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8例射频消融(RFCA)房室结慢径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电生理影响结果RFCA后房室结正向1:1传导的最短周期延长、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缩短,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无明显改变,不影响房室结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2.
58例射频消融(RFCA)房室结慢径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电生理影响 结果 RFCA后房室结正向1:1传导的最短周期延长、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缩短,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无明显改变,不影响房室结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3.
4.
消融房室结慢径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但AVNRT消融终点标准意见不尽一致.本文分析163例AVNRT的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电生理特征及慢径消融时的心电改变,并对其消融的终点标准、消融方法学及并发症预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射频消融慢径后房室结电生理特性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消融慢径对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①比较34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AH间期、房室结前传及逆传文氏周期、快径路及慢径路前传有效不应期。②根据术后慢径是否消失将34例患者分为:慢径消失组(n=24);慢径改良组(n=10),比较两组间快径及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结果:房室结改良前后文氏周期变化:34例患者在未分组前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文氏周期无明显变化。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慢径消失组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术后较术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径改良组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术后较术前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的缩短与消融后慢径是否残存有关;慢径的消融影响房室结的前向传导。  相似文献   

6.
房室结慢径消融后对快径前传不应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房室结双径路(DAVNP)是形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必须电生理基础,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路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安全、有效的方法.射频消融慢径路后有学者发现快径路前传不应期发生改变,本文对慢径路消融后快径路前传不应期改变,探讨慢径路消融后对快径路前传不应期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DAVNP伴AVNRT患者4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46.77±14.89岁;病史0.6~30年,均有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史.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合并房室结快径经消融者未选入.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慢径对房室结双径路患者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初步探讨房室结双径路是的电生理联系,方法 对39例(男13例,女26例)平均年龄(46.6±16.4)岁的房室结哲返性心动过速患进行房室结慢径消融,观察慢径消融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结果 成功率100%,26例消融后慢径消失(Ⅱ组)13例消融后慢径残存(Ⅱ组),消融前后I组房室结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由(332.5±49.5)ms缩短为(282.5±58.0)ms前传功能不应期由(382.9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共分A、B、C三组,A组35例,典型AVNRT;B组21例,非典型AVNRT;C组16例,伴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的慢快型AVNRT。比较三组消融前后心房递增起搏或心房程序刺激时最大的AH间期(AHmax)、房室结前向有效不应期(ERP)、保持房室1:1传导的最快心房刺激时的刺激信号至QRS波起始(SR)与RR间期比值(SR/RR)。结果消融前后A、B、C三组AHmax和SR/RR均明显减少,A组ERP明显增长;而组间比较,A组AHmax减少幅度比B、C组明显大,P〈0.01。C组患者经冠状静脉窦口处递增起搏或程序刺激均可诱发出AVNRT。B组和C组还要增加从三尖瓣环至冠状静脉窦口的划线消融,可以提高消融成功率。结论伴房室结功能曲线的慢快型AVNRT患者经冠状静脉窦口处递增或程序刺激可提高AVNRT诱发率,除慢径路消融外,增加从三尖瓣环至冠状静脉窦口划线消融可提高消融成功率,AHmax和SR/RR也可作为房室结消融成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导管射频电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行导管射频电消融术100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其心电生理和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中复发10例,复发率为10%。复发病例中7例术后慢径残存,未复发病例中3例慢径残存,慢径残存患者复发率高。未复发病例消融后的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FPERP)较消融前缩短,分别为(277±41)m s和(318±46)m s(P<0.05);而复发病例消融后的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FPERP)较消融前无明显缩短,分别为(298±48)m s和(311±56)m s(P>0.05)。复发病例心内电生理特点复杂多变,多种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多见,未复发病例多为单纯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的电生理基础仍然是房室结双径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与慢径残存及复杂的房室结、慢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射频改良房室结双径路的能量,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初步手术成功率和复发率.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对20例(女14例,男6例),平均年龄(43.4±17.1)岁频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采用射频消融能量从5W低能量开始,无效则按每5W逐渐递增,限定最大能量为30W进行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结果20例患者全部改良成功,平均释放能量5~30W,平均(17.6±7.2)W,术后平均4~30个月随访,无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2个月复发AVNRT,经再次射频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成功.结论采用低能量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功能,疗效满意,对减少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房室结存在快径、右侧后延伸(经典慢径)和左侧后延伸(另一条慢径)和折返环路,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行分型,并根据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结果验证以上分型,同时分析此分型在指导房室结慢径消融中的意义.方法 812例入院进行射频消融AVNRT患者,常规行程序心房和心室电刺激和心内标测.根据AVNRT的类型分别采用消融房室结前传慢径和/或逆传慢径的方法治疗AVNRT.结果采用目前常用的AVNRT的分型方法,812例AVNRT患者中,慢快型659例(81%)、慢慢型81例(10%)、快慢型72例(9%).所有812例AVNRT患者均消融或改良房室结慢径成功.按AVNRT可能的6种折返环路分型,慢快型649例(80%)、左侧变异慢快型10例(1%)、快慢型和变异快慢型57例(7%)、左侧变异快慢型15例(2%)、慢慢型81例(10%).结论按房室结快径、右侧后延伸和左侧后延伸可能形成的6条折返环路,对AVNRT进行分型,符合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结果.此分型对理解AVNRT的折返机制和指导房室结慢径消融治疗AVNRT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改良慢径致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采用下位法消融改良慢径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VNRT消融成功率100%(52/52),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三度AVB)包括一过性与永久性发生率为9.62%(5/52)。其中永久性三度AVB5.77%(3/52),一过性三度AVB 3.85%(2/52)。结论:消融改良慢径治疗AVNRT,成功率高,痛苦小,主要并发症是三度AVB,寻找有效靶点,缩短消融时间以及识别三度AVB前特征心电改变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术中快径有效不应期(FPERP)改变的生理现象进行探讨。方法对26例冷冻消融治疗AVNRT患者行术前、有效靶点冷冻消融术中及术后电生理检查,记录FPERP及AH间期的改变。结果 26例AVNRT患者冷冻消融均成功阻断慢径。共35处有效靶点消融术中可见FPERP较术前暂时性延长(386.29±67.65msvs330.29±71.80ms,P0.05),术后立即恢复(301.14±73.24msvs330.29±71.80ms,P0.05),同时AH间期术后较术前无改变(83.80±12.24msvs77.77±12.52ms,P0.2)。结论 AVNRT冷冻消融慢径术中FPERP暂时性延长,停止消融即刻恢复。  相似文献   

