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细胞凋亡与p53蛋白异常的相关性,p53基因在骨肉瘤细胞凋亡发生中所起作用及两者与骨肉瘤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Bio-dUTP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免疫组化对40例骨肉瘤活检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和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骨肉瘤组织中存在细胞凋亡(凋亡/40).p53蛋白阳性组的凋亡%~14%,平均3.1%±3.5%)和p53蛋白异常表达(阳性率为55%、22指数范围为0指数明显低于p53蛋白阴性组(P<0.01).结论 p53异常可能抑制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指数、p53蛋白表达与骨肉瘤病人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宁  姚勤  李旭日  罗兵  戴淑真 《中国肿瘤》2004,13(6):385-388
[目的]探讨p53和mdm2基因异常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例宫颈原位癌、45例宫颈癌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53基因突变以及p53和mdm2蛋白表达.[结果]①45例宫颈癌标本中测得exon 5和exon 7突变各1例,合计突变率为4.44%,宫颈原位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均未检测到p53基因突变.②宫颈原位癌组织中p53和mdm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5.00%和41.67%;宫颈癌组织中p53和mdm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2.22%和53.33%.宫颈原位癌和宫颈癌组织中p53和mdm2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③p53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42).④22例p53蛋白阳性宫颈原位癌和宫颈癌组织中有17例同时检测到mdm2的表达,两者间有显著相关性(X2=9.988,P=0.0016).[结论]宫颈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率较低,提示p53基因突变并非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异常表达的主要原因.p53蛋白异常表达的宫颈原位癌和宫颈癌组织中多伴有mdm2表达,推测mdm2蛋白可能通过干扰p53的功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逆转录病毒介导p53基因对食管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类野生型p53(wt p53)基因对人食管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外源性wt p53基因导入人食管癌细胞系ECA109,通过体外及小鼠体内实验研究转入基因的表达及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p53在转染细胞ECA109/p53中表达水平提高.外源性wt p53基因的导入和表达能使ECA109细胞的生长速率减低,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下降,G0 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降低,凋亡指数升高,裸鼠体内成瘤能力明显下降.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外源性野生型p53能够抑制人食管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TgN(p53mt-LMP1)/HT转基因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与p16、c-jun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TgN(p53mt-LMPI)/HT小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分别分为诱癌组和对照组,即TgN(p53mt-LMP1)/HT诱癌组(TI)、TgN(p53mt-LMP1)/HT对照组(TC)、C57BL/6J诱癌组(CI)和C57BL/06J对照组(CC)4组,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特征,比较癌前病变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组织中p16、c-jun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TI组小鼠鼻腔或鼻咽黏膜上皮细胞非典型性增生明显,TI、TC、CI和CC组小鼠鼻腔和/或鼻咽黏膜上皮癌前病变卒分别为90%、10%、0和0.与TC、CI和CC组相比,TI组鼻腔和鼻咽上皮细胞p16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和c-jun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8<0.01);与CC组相比,TC组两基因的表达也具有同样的变化趋势(P<0.01).结论:TgN(p53mt-LMPI)/HT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活性增加,二亚硝基哌嗪可提高TgN(p53mt-LMP1)/HT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而细胞增殖活性增加与p16基因表达水平下调和c-jun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71例正常胃粘膜,胃粘膜炎症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标本,了解肿瘤抑癌基因与胃癌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21、p53和p16蛋白表达.结果:p21与p53的上调性阳性表达与不典型增生的程度有关,而P16呈下调性表达改变.结论:p21、p53及p16的表达异常与胃癌发生有关.检测这些指标可作为胃癌癌前病变的显著性标志.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p53基因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材料与方法:113例大肠癌患者、13例良性大肠肿瘤患者术前的外周血和28例健康供血员的外周血,用分层液分离含有循环肿瘤细胞的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和TRAP-ELISA法,分别检测p53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结果:在105例有信息的大肠癌患者中,p53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分别为74.3%(78/105)和61.0%(64/105).异常的p53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水平均与大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两者的联合检测提高了对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水平.p53基因异常表达还与大肠癌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03).结论:循环肿瘤细胞异常的p53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是大肠癌的恶性生物学标志,两者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7.
