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用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评价视网膜电图的振荡电位(OP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9例(174眼)糖尿病患者进行散瞳眼底检查,按国内DR分期标准将患者分成眼底无改变组(组2),单纯型DR改变组(组3)和增生型DR改变组(组4)。选择34例(62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术后正常眼作为对照组(组1)。对所有眼进行振荡电位的测定。结果:振荡电位的振幅总和(OPs)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而下降。经t 检验,组3与组4,组1与组4和组2与组4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振荡电位的信噪比(SNR)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而下降。经t 检验,除组1与组2处于临界值外(P =0.076),各组间均值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 <0.05)。从ROC曲线上看,OPs曲线下面积为0.633,SNR曲线下面积为0.732,SNR的灵敏度、特异度都要高于OPs。结论:振荡电位的信噪比(SNR)比振幅总和(OP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振荡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振荡电位 (OPs)是视网膜电流图的亚成分 ,在脊椎动物和人中 ,它通常由叠加在 b波上升相的 4~ 6个小波组成 ,它能敏感地反映视网膜的循环状态 ,是客观检测视网膜神经网络功能的记录方法。 OPs对许多视网膜疾病 ,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的发病机制研究、诊断、随访、预后估计及疗效判断方面有重要作用 [1 ] 。1 视网膜振荡电位的起源195 3年 Cobb和 Morton首先在人眼记录到 b波上升相的一系列小波 ,后来被 Yunem ura于 196 2年命名为振荡电位 ,认为其有独特性 ,是视网膜电流图的独立成分。尽管至今已从海龟、…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振荡电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振荡电位(OP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阶段的表现,探讨DR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指标,并为DR国内分期提供功能学信息。方法 选择83名糖尿病患者、155眼,进行眼底检查、眼底摄像;按国内DR分期将患眼分成眼底无改变、1期、2期、3期、4期但无玻璃体出血等5组,对所有患眼按国际标准化方法进行OPs检测。选择43只正常眼作对照。结果 OPs总和振幅、OP2振幅在眼底无改变时下降,在1期时进一步下降;OP3振幅在1期时较对照下降,OP1振幅在2期对较对照和无改变组下降,OP4在3期时较对照下降,4期的OP2振幅以及3期和4期的OPs总振幅分别与0期、1期和对照组的相应指标有差异。结论 OPs和OP2振幅在DR临床前期下降,是DR早期诊断的敏感与客观性指标;OPs及其子波振幅在DR早期和病变分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5.
振荡电位和图形视网膜电图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s)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变化特点,并比较振荡电位和图形视网膜电图检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功能异常的敏感性。方法选择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经检眼镜检查、眼底摄片检查,眼底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60例(120只眼)患者,进行振荡电位 (OPs)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检查,观察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OPs总波幅及各子波波幅、潜伏期和 P-ERG的b波波幅、潜伏期的变化,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OPs总波幅及各子波波幅和P-ERG的b波波幅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但潜伏期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OPs总波幅和P-ERG的b波波幅的异常率分别为51.67%和36.67%,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OPs总波幅及各子波波幅和P-ERG的b波波幅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即有改变,波幅的改变比潜伏期改变敏感;OPs检测方法较P-ERG敏感,提示OPs能更早、更准确地反映视网膜微循环机能的变化。因此OPs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尚未发生眼底病变的糖尿病确诊患者在不同病程时期视网膜振荡电位(OPs)和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国际标准法对35例70眼正常人进行OPs和VEP的检测,对94例188眼未发生眼底病变糖尿病确诊患者按病程长短分为3组,分别进行OPs和VEP的检测。结果: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表现为OPs幅值的降低和VEP峰值降低,潜时值延长,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各实验组之间相比表现为病程越长OPs幅值越低和VEP峰值越低,潜时值越长,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在眼底尚无病变前,其OPs和VEP已经出现异常,并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各项指标的变化更加明显。