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异常应用64层CT脑灌注辅以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诊断效果。方法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群体编入观察A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群体编入观察B组。所有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脑灌注及CT血管造影扫查。统计全部病例的对比剂峰值时间,同时分别记录患者颅内健侧与患侧的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根据血管造影结果对比两组的颈内动脉异常程度。结果 A组健侧对比剂峰值时间及脑血流量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健侧脑血容量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侧对比剂峰值时间显著快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患侧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动脉无狭窄和轻度狭窄总比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中度及重度狭窄总比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异常应用64层CT脑灌注辅以CTA检查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64层CT脑灌注辅以CT血管造影在颈内动脉异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取本院5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再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收治时间为2013年5月直至2015年7月,两组患者均进行64层CT脑灌注辅以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观察组健侧脑血流量(285.51±46.72)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侧对比剂峰值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患侧脑血容量以及脑血流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64层CT脑灌注辅以CT血管造影在颈内动脉异常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CT平扫、CT脑灌注及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诊断效果。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常规CT扫描结果显示,早期脑梗死23例,占47.9%,其余患者未见异常;CT脑灌注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灌注异常区,且梗死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对比剂通过时间、对比峰值时间与对侧镜像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一侧颈内动脉狭窄25例(占52.1%),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2例(占25.0%),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占14.6%),左侧颈内动脉狭窄4例(占8.3%)。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实施CT脑灌注成像检查,能准确反映其缺血部位及缺血程度。而血管造影检查能准确显示患者病变血管范围。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能提升急性脑梗死诊断准确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CTA)检测在急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疑似为急性脑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CT全脑灌注及CTA检查,并观察检查的图像及相关参数。结果 76例患者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复查最终有59例患者确诊为急性脑梗死(ACI),剩余17例患者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CT全脑灌注联合CTA诊断敏感度较CT平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患侧异常区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较健侧对应区域低,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峰值时间(TTP)较健侧对应区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患者患侧MTT及TTP较健侧对应区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患侧CBV、CBF较TIA患者患侧对应区域低,MTT、TTP较TIA患者患侧对应区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全脑灌注联合CTA检测,可为急性脑缺血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患者CT脑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及cT平扫检查,对其影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18例患者经头颅平扫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14例患者经常规平扫没有异常现象发生。经cT脑灌注成像检查患者均伴有灌注区异常现象。重建CT血管造影图像显示,17例患者伴有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症状,3例患者伴有左侧颈内动脉闭塞现象,7例患者伴有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症状,5例患者伴有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症状。结论:采用CT脑灌注成像及CT血管造影联合检查,能为急性脑梗死化病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客观的病变血管及血流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建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72-7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进行常规扫描、灌注成像及血管造影检查,并对重建成像进行分析,计算出患者缺血区脑血流参数,并与对侧相应区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40例患者中20例患者在常规CT扫描中发生早期脑梗死,其余患者无明显异常;灌注成像检查中均发现灌注异常区,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均有明显降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及对比剂峰值时间均有明显延迟,与对侧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血容量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脑灌注成像能够及时准确的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缺血部位及程度表现出来,血管造影可以准确显示病变血管的范围,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促进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64排螺旋CT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中的临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已经确诊的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和12名正常成年人行头颅螺旋CT平扫、CTP(CT脑容积灌注成像)和CTA(CT血管成像)检查.以患者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 (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P)等参数值,判定脑动脉狭窄所致缺血状况.结果:临床64例患者,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36例,其中8例CTP正常,另外2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脑CTP灌注延迟.双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28例,为双侧脑缺血.结论:脑CTP检查所显示的MTT和TP图能准确显示MCA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脑灌注损伤,是脑缺血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超早期脑梗死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患者疾病类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为脑梗死患者,对照组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测,对两组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侧TTP、CBV、CBF显著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侧TTP、CBF显著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侧TTP、CBV、CB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能够对脑梗死患者作出超早期诊断,且能够有效鉴别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积极作用于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正确选取治疗手段及评估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启媛  金平  陈生  王支甫 《安徽医学》2018,39(7):841-844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CT灌注成像(CTPI)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诊治的4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头颅MRI平扫检查结果 将其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8例)和脑梗死(CI)组(24例),所有患者均行CTPI检查,对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等CTPI参数进行分析,并结合CT血管造影检查(CTA)、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数据,对责任血管不同狭窄程度CTPI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TIA组中,与健侧相比,患侧MTT及TTP延长(P<0.05),CBV和CBF无明显变化(P>0.05);CI组CBV和CBF水平患侧低于健侧(P<0.05),MTT和TTP水平患侧长于健侧(P<0.05);CI和TIA两组病例健侧CBV、CBF、MTT及TT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组患侧CBV、CBF水平低于TIA组,而MTT及TTP长于TIA组(P<0.05).CTPI阳性的患者中责任血管闭塞及重度狭窄的发生率高于轻中度及无狭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CTPI检查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部位、范围、病情及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并能结合血管成像检查为临床工作者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徐裕  邓生德  王良炯  张霞萍  葛明亮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6):673-674,718,F0004
