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氯氮平所致的糖代谢障碍越来越引起内分泌科医生的关注,胰岛素抵抗被认为与其发生有关,那么氯氮平是否也直接影响胰岛分泌功能.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氯氮平在不同条件下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采用一元方差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SD-t检验作多个样本间的两两比较(多重比较).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09/2004-01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只.方法[1]采用经典的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胰岛.[2]以含2g/L牛血清白蛋白和3.3 mmol/L葡萄糖的Hanks液每孔1 mL,预孵育30 min,弃上清.每12孔为一组,共5组对照组的孵育液含1 g/L二甲基亚砜、3.3 mmol/L或16.7 mmol/L的葡萄糖液1 mL;4个不同浓度氯氮平组的孵育液除含有上述成分外,还分别含浓度为0.2,1.0,5.0或10.0μmoL/L氯氮平;各组有6孔继续孵育1 h,另外6孔继续孵育4 h;吸取上清液,保存于-20℃冰箱中待测.重复3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上清液中胰岛素分泌量.[3]采用一元方差分析(ANOVA)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SD-t检验作多个样本间的两两比较(多重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3.3,16.7 mmol/L,作用1,4 h各组胰岛素分泌量比较.结果[1]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3.3 mmol/L,培养1 h,氯氮平各浓度组胰岛素分泌量与对照组相近(P>0.05);培养4 h,4种浓度氯氮平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92±0.4),(1.02±0.3),(1.06±0.4),(0.74±0.2),(1.66±0.4)mU/IEQ,P<0.05],但各浓度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2]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16.7 mmol/L,培养1和4 h,4种浓度氯氮平组胰岛素分泌量均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氯氮平抑制基础胰岛素分泌,与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氯氮平所致的糖代谢障碍越来越引起内分泌科医生的关注,胰岛素抵抗被认为与其发生有关,那么氯氮平是否也直接影响胰岛分泌功能.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氯氮平在不同条件下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采用一元方差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SD-t检验作多个样本间的两两比较(多重比较).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09/2004-01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只.方法:[1]采用经典的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胰岛.[2]以含2g/L牛血清白蛋白和3.3 mmol/L葡萄糖的Hanks液每孔1 mL,预孵育30 min,弃上清.每12孔为一组,共5组:对照组的孵育液含1 g/L二甲基亚砜、3.3 mmol/L或16.7 mmol/L的葡萄糖液1 mL;4个不同浓度氯氮平组的孵育液除含有上述成分外,还分别含浓度为0.2,1.0,5.0或10.0μmoL/L氯氮平;各组有6孔继续孵育1 h,另外6孔继续孵育4 h;吸取上清液,保存于-20℃冰箱中待测.重复3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上清液中胰岛素分泌量.[3]采用一元方差分析(ANOVA)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SD-t检验作多个样本间的两两比较(多重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3.3,16.7 mmol/L,作用1,4 h各组胰岛素分泌量比较.结果:[1]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3.3 mmol/L,培养1 h,氯氮平各浓度组胰岛素分泌量与对照组相近(P>0.05);培养4 h,4种浓度氯氮平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92&;#177;0.4),(1.02&;#177;0.3),(1.06&;#177;0.4),(0.74&;#177;0.2),(1.66&;#177;0.4)mU/IEQ,P<0.05],但各浓度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2]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16.7 mmol/L,培养1和4 h,4种浓度氯氮平组胰岛素分泌量均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氯氮平抑制基础胰岛素分泌,与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氯氮平对糖代谢影响最大,利培酮影响较小,介于氯氮平、奥氮平和传统抗精神病药之间.目的比较利培酮、氯氮平及其代谢产物去甲氯氮平和N-氧化氯氮平对体外培养的胰岛分泌胰岛素功能的影响,从而了解其对糖代谢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9/2004-01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只.方法①采用经典的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胰岛.②以含2 g/L牛血清白蛋白和3.3 mmoL/L葡萄糖的Hanks液每孔1 mL,预孵育30 min,弃上清.每6孔为一组,共5组对照组、利培酮组、氯氮平组、去甲氯氮平组和N-氧化氯氮平组的孵育液均含1 g/L二甲基亚砜、3.3 mmoL/L或16.7 mmoL/L的葡萄糖液1mL;利培酮组、氯氮平组、去甲氯氮平组、N-氧化氯氮平组的孵育液中另含1 μmoL/L的利培酮、氯氮平、去甲氯氮平(DCLO)、N-氧化氯氮平(NCO);各组有3孔继续孵育1 h,另外3孔继续孵育4h;吸取上清液,保存于-20℃冰箱中待测.