因此,采用OPs和VEP的联合检测可以为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眼轴眼振荡电位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眼振荡电位幅值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眼轴患者视网膜微循环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不同眼轴患者32例(32只眼)进行视网膜电流图检查,同时收集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证实的Ⅲ期及Ⅳ期DR患者18例(30只眼)进行视网膜电流图检查,比较不同眼轴眼振荡电位与DR患者振荡电位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眼轴眼平均∑O为(143.81±42.47)μv,中等眼轴眼平均∑O为(93.93±28.93)μv,长眼轴眼平均∑O为(68.43±17.99)μv;Ⅲ期DR平均∑O为(108.19±21.21)μv,Ⅳ期DR平均∑O为(69.70±16.63)μv。比较5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96,P〈0.01),中等眼轴患者∑O值与Ⅲ、Ⅳ期DR患者∑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眼轴患者∑O值与Ⅲ期DR患者∑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Ⅳ期DR患者∑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眼轴的逐渐增长,视网膜振荡电位逐渐下降。长眼轴患者视网膜的微循环功能低于Ⅲ期DR患者。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g,DR)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DR 中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振荡电位(Oscillatorypotentials,OPs)的改变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注意,国内已先后由王小婕、杜力等报导,然对DR 前期(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ERG OPs 改变的报导尚少,作者等对内分泌科已确诊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和色觉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视网膜电图 (electroretinogram ,ERG)振荡电位 (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和色觉监测的指标。方法 尚无 DR改变 (DR0期 )的糖尿病患者和DR1期患者共 70例 (134眼 )分别用 Neuropack- 电生理仪测试 ERG OPs及用 FM- 10 0 Hue色相子排列法检查色觉 ,并与 30例 (5 9眼 )正常人的测试结果相比较。两种检查的测试结果亦作比较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 OPs各小波潜伏期延长 ,振幅及各子波振幅总和下降 (P <0 .0 5 ) ,异常率为 40 .3%。除 OP3振幅外 ,DR1期组各波振幅及振幅总和低于 0期组 (P <0 .0 5 )。色觉异常率为 39.6 % ,轴向分析表明全部为蓝色觉异常 ,1期患者比 0期的平均错误分高 (P <0 .0 5 )。二者检查结果有良好一致性 (x2 =12 .1,P <0 .0 0 5 ) ,但检出率无显著差异 (x2 =0 ,P >0 .0 5 )。结论 ERG OPs和色觉检查可作为评价患者视功能及 DR进展的指标 ,有利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及 DR的早期防治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OPs)是叠加在视网膜电图b波上升段的数个高频率、有节律的小波。用现行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视网膜电图记录标准所得到的OPs是来自视杆、视锥细胞的混合反应。近年来,对OPs的分离、纯化和定量技术取得较大进展。研究发现,视杆和视锥细胞引发的OPs有不同的特性。OPs可客观反映内层视网膜的功能,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出现明显血管病变前,OPs即可出现振幅下降。随着对OPs具体成分的深入认识和分离技术的不断提高,纯净和无混杂成分的OP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损害发生机制的研究以及早期诊断和疗效随访中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电图的振荡电位 (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是叠加在 ERG b波上升枝的数个小而快的有节律的一串子波。6 0年代初期国外逐渐应用于眼科临床电生理检查中。较为公认的看法是 :振荡电位起源于内层视网膜 ,可能是代表从无长突细胞到双极细胞间的抑制性反馈回路。振荡电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 ,预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性及提供激光治疗的适应证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 ,振荡电位对中央静脉阻塞的早期诊断和分型是一种敏感而可靠的方法 ;振荡电位对静脉阻塞在判定病情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视网膜脱离患者患眼的振荡电位振幅降低甚或消失 ,峰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的频域和时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小玲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16(8):458-461
