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为胰腺病变的断层影像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实用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研究2例成人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和86例健康成人上腹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位图像上胰腺的分部、毗邻和大小。结果 胰腺在连续冠状断层上集中出现在下腔静脉后缘前55mm和其后13mm的范围内。标志性层面为:经肠系膜上静脉层面、经肝门静脉主干层面、经下腔静脉前份及左肾静脉层面、经下腔静脉后份和主动脉裂孔层面。相应层面胰颈、胰头、胰体、胰尾的最大上下径和左右径分别为(21.63±3.62)、(11.06±2.33)mm,(47.56±6.47)、(36.55±6.69)mm,(30.13±5.32)、(52.29±10.80)mm,(22.16±2.07)、(35.14±6.06)mm。结论 胰腺MSCT冠状位图像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弥补了横断位CT图像显示病变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张悦凤  苗瑞瑞  陆伟 《医学综述》2007,13(7):523-524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病因复杂,包括炎症性、肿瘤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外伤性及原因不明等。治疗包括全身抗凝,外科手术切除及经皮经股动脉介入溶栓、经颈静脉门静脉溶栓治疗、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血栓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增强CT分析左肾静脉、脾静脉内径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3条主肝静脉内径的匹配关系,为肝胆胰恶性肿瘤切除静脉重建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120例,利用增强CT测量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左肾静脉、脾静脉及3条主肝静脉的内径。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左肾静脉、脾静脉内径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3条主肝静脉内径间的差异。结果左肾静脉、脾静脉内径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3条主肝静脉内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肾静脉、脾静脉内径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3条主肝静脉内径匹配度良好,从影像学角度来讲左肾静脉、脾静脉是理想的肝胆胰恶性肿瘤切除自体血管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静脉属支与肝门静脉分支之间的关系及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情况,为临床建立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或经下腔静脉肝后段肝内穿刺、肝静脉造影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离体的肝脏标本40例,通过开放性实验进行解剖,分别测量肝静脉属支(左、中、右静脉)与门静脉左、右支的长度、直径及其之间的距离,并观察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情况。结果:肝左静脉长度及直径分别为(38.22±15.41) mm和(6.34±1.45) mm;肝中静脉长度及直径分别为(40.61±14.80) mm和(5.83±1.37) mm;肝右静脉长度及直径分别为(50.12±10.46) mm和(7.65±1.52) mm;门静脉主干长度及直径分别为(74.51±6.07) mm和(8.16±3.22) mm,左支长度及直径分别为(9.30±2.11) mm和(6.08±1.86) mm;右支长度及直径分别为(12.24±2.67) mm和(7.53±2.04) mm;门静脉右干末段距离肝右静脉(17.30±8.53) mm,门静脉左干末段距离肝左、中静脉(20.61±9.10) mm及(18.94±8.72) mm;其中,肝左、中静脉合干汇入下腔静脉18例,肝左、中、右静脉单干汇入13例,肝中、右静脉合干汇入9例。结论:肝静脉右支的长度与直径均比左、中支长度与直径粗大,与肝门静脉右支间距离更近,肝内门一腔静脉分流术应首选肝右静脉与门静脉右干末段或分支间进行穿刺;经下腔静脉肝内穿刺、肝静脉造影时需先观察肝静脉属支汇入下腔静脉的组合类型再行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MSCT血管成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经门脉左支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78例接受CT上腹部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肝硬化组、正常组,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评估其分支分型、肝静脉间与和下腔静脉的夹角、门静脉MSCT显示结果、门静脉各段紧密接触面,评估肝脏体积与左、右肝体积。结果78例扫描者肝静脉分型:Ⅰ型52例,Ⅱ型26例;门静脉分型:Ⅰ型61例,Ⅱ型9例,Ⅲ型5例,Ⅳ型3例;肝硬化组的肝右静脉[(63.85±6.47)°]、肝左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68.75±6.93)°]均较正常组[(53.27±5.49)°、(56.72±5.76)°]大,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夹角[(64.31±6.58)°]大于正常组[(56.72±5.69)°,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主干长度与直径、门静脉左支直径、门静脉分叉夹角均大于正常组(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左支与肝脏紧密接触面积[(33.69±3.42)%]较正常组[(41.87±4.25)%]小(P<0.05);肝硬化组全肝体积、右肝体积小于正常组,而左肝体积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MSCT血管成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在TIPS术者,可准确评估其血管解剖信息。