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多次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c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造成肝动脉闭塞后,通过侧枝血管途径再次行TACE的可行性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多次TACE术后导致肝动脉闭塞DSA检查结果,并经侧枝血管途径对肝内病灶进行TACE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灌注(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TAI),分析其可行性及疗效。结果 38例患者均为多次TACE术后。DSA造影发现肝动脉闭塞,均通过肝外侧枝循环供血,共发现43条肝外侧支血管。成功超选进入靶血管31条(72.1%),未成功超选为12条(27.9%)。2个月后评价疗效。成功超选进入全部靶血管并进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共27例(71.1%),总有效率为25.9%(7/27),临床获益率为77.8%(21/27)。未能成功超选靶血管11例(28.9%),仅行TAI,总有效率为9.1%(1/11),临床获益率为36.4%(4/11)。结论原发性肝癌多次行TACE术后可造成肝动脉闭塞,经侧枝血管途径可再次行TACE,疗效较TAI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导管在原发性肝癌精细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48例原发性肝癌(Ⅰb期3例,Ⅱa期20例,Ⅱb期25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38例,B级10例.Seldingers技术穿刺右股动脉,4F或5F导管选择腹腔动脉造影,依据造影结果用3F微导管超选择靶血管行完全填充性栓塞.结果 48例原发性肝癌共行微导管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216例次.微导管达到肿瘤供血动脉行栓塞者共46例,成功率95.8%.43例获得完全性填充栓塞.TACE次数最少2次,最多8次,平均4.5次/例.1、2、3及4年以上生存率分别为95.8%、79.2%、45.8%、18.8%.结论 微导管应用能使肝癌完全充填栓塞更有效的实施,显著地提高了疗效,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朱国华  王京武  刘浩 《河北医学》2003,9(8):689-691
目的:探讨5F-RH导管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5F-RH导管的结构特性,运用超选择插管技术,研究这一技术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100例肝癌患者运用5F-RH导管行肝动脉超选择插管211次,其中192次成功,成功率为9l%;19次未成功。9l例在超选择插管基础上行TAI TAE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应用5F-RH导管更容易达到肝癌的供血动脉。有利于超选择治疗,提高了肝癌的介入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肝癌微导管TACE术的技术、理论及与使用RH导管的疗效差异.方法 新老病例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统计他们之间的各项差异,并对比.结果 通过对比,微导管组病人治疗后各项生理指标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 肝癌TACE术为外科手术暂不能切除病灶之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道路,微导管介入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同程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有贵  彭其芳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107-1108
目的评价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1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行TACE212例次。TACE后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疼痛或血肿136例次(64.15%),发热68例次(32.08%),异位栓塞17例次(8.02%),急性肝衰竭2例次(0.9%)。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后的主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疼痛或血肿,其次为发热和异位栓塞。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应重视并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89-91+95
目的 研究导致自发性气胸导管引流失败的因素,进一步论证需要早期考虑手术治疗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2020年253例接受猪尾巴导管引流作为初始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每例患者均行胸部X线片检查,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统计分析自发性气胸使用导管引流的失败因素。结果 猪尾巴导管引流成功率为71.9%,少量气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4.52%,在大量气胸的患者中,成功率为57.15%。多因素回归分析统计模型中,大量气胸患者治疗失败的风险较高,OR=4.23(95%CI=1.43~12.47,P=0.0091)。结论 根据多变量分析,大型气胸(P=0.009)是PSP患者初始猪尾巴导管引流治疗失败的唯一重要预测指标。对于患有大型气胸的患者,可以考虑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先进行3-4次TACE治疗,每次治疗间隔4-6周,实验组患者在TACE治疗后2周开始进行1-2次RFA治疗,每次治疗间隔2-3周,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经过联合治疗后的近期疗效有效率(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17;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1、2、3年及以上的生存率分别为88.6%、59.1%、47.7%,而对照组为41.0%、18.2%、6.8%,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与RFA联合法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中有较好的近期效果,并且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生长,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联合B超引导下肝脏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术(PEI)治疗肝细胞性肝癌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将5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予TACE联合PEI治疗,对照组(26例)单用TACE治疗。结果:治疗组6、12、18个月生存率依次为83.33%、54.17%和33.33%,最长生存30个月以上;对照组仅5例生存达12个月以上,生存率为19.23%。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ACE联合PEI是提高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远期生存率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肝内转移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2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发生肝内转移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入4F RH导管至肝总动脉。先行全肝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根据造影结果显示的肿瘤血管,引入超滑导丝将4F RH导管超选至肝固有动脉或肝左、肝右动脉,经导管灌注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并以超液态碘化油混合表阿霉素-盐酸吉西他滨(泽菲)作为化疗栓塞。多次进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每次TACE间隔4~6周。结果经过3~5个TACE疗程,达到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5例,好转1例,稳定1例,进展6例。结论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转移疗效肯定,能延长患者存活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选微导管系统在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分为普通栓塞组和微导管栓塞组,普通组55例,微导管组85例。普通栓塞组常规采用5FRH导管或5FCobra导管行超选择栓塞治疗,微导管栓塞组采用SP3F同轴微导管作超选肝段或者亚肝段的肿瘤供血血管栓塞治疗,并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周后,超微导管组的治愈率为77%(65/85),较普通导管组51%(28/55)明显提高,碘油沉积量方面,超微导管组较普通导管组明显提高(P〈0.05),2组治疗后甲胎蛋白较术前明显降低,以超微导管组更为明显(P〈0.05),而不良反应方面,超微导管组的肝功能损害较普通导管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导管的使用可提高栓塞的疗效,避免并发症,肝功能损害轻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梁明  胡国栋  江海涛 《当代医学》2011,17(30):119-120
