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脉压、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脉压、脉压指数与冠心痛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痛患者114例,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脉压水平分为≤65mmHg组和〉65mmHg组;根据脉压指数水平再分为≤0.04组和〉0.04组,病变严重程度分别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表示。结果:脉压、脉压指数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而与血脂、血糖等无明显关系。结论:脉压、脉压指数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脉压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较脉压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2.
脉压和脉压指数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脉压 (PP)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PP增大与动脉硬化、冠心病 (CHD)、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及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的增加关系密切 ,对老年患者 ,PP较收缩压更能有效地预测发生CHD和脑卒中的危险。近来研究显示脉压指数 (PPI)综合反映了血管的固有顺应性和动态顺应性 ,在评价血管硬化方面较PP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李红建  韩素霞 《华西医学》2014,(9):1635-163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一12月住院的11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行动态血压检测,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据24h动态血压结果计算动态脉压,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计算LVMI,按照脉压〈60mmHg(1mmHg=0.133kPa)以及≥60mmHg将患者分为A组(n=70)和B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LVMI等指标,并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动态脉压与LVMI的关系。结果B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动态脉压较A组明显增高(P〈0.001);B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LVMI均高于A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动态脉压与LVMI呈正相关(r=0.33,P〈0.001);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显示:动态脉压是LVMI增加的危险因素(β=0.90,P〈0.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LVMI呈正相关,动态脉压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结构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脉压、脉压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MG)与尿α1-微球蛋白(α1-MG)之间的关系.方法 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检测尿MAU、尿β2-MG以及尿α1-MG,同时计算脉压(PP)与脉压指数(PPI),根据脉压、脉压指数比较肾损害指标.结果 PP>65 mmHg(1 mmHg=0.133 kPa)的高血压患者MAU、β2-MG及α1-MG水平高于PP≤65 mmHg的高血压患者(P<0.05);PPI>0.5的高血压患者尿MAU、尿β2-MG与尿α1-MG高于PPI≤0.5的高血压患者(P<0.05).出现肾损伤的患者PP及PPI均大于未出现肾损伤的患者(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PP和PPI的增大而出现肾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5.
黄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551-1552,155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脉以及脉压指数的临床意义。比较脉压(PP)、脉压指数(PP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BP)同临床上诸多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有效进行PPI的设定,分别设为PPI1(PP与SBP比值),PPI2(PP同SBP与DBP两者之和的比值),PPI3(PP与DBP的比值),PP(SBP与DBP之间的差值),MBP(SBP与两倍DBP之和同3的比值)。将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异常患者的眼底动脉分级情况以及血肌酐值作为研究的应变量。将患者的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用药情况及SBP等指标作为变量。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 进行有效分析,使用进入法以及逐步法进行相关研究。结果 导致患者超声心动图出现异常的因素为MBP,眼底动脉出现硬化情况为PPI3,影响血肌酐值的因素为SBP,X线及心电图异常相关因素没有入选。结论 导致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出现异常的因素有PP以及PPI但是不是独立影响因子,导致心血管异常还存在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压、脉压指数与老年人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976例60岁以上军队离退休干部人群集中体检,测量血压,计算脉压、脉压指数,按脉压(≤60 mmHg、61~80 mmHg、81~100 mmHg、>100mmHg分为4个水平)及脉压指数(<0.4、0.41~0.5、0.51~0.6、>0.60分为4个小组),分析不同脉压、脉压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的发病率与脉压、脉压指数有关(P<0.05).结论:脉压及脉压指数与老年人冠心病密切相关,且随着脉压及脉压指数的升高,冠心痛的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7.
脉压和脉压指数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致残和社会劳动力降低的原因之一,且复发率很高。在众多可改变的影响因素中,高血压是最危险的而且是必须控制的一种常见病。血压水平及脉压与脑梗死再发的相关性已有报道^[1,2]。近年来,又有学者提出脉压指数(PPI)这一概念,认为PPI可以用于评价血管硬化程度^[3]。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测量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功能,探讨管径增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ewv[3)与动脉弹性功能的关系。方法高血压病患者90例,均分为三组:A组肱动脉脉压差〈60mmHg,B组脉压差为60~80mmHg,C组脉压差≥80mmHg。测量患者颈动脉ET参数:硬化指数(B)、压力一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AI、PWV[3及肱动脉脉压差,比较不同脉压差组问颈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差异。结果A、B、C三组间收缩压依次增高,B、C组收缩期颈动脉内径(Ds)、舒张期颈动脉内径(Dd)较A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β、Ep、AC、AI较A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与年龄、IMT、脉压差呈正相关,与Ds—Dd呈负相关;PwVB与年龄、收缩压、脉压差、Dd呈正相关,与Ds—Dd呈负相关。结论AI、PWVβ随脉压差增大而增大,参数异常早于脉压差增大,二者结合能较敏感地早期反应动脉弹性功能。  相似文献   

9.
