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省科委和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规定,于1989年12月初检测与分析我省19个单位一级实验大鼠、小鼠感染EHFV情况。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gG抗体(抗一EHFV IgG):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肺脏定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EHFV Ag)。共检142只小鼠,抗一EHFV IgG阳性率为0.7%,40只大鼠中EHFV Ag阳性率为15.0%,105只大鼠中抗一EHFV IgG阳性率为25.71%。我省一级实验大鼠群EHFV感染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用间接ELISA方法对石家庄地区三个单位一、二级大、小鼠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所用抗原来源为: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痘苗病毒[抗原性与鼠痘病毒(POXV)类似]和仙台病毒(SendaiV)用BHK_(21)细胞培养;鼠肝炎病毒(MHV)用DBT细胞培养;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ELISA抗原购自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实验方法是用病毒抗原包被微孔板,冲洗后加入1:40稀释的待  相似文献   

3.
我们试用非疫区黑线姬鼠分离出血热病毒,在感染鼠肺组织内查见一种可传代的相关因子,经鉴定证明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分离材料取自重疫区的黑线姬鼠肺组织;实验动物为非疫区的黑线姬鼠;检查指标为间接免疫荧光法,抗体为朝鲜出血热(KHF)抗原检查阳  相似文献   

4.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世界分布较广的传染病之一。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从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并且发现它们都具有共同的和差异较大的抗原成份。EHFV的抗原比较复杂,对其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性质还认识不够,尚不能用抗原性作EHFV的分型。单克隆抗体是研究病毒抗原的一种良好工具,我们用从人血清中分离的陈株病毒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5株McAb,现将建株及其特性研究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细胞和病毒:骨髓瘤细胞sp~2/0—Ag14,曾经8—氮杂鸟嘌呤(8—Azaguanine)处理过,用含20%胎牛血清(FCS)的RPMI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亦是由几种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据报道在我区的桂林、柳州等地均从病人及健康人血清和疫区鼠肺中查出流行性出血热抗体和病毒抗原,初步证实了我区存在流行性出血热.为了弄清百色市鼠类EHF传染源携带情况,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通过鼠类携带出血热病毒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高热、出血、休克、肾衰竭为主要症状。该病发病急.病死率高,传染性强,流行区域广,是目前我国危害较严重的烈性传染病。该病不仅由野鼠传播给人群,而且通过野鼠感染实验动物,形成实验室感染,二次传播从事动物实验的人群。现把出血热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感染介绍给读者,以引起有关方面重视。目前我国已将流行性出血热列入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必检指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流行性出血热(EHF)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除明确啮齿目中的某些鼠种可作为本病宿主动物外,目前又证明食肉目中的家猫及食虫目中的鼩亦可自然感染并已分别从其体内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我们自1984~1985年对湖北疫区野兔进行了带毒调查,检查到了特异性抗体及抗原,并从5只EHF抗原阳性的野兔脏器中分离出一株能在乳小白鼠体内增殖传代的病毒(Q_(25)),经系统鉴定证实:①Q_(25)  相似文献   

8.
将非标记抗体技术应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研究,对感染细胞内病毒抗原及经免疫转印到硝酸纤维膜上的病毒多肽抗原进行了检测,并分别与间接免疫荧光和间接酶标抗体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非标记抗体技术敏感性高,背景浅,可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检测与分析。用非标记抗体技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流行性出血热单克隆抗体培养上清液进行筛选,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相同(7.29%,7/96),但前者滴度(1:16~256)高于后者(1:4~32)。  相似文献   

9.
<正> 在 Lee 等的报告中,证实了中国浙江省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恢复期血清中,含有高效价的同朝鲜出血热病毒抗原起特异性免疫萤光反应的抗体。实验是应用间接免疫萤光法对三种来源的朝鲜出血热病毒抗原进行的:(1)黑线姬鼠肺(2)Wistar 大白鼠肺(3)A-549细胞系。最近又从中国湖北省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得到了10份恢复期血清,3份急性期血清。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巩将国内若干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一、病原学 (一)特异性抗原的发现及病毒分离成功: 1978年,李镐汪等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查从本病流行区捕获的黑线姬鼠肺脏为标本,首次分离出KHF病毒(现称Hantan病毒)。继后,我国宋干和严玉辰等用免疫荧光反应阳性的疫区黑线姬鼠肺组织悬  相似文献   