Hpa、p53和nm2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pa)、p53及nm2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原发性大肠癌组织中Hpa、p53及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nm23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肿块大小无关(P>0.05),而Hpa蛋白的表达与肿块大小有关(P<0.01);Hpa、p53及nm23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有关.结论 Hpa、p53和nm23蛋白异常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pa、p53和nm23蛋白对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和转移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53和p1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NSCLC组织中p53和p16的表达和组织学类型、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80例NSCLC组织中,p53、p16的表达率分别为55%(44/80)、41.25%(33/80)。其中,66例患者显示至少有一种基因表达异常。除p16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之间有相关性,p53、p16蛋白的表达异常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结论:p53和p16蛋白异常表达是NSCLC中的常见事件。NSCLC的发生与p53/p21和pRb/p16两条重要的细胞生长周期调控路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53和p1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NSCLC组织中p53和p16的表达和组织学类型、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80例NSCLC组织中,p53、p16的表达率分别为55%(44/80)、41.25%(33/80)。其中,66例患者显示至少有一种基因表达异常。除p16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之间有相关性,p53、p16蛋白的表达异常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结论:p53和p16蛋白异常表达是NSCLC中的常见事件。NSCLC的发生与p53/p21和pRb/p16两条重要的细胞生长周期调控路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p53基因表达和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聚合酶链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技术对23例肺癌p53基因表达和突变进行了研究.结果p5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为43.5%,p53基因突变率为39.2%;p53基因表达与突变基本一致且倾向分布于中低分化的病例,而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类型的关系不明显.结论p53基因的异常在肺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属早期事件,有助于判断肺癌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对p53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 研究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对p53基因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在小鼠胚胎干细胞(ES)p53基因249编码子中引入点突变,使编码子249由精氨酸(Arg)变成丝氨酸(Ser),然后将含突变的ES细胞显微注射到Hprt-/-小鼠囊胚中,将注射过的囊胚植入假孕的雌性小鼠子宫,到第14 d取小鼠胚胎纤维母细胞(EF),用含HAT的培养液筛选出从ES细胞分化而成的鼠EF细胞,经测序证实细胞含有由249 Arg到Ser的突变。用不同剂量的电离辐射(IR)或紫外光(UV)分别照射ES或EF细胞,然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该突变对小鼠ES细胞周期及对ES和EF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 用IR处理ES细胞后,含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的ES细胞对IR诱导的G1/G0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减弱 (P<0.05)。用IR或UV处理ES和EF细胞后,含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的ES及EF细胞凋亡百分数较含野生型p53者明显减少(P<0.05)。含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的ES及EF细胞p53的表达与含野生型p53 者差别不明显(P>0.05);但其bax和p21的表达,较含野生型p53 的细胞表达减少(P<0.05)。 结论: 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可减弱p53在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中的作用,但对p5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组成性活化Akt1(myr-Akt1)导入的p53-/-鼠胚胎肝前体细胞(fetal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 FHPCs)体外培养的特点和小鼠体内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利用磁性细胞分选系统(magnetic cell-sorting system,MACS)分离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阳性的p53-/-小鼠FHPCs,经细胞体外培养和反转录病毒导入myr-Akt1后,接种到C57BL/6小鼠的脾脏.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肝细胞分化和生长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导入myr-Akt1后可明显提高E-cadherin阳性p53-/-小鼠FHPCs的体外生长和克隆形成能力,并可导致p16Ink4a和p19Arf mRNA表达水平下降;将该细胞接种到小鼠脾脏后可形成肿瘤,肿瘤细胞内GSK3β呈磷酸化,β-catenin呈一定水平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经Akt1修饰的p53-/-鼠FHPCs体内肿瘤模型,为探讨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和对相关抗癌药物的研究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BV感染和p53基因异常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病因学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例EBV相关胃癌(EBV 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45例临床指标与之匹配的EBV阴性胃癌(EBV negative gastric carcinoma,EBVnGC)以及58例相应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p53基因exon 5~8突变情况.[结果]①胃癌组p53蛋白阳性率为86.2%(50/58),而相应癌旁组织均为阴性,胃癌组p53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0).②EBVnGC p53蛋白阳性率为86.7%(39/45),过表达率为57.8%(26/45);EBVaGC p53蛋白阳性率为84.6%(11/13),过表达率仅为15.4%(2/13).两组间p53蛋白的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7912),但EBVaGC组p53蛋白过表达率明显低于EBVnGC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85).③2例EBVnGC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突变均位于exon 5,13例EBVaGC和58例相应癌旁组织均未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结论]p53基因异常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EBVaGC组织中存在p53蛋白的表达和过表达,但p53蛋白的异常累积可能并非p53基因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CIN)和浸润性宫颈鳞癌相关癌基因蛋白表达状态,探讨宫颈鳞状上皮恶性转化及鳞癌演进机制.方法:采用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43例CIN,38例浸润癌PCNA、p53、p21、ER、PR、nm23、c-mvc、E-Cadherin、VEGF蛋白表达状态.结果:CINⅢ级ER、PR表达下调甚至缺失,PCNA、p53、p2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 I、Ⅱ级,PCNA、p53、p21和ER/PR同时2种与同时3种以上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CIN Ⅰ、Ⅱ级;浸润癌nm23、c-mvc、E-Cadherin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结论:相关癌基因蛋白表达异常与宫颈鳞状上皮恶性转化及鳞癌演进密切相关;同时检测PCNA、p53、p21和ER/PR表达状态有助于准确判断CIN恶变潜能.