脉压、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比较两者用以评价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对优越性。方法547例行冠脉造影患者的冠心病(CHD)病变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冠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和冠脉病变评分表示。测定外周肱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PP及PPI。结果冠脉病变程度随增龄而逐渐加重,冠脉狭窄积分3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冠脉正常组为89.1±38.6vs57.1±32.2vs26.0±22.1vs3.7±2.7(H=239.963,P〈0.01);PP和PPI冠脉病变组〉冠脉正常组;3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PP为(53±11)mmHg vs(48±11)mmHg,PPI为0.413±0.06vs0.375±0.06(均P〈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P、PPI均与CHD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7,0.632;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PI与CHD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坎值为1.012,95%可信区间为(1.261,1.447)。结论脉压及脉压指数是较为简便的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且脉压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较脉压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背景:动态血压监测能较敏感、客观的反映实际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害及预后的关系密切。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以血管内皮损害最常见。动态血压与大动脉弹性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是否有一定相关性? 目的:应用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和超声技术评价原发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和内皮功能的变化,分析患者动态脉压与大动脉弹性、内皮功能的关系。 设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临床观察。 单位:解放军第三0五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 对象:选择2005-06/2007—04在解放军第三0五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门诊和住院156例新近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114例,女42例,年龄40~75岁,平均(56&;#177;4)岁。纳入标准:①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②近1月内在门诊或住院诊断原发高血压。③未服任何降压、降脂以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患者均对检测知情同意,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①实验分组:根据24h平均脉压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24h脉压〈40mmHg组(n=92),40mmHg≤24h脉压〈60mmHg组(n=39)及24h脉压≥60mmlHg组(n=25)。②项目检测:采用美国Meditech公司ABPM-04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护仪检测各组患者白昼及夜间脉压及24h平均脉压;应用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评价大动脉扩张性;应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分别通过对肱动脉进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和硝酸甘油依赖性的血管扩张测定来评价内皮功能。 主要观察指标:患者动态脉压与大动脉扩张性及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纳入患者15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动态脉压与大动脉扩张性的相关分析: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与白昼脉压、夜间脉压及24h平均脉压均呈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0.281和0.303(P均〈0.01),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与白昼脉压、夜间脉压及24h平均脉压均无显著相关(P〉0.05)。②动态脉压与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分析:动态脉压与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两变量在数值上呈直线关系。以动态脉压为自变量,以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为因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与白昼脉压、夜间脉压及平均脉压呈显著性负相关(r=-0.684,-0.597,-0,668,P〈0,01)。动态脉压与非内皮性依赖性血管扩张无相关性。 结论:动态脉压升高与原发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降低和内皮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动态脉压(pulse pressure,PP)、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入选的1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PWV检测。测量并计算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舒张压(24 h DBP)、PP及PWV。结果:根据PWV,将198例患者分为:动脉僵硬度正常组(PWV20%预测值)、轻度动脉硬化组(20%预测值≤PWV30%预测值)、中度动脉硬化组(30%预测值≤PWV50%预测值)及重度动脉硬化组(PWV≥50%预测值)。4组患者的PP、PPI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动态脉压(PP)、脉压指数(PPI)增大。结论:PP、PPI可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动态血压检测获得的PP、PPI对于临床高血压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指数的影响。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予常规降压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予每周4次低中强度有氧训练,随访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水平的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时,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B组的收缩压显著低于A组(P0.05),而2组间的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时,2组患者的血脂及AIP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的血脂及AIP均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2、4及6个月时,B组的PP均低于A组(P0.05);治疗2、4及6个月时,A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在随访4及6个月时的PP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在治疗6个月时,B组的PPI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训练可以改善老年高血压病的脉压指数,延缓动脉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成都地区中老年居民脉压(pulse pressure,PP)及脉压指数(pulse presure index,PPI)与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关系.方法 利用2007年5月代谢综合征研究调查资料(共1 061人),依据PP[≤60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的血压与脉搏波速度(PWV)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对402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压及PWV的测定,并根据PWV结果将受检者分为3组,PWV≤20%预测值组(n=301),20%预测值〈PWV≤30%预测值组(n=67),以及30%预测值〈PWV≤50%预测值组(n=34),检测中未见PWV〉50%预测值。结果:3组人群的收缩压(SBP)、舒张压(BBP)彼此之间有明显不同(P〈0.05),PWV随血压的升高而加快。结论:血压的增高与PWV密切相关,控制血压对减轻动脉硬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血管超声学检测探讨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和脉压的相关性。方法10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脉压是否≥60mmHg分为A(42例)、B(60例)两组,分别检测患者颈动脉、股动脉和肱动脉内中膜厚度,测定肱动脉内皮功能。结果A组有31例(73.8%)出现大动脉内中膜厚度异常,B组有19例(31.7%)(χ2=15.782,P<0.001);A组两支或以上血管病变22例(52%),B组有4例(6.7%)(χ2=18.426,P<0.001);两组间肱动脉基础血管内径、血流速度无显著性差异(t=1.02;P>0.05)。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量(t=4.78;P<0.05)和反应性充血血流速度变化量(t=5.57;P<0.05)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脉压的升高与动脉硬化进展具有显著性关性。  相似文献   

16.
