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hen L  Song X  Meng X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7):544-546
目的 研究脓毒症后小鼠肠道上皮细胞凋亡与IL-1β转换酶(ICE)及细胞因子IL-1β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盲肠结扎穿孔(CLP)造成小鼠脓毒症,假手术组接受同样的手术操作但不行CLP。致伤后1,3及6小时分离肠上皮细胞,采用RT-PCR定量检测ICE基因的表达,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CLP组小鼠肠上皮细胞内ICE和IL-1β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  相似文献   

2.
胃上皮细胞凋亡与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阳笥的胃溃疡病人有在溃疡愈合前后胃上皮细胞凋亡及HP检测的情况。方法 采用检测DNA裂解的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TdT)介导的dUTP缺口号档端标记法(TUNEL),在原位标记凋亡的胃上皮细胞。结果 溃疡愈合胃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下降,与愈合前相比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愈合HP全部阴转,HP的检出密度与胃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之间呈正相关性(r=0.80,P〈0.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是人类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 ,眼科学界对白内障的研究目前已经历了 1 0 0余年的历史 ,但对其发病机制尚未达成共识。近年来 ,有关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方兴未艾 ,在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点、生物化学特征、凋亡基因遗传调控、活性氧自由基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外一些眼科学者在离体动物实验中发现 ,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在白内障形成的早期起着重要作用 ,推断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是所有人类和动物非先天性白内障形成共有的细胞学基础 [1-3 ] ;Majima等也在白内障的混浊区域发现有凋亡细胞的存在 [4] 。由此可见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与白内障的发生关系密切。1 晶状体上皮细胞 ( LEC)凋亡的形态学特点用透射电镜观察正常及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时发现 ,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形态规则 ,细胞膜结构清晰 ,相邻细胞及晶状体囊皮细胞结合紧密 ,细胞质及染色质均匀无凝缩 ;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可见凋亡细胞 ,这些凋亡细胞与相邻细胞及晶状体囊膜疏松结合 ,细胞外形不规则、扭曲 ,表面微绒毛消失 ,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有膜包被的凋亡小体 ,细胞核染色质凝聚在核膜周围 ,细胞质浓缩 ,但细胞器...  相似文献   

4.
李志芳  林庚金 《上海医学》1999,22(8):483-485
对幽门螺杆菌(Hp)的研究表明,它在各种胃病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物质,然而其确切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1]。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在生理和一定的病理情况下,机体为维护内环境的稳定,通过基因调控而使细胞自动消亡的过程[2]。故又称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胃粘膜由不断更新的细胞组成,其完整性依赖于细胞凋亡与增殖之间的平衡,目前的研究认为凋亡对哺乳动物的胃粘膜上皮的完整性起着主要的调节作用[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喉癌白细胞介素 1β转换酶 (ICE)基因表达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 3 3例喉癌组织标本中ICE基因表达。结果 :3 3例喉癌放疗患者中 ,术后生存 3年、5年和 10年患者喉癌组织中ICE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5 6%( 13 / 2 5 )、75 %( 12 / 16)、10 0 %( 8/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喉癌组织ICE基因表达与放疗敏感性有关 ,可作为喉癌放疗预后判定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ICE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肾细胞癌(RCC)发生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41例肾透明细胞癌及21例癌旁正常肾组织进行检测。结果ICE均为胞浆表达。正常肾组织阳性细胞含量为59.8%,RCC组织阳性细胞含量为10.4%,二者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01;肿瘤组织的ICE表达随病理核分级的增高而降低。结果提示:ICE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是RCC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它是由Kerr等学者于1972年首次发现并命名。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性死亡.其发生对机体维持稳态和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是眼晶状体前囊膜的单层上皮细胞,是晶状体内代谢最活跃的部位,担负着晶状体的生长、分化及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8.