为分析早期和晚期DR患者ERG的OPs频域和时域参数,为DR的早期诊断和估计预后提供客观指标。测定和比较了17只Ⅰ~Ⅱ期DR患眼、45只Ⅳ~Ⅴ期DR患眼和40只正常对照眼的OPs频域和时域参数。结果:Ⅰ~Ⅱ期和Ⅳ~Ⅴ期DR患眼与正常对照眼比较,部分平均频谱的幅度、总功率、最大振幅和最大功率均有显著下降;OPs四个子波的潜伏期均显著延长,振幅均显著下降,四个子波振幅总和显著下降;主频率只在Ⅳ~Ⅴ期组显著下降。Ⅳ~Ⅴ期与Ⅰ~Ⅱ期DR患眼比较,部分平均频谱的幅度、最大振幅和最大功率有显著下降;OPs前两个子波的潜伏期有显著延长,四个子波振幅及其振幅总和均有显著下降。结论:OPs的频域和时域参数可作为评价DR不同病程和估计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振荡电位和荧光血管造影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在荧光素钠血管造影 (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在不同阶段、形态改变时的振荡电位 (OPs) ,了解DR的功能学与形态学改变的特点及其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择 4 9名糖尿病患者(89只患眼 ) ,按在FA下DR的不同阶段分 4组 (88眼 ) ,按ICGA分 2组 (6 0眼 ) ,选择 4 3只正常眼为对照组 ,对所有眼按国际标准化方法进行OPs检测。结果 :OPs总和振幅在FA有改变时下降 ,OP2 振幅在FA无改变时下降 ,有改变时进一步下降 ;无灌注期与新生血管期的OPs总和振幅及各子波振幅改变相同 ;ICGA晚期 ,部分眼出现晚期弥散性高荧斑和极晚期高荧伴低荧的“椒盐状”外观 ,与此相应 ,OP3 振幅和OP4潜伏期较对照组下降和延长。结论 :OP2 振幅较OPs总和振幅在DR早期诊断方面敏感 ,无灌注期和新生血管期的视网膜循环状态相似 ,无灌注区可与新生血管一样作为DR进展的质变标志 ,ICGA后期改变与OPs的指标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目的观察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analyzer,RTA)在诊断和量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中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RTA对147只DRP眼进行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分析,并与38只年龄匹配正常对照眼进行比较。分析病程和血糖与RTA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1.RTA可发现视网膜的早期亚临床状态下的视网膜增厚。后极部平均厚度(PPAT)和中心凹旁平均厚度(PFAT)与DRP病程呈正相关,可能对早期判断病变发展进程具有提示作用,对预测DME的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中心凹平均厚度(FAT)与DRP病程相关系数最大,DME的发生是从中心凹周围向中心凹发展。中心凹平均厚度的增加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它的改变提示病变发展的进程。病程和血糖与FAT呈正相关。3.视网膜平均厚度在早期就开始变化,而最大厚度的变化不敏感,说明DRP开始可能是弥散的病变,晚期会出现局限的高度水肿变化。结论 RTA为观察DRP和DME病程发展、疗效评估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17.
视网膜振荡电位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视网膜振荡电位(OPs)的定义、发展史、起源、记录条件及与视网膜循环障碍的关系进行综述,对于存在糠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OPs幅值的改变在视网膜病变不明显之前就可出现。OPs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如果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做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检查,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病变程度,对估测术后视力、确定手术适应征、术后治疗方法、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对正常对照者及糖尿病患者分别测P-VEP潜伏期LN75、LP100、LN145及波幅AN75、AP100、AN145。结果: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尚未出现病变时,P-VEP的潜伏期已明显延迟,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进一步发展,P-VEP潜伏期进一步延迟,但未达显著性差异。DR及各期波幅下降不显著。P-VEP的潜伏期及波幅与视力无关,糖尿病病程早期潜伏期已明显延长,P-VEP波幅与病程无关。结论:糖尿病早期P-VEP潜伏期即有明显延长,P-VEP潜伏期比波幅具更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的影响。方法:C57BL/6雄性小鼠80只分为正常组10只和糖尿病组70只。糖尿病组用STZ造模,4wk后将符合条件的小鼠纳入观察组。检测4,8,12,16,20wk时小鼠OP的表现。结果:在STZ诱导造模后,糖尿病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增长明显降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糖尿病组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建模后4wk起,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电图OP1,OP2,OPs振幅有下降趋势,峰潜时延长,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差有统计学意义(P<0.01);20wk时糖尿病小鼠OP1,OP2,OPs振幅降低,峰潜时延迟,与4wk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糖可使糖尿病小鼠OP振幅下降,峰潜时延长;且随病程的延长其影响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