重复3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上清液中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和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③实验结果以中位数M(P25,P75)表示;数据间差异性测定采用Mann-Whitney非参检验法.主要观察指标各组上清液中胰岛素分泌量比较.结果①对照组孵育1和4h后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高于基础胰岛素分泌量[1.91(1.68~2.62),2.21(1.59~3.05)μU/IEQ;1.05(0.71~1.15),1.65(1.16~1.84),P<0.05],说明胰岛生物学功能良好.②利培酮组和N-氧化氯氮平组孵育1和4 h后,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和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氯氮平组孵育4 h后,基础胰岛素分泌量低于对照组[1.65(1.16~1.84),1.08(0.88~1.20)μU/IEQ,P<0.05].去甲氯氮平组孵育1和4 h后,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5(0.84~1.32),1.91(1.68~2.62)μU/IEQ;1.08(O.62~1.33),2.21(1.59~3.05)μU/IEO,P<0.05,0.01].结论氯氮平影响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其代谢产物去甲氯氮平影响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而利醅酮不引起胰岛素分泌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38(pituitaryadenylatecyclaseac-tivatingpolypeptide-38,PACAP-38)对离体正常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和DNA酶联合消化法分离NMRI小鼠胰岛,RPMI1640组织培养液过夜培养,采用MilliporeMultiscreen系统观察不同浓度PACAP-38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放免法测定孵育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结果:①离体胰岛胰岛素的分泌依赖于孵育液中葡萄糖的浓度,PACAP-38显著刺激胰岛素的释放,且刺激强度依赖于葡萄糖浓度和自身浓度。当孵育液中葡萄糖浓度为5mmol/L时,PACAP-38在1×10-9mmol/L以上才能显著刺激胰岛素分泌犤(6.12±0.26)fmol/(min·胰岛)犦;而当孵育液中葡萄糖浓度为10mmol/L时,PACAP-38在1×10-11mmol/L就可显著刺激胰岛素分泌犤(22.87±1.35)fmol/(min·胰岛)犦(t=4.2271~7.7944,P<0.01)。②离体胰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明显受到孵育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的抑制。在低糖环境(葡萄糖浓度在0和2.5mmol/L时)中,1×10-9mmol/LPACAP-38可显著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且其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型(在葡萄糖浓度为0mmol/L时,IC50=1×10-10mmol/L)。而当孵育液中葡萄糖浓度为5和10mmol/L时,1×10-9mmol/LPACAP-38对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抑制作用消失。结论:PACAP-38可刺激离  相似文献   

5.
背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氯氮平对糖代谢影响最大,利培酮影响较小,介于氯氮平、奥氮平和传统抗精神病药之间。目的:比较利培酮、氯氮平及其代谢产物去甲氯氮平和N-氧化氯氮平对体外培养的胰岛分泌胰岛素功能的影响,从而了解其对糖代谢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9/2004—01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只。方法:①采用经典的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胰岛。②以含2g/L牛血清白蛋白和3.3mmoL/L葡萄糖的Hanks液每孔1mL,预孵育30min,弃上清。每6孔为一组,共5组:对照组、利培酮组、氯氮平组、去甲氯氮平组和N-氧化氯氮平组的孵育液均含1g/L二甲基亚砜、3.3mmoL/L或16.7mmoL/L的葡萄糖液1mL;利培酮组、氯氮平组、去甲氯氮平组、N-氧化氯氮平组的孵育液中另含1μmoL/L的利培酮、氯氮平、去甲氯氮平(DCLO)、N-氧化氯氮平(NCO);各组有3孔继续孵育1h,另外3孔继续孵育4h;吸取上清液,保存于-20℃冰箱中待测。重复3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上清液中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和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③实验结果以中位数M(P25,P75)表示;数据间差异性测定采用Mann—Whitney非参检验法。主要观察指标:各组上清液中胰岛素分泌量比较。结果:①对照组孵育1和4h后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高于基础胰岛素分泌量[1.91(1.68—2.62),2.21(1.59~3,05)μU/IEQ;1.05(0.7l—1.15),1.65(1.16~1.84),P〈0.05],说明胰岛生物学功能良好。②利培酮组和N-氧化氯氮平组孵育和14h后,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和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氯氮平组孵育4h后,基础胰岛素分泌量低于对照组[1.65(1.16~1.84),1.08(0.88-1.20)μU/IEQ,P〈0.05]。去甲氯氮平组孵育1和4h后,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5(0.84-1.32),1.91(1.68—2.62)μU/IEQ;1.08(0.62-1.331,2.21(1.59—3.05)μU/IEQ,P〈0.05,0.01]。