11.
(一)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研究,江西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生化病毒研究室正在设计一种简易快速检测抗出血热特异IgM的方法,现已提纯抗原成功,并从硝酸纤维薄膜等七种材料中筛选出适合制备固相免疫吸附剂的材料。已摸索出实验的最适条件,经初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现正对70份病人血清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2.
据文献报道,有20多种病毒可感染小鼠,对小鼠危害极大或为人畜共患。我们检测的7种病毒中,鼠痘(Ect)、鼠肝炎(MHV)、仙台(Sendai)、呼肠弧-3(Reo-3)病毒是国内外对小鼠的主要检测项目;鼠肺炎(PVM)、鼠细小(MVM)、吐兰H-1(Toolan H-1)病毒的检测,在国内尚未见正式报道,但已有单位开展。Ect、MHV、Sendai病毒可引起成鼠或仔鼠发病死亡,MVM、PVM可引起实验小鼠发病,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对鼠群进行病毒检测,可为了解鼠群品质和培育建立等级小鼠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一、材料: 1.抗原和血凝素的制备:毒种来源除MHV、Sendai病毒来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动物中心外,其它由荷兰提供。鼠痘以牛痘代替。MHV用DBT细胞培养,收毒后冻融处理3次,10000rpm离心1  相似文献   

13.
自出血热病人血液中分离到一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疫区的正常黑线姬鼠作实验动物,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液中分离到一株能与EHF 阳性参考血清起反应的病毒,经血清学和理化特性的鉴定,证明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病毒在黑线姬鼠体内传至第6代,接种后4天即在鼠肺中检出抗原,病毒除在常见的肺、脾、肝、肾等脏器中检出外,胃肠道组织内也极易找到。接种长爪沙鼠和家兔亦可感染。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肾损害等为主要特征.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主要以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为主.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广泛性损害,临床上的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肾损害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一种新的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方法。运用免疫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原理,采用免疫金银染色法作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抗体同步检测。用胶体金标记的L—133流行性出血热单克隆抗体,在患者淋巴细胞膜上直接显示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决定簇与膜受体的反应位置。又以患者血清为一抗,按滴度滴加于流行性出血热细胞抗原片上;用间接法显示患者受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出血热病毒抗体滴度。前者用以确定患者是否已受感染或机体内是否尚存有病毒;后者为测定患者对病毒的反应能力,即所产生的抗病毒抗体滴度。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Hantaan Virus)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发病地区逐渐扩  相似文献   

17.
<正> 出血热是一组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欧亚大陆。本病各地命名不一,在我国称为流行性出血热(EHF),朝鲜称为朝鲜出血热(KHF),苏联称为出血性肾病肾炎(HNN),北欧称为流行性肾病(NE)等。自从1978年有了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方法后,发现本病实际上是由相应病原引起的一大组疾病,但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各不一致,病原相互间有抗原关系,而又有所不同,并各有其不同的啮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明流行性出血热宿主动物在自然疫源地内的分布和扩散规律 ,找出控制和拔除疫源地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夹夜法调查鼠类密度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抗体检测 ,采用常规免疫荧光技术。结果 该地区有鼠类 2目 6种 ,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 ,占 6 9.90 % ,室内以小家鼠为优势种 ,占 5 2 .2 3%。除食虫目未检测出病原外 ,啮齿目 5种均检出抗原或抗体。结论 :野鼠与家鼠长期反复灭杀 ,是控制和拔除疫源地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国际上将流行性出血热(EHF)与流行性肾病(NE)等统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HFRS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某些病毒引起和由某些啮齿动物携带传播的一类自然疫原性疾病。在我国流行的是EHF,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其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其传播主要通过与宿主动物或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接融。EHF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对降低病死率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国外的病原学研究已达40年之久。曾使用多种动物和细胞分离病毒均未成功。直到1976年,朝鲜李镐汪和李平佑首次报告用免疫萤光技术在黑线姬鼠肺和肾组织检出了一种抗原,能与朝鲜出血热病人恢复期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1977年,他们在黑线姬鼠和出血热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出朝鲜出血热病毒(KHF 病毒)。并作了鼠肺切片电镜观察的报导。其后又将 KHF 病毒适应到A-549细胞系,Wistar 大白鼠肺和黑线姬鼠肺。同时,通过免疫萤光技术确定了朝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