期改变。方法 对74例(148只眼)近视患者行LASIK,观察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干眼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以及荧光素试验、孟加拉玫瑰红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of tear film,BUT)和泪液分泌量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周干燥感较术前加重(P<0.0127),其他时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间谍(P>0.0127);术后1d和1周烧灼感较术前加重(P<0.0127),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127);术后1d、1周和1个月异物感染较术前明显加重(P<0.0127),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P>0.0127)。术后1d和1周角膜荧光素着色点较术前明显增多(P<0.0127),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127);术后1d和1周孟加拉玫瑰红着色点较术前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7),术后1个月和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P>0.0127);术后1周和3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个月接近术前水平(P>0.05);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BUT均较术前缩短(P<0.05)。结论 LASIK对泪膜具有一定程度不良影响,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使LASIK术后干眼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阳  何阳 《眼科》2004,13(4):230-232
目的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患者多有干眼症状 ,导致这些变化的机制并不很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和探讨LASIK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Moria2自动板层刀 ,鹰视准分子激光仪 ,对 6 5例 (130只眼 )近视患者行LASIK ,男 34例 (6 8只眼 ) ,女 31例 (6 2只眼 ) ,年龄 18~ 4 2岁 ,观察术前、术后 1天、1周、1个月的干眼症状 ,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Ⅰ )及泪膜破裂时间 (BUT)变化结果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 16 9%患者 (2 2 /96 )有干眼症状 ,术后 1天、1周和 1个月分别是 94 6 % (12 3/12 0 ) ;80 % (10 4 /130 ) ;5 8 4 % (76 /12 3)的患者有干眼症状明显加重 ,1个月接近术前水平 ;术后 1天泪液分泌量增多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 1周泪液分泌量减少 ,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 1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无明显减少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 1天、1周、1个月和BUT均较术前缩短 (P <0 0 5 )。结论 :LASIK对泪膜的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术后常导致干眼症状的发生 ,其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术前行泪液分泌 (Schirmer试验Ⅰ )、泪膜破裂试验BUT等检查排除干眼症状 ,术后使用人工泪液对LASIK患者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泪液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l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各方面的研究日趋完善。国内外对其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方面报道较多。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etomy,PRK)及LASIK术后患者Shirmer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差异。其中PRK术后患者泪液中IgA、IsG、IgM含量均较术前降低,同时伴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门(LASIK)术后泪液分泌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 Nidek MK-2000型板层刀,对 68例(136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 LASIK手术,男 30例(60眼),女 38例(76眼),年龄 18~39岁。屈光度范围-6,25DS~-10.00DS。角膜瓣均为蒂部在鼻侧的水平瓣。术前术后均做Schirmer Ⅰ试验,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d泪液分泌量增多,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1周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1月和3月泪液分泌量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LASIK 术后早期,可使泪液分泌量减少,引起眼部干涩等不适。因此,建议将泪液分泌量列为术前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干眼中的作用机制。方法LASIK术前及术后1天、2天、10天及30天在17例患者(34眼)下睑结膜囊内抽取泪液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泪液中NGF含量,同时行泪膜稳定性的检查,并对两者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GF含量在术前平均值为(21.96±8.22)μg/ml,术后1天、2天、10天含量分别为(12.76±3.55)μg/ml、(11.01±4.66)μg/ml、(13.55±4.93)μg/m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含量(19.16±8.79)μg/m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 time,BUT)均值为(12.62±1.99)s,术后1天、2天、10天和30天分别为(4.68±1.77)s、(4.84±1.92)s、(7.36±1.53)s和(8.82±3.08)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与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2天)、10天、30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液中NGF含量与泪膜稳定性具有正相关(r=0.484,P〈0.01)。结论LASIK术后泪液NGF的含量存在一个由降低到正常的动态变化过程,NGF含量变化是泪膜稳定性下降的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泪液分泌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Nidek MK-2000型板层刀,对68例(136眼)高度近视患进行LASIK手术,男30例(60眼),女38例(76眼),年龄18-39岁。屈光度范围-6.25DS~-10.00DS。角膜瓣均为蒂部在鼻侧的水平瓣。术前术后均做Schirmer I试验,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d泪液分泌量增多,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意义。术后1周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意义。术后1月和3月泪液分泌量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LASIK术后早期,可使泪液分泌量减少,引起眼部干涩等不适。因此,建议将泪液分泌量列为术前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20例(240眼)近视患者行双眼LASIK手术,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LASIK术前从未配戴角膜接触镜者)和配镜组(LASIK术前连续配戴角膜接触镜时间〉2年者),各60例(120眼),采用双盲法对照研究。观察LASIK前后Schirmer I试验(Schirmer I test,Sit)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比较两组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it测量结果:术前、术后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对照组分别为(18.13±7.48)mm,(14.20±7.81)mm,(16.76±7.38)mm,(17.24±8.06)mm;目6镜组分别为(14.77±8.49)mm,(9.88+7.50)mm,(13.09±8.23)mm,(13.90±7.87)mm。两组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UT测量结果:术前、术后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对照组分别为(13.21±7.20)S,(7.14±3.97)S,(9.86±3.97)S,(12.31±5.83)S;配镜组分别为(8.98±4.36)S,(4.68±2.85)S,(6.37±3.03)S,(8.19±3.61)S。两组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会影响LASIK术后泪膜功能的恢复,LASIK手术后更应注意补充人工泪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方法 2013年8月至9月于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随访3月者120例(240眼)。观察术前、术后1周、1月、2月和3月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 干眼症状评分:术后1周、1月、2月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46,-8.773,-5.707,P=0.000,0.000,0.000),术后3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8,P=0.758)。BUT:术前BUT与术后1周、1月、2月、3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7,2.262,-2.873,-9.738,P=0.033,0.025,0.004,0.000)。SIt:术后1周、1月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0,3.781,P=0.000,0.002),术后2月、3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5,-6.238,P=0.776,0.753)。