高建辉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446-144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的相关性。【方法】对拟诊冠心病(CHD)的164例高血压病患者以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造影结果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合并冠心病)和非冠心病组(未合并冠心病)。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QCA)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其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测定外周肱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计算PP(PP—SBP—DBP)与PPI(PPI—PP/SBP)。【结果】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的CAS积分、PP及PPI均较非冠心病组显著增高(66.5±28.8 vs 8.6±6.7;51.8±12.7 vs 38.7±14.2;0.47±0.12 vs 0.33±0.08,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的CAS与PP及PPI显著相关。【结论】PP及PPI是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24小时平均脉压和诊所脉压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并比较24小时平均脉压和诊所脉压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结构的影响. 方法选择433名初诊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所有入选病例测量非同日3次诊所血压,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①根据24小时平均脉压水平分为4组,即A组24h PP<40mmHg;B组40mmHg≤24h PP<50mmHg;C组50mmHg≤24h PP<60mmHg;D组24h PP≥60mmHg.②根据诊所脉压水平分为4组,即A组CPP<40mmHg;B组40mmHg≤CPP<50mmHg;C组50mmHg≤CPP<60mmHg;D组CPP≥60mmHg.③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分为左室肥厚组和无左室肥厚组.结果 24小时收缩压、24小时平均脉压、诊所收缩压和诊所脉压均与LVMI显著相关(r=0.339、0.279、0.221、0.155,P<0.01),并且24小时血压参数与LVMI的相关性明显强于诊所血压参数;收缩压和脉压均表现为左室肥厚组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组(P<0.001),而舒张压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左室结构正常组比较,向心性肥厚组的平均年龄最大(53.3±8.7 vs 48.1±8.6,P<0.001),而且高血压病史最长(72.4±107.8 vs 32.1±55.2,P<0.01). 结论脉压升高是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及左室结构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诊所脉压比较,24小时平均脉压更能反映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诊所或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 5 5 5名初诊或停药 2周以上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诊室血压、2 4h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5 5 5名患者根据诊室脉压 (CPP)及 2 4h动态脉压 (APP)水平分别分为四组 ,A组 :PP≤ 40mmHg ;B组 :40mmHg 60mmHg。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 (LVMI)男性 >13 4g/m2 ,女性 >110g/m2 作为左室肥厚的标准 ,分为年龄匹配的左室肥厚组和非肥厚组 ,其中肥厚组 2 3 7例 ,非肥厚组 3 18例。结果 左室肥厚组较非肥厚组收缩压及脉压明显增高 ,舒张压无明显差异 ,脉压增高的主要因素是收缩压增高。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为因变量 ,以诊所或 2 4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为自变量 ,只有诊所或 2 4h收缩压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脉压与收缩压增高均可导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 ,而收缩压增高是导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主要决定因素。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增高对左心室肥厚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降压治疗中高血压患者脉压和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正在规律服用培哚普利(4mg/d)治疗并且脉压≥60mmHg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治疗组在培垛普利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10mg/d),对照组则继续服用原培哚普利不变,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时分别检测患者的血压、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脉压(PP)和C2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C1则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具有缩小脉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