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性质、部位和程度与情感障碍是否相关,并初步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对2002-01/2004-01安阳地区医院内六科收治的86例伴有情感障碍脑卒中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并分析与脑卒中发生的性质、部位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存在抑郁犤(56±11)分,t=10.827犦,焦虑犤(49±8)分,t=5.525犦障碍;脑出血组存在抑郁犤(54±8)分,t=9.276犦,焦虑犤(47±9)分,t=4.011犦障碍P<0.01),(与脑卒中病灶的性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部位情感障碍的发生率:左半球48.4%,多于右半球25.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中、重(3组情感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出现情感障碍,其发生与病灶性质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关,与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及其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活动障碍对神经功能恢复是否有影响?目的观察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探讨盐酸氟西汀(百优解)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选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01/2002-03连续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32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54例),男79例,女53例,年龄48~87岁,平均(62.5±12.1)岁,受教育时间(5.2±4.5)年.方法在病程2周、1,3,6,12个月时对每一位人组患者行PSD诊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同时完成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缺损,ADL,HAMD,SDS,SAS评分.结果①脑卒中患者中约44.7%出现抑郁症状.②脑卒中类型和性别与PSD发生率无相关性(P>0.05).③PS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关.④盐酸氟西汀能明显改善病程3,6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病程12个月时抑郁症状(4.63±2.37),日常生活能力(23.25±10.12),神经功能缺损(12.95±11.54)方面改善尤为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16~12.174,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能在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首发和再发脑梗死对患者情感障碍的影响.方法 收集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396例,其中首发脑梗死176例,再发脑梗死患者220例.运用汉密顿(Hamilton,HAMA)焦虑量表和17项版本汉密顿(Hamilton,HAMD)抑郁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情感障碍情况.结果 首发脑梗死患者情感障碍的发生率为59.1%,再发脑梗死患者的情感障碍发生率高达82.3%,两组患者情感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10,P<0.001).结论 脑梗死后患者情感障碍发生率很高,再发脑梗死患者情感障碍更严重.因此,预防脑梗死的再发对降低情感障碍发生率有重要的意义,对再发脑梗死患者应加强预防情感障碍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性质、部位及程度与情感障碍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性质、部位和程度与情感障碍是否相关,并初步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对2002-01/2004-01安阳地区医院内六科收治的86例伴有情感障碍脑卒中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并分析与脑卒中发生的性质、部位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存在抑郁[(56&;#177;11)分,t=10.827],焦虑[(49&;#177;8)分,t=5.525]障碍;脑出血组存在抑郁[(54&;#177;8)分,t=9.276],焦虑[(47&;#177;9)分,t=4.011]障碍(P&;lt;0.01),与脑卒中病灶的性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不同部位情感障碍的发生率:左半球48.4%,多于右半球25.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中、重3组情感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脑卒中出现情感障碍,其发生与病灶性质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关,与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身心整体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身心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心整体护理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37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CT或MRI定位、定性诊断,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障碍评定、并进行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分析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377例患者中抑郁261例,占69.2%。其中288例脑梗死发生抑郁190例,占66.0%;89例脑出血发生抑郁71例,占79.8%。脑出血组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患者(P<0.05)。脑卒中发生在小脑、脑干、额叶的抑郁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抑郁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1.0±14.7)分,非抑郁组患者为(17.6±1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卒中性质、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卒中后抑郁相关,评估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是防止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和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及其与发病部位、脑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缺陷的关系。方法:选择1999-01/2003-12原沈阳铁路局中心医院南院区神经内科及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科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急性组为首次发病住院,脑卒中后即日~2个月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慢性组为脑卒中后3个月~1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急性组在住院后两三周、慢性组在病情稳定时应用老年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抑郁评估,以加拿大神经功能缺陷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估,采用经颅超声彩色多普勒经颞窗探索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脉冲频谱和血流参数。重点观察急性组和慢性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者与非抑郁障碍者脑底干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同时通过脑CT或MRI确定脑卒中发病部位,分析不同发病部位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抑郁障碍判定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Ⅱ-R)。以老年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作为抑郁障碍严重程度的评定标准,11~20分为轻度抑郁障碍;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障碍。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经颅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测、神经功能缺陷量表以及抑郁量表测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急性组有抑郁障碍症状者占36.6%(52/142),男23例,女29例;慢性组有抑郁障碍症状者占45.1%(46/102),男22例,女24例;慢性组高于急性组,女性略高于男性。②慢性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急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2.82±2.66),(18.72±1.63),t=1.981,P<0.05]。③不同脑卒中发病部位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不同,单一类型中脑卒中发病部位为额叶、颞叶、基底节时抑郁障碍发生率较高。④急性和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抑郁障碍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低于非抑郁障碍患者,阻力指数高于非抑郁障碍患者。结论: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与发病部位有关,抑郁障碍影响脑血流速度,脑卒中慢性期抑郁障碍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睡眠障碍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急性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70例(对照组),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2组的睡眠质量。急性脑梗死组根据睡眠情况分为睡眠障碍组33例,无睡眠障碍组37例。同时应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情绪测定表对各组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睡眠障碍发生率、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安眠药物使用情况、日间功能紊乱的得分、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急性脑梗死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日间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组的焦虑评分显著高于急性脑梗死无睡眠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及睡眠障碍严重程度高,且更易出现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抑郁及其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活动障碍对神经功能恢复是否有影响?