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附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一滨  范萍  皋岚湘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3,2(5):340-342,357,F003
目的 提高对小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认识。方法通过介绍2例小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治经验,结合复习有关本病的文献报道加以总结。结果本组2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病理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通过有关文献复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女性,小儿约占1/3,较罕见。临床主要表现左上腹隐痛,偶有急性胰腺炎史。B超和CT扫描可发现胰腺囊实性占位性病变。手术依据肿瘤大小、部位与周围浸润程度,可选择肿瘤局部切除;胰体、尾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SPT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目前认为是一种原始胰腺上皮性肿瘤,有低度恶性倾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小儿胰腺乳头状囊性实性肿瘤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小儿胰腺乳头状囊性实性肿瘤的发病率、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手术及病理诊断11例。肿瘤标本进行HE、PAS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抗体选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α-1抗胰蛋白酶(α-1AT)、S-100、嗜铬粒素A(CgA)、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胰岛素。结果:11例患儿中,男1例,女10例,年龄9-14岁,平均年龄11.1岁。该肿瘤占儿童胰腺实体瘤的33.3%。多以腹痛、腹块为首发症状,肿瘤多位于胰头,瘤体较大,平均直径8.7cm。6例行肿瘤切除术,2例行远端胰腺切除术,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患儿生存至今,随访1-15年。镜下观察:11例肿瘤均以实性区、囊性区及乳头状突起为其特征。免疫组化:α-1抗胰蛋白酶标志阳性率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66.7%、S-10028.6%,PAS染色均呈阳性。结论:胰腺乳头状囊性实性肿瘤位居儿童胰腺实体瘤第二位,多发生于女孩,具有良性临床病程,手术治愈率高,预后良好。胰腺囊实性肿瘤起源尚有争议,有等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肿瘤,约占所有原发性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2%,常发生于年轻女性(85%的患者小于30岁)[1],男女比例约为1∶10.与其他小儿胰腺恶性病变相比,SPTP通常是可切除的,并且完全手术切除后可达到95%的治愈率.迄今为止,有关儿童患该病的报道不多,尤其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报道更少[2,3].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0年10月我们收治的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腹腔镜胰腺肿瘤切除术治疗小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技术和效果,探讨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小儿胰腺实体囊性乳头状瘤三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提高对小儿胰腺实体囊性乳头状瘤的认识。方法 介绍3例小儿胰腺实体囊性乳头状瘤的诊治经验并复习有关本病的文献报道,加以总结。结果 3例患儿术前经B超及CT检查,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胰腺实体囊性乳头状瘤。并通过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复习文献加深了对本病的认识,对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有帮助。结论 小儿胰腺实体囊性乳头状瘤很少见,是低度恶性肿瘤。多见于女性。腹部肿物是首要症状。B超及CT检查可帮助诊断。完全切除肿瘤是本病唯一的治疗选择,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女, 年龄54 d, 52 d前体检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胰头部可及范围约17.0 mm×9.0 mm囊实性包块, 周界清, 形态规则, 可见多发囊腔, 考虑实性假乳头状瘤, 患儿无黄疸、呕吐、哭闹、腹胀表现, 入院后查上腹部增强CT提示:胰头处可见一囊实性包块影, 大小约17.5 mm×12.5 mm, 边界欠清, 内壁欠光整, 轻度强化。CT诊断:考虑胰母细胞瘤或实性假乳头状瘤(图1), MRI检查提示:胰头部囊实性肿块影, 实性部分呈稍短T2信号, 大小约12.0 mm×13.0 mm×15.0 mm(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 胆总管及胰管未见扩张(图2)。血淀粉酶为9 U/L, 肿瘤标志物提示糖类抗原199为42.79 U/ml, 甲胎蛋白为472.20 IU/ml, 血胃泌素及胰岛素提示正常。考虑胰头占位为胰母细胞瘤或实性假乳头状瘤可能, 遂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探查术, 术中见肿物位于胰头背部表浅处(图3、4)。腔镜下沿肿物边界剥除胰头部肿物后行术中病理冰冻切片检查提示:纤维间质内增生的胰腺小叶, 部分区域黏液变性, 考虑为良性病变, 遂行腹腔镜胰头部肿瘤剥除术。术中超声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治疗小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位于胰体尾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儿4例,均成功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术后均在门诊随访,内容包括腹部B超和CT检查,肿瘤标记物和胰腺外分泌功能,并由专人测量其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患儿手术过程顺利,切除肿瘤及部分胰体尾,全部成功保留脾脏,肿瘤直径介于4.0~12.5em,包膜完整,手术过程中无脾脏动、静脉损伤及脾实质撕裂伤,无术中输血。术后3d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进食,恢复过程顺利,住院时间为6~9d。无围手术期出血、胰瘘等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Ki-67〈5%。所有患儿获得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均健康存活,生长发育正常。腹部B超、CT检查未见肿瘤复发,肿瘤标记物及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未见异常。结论发生在胰体尾部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虽然肿瘤直径较大,但是包膜完整,与胰腺血管关系疏松,易于将脾脏动静脉分开而成功保留脾脏。  相似文献   

7.