结论:氯氮平影响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其代谢产物去甲氯氮平影响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而利醅酮不引起胰岛素分泌缺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瘦素对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Wistar乳鼠胰岛细胞,与瘦素共同孵育24h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和瘦素温育的大鼠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结果:基础状态下,瘦素组胰岛素分泌量为(50.63±5.53)mU/L,与对照组比较(67.71±6.01)mU/L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213,P<0.01)。在葡萄糖刺激下,瘦素组的胰岛素分泌量为(153.43±11.03)mU/L,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05.38±15.50)mU/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531,P<0.01)。结论:瘦素抑制基础状态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瘦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降糖中药1号进行了其对离体胰岛细胞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试验.目的探讨降糖中药1号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验提供科学依据.设计取新生猪胰岛细胞进行传代培养,观察降糖1号对体外培养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单位山东省立医院病理科及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4-02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中药药理研究室完成,选用美国长白杜络克种的新生猪.方法获得新生猪胰岛细胞,随机分为5组,每组3瓶,培养液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优降糖组加入4 nmol/L的优降糖,降糖1号0.2 mL,0.15 mL,0.1 mL组分别加入降糖1号滤液0.2 mL,0.15 mL,0.1 mL,各组均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孵育3 h后取上清液,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含量.主要观察指标各组胰岛细胞活性成分的比较.结果在基础培养液中的各组胰岛素水平差异不显著.但降糖1号0.2 mL,0.15 mL和0.1 mL组胰岛素释放量均比基础培养液胰岛素含量增加[(784.72±81.25),(462.25±14.91);(711.73±91.46),(467.62±15.56);(679.40±78.84),(475.82±13.33)mU/L],与加入中药剂量的倍比关系不明显.优降糖组刺激胰岛素分泌显著增加[(857.96±77.08),(470.58±15.43)mU/L].结论降糖中药1号能够刺激胰岛细胞,使胰岛素分泌量显著增加,从而有良好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38(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olypeptide-38,PACAP-38)对离体正常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和DNA酶联合消化法分离NMRI小鼠胰岛.RPMI1640组织培养液过夜培养,采用Millipore Multiscreen系统观察不同浓度PACAP-38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放免法测定孵育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结果:①离体胰岛胰岛素的分泌依赖于孵育液中葡萄糖的浓度,PACAP-38显著刺激胰岛素的释放,且刺激强度依赖于葡萄糖浓度和自身浓度。当孵育液中葡萄糖浓度为5mmol/L时,PACAP-38在1&;#215;10^-9 mmol/L以上才能显著刺激胰岛素分泌[(6.12&;#177;0.26)fmol/(min&;#183;胰岛)];而当孵育液中葡萄糖浓度为10mmol/L时,PACAP-38在1&;#215;10^-11mmol/L就可显著刺激胰岛素分泌[(22.87&;#177;1.35)fmol/(min&;#183;胰岛)](t=4.2271~7.7944.P&;lt;0.01)。②离体胰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明显受到孵育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的抑制。在低糖环境(葡萄糖浓度在0和2.5mmol/L时)中,1&;#215;10^-9mmol/LPACAP-38可显著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且其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型(在葡萄糖浓度为0 mmol/L时,IC50=1&;#215;10^-10mmol/L)。而当孵育液中葡萄糖浓度为5和10 mmol/L时,1&;#215;10^-9mmol/L PACAP-38对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抑制作用消失。结论:PACAP-38可刺激离体胰岛胰岛素的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且其作用具有自身浓度和葡萄糖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马红  杨香玖  高妍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630-6631