14.
对 3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患者行慢径消融术时 ,采用多角度 X线投照 ,并分别测定冠状窦口至希氏束的距离、心房程序刺激时最长的慢径传导时间 (AHmax)和诱发心动过速时的 AH间期 (AHtach) ,分别计算 Koch三角大小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右前斜 30°+足位 2 0°时 Koch三角最大 ,有明显差异 ;AHmax和 AHtach组间亦有显著差异 ,二者与 Koch三角大小均有较高的相关性 (P<0 .0 0 1)。提示 Koch三角大小有明显差异 ,AHmax和 AHtach与 Koch三角大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终点与临床疗效关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2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接受慢径消融治疗,评价A型终点(阻断慢径且不再诱发AVNRT)、B型终点(保留慢径前传但不再诱发AVNRT和心房回波)和C型终点(保贸慢径且能诱发1~3个心房回波)对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及与AVNRT复发的关系。结果:(1)消融后77.4%(48例);17.7%(11例)和4.8%(3例)的病人分别达A、B和C型终点;(2)消融后A型终点病人的房室  相似文献   

16.
报告12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行慢径改良的疗效,其中10例为射频消融、2例为手术切割,均获成功。手术切割房室结周慢径传导与选择冠状窦口到希氏束之间的中下1/2 ̄1/3部位消融疗效相同,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术后水肿造成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机会高于射频消融,因此只适合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疾患需手术治疗和射频消融无效的难治性AVNRT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射频改良房室结双径路的能量,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初步手术成功率和复发率。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对20例(女14例,男6例),平均年龄(43.4±17.1)岁频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采用射频消融能量从5W低能量开始,无效则按每5W逐渐递增,限定最大能量为30W进行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结果:20例患者全部改良成功,平均释放能量5~30W,平均(17.6±7.2)W,术后平均4~30个月随访,无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2个月复发AVNRT,经再次射频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成功。结论:采用低能量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功能,疗效满意,对减少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有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和比较应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老年人和青年人房室结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仅患有慢 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分为两组 ,老年组 (≥ 6 0岁 ) 36例和青年组(14~ 4 5岁 ) 4 0例 ,均为行慢径消融术成功病例 ,对比消融前后和两组间的房室结功能参数 ,分析和比较这两组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电生理特点的异同。结果 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两组病例消融后较消融前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及最长A2 H2 间期均缩短 ,而老年组的心动过速周长、消融前后窦性心率周长及消融后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均较青年组延长。结论 老年人的房室结前传电生理特性较青年人为差 ,而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慢径有效消融后 ,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不受年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为射频消融的经典适应证。射频导管消融术已被公认为根治 AVNRT的首选方法 ,成功率达 96 .1%~98.8%。1  AVNRT的电生理特点目前 ,有关房室结的解剖结构、组织学形态以及 AVNRT的折返环路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 ,房室交界区存在解剖上或功能上的两条 (偶有多条 )径路 ,即 α径路 (慢径路 )和 β径路 (快径路 ) ,前者不应期短 ,传导速度慢 ;后者不应期较长 ,传导速度较快。组织学上发现快径路为前上组结周纤维 ,位于Koch三角的顶部 ,邻近房室结致密区 ;慢径路为后下…  相似文献   

20.
设计一种新的射频消融方法(选择性消融逆传快径)对25例反复发作的典型房这地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行消融治疗。经股静脉插入1~2根大头电极至Koch氏三角区,于旁His束心室起搏下寻找逆传A最早的靶点,靶点图上不能有或仅有极小H波,大头电极用力压向靶点出现:(1)VA分离或HA间期延长,说明逆传快径已机械刺激所阻断,立即放电15~25W,持续30~90s;(2)AH间期延长,说明前传快快径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