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目的研究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66例,41例行横突间或椎板间植骨融合,9例经伤椎椎弓根行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短节段椎弓根器械(Dick除外)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伤椎术后椎体高度比和Cobbs角有显著改善,41例后路植骨融合和9例椎体成形术患者无断钉、钉松动或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结合后路植骨融合或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采用后路经伤椎及邻近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椎管减压,关节突、横突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伤椎复位情况。结果脱位完全纠正,伤椎骨折前缘高度恢复达85%~100%,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即刻消失。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患者伤椎高度无丢失,骨折及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能很好地恢复伤椎高度、矫正脱位及后凸畸形,增加固定椎的牢靠性,重建脊柱稳定性,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减压、植骨治疗21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结果 21例随访6个月~2年,全部病例基本恢复了正常椎体序列、Cobb角及椎体高度.结论 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植骨融合,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管骨块推入复位加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7例胸腰段单椎体爆裂骨折,采用后路打开椎管应用"L"形椎体骨块推入器将凸入椎管内的骨块推回爆裂的椎体使其复位,恢复或基本恢复椎管的矢状径,解除骨块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同时采用椎弓根脊柱撑开固定加椎板或横突植骨术的治疗。结果术后椎管矢状径平均复原92.4%,截瘫指数有1~3分改善,伤椎高度平均恢复至原高度的81.47%。结论后路推入复位加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爆裂骨折的方法,能够较好复位凸入椎管内的骨块,有效的解除椎管的骨性压迫,恢复椎体高度和椎管矢状径,损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期间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资料1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1~68岁,平均42.4岁。收集的病例均为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伤椎仅一侧椎弓根置钉,即五钉固定法。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0.8个月,术后均获得较好复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明显减轻,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亦有改善。结论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椎体爆裂性骨折可获得不错疗效,可以较好重建椎体高度,减少并发症,增强固定的稳定性及抗扭转能力,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椎体撬拨植骨成形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早期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预防术后形成“空心椎”引起的钉松动、断钉及伤椎再塌陷、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方法及结果]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8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用神经根探子撬拨压缩下陷的伤椎上终板和前中柱,使之复位,经伤椎通过椎弓根植骨成形。术后随访6~18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100%)。脊柱后凸Cobb's角度术前平均23.6°(n=23)矫正至术后平均4.4°(n=23),随访角度5.3°;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由术前平均45%恢复至术后97%,随访时95%;伤椎椎管内矢状径术前平均7.6 mm,术后17.5 mm,随访矢状径17.1 mm,无明显狭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弯曲。[结论]椎体撬拨植骨成形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安全性高,经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恢复了伤椎的强度和刚度,减少了内固定的应力,防止后凸畸形,降低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短节段固定治疗AO-B1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2例AO-B1型胸腰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行一期后路经骨折脱位间隙相邻上下椎弓根置钉、复位、植骨融合并椎弓根钉棒系统两节段内固定。X线检查了解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胸腰椎骨折脱位椎间隙、骨折椎体高度恢复及脱位畸形矫治情况;Frankel分级方法比较手术前后脊髓损伤恢复情况。结果 12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23±5)个月。术后Frankel分级:A级9例中1例恢复至C级,1例恢复至D级,余7例双下肢瘫痪均未恢复;C级2例和D级1例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E级。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提示:内固定物在位,12例矢状面脱位均完全纠正,复位率达100%。椎间隙及椎体高度恢复,末次随访时高度无明显丢失,均无钉棒断裂现象。3例出现明显邻近节段退变。结论 AO-B1型胸腰椎骨折脱位可选择4钉2棒短节段固定;术前CT检查对诊断与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椎弓根钉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伤椎及上下邻近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伤椎固定螺钉不经过骨折线,多位于椎体下半部,同时进行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过6~28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后cobb's角恢复较佳。结论椎弓根钉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可行的,可使脊柱骨折复位良好,能增加术后稳定性,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可减少内固定的折损。  相似文献   

9.