肝硬化状态下门静脉右支上壁和后壁,左支顶部、矢状部有密切联系,可作为门静脉安全穿刺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噻吗洛尔在预防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将4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噻吗洛尔组和内镜套扎组,每组21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直径和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情况.结果 内镜套扎组治疗前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的直径和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噻吗洛尔组治疗后的门静脉直径为(12.15±1.61)mm,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4.11±2.96)mm(P<0.05);治疗后的血流量为(719.17±245.16)ml/min,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277.33± 495.19) ml/min(P<0.05).噻吗洛尔及内镜套扎治疗均能有效预防门静脉高压症食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吗洛尔可安全有效地预防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人体肝门静脉的解剖结构。方法:取20例成人肝标本,对肝门静脉分支、分型等形态特征进行解剖观察,测量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12例)的人体肝门静脉主干在距肝门顶点的垂直平均距离为(10.58±2.29)mm处分叉,38%(7例)的人体肝门静脉主干在近肝门处分叉,2%(1例)肝门静脉主干在进入肝门后分叉。左支横部、矢部直径分别为(7.31±1.31)mm,(6.83±1.50)mm;长度分别为(25.32±3.87)mm,(25.76±3.23)mm;右支直径为(9.12±1.91)mm;长度为(21.77±5.45)mm。结论:肝门静脉的分支、分型存在异变情况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62例门静脉高压症的MRI特点。(1)门静脉主干内径为13.4±3.1mm,脾静脉内径为10.2±2.8mm,与正常对照组门静脉主干内径9.3±1.4mm和脾静脉内径6.1±2.1mm比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0/62例)以及腹膜后侧枝循环(14/62例),脐静脉重开(8/62例)、肝内侧枝循环(3/62例)等侧枝循环征象是诊断门静脉高压症的可靠征象。(3)肝静脉阻塞(Budd-Chiari)综合征以肝静脉、下腔静脉的血栓形成或狭窄和肝内侧枝循环为特点,而肝硬化则主要表现为肝叶比例失调及肝表面呈结节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金标准为基础,规范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portal venography,MSCTP)的成像方法.方法:采用健康中国贵州成年小型猪16只为研究对象,以门静脉最佳显示层面为中心,在全麻下采用同层动态扫描方式行16层螺旋CT动态扫描,成像速度1帧/s,循环45次.运用灌注软件包分析,生成时间-密度曲线,获得门静脉强化峰值所对应的最佳显影时间点.待动物体内造影剂代谢完全后,利用最佳显影时间,行门静脉螺旋CT血管造影,并使用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重建技术,清晰显示门脉主干、属支,并在MSCTP测量门静脉主干及属支直径.采用DSA行间接门静脉造影电影采集,测量门静脉最佳显影时间及门脉主干、属支管径.对比分析MSCTP及DSA两种技术下测量门静脉系统最佳显影时间及管径.结果:①MSCTP与DSA门静脉最佳显影时间分别为(39.73±8.27)s与(14.40±0.75)s,MSCTP测得的门静脉最佳显影时间明显长于DSA(P <0.05),但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 =0.749,P<0.05).②MSCTP测得的门静脉主干、肠系膜静脉及脾静脉管径分别为(8.50±0.80) mm、(7.13±0.71)mm、(5.54±0.89) mm,DSA测得的相应管径分别为(7.65±1.17)mm、(5.74±1.05) mm、(5.03±0.98)mm,MSCTP测定的相应管径值均高于DSA(P <0.05);但两种技术下测得的对应管径值具有良好相关性(r分别为0.700,0.624与0.958,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可优化门静脉CT成像技术,MSCTP将有助于门静脉系统的形态学分析,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相关研究提供规范化MSCTP技术.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一般教科书的记载,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及胃冠状静脉4条主要根合成,收集腹腔内无对器官的静脉血入肝。关于门静脉的解剖学研究,早有 Thomson及 Cunnigham 二氏(1889),刘氏(1929),阿曾氏(1931),森氏(1936),桥木氏(1940)作过报告。氏(1953)在脾血管的研究中,提到过脾静脉的属支问题,并发现肠系膜下静脉入脾静脉者占25%。Purcel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3种不同途径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80例患者按穿刺途径的不同分为3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组(S组,60例)、颈内静脉置管纽(J组,60例)及股静脉置管纽(G纽,60例)。对比三种置管途径在首次穿刺失败率、导管置留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导管留置时间、穿刺失败率、堵管、心律失常及血气胸的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脱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清醒患者评价舒适度由高至低依次为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灵活选用穿刺途径,可有效减少深静脉穿刺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150例成年尸体下肢主要静脉的解剖观察,为临床上有关下肢静脉的手术、操作等提供解剖形态学参考.方法:在150侧成人下肢中,观察、测量大隐静脉、股静脉和胭静脉的长度、特别点外径以及静脉瓣膜数量和形状等指标,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大隐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的长度各为(71.32±0.98)cm、(29.69±0.57)cm、(13.49±2.01)cm;大隐静脉起点、平股骨内侧髁上缘平面及终点外径各为(1.12±0.49)cm,(1.57±0.42)cm,(2.03±0.66)cm;股静脉起点、股三角尖处及终点外径各为(1.62±0.49)cm,(1.77±0.42)cm,(2.03±0.66)cm;腘静脉起点、中点及终点外径各为(1.55±0.51)cm.