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郑永珍  李慧伟 《抗感染药学》2019,16(8):1328-1330
目的:分析2015年—2018年间临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铜绿假单孢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抽取2015年—2018年间住院治疗的下呼吸道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患者85例资料,统计其患者痰标本培养、分离和药敏实验结果,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在科室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85例患者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35株,其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其耐药率为100.00%,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仅为11.43%;铜绿假单胞菌科室的分布主要是在重症监护室(ICU),其次是在脑外科和神经内科。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医师应根据其药敏结果用药,以提高抗感染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院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其耐药特性特征。方法对12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26株铜绿假单胞菌株中痰液分离率最高,占85株(67.46%);分离菌株中ICU病区所占比率最高,为35.71%;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42.9%),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均为7.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强,临床应依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徐水县医院近年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的258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了较强的抗菌活性同时耐药率<25%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AMK)、头孢他啶(CAZ)等,但庆大霉素(GEN)、氧氟沙星(OFX)耐药率分别高达68.8%、76.2%,原来被认为抗铜绿假单胞菌较为有效的环丙沙星(CIP)耐药率也升至45.4%。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应根据药敏结果采用抗菌活性强的抗生素,平时临床上应加强对它耐药性的监测,以达到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我院2007~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株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法对分离鉴定后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软件统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耐药率较低,而对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临床用药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的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临床感染患者两年送检标本分离的135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ICU病房和呼吸科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比例最高,占84.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环丙沙星、头胞他啶、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的敏感率在70%左右;对复方磺胺的敏感率最低,在10%左右.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注意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269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统计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控制其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9月从临床标本分离确认的26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耐药率统计。结果: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对所有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为10%和22.3%。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的耐药率高于50%,分别为51%、55.6%、60.6%。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4.6%、48.7%、49.7%,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43%和38.3%。结论: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及早进行菌株培养和药敏试验,是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耐药率上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医院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1528例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以分离鉴定的133株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本研究检出的PA占病原微生物总数的14.29%。PA主要来自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其构成比分别为48.9%、36.8%、14.3%。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24.8%。PA对康复医院临床常用的16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美罗培南、氨曲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86.7%、85.7%、82.9%、80.0%,多数药物的耐药率在20%~40%。对多粘菌素E、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他定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分别为100.0%、88.9%、87.7%、71.9%。结论康复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耐药情况严重,医院应加强耐药检测,以便临床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湖南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辽阳市二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95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100.0%敏感,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2.1%~35.8%;2009年~2012年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除美洛培南以外的其他抗生素耐药性有上升趋势。结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体外药敏试验耐药性较低,但由于产生生物膜,体内呈耐药现象。临床治疗选药时必须考虑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在体内存在生物膜的影响因素,应加强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控制医院耐药菌感染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480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应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逐年下降,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药物下降明显。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仍保持着98.2%的敏感率,多黏菌素B对铜绿假单胞菌也保持着95.0%的敏感率。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医院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监测,临床要依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64-66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ICU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变化。结果 ICU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39株,来源主要为痰(85.6%)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33.0%)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亚胺培南(22.9%),对阿米卡星(2.2%)耐药率最低。结论加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3~2005年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状况。方法:采用SENSITITRE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分离的菌种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大肠埃希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排列在前五名。氨苄西林、四环素对前五位细菌耐药率均高于75%。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低于26.8%。SMZ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低于20%。结论: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细菌药敏试验及针对不同细菌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是合理应用抗菌药的前题。  相似文献   

12.
周安宇 《北方药学》2015,(1):162-163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1~2013年分离的17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在ICU和呼吸内科,分别占25.1%和14.9%;痰标本所占比例最高(50%)。 PA耐药率低于30%的有亚胺培南(25.6%),头孢吡肟(25.7%)。 PA耐药率高于90%的有头孢唑林(100%),头孢西丁(92.34%),氨苄西林(100%),复方新诺明(100%)。结论:PA是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应强调及时送检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2):1283-1287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PA,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和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4年共检出PA 2251株,每年PA占所有分离的革兰阴性菌的比率分别为15.46%、13.72%、14.14%和12.89%。标本来源主要为呼吸道标本(76.50%),科室分布主要为ICU、呼吸科和康复科。药敏试验表明,PA对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3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在21.6%~40%,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在20.3%~32.5%,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30%,对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耐药率均<2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14%,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47.1%,碳青霉烯耐药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碳青霉烯敏感菌株。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PA,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和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4年共检出PA 2251株,每年PA占所有分离的革兰阴性菌的比率分别为15.46%、13.72%、14.14%和12.89%。标本来源主要为呼吸道标本(76.50%),科室分布主要为ICU、呼吸科和康复科。药敏试验表明,PA对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3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在21.6%~40%,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在20.3%~32.5%,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30%,对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耐药率均<2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14%,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47.1%,碳青霉烯耐药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碳青霉烯敏感菌株。结论 PA是该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P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上呈降低趋势,但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予以高度关注,我院应积极防控院内感染,加强细菌耐药监测,避免耐药菌在院内流行。  相似文献   

15.