目的:观察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探讨盐酸氟西汀(百优解)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选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01/2002-03连续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32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54例),男79例,女53例,年龄48-87岁,平均(62.5&;#177;12.1)岁,受教育时间(5.2&;#177;4.5)年。方法:在病程2周、1,3,6,12个月时对每一位入组患者行PSD诊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同时完成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缺损,ADL,HAMD,SDS,SAS评分。结果:①脑卒中患者中约44.7%出现抑郁症状。②脑卒中类型和性别与PSD发生率无相关性(P&;gt;0.05)。③PS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关。④盐酸氟西汀能明显改善病程3,6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病程12个月时抑郁症状(4.63&;#177;2.37),日常生话能力(23.25&;#177;10.12),神经功能缺损(12.95&;#177;11.54)方面改善尤为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16—12.174,P&;lt;0.05).结论:抗抑郁治疗能在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回顾临床资料,以不同护理措施为分组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不良心理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不良心理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低(P0.05);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改善不良心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与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和全自动血凝仪CA500的一阶段凝固法动态检测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VCAM-1及血浆FⅦ:C水平,以26例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和3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结果血清sVCAM-1水平在脑梗死发生第1d显著高于脑供血不足对照组和正常人对照组(P<0.01),1~7d呈增高趋势,7~14d呈下降趋势。脑梗死体积越大,sVCAM-1水平越高(P<0.01)。脑梗死患者血浆FⅦ:C水平两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VCAM-1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可用作脑梗死病程进展的监测指标。FⅦ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进程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TNF-α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动态检测2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血清CRP、TNF-α浓度,分析其与梗死灶大小、病程、病情的相关性,并分别与96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相应值作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TNF-α浓度急性期升高,明显高于另外2组(P<0.01);发病3d达高峰,7d开始下降,21d明显下降,但仍未接近正常水平。梗死灶体积大、病情重则血清CRP、TNF-α浓度高(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神经-炎症/免疫-内分泌功能紊乱,CRP、TNF-α参与炎症/免疫发生发展过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指导临床脑梗死病程的判断。方法采用双抗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检测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同时设立30例脑供血不足对照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在脑梗死发生第1天即明显增高,高于脑供血不足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1~3d呈增高趋势,3~7d呈下降趋势,7~14d又呈增高趋势。不同脑梗死体积组的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ICAM-1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可用作监测脑梗死发生及病程进展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剖析基于整合医学理念的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死后鼻饲患者的临床成效,以增加医疗实践经验。方法 利用电脑对我院在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脑梗死后鼻饲患者行随机化分组,各自命名为研究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采取整合式医疗模式护理路径。待干预后第4周末,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情感状况、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洼田试验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基于整合医学理念的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死后鼻饲患者,对其吞咽功能的改善以及情感状况的稳定大有助益,且能增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钠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健康对照组50例,测定各组BNP、Hcy水平,并进行比较。脑梗死患者按照病程分为急性期组(48例)和亚急性期组(40例);按照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梗死(24例)、中面积梗死(29例)和小面积梗死(35例);按照病情程度分为重度(20例)、中度(31例)、轻度(37例)。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亚急性期BNP和Hcy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具体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BNP、Hcy水平显著高于中、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中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Hcy水平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重度脑梗死组BNP、Hcy水平高于中、轻度脑梗死组(P<0.01),中度脑梗死组BNP、Hcy水平高于轻度脑梗死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BNP、Hcy水平的变化,并且与病程、病变范围和病情程度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病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大面积脑梗死并发低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并发低钠血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首次发病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1例,测定其血清钠浓度,对发生低钠血症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大面积脑梗死后低钠血症发生率为29.6%,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病死率高于血钠正常者(P<0.05);低钠血症患者发生出血性脑梗死、脑水肿亦较血钠正常者多(P<0.05).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后低钠血症发生率较高,是预后差的因素之一,且与出血性脑梗死、脑水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意识障碍的患者发病率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较高,临床上多在病程7 d以内出现出血,NIHSS评分及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不良,早期应采取措施,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方法采用TEG血栓弹力图仪对120例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了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治疗后恢复期TEG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 TEG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凝固性异常的诊断,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何银华  李飞 《检验医学》2011,26(3):163-16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方法采用TEG血栓弹力图仪对120例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了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治疗后恢复期TEG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 TEG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凝固性异常的诊断,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及其对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水平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对护理健康宣教的启示。方法选取脑血管病患者92例,其中急性脑梗死30例,急性脑出血31例,脑梗死后遗症31例,另外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瘦素和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组脑血管病患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1,3组高密度脂蛋白则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的血清瘦素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31,r=-0.39,P<0.01)。结论血清瘦素水平在急性脑血管病中起重要作用,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应通过健康宣教进行积极干预,有效防治急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