目的:研究瘦素对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Wistar乳鼠胰岛细胞,与瘦素共同孵育24h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和瘦素温育的大鼠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结果:基础状态下,瘦素组胰岛素分泌量为(50.63&;#177;5.53)mU/L,与对照组比较(67.71&;#177;6.01)mU/L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213,P&;lt;0.01)。在葡萄糖刺激下,瘦素组的胰岛素分泌量为(153.43&;#177;11.03)mU/L,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05.38&;#177;15.50)mU/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531,P0.01)。结论:瘦素抑制基础状态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瘦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1-02/2003-04山东省立医院保健神经科和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科患者62例,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正常对照组30例和高血压组32例,其中高血压Ⅰ期组9例,Ⅱ期组8例,Ⅲ期组15例。两组患者均抽血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口服葡萄糖1,2h后,分别再次抽血检测以上指标,将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将高血压组各期之间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62例患者全部纳入结果分析。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血清总胆固醇浓度犤(5.84±0.82)mmol/L,(18.94±4.24)mIU/L,(5.78±9.47)mmol/L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犤(5.02±0.51)mmol/L,(7.63±5.22)mIU/L,(5.02±0.64)mmol/L犦(P<0.05),血清三酰甘油浓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饮糖水后1,2h高血压Ⅰ,Ⅱ,Ⅲ期组血糖均增高,Ⅱ期组饮糖水后1h血糖犤(9.87±2.84)mmol/L犦高于Ⅰ期组犤(6.88±1.75)mmol/L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期组饮糖水后1,2h胰岛素显著增高犤(74.67±13.44,35.72±9.45)mIU/L,(P<0.05)犦,Ⅱ,Ⅲ期组空腹和饮糖水后1,2h胰岛素也显著增高(P<0.05),Ⅲ期组饮糖水后1,2h胰岛素犤(98.66±14.84),(88.67±24.65)mIU/L犦高于Ⅱ期组犤(85.41±16.02),(68.30±36.63)mIU/L,(P<0.05)犦;Ⅰ,Ⅱ,Ⅲ期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肽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治疗高血压要考虑纠正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一定浓度1,6-二磷酸果糖对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的胰岛具有保护作用,低浓度和高浓度的1,6-二磷酸果糖对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的胰岛具有不同的作用。目的:探讨低浓度和高浓度1,6-二磷酸果糖对白细胞介素1β损伤胰岛细胞的影响。设计: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川北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4-07/2006-02在川北医学院外科肿瘤实验室和风湿免疫中心完成。选择出生1~3d的Wistar大鼠20只。方法:取鼠的胰腺,收集胰岛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白细胞介素1β 1,25,50mmol/L1,6-二磷酸果糖组。应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的基础和高糖分泌量;用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采用Fura-2荧光检测技术测定各组[Ca2 ]i。主要观察指标:检测胰岛细胞活性,胰岛素的基础和高糖分泌量,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Ca2 ]i浓度。结果:①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白细胞介素1β 1,25,50mmol/L1,6-二磷酸果糖组胰岛细胞活性(A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116±0.012,0.129±0.008,0.125±0.015,0.120±0.016,0.252±0.020,P<0.01);1,6-二磷酸果糖浓度过低(1mmol/L)或过高(25,50mmol/L)时胰岛细胞活性(A值)与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白细胞介素1β 1,25,50mmol/L1,6-二磷酸果糖组胰岛细胞基础分泌胰岛素量和葡萄糖刺激分泌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37.00±22.21),(230.83±11.58),(225.16±12.46),(220.50±15.63),(425.67±16.85)mIU/L;(90.17±6.11),(96.62±8.64),(87.66±8.24),(85.46±9.59),(204.50±10.78)mIU/L,P<0.01],而低、高浓度1,6-二磷酸果糖组与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与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32.07±25.34),(144.86±12.17)μkat/L;(457.64±19.29),(84.67±10.23)μmol/L,P<0.01],白细胞介素1β 1,25,50mmol/L1,6-二磷酸果糖组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与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④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胰岛细胞[Ca2 ]i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28.50±26.28),(73.42±1.79)nmol/L,P<0.01]。