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用药3年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用药频度(DDDs)的相应关系。方法:对我院22种抗菌药连续3年的DDDs作统计和排序;同期对部分致病菌进行年度耐药率统计,并进行相关结果比较。结果:细菌产生高度耐药的抗菌药品种,正是历年来DDDs值高且排序列前的品种。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多个品种DDDs排序列前。细菌对各品种产生了严重的交叉耐药,耐药率增高。铜绿假单胞菌(PA)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的耐药现状最为严重。万古霉素的DDDs度排序变幅很小,耐药变异也小,对MRSA、MRCNS仍保持高敏性。结论: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即抗菌药应用的选择性压力,是影响细菌耐药性变异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与其产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的关系.方法 收集并鉴定PA临床分离株,采用头孢西丁敏感试验对产AmpC酶的菌株进行初筛.运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固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检测头孢菌素类与碳素霉烯类抗生素对PA筛选菌株的抗菌活性.采用三维确认试验检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产生AmpC酶的情况.结果 PA筛选菌株对头孢呋肟钠(CXM)、头孢噻甲羧肟(CAZ)、头孢噻肟钠(CTX)、头孢哌酮钠(CFP)及盐酸头孢吡肟(FEP)的耐药率分别为100%、36.3%、63.6%、54.5%、22.7%;对亚胺培南(IPM)、帕尼培南(ETP)、美罗培南(MEM)的耐药率分别为40.9%、45.0%、18.1%,部分菌株对所有试验用药均耐药.IPM、ETP、MEM对PA筛选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19 μg/ml,且各试药的最低杀菌浓度(MBC)值与MIC值相差较大,约36.0%菌株的MBC是MIC的16~32倍.约22.6%菌株检测出产生AmpC酶.结论 我市医院近半年来收集的PA对第4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FEP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临床用碳青毒烯类抗生素MEM的敏感性明显高于IPM与ETP,但有较大比例的耐药菌株出现;部分菌株耐药性形成可能与其产生AmpC酶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赵喜荣  苗晋华  蒲李霞 《中国医药》2012,7(10):1312-1313
目的 探讨我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Expression细菌鉴系统,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共检出1030株革兰阴性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有37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6.9%(101株)、35.2%(132株)和48.0%(180株),耐药率最高的为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复方新诺明(100.0%),对头孢噻肟耐药率达96.9%(363株),对其他测试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5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最高的病区为烧伤科病房,占37.6%(141株),其次为干部病房(22.9%).其余科室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均低于1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性严重,必须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监测,以预防其在临床中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分布及药敏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医院临床分离754株PA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754株PA主要分离自痰液、分泌物、尿液;主要分布在ICU、神经外科及呼吸内科;PA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0~11.5%,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为7.8%~29.0%;头孢曲松最高为50.0%~63.6%。结论:本院PA耐药性控制较好,但有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抗菌药应用管理,降低病原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和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本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收治的254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HAP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进行痰细菌培养、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 254例老年重症脑卒中继发HAP患者共分离病原微生物270株,病原微生物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7.04%,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的32.9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病原微生物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分别占22.96%、20.74%、16.67%、15.19%和11.1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KP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SA、SE对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均为0。AB、PA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相对敏感,SA、SE对夫西地酸、复方磺胺甲噁唑、利福平相对敏感,耐药率<40.00%。KP、PA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唑林的耐药,耐药率>90%,AB对氨曲南、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耐药,SA、SE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耐药率均为100.00%。结论 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HAP的病原微生物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见病原微生物均具有严重的耐药现象,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多重耐药菌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7):718-722
目的 明确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和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本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收治的254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HAP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进行痰细菌培养、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 254例老年重症脑卒中继发HAP患者共分离病原微生物270株,病原微生物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7.04%,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的32.9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病原微生物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分别占22.96%、20.74%、16.67%、15.19%和11.1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KP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SA、SE对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均为0。AB、PA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相对敏感,SA、SE对夫西地酸、复方磺胺甲噁唑、利福平相对敏感,耐药率<40.00%。KP、PA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唑林的耐药,耐药率>90%,AB对氨曲南、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耐药,SA、SE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耐药率均为100.00%。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