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探讨TgN(p53mt_LMP1)/HT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癌前病变发生与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相关基因bax、bcl_2和增殖相关基因PCNA的表达水平及它们与p53mt基因表达的相关关系。 材料与方法: HE染色法观察G4代12月龄TgN(p53mt_LMP1)/HT转基因阳性和阴性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病理组织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p53mt、bax、bcl_2和PCNA表达水平,综合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转基因阴性小鼠和阳性小鼠鼻腔或鼻咽黏膜上皮癌前病变发生率分别为0和63.64%(P<0.01)。与转基因阴性小鼠比较,转基因阳性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组织G0/G1期细胞数量减少,S期、G2/M期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增殖指数增高(P均<0.01),p53mt、bcl_2和PC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bax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cl_2/bax比值升高(P<0.01)。 结论: TgN(p53mt_LMP1)/HT转基因阳性小鼠p53mt的表达可引起bax表达抑制,bcl_2表达水平增高,bcl_2/bax比值升高,PCNA表达增强,由此导致细胞凋亡活性降低,细胞增殖活性升高,细胞转化机率增加,可能与鼻腔或鼻咽黏膜上皮癌前病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p53在胃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胃癌中的表达及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胃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抗p5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Do-7对196例胃癌,59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37例早期胃癌组织p53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p53在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表达率分别为6.7%、10.5%、48.0%、48.6%、50.5%.结论胃粘膜上皮轻度、中度不典型增生表达较低,而在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有较高表达.表明p53在胃粘膜上皮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且p53异常表达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与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人类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p53基因是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近半数的恶性肿瘤与p53基因的突变有关,而p73基因是1997年发现的p53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近年来对其结构、功能、分布和表达情况都有了深入的研究。我们就p73基因的研究现状以及其在人类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作一综述。p73基因定位于1p36.33,由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组成,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73×103的蛋白,在结构上与p53蛋白有同源性。p73过表达时能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但是病毒原癌蛋白却与p73没有相互作用。C-Ab1激酶可以活化p73基因并参与凋亡反应。p73基因敲除的小鼠没有肿瘤易患现象发生,但却有严重的发育异常。p73基因在神经母细胞瘤中不常发生突变,在肺癌、食管癌、肝癌、卵巢癌、乳腺癌表达增高,在淋巴瘤和某些白血病表达降低。与p53基因有明显的不同,p73基因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对于野生型p73基因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过表达的一种解释是,p73基因的过表达可能是一种p53基因失活的代偿反应,虽然这种作用可能无法完全替代p53基因的作用。但是目前研究已经证实p73基因很少突变,而且在肿瘤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增加其表达可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并且在p53基因突变时起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因此增强p73基因表达也许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p53及PCNA的异常表达在食管上皮增生和癌变过程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食管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中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异常表达,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189例食管鳞癌癌旁上皮及原位癌中p53及PCNA的表达.结果:癌旁上皮中存在p53蛋白积聚,从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其阳性率依次为55 %、79 %和98 %(P<0.01).PCNA的阳性强度也是依次递增.结论:p53蛋白的积聚在食管鳞癌癌前病变中既已存在,说明它是一个早期事件,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p53及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成为判断食管上皮发生癌变或癌前病变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53基因突变以及mdm2,p53和p21蛋白表达异常在EBV相关胃癌(EBVaG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例EBVaGC、45例临床病理资料与之匹配的EBV阴性胃癌(EBVnGC)组织中 mdm2,p53和p21蛋白的表达;PCR-SSCP银染技术结合DNA序列分析检测p53基因exon 5~8突变;RT-PCR检测EBV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E-BVaGC组与EBVnGC组相比,两组间mdm2,p53和p21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30 0;P = 0.791 2;P = 0.353 1),但EBVaGC组p53蛋白过表达率(15.38 %)明显低于EBVnGC组(57.78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 5)。mdm2蛋白阳性表达与p53蛋白过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 = 0.000 8,r = 0.439 1);p21与p53蛋白共同表达率较高,但经计数资料相关性统计学分析表明两者无显著相关性(P = 0.2501,r = 0.202 5)。2例EBVnGC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突变均位于exon 5,13例E-BVaGC和58例相应癌旁组织均未检测到p53基因突变。13例EBVaGC核抗原基因EBNA1均为阳性,潜伏膜蛋白基因LMP1均为阴性,即刻早期基因BZLF1,早期基因BARF1和BHRF1阳性率分别为46.15 %(6/13),46.15 %(6/13)和15.38 %(2/13),三者与EBVaGC组织中mdm2,p21和p53蛋白的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EBV感染以及mdm2,p53和p21蛋白表达异常与胃癌发生有关; p53基因突变可能并非胃癌组织中p53蛋白异常累积的主要原因;胃癌组织中EBV感染与p53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而与mdm2和p21蛋白的异常表达以及p53基因突变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VEGF、p53、PCNA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VEGF、p53、PCNA蛋白在3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及3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垂体腺瘤VEGF、p53、PCNA 蛋白表达水平在侵袭组中明显高于非侵袭组,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结论VEGF、p53、PCNA蛋白异常表达与垂体腺瘤的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改变有关,并可以作为肿瘤侵袭性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