1,25,50mmol/L1,6-二磷酸果糖组加入白细胞介素1β作用后的胰岛细胞[Ca2 ]i浓度明显低于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分别为(152.72±11.86),(216.39±15.32),(233.61±21.76),(328.50±26.28)nmol/L,P<0.01]。结论:低浓度和高浓度1,6-二磷酸果糖对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的胰岛细胞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抗氧化药物丙丁酚的拮抗作用,并观察这种拮抗作用是否有浓度依赖性。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实验中心完成。取Wistar大鼠2只,用酶溶液消化大鼠脑皮质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再进行培养传代。①经过鉴定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加入无血清1640培养液;损伤组分别加入用无血清的培养液配制的浓度为0.1,0.5,1.0,1.5,2.0m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两个组孵育2,4,6,8,10h后计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指标乳酸脱氢酶释放率。②另将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换用无血清1640培养液孵育8h;损伤组加入1.0mmol/L同型半胱氨酸孵育8h;干预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20,30,40,50μmol/L的丙丁酚各孵育30min后再加入1.0mmol/L同型半胱氨酸孵育8h,然后计算乳酸脱氢酶释放率。③将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常规培养;损伤组:RPMI-1640培养基+同型半胱氨酸1.0mmol/L进行培养;干预组:RPMI-1640培养基+丙丁酚50μmol/L30min后再加入同型半胱氨酸1.0mmol/L进行培养。一共观察7d,并画出细胞生长曲线。结果:①同型半胱氨酸在浓度1.0mmol/L孵育时间8h时乳酸脱氢酶释放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49.06±1.07)%,(19.6±2.04)%,P<0.01]。②丙丁酚在10,20,30,40,50μmol/L时乳酸脱氢酶释放率为(45.57±1.31)%,(41.17±1.25)%,(37.9±0.69)%,(32.57±2.47)%,(26.26±2.34)%,与损伤组相比差异显著[(49.03±1.12)%,P<0.05],且丙丁酚浓度越高,乳酸脱氢酶释放率越低。③细胞存活数:损伤组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P<0.01),后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有毒性损伤作用,丙丁酚10~50μmol/L呈剂量依赖性拮抗作用同型半胱氨酸所致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慢性暴露于高糖和高游离脂肪酸的大鼠离体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离体胰岛细胞培养于5.5-16.7 mmol/L葡萄糖或5.5 mmol/L软脂酸中48 h,再加入不同浓度二甲双胍(0-5 mg/L)培养24 h。收集各组胰岛细胞,加入5.5-16.7 mmol/L葡萄糖刺激培养1 h。收集培养液,用放免法测定其基础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水平。结果:低糖组(5.5 mmol/L葡萄糖)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0-5 mg/L)处理后的β细胞基础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糖(16.7 mmol/L葡萄糖)及高脂(0.5 mmol/L棕榈酸)组β细胞基础胰岛素分泌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GSI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用2.5-5 mg/L二甲双胍干预后,高糖及高脂组β细胞基础胰岛素分泌较未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GSIS较未治疗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低糖环境下,二甲双胍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无明显影响;慢性高糖及高脂可致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而2.5-5 mg/L二甲双胍能改善糖脂毒性所致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提示二甲双胍降糖效果除了其外周作用外,可能对糖脂中毒的β细胞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家族性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正常同胞的血糖血脂代谢变化。方法:收集江苏苏南地区2型糖尿病多发家系136个。在排除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前提下,选择先证者同胞为观察组(n=108),先证者同胞的配偶为对照组(n=92),进行血糖血脂代谢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三酰甘油犤(11.62±0.74)mmol/L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犤(3.23±1.39)mmol/L犦、空腹血糖犤(4.59±0.54)mmol/L犦和口服葡萄糖2h血糖犤(5.12±1.16)mmol/L犦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44~2.971,P均0.05);而空腹及口服葡萄糖2h胰岛素犤(11.7±4.9),(37.7±23.7)mu/L犦和C肽水平犤(1.94±1.35),(5.23±3.27)μg/L犦无明显差异(t=0.261~1.254,P均>0.05)。结论:家族性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在糖耐量正常的情况下血糖、血脂已开始变化,提示有胰岛素不敏感。