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剑勇  靳清 《医学文选》2004,23(6):812-814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40%~80%。由其造成的脑缺血,轻者引起脑供血不足,重者发生脑梗塞甚至死亡,是SAHI患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防治CVS是降低SAH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目前,对CVS的发病机制已经取得新的认识,治疗方法有了新的进展。现复习有关文献,对有关CVS的治疗方法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2.
各种原因颅内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统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上可分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由各种原因引起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SAH,约占脑血管病的1096左右。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高。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200例SAH患者。现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ost-traumatic subarachnoid cavity hemorrhage,PTSA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血性脑脊液不仅可引起脑血管痉挛,而且可能引起蛛网膜粘连,如不能及时正确处理,易并发交通性脑积水。因此,恰当地选择治疗方案是近年来神经外科工作的热点课题之一,现就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亮  姜亚军 《铁道医学》1998,26(3):209-210
  相似文献   

5.
6.
7.
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后继发脑血管痉挛( CVS) ,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自从 Ecker等 [1]于 1 95 1年首先报道了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现象以来 ,人们对 SAH诱发的脑血管痉挛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探索出一系列的治疗方法 ,现综述如下 :1 SAH后 CVS的机制1 .1 脑血管紧张度的调节 许多因素通过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及内皮细胞来调节血管紧张度 ,包括物理因素 ,如血压、血流 ;组织代谢产物 ,如 p H值、乳酸、ATP和 CO2 ;血管神经调节 ;激素的影响 ,等等。内皮细胞既能产生内皮衍生舒张因子…  相似文献   

8.
袁峰 《疑难病杂志》2010,9(6):473-475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内科常见急症,近年来,该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处理,笔者现对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HA)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软脑膜非外伤性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与脑实质出血后,血液穿破脑组织,再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继发SAH有所区别,本病也称原发性SAH。本病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死亡率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自2002年至2005年,本人共收集35例SAH患者,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有 4 0 %~ 80 %的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 (CVS)轻者导致脑供血不足 ,严重者会发生脑梗死甚至死亡等并发症 ,是SAH患者的主要死亡和致残原因。目前 ,对其治疗的方法很多。我们复习有关文献 ,就近年来有关CVS处理方法综述如下。1 脑脊液 (CSF)引流和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 (t PA)注入早在 2 0世纪 70年代就有学者对SAH患者进行CSF持续引流防治CVS。引流目的是 :①清除蛛网膜下腔的血性CSF以及其他有害物质 ;②降低颅内压 (ICP) ,以减少因ICP增高而引起加剧的脑循环不足 ;③改善…  相似文献   

11.
李彦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1):2676-2678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论在临床医疗或是在法医检案中都极其常见,涉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甄别,尤其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对于涉案事(案)件的定性,乃至最终处理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年采用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治疗3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占全部脑率中病人的6~8%,主要死因是初次出血引起的神经和内科并发症、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CVS)。对SAH病人及早作出诊断和处理至关重要。CT扫描、脑脊液(CSF)检查和脑血管造影仍是常用的诊断方法。一般处理原则凡拟为SAH的病人都应住院立即进行检查治疗并严密观察,保持安静和绝对卧床。头部床头垫高(勿超过3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不能进食者鼻饲,保持大便软化通畅,避免解便用力。如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应保持气道通畅,维持足够通气量和供氧,保留导尿,经常检查受压皮肤防止褥疮发生。清醒病人会有头顶部疼痛,可用可待因或其它镇痛剂,禁用吗啡。激动不安者用镇静剂如安定或苯巴比妥等。SAH病人常伴有大量交感胺的释放,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或其它心电图改变,可早期使用心得安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tSAH)后约有40%~80%的病人发生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 CVS),导致脑供血不足,是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也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在临床的使用有效地缓解了tSAH后CVS,临床疗效肯定。由于其制剂多为进口且价格昂贵,使用中需随时监测血压,必要时还需动态颅内压监护等,难以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及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形成机理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是患者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SAH后CVS分为早期痉挛和迟发痉挛(DCVS),前者常见于起病后,历时短暂(数分钟至数小时),后者多发生于痉挛后5~15d。CVS是SAH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为无血管痉挛的1.5~3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SAH导致的CVS机制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治疗方法有了新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现状及临床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脑血管痉挛(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常见并发症,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CVS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但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其治疗也取得一些进展,作者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片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常与颅内其他类型损伤并存,发生后由于脑血管痉挛,颅内压升高等因素,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等,我们自1998~1999年利用银杏叶片治疗该类病人47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  从住院病人中选择TSAH病人94例,男61例,女33例,年龄6~86岁,平均年龄38岁。致伤因素:车祸伤85例,跌伤6例,坠落伤3例。临床表现:头痛、头晕72例,恶心呕吐53例,颈项抵抗感48例,瞳孔对光反射减弱21例,GCS13~15分者79例,9~12分者15例。C…  相似文献   

18.
19.
<正> 我院自1997年6月~1998年11月采用一次性硬膜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起到了治疗、测压双重作用,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47例,女13例。年龄17~63岁,平均45.3岁。60例均为外伤所致。合并脑挫裂伤11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尼莫通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尼莫通治疗组,通过观察颅内压(ICP)变化、1周清醒率和疗效评定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研究。结论:尼莫通能巩固、加强脱水剂的降低高颅内压作用,提高TSAH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