吸烟小鼠呼吸道上皮凋亡与增殖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扎口末标记技术,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综合组织化学染色对不同阶段吸烟小鼠呼吸道粘膜上皮凋亡细胞,增殖细胞的阳性细胞率与分布进行检测,并结合电镜的形态学观察对照研究。结果;正常呼吸道粘膜上皮凋亡细胞位于表层,增殖细胞带位于基底部,而吸烟小鼠丧失了上述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与Bcl-2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Bcl-2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盲肠结扎穿刺法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以电镜和TUNEL法检测其心肌细胞凋亡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和蛋白的表达。用SPSS10.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一定时间内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P均〈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均〈0.05),其变化与TUNEL法检测凋亡的结果趋势相反。结论细胞凋亡可能是脓毒症中心肌损害的机制之一,Bcl-2基因的改变或许可以作为脓毒症病情改变的标志,可利用它们对脓毒症进行干预,以改善脓毒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对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 10例Hp阴性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25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以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Bak等的表达。结果与Hp阴性的NUD患者相比,Hp相关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AI)明显增加(19.66%υs3.03%,P〈0.01),其促凋亡蛋白Bak,Bax蛋  相似文献   

11.
王长武  房新辉  袁丽 《广东医学》2016,(16):2397-2401
目的:探讨卡巴胆碱对脓毒症大鼠肠道上皮细胞通透性和紧密连接的作用。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经腹腔注射10 mg/kg 脂多糖(LPS)复制脓毒症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脓毒症组:腹腔注射10 mg/kg LPS;卡巴胆碱组:腹腔注射10 mg/kg LPS,15 min 后腹腔注射0.1 mg/kg 卡巴胆碱;α-BGT 组:腹腔注射10 mg/kg LPS,5 min 后皮下注射1.0μg/kg α-BGT,10 min 后腹腔注射0.1 mg/kg 卡巴胆碱。给予 LPS 3 h 后放血处死动物,取回肠组织,光镜下观察肠道上皮组织损害,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体外漏出的 FITC -Dextran,统计肠系膜淋巴结、肝、脾中细菌移位数量,电镜下观察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超微结构变化,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 ZO -1和 claudin -2蛋白移位,Western blot 法检测紧密连接 ZO -1和 claudin -2蛋白含量。结果给予 LPS 后3 h,各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严重损伤,微绒毛坏死、脱落,炎性细胞浸润伴出血,肠黏膜组织学评分显著升高(P <0.05),肠道上皮组织通透性显著升高(P <0.05),肠系膜淋巴结、肝、脾中的菌落数明显增加(P <0.05),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结构破坏,为低密度电子致密影,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 ZO -1和 claudin -2蛋白结构缺失,细胞周围着色减少,大量移位。腹腔注射卡巴胆碱后可显著减轻脓毒症大鼠上述改变,皮下注射α-BGT 后可逆转卡巴胆碱的上述作用。结论卡巴胆碱可减轻脓毒症大鼠肠道上皮细胞损伤,降低其通透性,改善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移位和表达,该作用是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哺乳动物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在个体发育时期脱落的机制。方法获取新生2d的小鼠膀胱上皮,做石蜡切片,进行Mallory’s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做冷冻切片,进行DAPI染色和TUNEL处理。荧光显微镜观察;取新生小鼠尿液,离心得细胞,做细胞涂片,TUNEL处理。结果石蜡切片上看到膀胱上皮有脱落的细胞;冷冻切片上看到膀胱上皮细胞发生了凋亡;尿液细胞涂片上有凋亡的细胞。结论出生2d的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脱落是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脱落的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红霉素对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上皮细胞凋亡在鼻息肉组织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将30例鼻息肉及6例下鼻甲上皮细胞均分成2组,1组加红霉素,培养原代上皮细胞,另1组不加红霉素,1、35、d时用TUNU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红霉素组培养1、3、5 d的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3.23±6.50)%、(38.21±7.22)%和(52.63±7.86)%,不加红霉素组为(31.02±5.60)%、(32.13±7.15)%和(39.64±7.48)%,培养5 d的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有明显的促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盲肠结扎穿孔伴严重腹腔感染造成的脓毒症模型,探讨脓毒症肝、肺损伤的机制。方法: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组和假手术对照组。于术后3h和12h检测肝、肺微血管通透性改变、组织含水量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的改变,并检测肝窦内皮细胞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肝、肺微血管的通透性在CLP后12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LP同时造成肝、肺组织的含水量和MPO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在CLP组12h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率为(5.03±0.92)%,对照组为(3.48±1.2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脓毒症可引起严重的肝、肺组织损伤,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是导致脓毒症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并引起肺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暴发性肝衰竭小鼠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探讨重症肝炎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发病机制.