(1.59±0.37)cm,(1.62±0.49)cm;静脉瓣膜以双瓣型多见,瓣膜分布越向远侧越多.结论:以上对下肢静脉的观测结果,为临床有关下肢静脉的手术、操作提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患侧腘静脉、经患侧大隐静脉及经健侧股静脉3 种入路方式的置管溶栓(CDT)治 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 年3 月-2017 年3 月该院收治的DVT 患者75 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CDT 治疗方法。按照置管入路的不同分为腘静脉组、大隐静脉组及股静脉组,每组各25 例。 比较3 种入路方式患侧下肢大腿和小腿的肢体消肿率、通畅改善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 组患侧下肢大腿 和小腿的肢体消肿率、通畅改善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选择3 种入路 方式治疗DVT 对DVT 患者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一般情况下,尽量选择较易穿刺的患侧腘静脉和患侧 大隐静脉入路;如若未成功,可考虑经健侧股静脉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穿刺中使用手三角定位法)和对照组(56例,常规手法),比较两组间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性成功率91.7%(55例),总成功率96.7%(58例),并发症发生率1.7%(1例);对照组一次性成功率78.6%(44例),总成功率96.4%(54例),并发症发生率5.4%(3例),两组一次性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中使用手三角定位法有较高的一次性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为给临床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在30例离体成人肝脏标本上雕制出肝静脉、门静脉,观察肝静脉的汇合类型、开口形态、位置、大小、距肝上缘的距离,观察了肝静脉、门静脉的空间关系,测量了肝静脉、门静脉重叠部的管径、间距。结果发现:肝内静脉与门静脉重叠中,以肝中静脉和门静脉左主支之间的间距最近,为8.84±4.8mm;门静脉右叶上段支位于肝右静脉正下方,间距为6.7±2.3mm,穿刺途径以肝右静脉至门静脉右干为最佳,肝左静脉、门静脉左叶段支管径纤细,且肝左叶实质薄,应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6.
正常人肝静脉肝内吻合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正常人肝静脉是否存在肝内侧支吻合的问题,作者对13例正常成年男性新鲜离体尸肝进行了研究,其中6例尸肝在国内外首次进行了肝静脉分支灌注造影,1例行门静脉造影,并对6例尸肝行肝中静脉墨汁灌注染色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1)肝静脉存在肝内侧支吻合,吻合支主要位于近肝包膜的第四、五级属支。(2)肝中静脉与肝短静脉间存在侧支吻合。(3)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存在短路。以上发现,为非规则性肝切除提供了解剖学依据,也为肝外伤或肝癌累及1或2支主肝静脉时可将其结扎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及颈内静脉置管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妇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化疗中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节约成本,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静脉滴注,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颈外静脉留置组(简称A组)和前臂静脉留置组(简称B组)、颈内静脉置管组(简称C组)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iA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5%,B组为30.O%,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68.460,P〈0.01)。A组患者并发症外渗发生率为2.5%,B组为17.5%,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9.804,P〈0.01)。A、C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B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人照顾。结论:在妇科肿瘤患者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时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但操作的简易程度及操作成本颈外静脉留置针更加优于颈内静脉置管,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提高浅静脉穿成功率的若干问题。方法:查阅文献,对近年来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的技巧和临床应用以分析和讨论。结果:与提高浅静脉穿刺成相关因素有:重视心理因素;血管的选择与对策;穿刺静脉回血的判断与对策;掌握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穿刺的方向,、等。  相似文献   

19.
在65例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肝静脉及肝静脉主干的长度,并计算它们的变异系数,探讨了选择性肝静脉插管的解剖学因素,为肝内门体分流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较为安全有效易行的深静脉置管法,为临床深静脉置管途径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832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误入动脉率。结果股静脉穿刺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最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误入动脉率最高,首次穿刺成功率,三者无区别。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路径应作为临床深静脉穿刺的首选路径,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