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疗法实施于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电针疗法为对照组治疗方式,综合康复疗法为观察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相较于对照组的70%更低,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实施于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8例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电针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后ROM评分与ADL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97.06%、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通过治疗,治疗后观察组ROM评分(135.5±27.1)分优于对照组的(103.7±24.3)分,且优于治疗前的(33.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85.4±14.8)分优于对照组的(77.8±15.7)分,且优于治疗前的(72.8±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对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上肢骨折原因导致压关节屈伸功能发生障碍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把76例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经过骨外科处理应用物理因子治疗,患者自行完成患者肢的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应用肱尺分离技术后配合患者主动运动锻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6.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肱尺关节分离技术治疗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能促进患者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极佳,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骨折复位固定后接受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1、3个月Mayo肘关节评分及肘关节疗效(ROM)评定。结果:观察组训练后1、3个月肘关节活动范围、活动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治疗3个月后疼痛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训练治疗1、3个月后Mayo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各时间点观察组前臂旋前、旋后及肘关节屈曲度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肘关节骨折关节粘连,改善患肢体功能,减轻患者痛苦,对肘关节骨折患者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系统性康复治疗对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时间、关节活动度和肌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式后,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以及肌肉群肌力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系统性康复治疗有利于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快速恢复,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40 min,观察组20min常规治疗结合20 min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治疗周期均为4周,5 d/周,1次/d,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应用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5.0%(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折后肘关节僵硬的康复护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骨折后肘关节僵硬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7.1%VS56.7%),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折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骨折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学龄前期小儿肱骨棵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学龄前期肱骨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儿11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n=55)接受康复常规治疗,观察组(n=55)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肘关节ROM值和HSS2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肘关节旋后、旋前、旋前、屈曲ROM值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肘关节旋后、旋前、旋前、屈曲ROM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S2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学龄前期小儿肱骨嫁上骨折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显著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综合护理干预对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康复效果。方法:将70例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功能锻炼联合舒适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上肢关节活动度(ROM角度)及独立能力评分的差异。结果:①经护理,观察组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肩关节前屈、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屈及背伸度数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肩关节外展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结论:功能锻炼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对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功能康复具有促进作用,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功能性磁刺激在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肘关节僵硬患者68例,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功能性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和肘关节活动度,统计两组MEPS评分优良率。结果:治疗后两组MEPS评分、肘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EPS评分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功能性磁刺激可明显改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李家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16-1419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训练在膝关节骨折术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作用。方法: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后2个月出现明显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3)。两组患者均先进行理疗(蜡疗或热敷治疗)、关节松动术等治疗以及屈伸膝的等张收缩训练,6次/w,治疗组另于等张收缩训练后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终末端等长收缩训练,但两组患者每天总主动肌力训练时间相等。两组患者均于训练60d后测量膝关节活动范围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膝关节主、被动屈伸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主、被动屈伸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均有明显改善,两组组内自身康复前、后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主动屈曲角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之间康复后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对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可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标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对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结果 治疗组在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能有效地改善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缓解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肘关节创伤术后功能障碍的常用治疗方案为理疗、运动疗法结合手法治疗。本文探讨将肘关节滑动牵张及关节内牵引技术增加到治疗方案中,观察其对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膝关节创伤术后功能障碍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理疗、运动疗法及手法治疗,总的治疗时间为1h/d。10天为1个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治疗组增加肘关节滑动牵张及关节内牵引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1次/d。徒手操作技术包括:①肱骨关节面滑动牵张;②尺骨关节面关节内牵引;③桡骨关节面滑动牵张。评估:①患肘关节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范围(ROM)②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的ADL进行评估并记录分值。作者对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肘关节功能逐项进行评估。结果:纳入患者110例,分为2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2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肘关节ROM及ADL评分变化:①对照组治疗4个疗程后,肘关节ROM及ADL评分均提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4个疗程后肘关节ROM及ADL评分均明显提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关节内牵引及滑动牵张技术对提高肘关节运动功能,改善肘关节活动范围有显著的康复效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电针恢刺法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恢刺法加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HSS膝关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8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恢刺法配合运动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运动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有氧运动。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月后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运动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运动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氧运动能够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IL-6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凯格尔训练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凯格尔训练方法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分娩的产妇中,通过《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诊断量化表及评分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确诊为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并坚持治疗至疗程结束134例患者(年龄21~42岁)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n=68)及对照组(n=66)。康复组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对一的性健康教育及凯格尔训练指导,2~3次/d,每次练习15~30min,持续8周以上。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疗程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盆底肌收缩力、性生活频度、及性交痛发生率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康复组在盆底肌收缩力、性生活频度、性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凯格尔训练能有效改善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该法简单、实用,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肩周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综合疗法组 80例采用手法、理疗、肩关节操序贯治疗。理体疗组 72例采用理疗加常规体疗。结果 综合疗法组治愈率 2 3.75 % ,显效率 45 .0 0 % ;理体疗组治愈率6 .94% ,显效率 2 7.78% ,秩和检验综合疗法组疗效优于理体疗组 (P <0 .0 1)。结论 手法、理疗、肩关节操综合治疗疗效优于理疗加常规体疗 ,证明综合法可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是治疗肩周炎的一种较为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92-94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街舞舞者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效果。方法从街舞社团或者街舞培训班中选取40例患有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舞者,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运动疗法治疗,其中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肌内效贴的治疗。治疗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采用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腕关节背伸的活动范围(ROM)的测量来评估舞者腱鞘炎疼痛程度及腕关节功能状态。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舞者的PRI评分、VAS评分和腕关节背伸的活动范围均有明显提升和改善(P0.01);同时实验组的PRI评分、VAS评分和腕关节背伸的活动范围提升和改善的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运动疗法可以有效促进街舞舞者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血透)置管患者置管时间、健康知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41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 对比分析2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以及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饮食方案、疾病自我检测、并发症管理、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知晓率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及健康调查简表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血透置管患者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 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的研究。方法选取3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8例)和对照组(n=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短波、超声波两种物理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物理因子治疗基础上增加MET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共20次。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采用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进行评估。结果两组WOMAC得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WOMAC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PROM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的PROM没有明显变化,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肉能量技术能有效地改善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