对该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进行监测及教育以利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当归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钠对淀粉样β蛋白激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α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10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和解剖实验室完成。选择8~10周龄的小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巨噬细胞接种24h后用培养基继续培养。淀粉样β蛋白组:巨噬细胞接种24h后在培养基中加入经老化处理的终浓度为10μmol/L的淀粉样β蛋白。淀粉样β蛋白+10,100,500μmol/L,1mmol/L阿魏酸钠组:在加入淀粉样β蛋白的同时加入10,100,500μmol/L,1mmol/L的阿魏酸钠共同孵育。培养48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Griess反应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和一氧化氮的生成量。结果:36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巨噬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淀粉样β蛋白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81.54±14.85),(17.55±4.84)ng/L,(P<0.01)]。淀粉样β蛋白+10,100,500μmol/L,1mmol/L阿魏酸钠组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由淀粉样β蛋白诱导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量[(238.05±6.21),(186.90±7.44),(117.55±8.08),(71.77±10.50)ng/L,P<0.01],且有明显剂量依赖关系(P<0.05)。②巨噬细胞的一氧化氮生成量:淀粉样β蛋白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5.04±6.16),(26.10±3.25)μmol/L,(P<0.01)],淀粉样β蛋白+10,100,500μmol/L,1mmol/L阿魏酸钠组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由淀粉样β蛋白诱导产生的一氧化氮的量[(69.80±4.96),(54.52±3.45),(43.88±4.04),(33.83±3.13)μmol/L,P<0.01],且有明显剂量依赖关系(P<0.05)。③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只有零星细胞染色阳性;而淀粉样β蛋白组多数细胞胞浆被染成黄褐色。各剂量组的阿魏酸钠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由淀粉样β蛋白激活巨噬细胞造成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该抑制作用呈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①淀粉样β蛋白能激活巨噬细胞,使其分泌大量的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也相应增加。②阿魏酸钠通过其抗炎作用呈明显剂量依赖性抑制淀粉样β蛋白对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从而使巨噬细胞生成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一次性游泳运动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影响的时相性。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1在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取雄性SD大鼠48只单纯随机分为6组(n=8):对照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1,3,6,12h组。所有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除对照组以外,其他5组大鼠进行一次性60min游泳运动,尾部负重3%体质量,水温30~32℃;对照组大鼠浸水后捞出。运动后相应时间点取血测血糖、血胰岛素、血瘦素,同时对血胰岛素和血瘦素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糖: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1,3,6,12h组均低于对照组[(25.44±0.34),(23.57±0.12),(17.40±0.33),(7.00±0.09),(11.06±0.17),(35.33±0.30)mmol/L,P<0.05]。②血清胰岛素: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1,3h组均低于对照组[(13.75±0.21),(11.64±0.28),(13.70±0.23),(14.95±0.23)mIU/L,P<0.05],运动后1h组最低,至运动后6h即恢复至对照组水平[(14.56±0.22)mIU/L,P>0.05]。③血瘦素水平:运动后即刻组低于对照组[(0.81±0.06),(1.38±0.07)μg/L,P<0.05],运动后1,3,6,12h组均高于运动后即刻组(P<0.05)。④糖尿病大鼠血瘦素水平和血胰岛素水平呈显著中度正相关(R=0.416,P=0.012)结论:①一次性60min游泳运动后即刻糖尿病大鼠血胰岛素、血瘦素水平降低,运动后1h后开始上升,至运动后6h即恢复至运动前水平。②血瘦素水平和血胰岛素水平可能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泽泻醇提取物对高血糖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及胰岛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泽泻醇提取物 (rhizoma alismatic extract,RAE)对正常动物及糖尿病动物的血糖、血脂、胰淀粉酶及胰岛素的影响 , 为泽泻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康复措施的介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雄性昆明种小鼠 29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 4组生理盐水组、格列齐特组、 RAE 10 g/kg组、 RAE 20 g/kg组.给小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 90 mg/kg, 造成高血糖动物模型. 