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960年,Nowell 和 Hungerford 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中,发现了一个很小的异常性 G 组染色体,表现为中央着丝点,其 DNA 含量比其他 G 组染色体少40%,确定为长臂的缺失。他们以所在城市命名该染色体为 Philadelphia 染色体,简写为 Ph~1。约80~90%的 CML 病人骨髓分裂细胞中可见到Ph~1,称为 Ph~1(+)CML,其余10~15%的病人缺乏 Ph~1,称为 Ph~1(-)CML。多数 Ph~1(+)CML 病人骨髓分裂细胞中 Ph~1的出  相似文献   

3.
bcr-abl编码蛋白属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其二聚体形式活性失控,导致自身及细胞内许多底物蛋白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激活多条信号传递途径,诱导细胞恶性转化和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等,从而导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由于认识到CML的发病与酪氨酸激酶活性有关,人们开始研制治疗CML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 L )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异常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粒系增生为主。CM L的标志是Ph染色体t (9;22)(q34;ql1)形成Bcr-Abl融合基因[1]。与正常的C-ABL蛋白p150相比,BCR-ABL融合蛋白可引起蛋白酪氨酸激酶持续激活,使白细胞增殖失控而出现CML[2]。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数量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将CML分为三个期:慢性期(CP)、加速期(A P )和急变期(B P )。大多数患者(约90%)诊断时处于CP ,其中每年约3%~4%的患者进展为 AP ,1~2年后由AP发展为BP。约66%的患者最终发展为BP ,若未接受治疗其自然病程为3年左右。BP患者若不经治疗平均存活期限为3到6个月[3]。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问世,TKI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验证,目前对CM L的治疗已进入T K2治疗时代[4]。  相似文献   

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疾病。约95%的CML患者都有特异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即产生BCR-ABL融合基因。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出现为CML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但耐药及不耐受患者的出现使得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n,TKI)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应运而生。二代TKI转化时机及如何选择二代TKI成为关注的热点。在酪氨酸激酶时代,造血干细胞地位又将如何被看待?我们应该怎样选择CML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细胞增殖、凋亡、周期调控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慢粒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细胞培养慢粒急变细胞系K562细胞株,通过MTT检测STI571作用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周期变化,电镜及DNA电泳检测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检测STI571对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STI571作用后K562细胞中G1期细胞明显增加,S期细胞明显减少。流式细胞图中的二倍体峰前可见一明显亚二倍体峰———凋亡峰(apoptosispeak),提示STI571能明显诱导K562细胞凋亡。电镜发现STI571作用于K562细胞12~72h后,诱导出各期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半定量PCR灰度扫描结果显示bcr-abl基因的mRNA表达下降,电泳检测扩增产物,荧光亮度减弱。结论:STI571能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细胞阻滞于G0/G1期,且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反馈抑制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基因甲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是一种新发现的抑癌基因,编码蛋白为钙调蛋白依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DAPK是一种正性细胞凋亡调节因子,通过多种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动物实验结果表明DAPK能够在肿瘤发育的早期阶段抑制细胞转化、并且能够抑制晚期转移事件[1].此外,对造血系统肿瘤的研究揭示伯基特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存在着较高频率的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2-3].目前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相关研究甚少,我们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CML患者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胞凋亡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张进生综述王德炳审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特征是成熟髓细胞及其干/祖细胞的异常扩增,最终多发展为“真正”的白血病。白血病克隆的细胞遗传学标志为Ph染色体,即9号染色体与22号染色体上遗传物质的交换,结果产生两种融合基因...  相似文献   

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或CML)是起源于异常多能干细胞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常表现为外周血粒细胞增高和出现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增高,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占95%左右,其中不典型慢粒占4%~5%。笔者从事血液病检验工作以来,总结本院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例的细胞学形态特征及血液学改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细胞胰岛素受体的临床意义林凤茹姚尔固徐世荣刘素云任金海刘润生刘东刚吴淑云我们分析了急性白血病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INSR)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病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中数年龄34(16~...  相似文献   

11.
靶向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疗效已得到临床肯定。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能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及提高生存率。随着STI571耐药性的出现,人们开始寻找更有效的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本文就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随着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耐药成为临床治疗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二代、三代TKI.及某些新型药物的研发给一代TKI伊马替尼(IM)耐药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不断完善的疗效监测体系和ABL激酶区突变检测的应用为TKI的选择、疗效评价,以及药物转换提供了客观且敏感的指标.因此,只有将治疗药物与相应的监测体系相结合,才能使CML患者得到更为合理和规范的治疗.本文拟就CML患者使用TKI耐药后,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监测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高三尖杉酯碱(HHT)已被逐渐地应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CP)患者,但其作用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阐明.血细胞内酪氨酸激酶(TK)活性异常升高是CML的重要生物学特征,升高的TK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分化和凋亡而导致CML的发生和病情的进展.我们观察了HHT治疗前后CML患者骨髓细胞TK活性的变化以及HHT对患者骨髓CD34^+细胞TK活性的影响,以期对HHT治疗CML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终末期有急剧的变化过程,其表现形式有下述几种类型:(1)对各种药物耐药,白细胞总数增加,而造血组织没有明显的原始细胞增高,血小板降低,(2)进行性骨髓纤维化伴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总数增高,(3)不成熟白细胞增高,但病情进展缓慢,病程可超过6个月或1~2年,输血常有效(Spiers称为混合型),(4)原始细胞危象(Bla-stic cell Crisis)或急性变(Acute trans-formation),其中有一型称为暴发性原始细胞白血病(Fulminating blast cell leu-kemia)或暴发性变态(Fulminuting-metamorphosis),为极重型。具发病急骤,  相似文献   

1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发生在多能造血干细胞水平上的恶性骨髓增殖性肿瘤.靶向BCR-ABL融合基因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给CML治疗带来了突破,然而在治疗中仍有耐药现象的产生.笔者就其耐药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s,TK)是一类催化ATPγ-磷酸转移到蛋白质酪氨酸残基上的激酶,能催化多种底物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发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为染色体t(9;22)(q34;q11)易位,产生bcr/ab1融合基因。  相似文献   

17.
1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是以粒系增生为主,同时可伴有红系和巨核系增生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疾病,是最常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CML在国内的发病率为0.36/万,多集中在中年,男女比例为1.6:1。本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为9号染色体长臂(9q34)上的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长臂(22q11)上的BCR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多种恶性血液疾病患者骨髓的血管密度增加并且与疾病进程及预后相关。对血管新生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多集中在血管新生正负调控蛋白分子上。近来通过对几种白血病细胞株的研究,已将注意力集中于血管新生因子在血液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上。为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及疾病进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VEGF-C及其受体表达情况,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转变成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1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30042)唐宗山患者,男性,38岁。1年前脾大,外周血白细胞数增多,骨髓象证实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马利兰2mg/日口服,10天后,白细胞数降低,自行停药服中药治疗。4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