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及D-氨基半乳糖(D-GalN)制造暴发性肝衰竭小鼠模型;生化法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各组动物各时点取大、小肠组织进行光、电镜观察;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肠组织凋亡.结果:实验各组动物各时点光镜下肠黏膜上皮细胞均保持完整,电镜观察实验组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肝衰竭组在9 h和12 h肠上皮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结论: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暴发性肝衰竭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正常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培养方法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人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取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腰椎间盘髓核组织,用胰酶、胶原酶序贯消化法消化细胞,并用甲苯胺蓝、番红-O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分别检测糖胺多糖、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表达,分别用20μg/L和200μg/L重组人IL-1β刺激髓核细胞24 h,检测其凋亡率。结果:用酶消化法可成功分离培养人椎间盘髓核细胞,检测所培养细胞可表达糖胺多糖、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IL-1β20μg/L组中细胞凋亡率(8.46%)和IL-1β200μg/L组(19.00%)分别为空白对照组(2.86%)的2.95倍和6.63倍(P〈0.05),IL-1β200μg/L组是IL-1β20μg/L组的2.24倍(P〈0.05)。结论:用酶消化法可成功培养人椎间盘髓核细胞,IL-1β可以诱导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并且随着浓度升高凋亡率增加,提示炎症因子IL-1β在退变椎间盘细胞凋亡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磊  赵鸣雁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1):179-181,185
脓毒症患者常并发急性肾损伤(AKI),使病死率加倍,并且一半存活的患者会进展至慢性肾损伤或肾脏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已经促使人们去研究和明确AKI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目前大量研究已经明确AKI的多个致病机制,除了缺血,还包括炎性反应、体液和细胞免疫激活、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异常、细胞周期改变和细胞去分化与再分化。而这些致病机制主要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因此,本文将讨论这些因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寻求脓毒症AKI的有效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凋亡和坏死细胞对脓毒症小鼠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3组,分别为PBS对照组、凋亡细胞输注组和坏死细胞输注组,输注3d后行盲肠结扎穿孔,制作脓毒症模型,观察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和器官病理损伤。结果 PBS对照组小鼠2周存活率为44.6%,肺脏和肾脏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凋亡细胞输注组1周存活率为69.6%,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2),肺脏和肾脏组织损伤明显减轻;坏死细胞输注组1周存活率为31.6%,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35),肺脏和肾脏组织损伤明显加重。结论脓毒症造模前3d输注凋亡细胞可以减轻器官损伤,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而输注坏死细胞可以加重器官损伤,降低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小鼠生存率及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小鼠生存率及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UTI对脓毒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8~10周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CLP+UTI(10万U/kg)术后30 min腹腔内给药(UTI ip)组和CLP+UTI(10万U/kg)术后30 min尾静脉给药(UTI iv)组。在CLP模型建立成功后,每组10只小鼠首先进行7 d生存状况观察研究,描绘7 d生存曲线。另选取40只小鼠按以上方法分组,在CLP术后24 h取材,计数外周血、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检测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凋亡情况。数据采用Prism5.01(GraphPad Software,USA)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UTI治疗组7 d生存率高于C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TI组外周血、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计数高于C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TI组脓毒症小鼠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凋亡低于C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TI ip和UTI iv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UTI腹腔或尾静脉给药可明显改善脓毒症小鼠的生存状况,可能与其升高脓毒症小鼠外周血、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数量,有效降低脓毒症小鼠胸腺和脾脏组织淋巴细胞凋亡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IEC-6细胞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LPS诱导IEC-6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四甲基偶唑盐(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试剂盒分别检测LPS对IEC-6增殖及分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应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和分析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5、5.0、10.0μg/mL)对LPS诱导的IEC-6细胞核凋亡形态学改变及凋亡率的影响;应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黄芩苷对LPS诱导的IEC-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μg/mL LPS组IEC-6细胞生存率显著降低, TNF-α、 IL-6分泌量及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凋亡细胞均不同程度减少,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迁移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黄芩苷可抑制LPS诱导的肠道上皮细胞的凋亡,并能提高其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