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和胰淀粉酶. 放免法测定血清胰岛素.光镜下观察胰腺和胰岛的组织学变化. 结果RAE一次灌胃 20 g/kg,可使正常小鼠血糖明显降低 [对照组 (7.6± 1.1) mmol/L; RAE 20.0 g/kg组( 5.6± 1.5) mmol/L,(t=2.329,P< 0.01)]. 重复治疗 7 d, RAE 10,20 g/kg使四氧嘧啶小鼠血糖降低 [对照组 ,RAE 10 g/kg组, RAE 20 g/kg组血糖值分别为( 21.9± 2.8), (15.7± 5.7),( 9.3± 3.9) mmol/L( t=2.329,P< 0.05,t=3.118,P< 0.01) ].光镜下观察 四氧嘧啶小鼠胰岛数量减少 ,形态也明显缩小,而用 RAE 治疗动物的胰岛组织学未见明显变化. RAE 20 g/kg还使正常小鼠 [对照组, RAE 20 g/kg组的胰岛素水平分别为 (16.4± 4.0),(24.6± 8.1) μ U/L]及四氧嘧啶小鼠的胰岛素水平 [对照组, RAE 20 g/kg组的胰岛素水平分别为 (13.5± 4.3),(20.1± 9.1)μ U/L]增加. 结论RAE具有明显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并能保护胰岛组织免受损伤; RAE降低血糖作用与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24h动态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特点及其关系。方法: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5例、正常人群30例分成初诊组、正常组,查空腹血糖、24h动态血糖及胰岛素,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modelassessment,HOMA-IR)及胰岛β细胞基础分泌指数(homeostasismodelassessment,HOMA-βcell);采用糖负荷30min净增胰岛素/30min净增葡萄糖(ΔI30/ΔG30)评价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初诊组患者空腹血糖(11.4±2.2)mmol/L、24h平均血糖(15.5±3.6)mmol/L、餐后1h血糖(17.3±3.1)mmol/L、餐后2h血糖(16.6±3.2)mmol/L、餐后3h血糖(13.6±3.5)mmol/L、糖化血红蛋白(9.7±1.1)%均比正常组高(t=3.524~3.535,P<0.01)。初诊组患者HOMA-βcell(92.4±22.4),ΔI30/ΔG30(23.9±6.3);均比正常组低(t=2.826,2.835,P<0.05)。初诊组患者HOMA-IR(8.4±1.3);均比正常组高(t=2.837,P<0.05)。当平均血糖值超过11.1mmol/L,患者HOMA-βcell及ΔI30/ΔG30明显下降;但患者HOMA-IR却变化不大。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24h平均血糖、餐后2h血糖高;全程持续高血糖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在初诊患者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背景:葡萄糖是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分化后胰岛素分泌细胞数量及分泌能力相关.目的:对比不同浓度葡萄糖诱导下,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后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方法:使用胶原酶Ⅴ及Ficoll-400分离及纯化Wistar大鼠胰腺上皮细胞,获取胰腺导管干细胞,将干细胞分为10组,体外培养、增殖及分化形成胰岛素分泌细胞.各组在含有不同浓度葡萄糖的培养基中进行分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胰腺导管干细胞,光化学发光法检测分化出的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结果与结论:葡萄糖浓度为20.6,25.6,30.6 mmol/L组细胞的刺激指数高于其他组(P < 0.05),但这3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葡萄糖浓度为15.6,20.6,25.6 mmol/L组细胞胰岛素分泌量高于其他组(P < 0.05),但这3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实验中,当分化时培养液所含葡萄糖浓度为20.6~25.6 mmol/L时,所得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0.
背景:以往研究表明体外琼脂糖微囊化成猪胰岛具有一定的有效生物活性.但移植到动物体内后的生物活性还有待明确.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腹腔内移植琼脂糖微囊化成猪胰岛治疗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12/2008-12在郑州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以琼脂糖作为制备微囊的材料,用相分离方法包被成猪胰岛.方法:①将纯化后未微囊化胰岛及微囊化胰岛分置于RPMI1640培养液培养, 隔日换液.收集培养第1天及第5天培养液上清,检测胰岛素含量.②解剖镜下挑选同一时间微囊的胰岛细胞,分别置于5.6 mmol/L葡萄糖、16.6 mmol/L葡萄糖和10.0 mmol/L茶碱溶液中,做静态孵育下的胰岛素刺激释放试验,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含量.③27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未微囊化胰岛移植组、微囊化胰岛移植组,分别注入生理盐水、(0.9~1.6)×103个未微囊化成猪胰岛、(0.8~1.7)×103个微囊化成猪胰岛.主要观察指标:微囊化胰岛培养液中基础胰岛素含量变化,微囊化胰岛对高糖与茶碱刺激的反应性,胰岛移植后糖尿病大鼠的生存期.结果:微囊化胰岛在1个月的培养期间可持续分泌胰岛素.囊内细胞生长良好,微囊没有溶解和破碎.培养2 d的微囊化胰岛对高糖与茶碱刺激有明显反应,胰岛素释放量分别为低糖的1.96倍和2.58倍(P<0.01).移植后7d时,3组血糖分别为(21.61±1.21)mmol/L,(19.11±2.39)mmol/L和(13.67±1.43)mmol/L,微囊化胰岛移植组与前2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且生存期明显长于前2组.结论:琼脂糖微囊化成猪胰岛可存活于糖尿病大鼠体内,并且具有有效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