完全腹腔镜下小儿胰腺肿瘤切除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腹腔镜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大部分小儿外科腹部疾病的诊治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在小儿胰腺肿瘤的诊治方面,由于胰腺血供丰富,解剖复杂,一旦发生并发症,后果比较严重.因此,腹腔镜胰腺外科的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腹腔镜下小儿胰腺肿瘤的切除病例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小儿外科于2006年5月和2007年3月分别对2例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实施了完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和MRI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共纳入21例SPTP患儿,男2例、女19例;平均年龄(11.00±2.66)岁。19例行术前CT检查,7例行术前MRI检查。21例患儿均为单发病灶,肿瘤最大径中位数5.80(5.00~7.31)cm,多位于体尾部。病灶均为囊实性,其中实性为主9例,囊性为主2例,囊实性成分相当10例。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术(CT)平扫常表现为界限清楚、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囊实性肿块。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实性部分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可伴有T1WI高信号出血灶;动态增强扫描示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渐进性强化,增强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5例患儿为恶性SPTP,最大径均5.00 cm,包膜均不完整,其中3例呈分叶状,2例伴钙化。结论 SPTP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术前正确诊断及评估肿瘤恶性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小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pancreas,SPTP)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8例;中位年龄11岁5个月.结果 小儿SPTP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CT检查均提示胰腺囊实性或实性占位.手术证实肿瘤位于胰头、颈部4例,胰体部2例,胰尾部3例.肿瘤直径2.8~16.4 cm,无腹腔或肝脏转移.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术)2例,肿瘤局部切除术4例,胰腺节段切除、胰肠吻合术1例、胰尾联合脾脏切除术1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1例.9例肿瘤标本在显微镜下均具有SPTP的典型病理学表现.随访3个月~8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CT是小儿SPTP重要的诊断方法,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手术术式的选择应依据术前CT和术中对肿瘤部位、包膜是否完整和是否侵及周围组织的探查来决定.  相似文献   

1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solid pseudopapiUy tumors of pancreas, SPTP)是一种非常少见,且组织来源尚有争议的肿瘤。作者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胰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5例胰腺肿瘤,男8例,女7例;年龄45 d至17岁(平均11.3岁).临床表现:腹痛9例,2例合并黄疸;腹部包块6例.B超和CT检查均为胰腺占位性病变.手术方式:腹腔镜胰腺肿瘤切除术6例;胰腺体尾部切除术4例;肿瘤剔除术4例;Whipple术1例.结果 本组患儿无围手术期死亡.病理:胰腺实性乳头状瘤8例,胰腺母细胞瘤4例,胰腺血管瘤1例,胰腺无功能性内分泌癌1例,胰腺癌1例.术后随访1年至8年,患儿全部存活.14例未见复发和转移,1例胰腺癌化疗后2年肝转移,行转移瘤局部切除术后治愈.结论 小儿胰腺肿瘤罕见,临床多见胰腺实性乳头状瘤和胰腺母细胞瘤.腹腔镜和开腹根治性手术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后易复发,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发生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2005年-2016年确诊的21例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5例,女16例,发病年龄平均10.3(5~15.5)岁,临床表现:上腹痛12例(5例伴呕吐,1例伴皮肤巩膜黄染、大便色浅及尿色深;2例因急腹症入院),发现腹部包块9例。影像学(超声=21,CT=20,MRI=9)均提示胰腺囊和(或)实性占位。实验室检查:除3例淀粉酶和白细胞升高外,余未见异常。21例均行胰腺肿瘤切除术(其中3例同时行Whipple手术),1例先行胰腺囊肿内引流术后,再择期行肿瘤切除。肿瘤部位:胰头10例,胰体3例,胰体尾4例,胰尾4例。全部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后,仅密切随访未再行化疗。随访结果:仅1例术后11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切除;所有患儿仍在随访中。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属较罕见的低度恶性胰腺外分泌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征性。病理组织学见上皮样细胞形成的实性或假乳头状结构。若瘤体较大,且有明确的包膜、血管及周围神经的浸润,异型性明显及核分裂活性增加,以及肿瘤坏死明显等,则提示恶性的可能。肿瘤的完整切除既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也是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胰腺体尾部病变行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7例胰腺体尾部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为研究对象,7例均采用保留脾脏与脾动脉或脾动脉、脾静脉的方法切除胰腺体尾部,保留胰腺头颈部,保留脾脏和脾动脉、动静脉;2例保留脾脏和脾动脉.