目的探讨Yashiro导管短襻技术在同侧股-髂内动脉分支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DSA机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血管介入诊疗盆腔疾患共42例,应用Yashiro导管短襻技术行同侧股-髂内动脉分支(目的血管)插管23例为A组,应用Cobera导管长襻技术行同侧股-髂内动脉分支(目的血管)插管19例为B组;比较两组导管操作方法、步骤、耗时、风险。结果应用Yashiro导管短襻技术行同侧股-髂内动脉分支(目的血管)插管操作简便、用时短、风险小。结论Yashiro导管短襻技术在同侧股-髂内动脉分支插管中的应用对改进盆腔疾患血管介入诊疗插管操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透)用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特征,寻求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04例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观察。(1)对不同部位(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组及股静脉组)置管的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2)对相同部位不同预防方法感染发生率的比较:从样本中筛取80例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途径的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前期37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染;后期43例为试验组,使用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给药的试验方法,两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1)常规预防感染方法的61例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中,共发生与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12例(19.6%),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29.2%)显著高于颈内及锁骨下静脉(13.5%)(P〈0.05);(2)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大肠杆菌属;(3)两组采用不同的预防感染方法感染率分别为13.5%和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易发生感染,而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用药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延长置管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可能减少重新置管的几率。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Pulmonary wedge inje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is a new, safe, effective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left-sided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For examination, Cournand or Swan-Ganz catheter was inserted into the pulmonary wedge position. Normal saline was injected first to clear out blood from the wedge-shaped region, subsequently followed by 0.5–1.5 ml of 3 % hydrogen peroxide, then another injection of normal saline was given to push hydrogen peroxide through the pulmonary capillary network. Out of 64 patients with various heart diseases, after inje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57 showed contrast echoes in the left heart system. The success rate of left-sided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was 89.1%. Some patients with left-to-right shunt showed contrast echoes in the left and right heart systems simultaneously. In Cournand catheter group (24 cases), success rate of left-sided contrast was 83.3% and sensitivity for detecting left-to-right shunt was 23.5%. But in Swan-Ganz catheter group (40 cases), success rate and sensitivity were 92.5% and 94.1% respectively. This means that the method with Swan-Ganz catheter shows higher success rate and better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of acyanotic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No untoward reactions were noted in any of the patie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short burst of coughing in 5 cases.  相似文献   

14.
张丽峰  曾伟  何春水  刘洋  刘源  林瑶 《西部医学》2013,(10):1490-1491
目的探讨透视下留置永久性透析导管建立血透通路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16例经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置管过程及术后并发症及导管使用情况。结果透视下留置永久性透析导管成功率100%,置管后隧道渗血1例,置管术后隧道出血2例,经过压迫均能止血,隧道口感染2例,无气胸、血胸、空气栓塞、静脉撕裂等严重并发症病例。所有导管透析充分性良好。结论术前彩超评估血管情况及体表定位,再加上透视下操作,使得留置永久性透析导管更安全和更具有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00例的体会。方法:经射频导管消融(RFCA)介入技术。结果:100例中房室折反性心动过速(AVRT)66例,慢-快型房室结折反性心动过速(AVNRT)34例,首次消融成功95例(95%),并发症3例,5例PSVT复发。结论:最终治愈率92%。  相似文献   

16.
李燕  王璇 《中国医药导报》2014,(12):116-1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静脉导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采用常规穿刺行PICC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置管术过程中出血量、导管留置时间、贵要静脉及其他静脉使用情况、肘上下适用情况、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肘上下穿刺置管使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上下适用分别为96例和100例,对照组肘上下适用分别为11例和66例,观察组适用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贵要静脉利用情况分别为89例和6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95±18),(136±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为93.0%,对照组1次置管成功率为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82,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总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置管总成功率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2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静脉导入PICC术极大地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导管并发症,增加导管置管时间,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脉插管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选择 16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人行动脉插管化疗及动脉栓塞治疗。其中宫颈癌 5例 ,卵巢癌 4例 ,子宫内膜腺癌 4例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2例 ,侵蚀性葡萄胎 1例。共行 2 4次动脉插管化疗 ,同时行 7次动脉栓塞治疗。不同的病人选择不同的化疗药物 ,栓塞剂选用明胶海绵颗粒。结果 :16例中完全缓解 1例 ,部分缓解 7例 ,改善 3例 ,稳定 4例 ,进展 1例。有效率为 5 0 %。副反应及并发症为发热、疼痛、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结论 :动脉插管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中能增加手术切除率 ,提高疗效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导尿及拔尿管时采用不同的润滑剂所产生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前列腺增生伴尿潴留患者按住院号的单双数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盐酸丁卡因胶浆作为导尿及拔尿管的润滑剂,对照组采用传统导尿术及拔尿管法以石蜡油为润滑剂,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及拔管的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一次性导尿及拔管的成功例数为50例,成功率100%;对照组一次性导尿成功35例,成功率70%;拔管成功例数为43例,成功率为86%,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盐酸丁卡因胶浆给老年前列腺增生伴尿潴留的患者导尿或拔尿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安全,起效快,患者痛苦减轻,出血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方法行胸腔闭式引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胸腔积液、31例自发性气胸和2例液气胸的患者,采用猪尾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胸腔穿刺并行闭式引流,其中3例病人因导管堵塞行第2次引流,80例病人引流成功,肺复张或胸水明显减少,9例无效,总有效率89.9%。结论应用猪尾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PICC置管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病人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将74例首次化疗的肿瘤患者分为两组,PICC置管组33例为一组,前臂静脉留置针41例为二组,两组病人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中观察记录留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PICC置管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保留时间长,对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结论PICC置管在肿瘤病人的临床应用中较外周静脉留置针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