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预防术后形成“空心椎”、蛋壳椎引起的椎体塌陷、后凸畸形以及顽固性腰背痛和继发性神经损伤。方法收治T11~L4胸腰椎暴裂性骨折患者15例,年龄24~78岁。短节段椎弓根复位固定复位后经伤椎通过椎弓根灌注HA/PMMA骨水泥4~8ml。随访9~14月,均没有发生脊髓损伤加重。术前有不完全损伤的13例,术后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12例。伤椎前缘术前平均高度16.1cm,术后随访27.3cm。伤椎椎管内矢状径术前平均7.1mm.随访矢状径18.1mm。矢状位恢复佳,矢状面指数(SI),术前20度,术后5度。后路椎弓根内固定伤椎椎体内灌注生物活性骨水泥,即刻恢复伤椎强度和刚度,减少了后路内固定的应力,防止后凸畸形,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晏波  代立武  汤睿  朱传敏 《骨科》2012,3(3):127-129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板开窗椎管减压和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椎板开窗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前缘植入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经随访18个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椎体无塌陷变形,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经椎板开窗减压复位+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手术安全,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低,远期脊柱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手术方式与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选择性椎管减压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44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对患者术前与随访时的ASIA分级、伤椎椎体高度矫正率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49.3%恢复至术后平均92.5%。ASIA分级较术前平均提高1.2级。结论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基础上选择性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患者骨折椎体高度均明显恢复,伤椎椎体高度比:术前为49.2%±15.7%,术后3 d及3个月分别为99.2%±4.5%、91.1%±5.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为32.3°±9.6°,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分别为3.5°±3.4°、3.9°±3.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除5例A级患者无恢复外,其余较术前均有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长胜 《中国骨伤》2014,27(9):717-721
目的:分析腰椎滑脱症手术失败原因,探讨三椎体复位固定翻修腰椎滑脱症手术失败病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9例腰椎滑脱症翻修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36-68岁,平均51.5岁。其中滑脱节段复位丢失6例,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5例,滑脱加重8例。临床症状有下腰部疼痛、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翻修手术采用后路三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后路减压、复位,椎体间加后外侧植骨,对初次手术后发生椎弓根钉松动或断裂的椎体采用取出松动或断裂的螺钉,换用加粗或加长椎弓根螺钉进行再次置入,或者采用骨水泥灌注,置入椎弓根螺钉。应用X线正侧位片和伸屈动力位片评价椎间融合的效果,并采用JOA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翻修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10-30个月,平均18个月。X线显示所有翻修手术病例植骨融合良好,植骨融合时间5.5-7个月,滑脱椎体再次复位后矫正度无丢失,椎弓根螺钉无松动及断裂。JOA评分改善率为(78.06±3.90)%,以患者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Ⅰ度滑脱3例,术前评分13.33±1.53,术后26.33±0.58;Ⅱ度滑脱7例,术前评分12.85±2.19,术后26.29±2.21;Ⅲ度滑脱9例,术前评分12.21±2.73,术后26.44±1.8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滑脱症初次手术失败原因主要与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和植骨不融合有关。翻修手术采用三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可获得坚强内固定、充分减压、植骨融合,结合术后对患者功能锻炼的指导,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胸腰椎椎体肿瘤切除后应用大段复合骨移植修复脊柱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36例胸腰椎椎体肿瘤患者行病椎全切或部分切除,采用大段复合骨(异体皮质骨段复合重组合异种骨)移植填充骨缺损,并结合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性,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3例患者获5~100个月(平均47个月)随访,植骨后无排异、感染、植骨塌陷等并发症,其中31例术后3~7个月(平均4.3个月)获骨性愈合,2例内植物松动。结论:胸腰椎椎体肿瘤椎体全切或部分切除后,采用大段复合骨移植结合内固定系统行脊椎前柱稳定性重建可达到早期脊柱稳定支撑和后期植骨融合固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钉棒及钩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钉棒及钩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后路切开复位,选择性椎管减压.钉棒或钩棒系统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相邻多节段型13例,非相邻多节段型8例,混合型2例。结果全组病例平均随访14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离,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48.4%恢复至术后平均92.4%。2例完全性及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脊髓神经功能获改善。结论在椎管进行充分减压的基础上.钉棒及钩棒系统能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多节段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后路手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对13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经前路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对其中15例术后复发合并窦道形成并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复发原因进行分析,并均采取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植骨融合、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的翻修术治疗。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14例治愈,影像学检查显示植骨融合;1例再次复发,再次复发率为6.67%(1/15),经抗结核及换药4个月治愈。结论胸腰椎结核一期前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与病灶清除不彻底、耐药性结核菌株出现、非活性异物过多放置、内固定松动失效、长期营养不良及不正规化疗有关;前路病灶的彻底清除及良好的植骨支撑、后路坚强的内固定结合有效的化疗可明显减少翻修术后结核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另一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胸腰椎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采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行椎体内植骨。结果所有患者椎弓根钉棒系统无松动,无断钉、断棒。伤椎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愈合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Frankel评定标准: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5例,E级16例。结论经一侧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Scofix器械内固定加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6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应用Scofix器械内固定加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62例胸腰椎骨折的手术经验。方法 手术中通过椎弓根螺钉系统对脊柱骨折进行复位及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以提高复位效果及骨愈合质量。结果 62例患者得到随访,X线及CT复查提示骨折复位率达90%以上,椎管内有效矢经、横经达到正常;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个月。结论 该方法具有伤椎复位良好,符合骨愈合的生理要求,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晚期椎体楔变,神经通道损伤小,利于功能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有限减压相邻节段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有限减压相邻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椎内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应用该技术治疗的4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观察植骨融合及复位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矫正丢失、腰痛后遗症和融合椎体相邻椎间盘退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1.4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坚强骨性融合,均得到满意的复位,复位率达96.1%,近期内无明显矫正丢失,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前术后秩和检验P<0.01,且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退变率仅为4.65%,未出现顽固性腰痛、腰椎活动受限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长节段内固定。[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有限减压相邻节段内固定椎间、椎内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不但可以达到满意复位、坚强骨性融合,而且可以明显降低顽固性腰痛、相邻椎间盘退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融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的手术技术和临床可行性。方法对28例60岁以上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2例L1骨折脱位患者和1例T12硬脊膜瘤患者行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融合。观察手术前后症状、体征、X线片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的变化,以及手术后CT检查椎体间植骨面积。结果随访6~26个月。术前症状及体征均缓解,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均有明显恢复,脊柱融合率达96.1%。未发生植入骨的吸收、移位和沉陷。主要有手术中硬脊膜撕裂、神经根牵拉以及手术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融合是一种可行的椎体间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