荧光素染色评分:术后1周、1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654,-5.365,P=0.462,0.922),术后2月、3月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9,4.021,P=0.000,0.025)。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LASIK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持续时间较短,症状较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术前人工泪液干预的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及干眼的原因分析.方法:收集2014-07/2015-07于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并随访6mo者434例859眼.根据术前是否滴用人工泪液分为二组,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组1)和试验组(组2),组1为术前未滴用人工泪液,205例408眼;组2为术前滴用人工泪液,229例451眼.观察术前、术后1wk,1、3、6mo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干眼症状评分:两组术后1wk、1 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 mo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两组术后1wk,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3mo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hirmer I试验:两组术后1wk,1 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 mo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评分:两组术后1wk,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 mo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早期泪膜功能减退,但术前滴用人工泪液干预后泪膜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
人工泪液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患者泪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陆博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2007,7(4):1006-100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后泪膜的变化和应用人工泪液对泪膜的影响.方法: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按同期配对原则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对照组(60眼)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0眼)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和人工泪液(1g/L透明质酸钠)点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7,14,30及90d行泪膜干涉成像法、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检查.结果使用SPSS V13.0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泪膜干涉图象等级、Schirmer Ⅰ检查、BUT3个检查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d BUT明显缩短,泪膜干涉图象等级、Schirmer Ⅰ检查明显增高(P<0.01);7d时Schirmer Ⅰ检查,30d时BUT,泪膜干涉图象等级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B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d BUT缩短,泪膜干涉图象等级,Schirmer Ⅰ检查增高(P<0.01); 7d时Schirmer Ⅰ检查,14d时BUT和泪膜干涉图象等级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B组较A组,术后1d,泪膜干涉图象等级明显降低,BUT明显延长(P<0.01);至术后30d,两组泪膜干涉图象等级和BUT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90d两组Schirmer Ⅰ检查,始终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使用人工泪液利于泪膜恢复.  相似文献   

13.
翼状胬肉术前泪膜稳定性与术后复发相关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颖  张林 《国际眼科杂志》2006,6(6):1444-1445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了解术前泪膜稳定性与术后复发有无相关性。方法:对112例(原发94例、复发18例)翼状胬肉患者在显微镜下采取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查询是否患有眼红、干涩、磨、不适等自觉症状,同时行SIt实验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眼红、干涩、不适等自觉症状的患者36例(32.5%);角膜荧光染色( )的患者13例;原发型翼状胬肉泪膜破裂时间平均7.45s,泪液分泌量测定平均为9.30mm;复发型翼状胬肉泪膜破裂时间平均6.37s,泪液分泌量测定平均为7.13mm;复发患者术后自觉症状明显且持续时间长,平均3.1mo。采取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治愈105例(93.8%),复发7例(6.2%)。结论:翼状胬肉呈充血、水肿、自觉症状明显者,眼表泪膜稳定性下降,术后复发率高,建议给予治疗后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4.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泪膜稳定性变化早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10  
目的:评价白内障术后不同时间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探讨泪膜稳定性的变化与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设计自身配对研究。选择2003/2004期间在我院住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检查110例120眼)。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及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组:80例(90眼);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组:30例(30眼)。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7d;1,3mo依次行SIt、BUT、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并对其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术前两组SIt、BUT测定及角膜荧光染色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2d,BUT测定明显缩短(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其中囊外组较超声乳化BUT下降明显(P〈0.05),SIt明显增加(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增加的程度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7d,两组SIt测定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恢复程度亦无明显差异SIt(P〉0.05);术后1moBUT测定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恢复的程度亦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d超声乳化组角膜荧光素染色为(+),伤口处角膜水肿,囊外组角膜荧光素染色为(+~++)。术后1mo,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及伤口处角膜水肿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均影响泪膜稳定性,手术切口越大,影响泪膜稳定性越明显;但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泪膜稳定性恢复程度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LASIK术后泪液的变化。方法对240眼LASIK术后4周泪液分泌量及泪膜破裂时间(BUT)进行测定。结果平均泪液分泌量≥10mm者14眼,占5.83%;平均泪液分泌量5~9mm者140眼,占58.34%;平均泪液分泌量〈5mm者86眼,占35.83%。BUT为15~35S者5例(10眼),占4.17%,BUT为15—10s者6例(12眼),占5.00%,BUT〈10s者109例(218眼)。占90.83%。结论高海拔地区LASIK术后对泪膜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术后适当的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眼部不适。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及眼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前瞻性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及眼表的变化。方法选取连续就诊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共52例67眼,分为两组,A组为术前存在干眼症患者,共9例12眼;B组为术前无干眼症患者,共43例55眼。两组患者均行上方角膜缘蓝线自闲式隧道切口超声孔化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第2天、第7天、第30天进行干眼症相关症状调查、无麻醉下泪液分泌试验(Sehi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并积分,比较各项结果在术后不同时间与术前的差异以及手术对两组患者影响程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分别与术前比较,术后不适主诉增加。Sehimer试验值在术后第1天书第2天明显高于术前,BUT在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7天较术前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在术后第1天、第2天高于术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在短期内影响患者的泪膜和眼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