目的探讨256层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CTP-CT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全脑灌注成像,一次对比剂注射,一站式检查完成CT平扫、脑灌注成像以及CT血管成像,全面评估脑梗死。结果 20例患者梗死区供血血管狭窄19例,闭塞1例。梗死中心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明显延长,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明显下降,与健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周边区TTP和MTT延长,CBV增高,CBF下降,与健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CTP-CTA方法简便,能准确判断缺血后脑组织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实现对急性脑梗死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查找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期间医院接收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35例作为本研究病例,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脑部CT扫描、血管成像、灌注成像检查,测定对侧部位和兴趣区域的各指数,并判定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程度的性质状况。结果:从CT血管成像测定部位,对照组侧和病灶侧之间rCBV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MTT、rCBF、TTP等,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疾病分期上来看,Ⅰ期患者和Ⅱ期患者之间rCBV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MTT、rCBF等指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疾病患者的颈内动脉血管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上有一定观察作用,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上有一定重要作用,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320层螺旋CT一站式全脑灌注+CT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病例均行全脑灌注成像,并CT血管造影,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本组92例患者中,梗死病灶位置供血血管闭塞6例,血管狭窄86例;本组患者梗死中心MTT、TTP均比健侧时间长,且CBV、CBF均显著降低,与健侧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一站式全脑灌注+CTA诊断急性脑梗死,可发挥良好的检查效果,及时掌握患者梗死后脑组织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优势,可广泛在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常规CT检查难以获得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信息,CT灌注成像可反映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文中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疑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扫描检查,用CT灌注软件和血管软件进行评估。结果梗死区与对侧脑区相比,灌注值(perfusion)、强化峰值(peak enhancement,PE)、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灌注值(relative perfusion,rP)、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BV,rCBV)呈下降趋势。梗死区TTP值显著延长。CTA显示38例患者中8例(21.1%)病灶侧大血管大致正常,12例(31.6%)发现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8例(21.1%)病灶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所有病例均未发现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颅内占位病变。结论 CTP及CTA联合检查具有快捷、经济的特点,可同时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液动力学改变并分析病变区供血动脉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病理生理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烟雾病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受检者均行颅脑CT平扫和MSCTA检查.在ADW 4 4工作站上作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4例,单侧颈内动脉伴同侧大脑后动脉狭窄6例.所有CTA图像均可评价侧支血管情况,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综合运用多种重建技术,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不仅可以清晰显示狭窄血管,还可以评价狭窄远端血管和侧支血管等情况,直观显示病变周围空间结构关系,从而为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和脑血管追影对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 时56例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发作的患者进行后循环CT灌注成像扫描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CT灌注成像显示异常者50例;脑血管造影显示36例患者,共48条血管异常,其中16条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狭窄,18条椎动脉起始部扭曲,6条椎动脉先天发育不良,8条颈动脉狭窄.结论 CT灌注成像和脑血管造影联合应用有利于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在脑梗死前期CT灌注成像(CTP)异常与血管狭窄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血管表面通透性(PS)的变化.方法:经临床确诊的TIA患者56例,利用128层螺旋CT机,先行CT及MRI平扫,排除脑出血及急性期脑梗死,然后再行全脑CTP及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CTP异常者,按照灌注分期标准分为Ⅰ期、Ⅱ期;按CTA结果分为血管轻度狭窄组和血管中重度狭窄组.结果:CT灌注异常者56例,其中Ⅰ期39例,Ⅱ期17例.CTA表现为:血管轻度狭窄11例,中重度狭窄26例.血管轻度狭窄组与中重度狭窄组间异常灌注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期患者患侧PS值均较健侧延长(P〈0.01);Ⅰ、Ⅱ期患者间脑健侧和患侧PS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患者CTP异常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通过CTP与CTA检查,并结合其他临床体征,可以对TIA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从而指导临床进行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全脑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患者进行CTP和CTA联合检查,按照MCA狭窄程度分为轻、中及重3级,进行病变侧与健侧的脑血流量(rCBF)、局部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灌注参数对比.结果 病变侧与健侧分水岭区rCBF、MTT及TTP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节区rCBV、rCBF、MTT及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受侧枝循环等多种因素影响,MCA重度狭窄或闭塞与脑内血流灌注降低有相关性,轻中度狭窄与脑灌注降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9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头颈部CT血管造影显示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存在颅内及颅外动脉狭窄(62.5%),颅外血管狭窄高于颅内血管狭窄(54.55%,45.45%);TIA发作频繁患者的血管狭窄率及狭窄程度高于非频繁发作患者。结论:头颈部CT血管造影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作出客观评价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程雪  王刚  张祥林 《广东医学》2012,33(17):2647-264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I)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于急性发作6 h内依次行MSCT平扫、CTPI,并根据随访CT或MRI检查结果分为脑梗死(CI)组34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8例,综合分析比较两组发病情况及CTPI参数结果。结果 CI组患侧与健侧CT灌注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患侧与健侧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T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5分C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NIHSS评分<5分(P<0.05)。结论 CTPI能够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可以从形态和功能学上综合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和程度,获得更详细的影像学信息,为临床医师早期、合理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更多的客观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烟雾病(MMD)患者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的血管造影影像学特征,探讨128层螺旋CT在MMD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 12月收治的MMD患者32例,对其行128层螺旋CT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特点并根据影像特征进行诊断。结果 32例患者中丘脑及基底节区脑出血11例,枕叶或额叶10例,脑梗死7例、短暂脑缺血4例;32例患者双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或闭塞并大脑前、中动脉近端、后动脉狭窄或闭塞分别为10、8、5例,单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或闭塞并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单侧大脑前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5、3、1例;32例患者均可显示异常增生烟雾血管。结论 128层螺旋CT在MMD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