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从2010年9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23例SPTP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肿瘤部位、病理、外科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小儿胰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完善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案的思路。方法 本组16例患儿中,腹部外伤12例,有腹痛等炎症表现3例,1例为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反复腹痛。均经B超或CT证实胰腺存在囊肿样改变,行囊肿外引流11例,行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4例,1例因病理证实为胰腺实体,囊性假乳头状瘤而行囊肿和脾切除及脾自体移植术。结果 治愈15例,因合并伤死亡1例,B超或CT随访无囊肿或肿瘤复发。结论 腹部外伤是胰腺囊肿样改变及囊肿形成的最主要原因;B超及CT检查为主要诊断手段;囊肿外引流术可作为早期控制症状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6.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较难于术前得到正确诊断.目前认为,SPTP多发生于年轻女性,极少发生于儿童及男性.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了3例儿童SPTP,现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随访预后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以提高对儿童SPTP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胰母细胞瘤(PB )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预后等因素,提高对PB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P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PB患儿共9例,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5岁(2个月~12岁);8例因偶然发现腹部包块就诊,1例产前(32周)超声检查提示胰腺占位就诊;腹部超声(n=6)及CT(n=7)检查均提示胰腺占位;2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3例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8例行肿瘤切除,1例取瘤组织活检;1例术后第2年和第3年分别发生肝转移;肿瘤累及胰头部6例,体尾部2例,整个胰腺1例;肿瘤最大直径3~18 cm,平均10 cm,结节状,切面灰白色,实性,细腻,部分区域呈囊性,可见明显的出血及坏死;镜下:肿瘤富含细胞,由形态一致的上皮细胞构成,瘤细胞呈实性片巢状排列,混有分化好的腺泡样结构,可见特征性“鳞状上皮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有腺泡、内分泌和导管分化的证据,表现为胰酶、内分泌标记和癌胚抗原(CEA)的阳性表达。结论胰母细胞瘤是儿童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镜下显示有腺泡、内分泌和导管的分化及特征性鳞状小体结构,确诊主要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应注意与胰腺其它肿瘤鉴别。首选的治疗方案是肿瘤的完整切除。预后较成人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胰腺肿瘤手术切除方式的因素及精准手术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儿童胰腺肿瘤15例的临床资料.15例中,女10例,男5例;年龄4个月~14岁,平均8岁4个月.肿瘤位于胰头部9例,胰体尾部6例,伴肝转移1例,合并肝、肠系膜病变1例.结果 本组均接受手术治疗.肿瘤位于胰腺头部9例行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行肿瘤切除术2例,此2例肿瘤均来源于胰头钩突部;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6例,均行胰体/尾+脾切除术.病理检查报告:胰腺囊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胰腺母细胞瘤3例,浆液性囊腺瘤1例,胰岛细胞癌1例,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1例.15例患儿术后恢复顺利,随访6个月~12年,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1例患儿死亡,余者均存活.结论 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儿童胰腺肿瘤得重要手段,多数患儿仅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可长期存活.手术原则是尽可能保持胃肠道连续性,精准手术,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的胰腺组织.影响决定小儿胰腺肿瘤术式的主要因素是肿瘤部位、周围重要组织是否受累肿瘤是否累及胆管、主胰管及脾血管.CT、MRCP属非侵袭性检查方法,可多平面分析,且无需注射造影剂,可对胆管及胰管状况肿瘤进行术前评估,为胰腺肿瘤确定精准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SCPT)的诊断与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收治的7例SCPT患儿临床资料。男2例,女5例;平均11.5岁。病例均有诱因腹痛来诊,71.4%为腹部外伤,28.6%为过饱饮食后腹痛,查体以腹部包块为主。7例均经手术治疗,3例胰头肿瘤中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仅行病理活检,4例胰尾肿瘤全部切除。结果7例均一期愈合出院。随访4个月~4.5年,近期效果良好。术后病理确诊。结论SCPT为低度恶性肿瘤,患儿平时无明显症状,有诱因后可引起突然腹痛,腹部可触及肿物为其特点,SCPT应早期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儿童胸部尚存在一部分少见疾病 ,现介绍如下。1 肺母细胞瘤儿童期肺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两大类 ,儿童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相对较少见 ,绝大多数为转移性。文献报道的肺恶性肿瘤有支气管腺瘤、肺母细胞瘤 (肺胚瘤 )、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和支气管癌等。良性肿瘤中以乳头状瘤和错构瘤最为常见。肺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没有特异性 ,肿瘤定性依靠病理检查。肺母细胞瘤X线示肺部肿块、肿瘤大部分位于肺的周边部 ,两肺的发生率大致相等 ,以右上肺更常见 ,双侧均发生者罕见。大多数为实体性或囊性 ,实性部分表现为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