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仰俯卧位对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仰俯卧位对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文应用美国 Bicore CP- 1 0 0新生儿肺功能仪分别检测 30例健康早产儿 (胎龄 34 .5± 0 .3周 ;体重 1 90 5± 5 2 g)仰俯卧位时肺功能。结果 俯卧位潮气量 ( 5 .4± 0 .2 ml/kg)明显高于仰卧位 ( 4.7± 0 .2 ml/kg,P<0 .0 1 ) ;俯卧位气道阻力 ( 4.5± 0 .4k Pa/L.sec)明显低于仰卧位 ( 5 .7± 0 .5 k Pa/L.sec,P<0 .0 1 ) ;俯卧位动态肺顺应性 ( 2 5 .4± 1 .2 ml/k Pa· kg)明显高于仰卧位 ( 1 7.9± 0 .8ml/k Pa· kg,P<0 .0 1 )。仰俯卧位时健康早产儿的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时间常数及呼吸功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俯卧位可改善健康早产儿潮气量和动态肺顺应性 ,降低气道阻力 ,提示俯卧位是改善早产儿肺功能的适宜体位  相似文献   

2.
仰俯卧位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仰、俯卧位对足月新生儿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寻求足月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合理体位。方法 应用美国BicoreCP 10 0新生儿肺功能仪分别检测 3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仰、俯卧位时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通气量、气道阻力、动态肺顺应性和呼吸功。结果 俯卧位呼吸频率和气道阻力明显低于仰卧位 [(4 4 .3±9.2bpm min)vs (4 8.0± 10 .6bpm min) ;(15 3.1± 5 0 .4 )cmH2 O (L .sec)vs (2 11.9± 6 3.1)cmH2 O (L .sec)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俯卧位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动态肺顺应性和呼吸功明显高于仰卧位 [(2 .2 9±0 .4 6ml kg)vs (1.6 5± 0 .5 0ml kg) ;(0 .0 95± 0 .0 2 4 )L (min .kg)vs (0 .0 75± 0 .0 2 2 )L (min .kg) ;(0 .6 2 1±0 .2 14 )ml (cmH2 O .kg)vs (0 .389± 0 .115 )ml (cmH2 O .kg) ;(8.9± 3.5 )gm (cm .kg)vs (5 .9± 2 .7)gm (cm .kg)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俯卧位可改善新生儿肺炎患儿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和动态肺顺应性 ,降低呼吸频率和气道阻力 ,提示俯卧位是改善新生儿肺炎患儿肺功能的适宜体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7年(A组82例)和2008-2010年(B组82例)出生体重≤1800 g、无先天畸形、住院2周以上、存活出院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出生时一般情况、肠内外营养摄入、体格增长及血生化指标.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早产儿应用氨基酸、脂肪乳剂更早[氨基酸:(1.8±0.4)天比(2.1±0.9)天,脂肪乳:(2.2±0.6)天比(2.6±1.6)天],起始剂量更高[氨基酸:(1.4±0.5)g/(kg·d)比(0.8±0.3)g/(kg·d),脂肪乳:(0.9±0.2)g/(kg·d)比(0.6±0.3)g/(kg·d)],且开奶时间早(1天比2天),肠内热卡达到100 kcal/(kg·d)的日龄更早(20天比25天),第7天摄入奶量明显增多(45 ml/天比22 ml/天),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率明显增加(56.1%比40.0%),肠外营养时间缩短(24天比27天),体重和身长增长速度更快[体重:(22.6±3.3)g/(kg·d)比(18.6±4.4)g/(kg·d),身长:(1.1±0.6)cm/周比(0.8±0.4)cm/周],出院时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降低(58.5%比72.0%),住院时间缩短(30天比35天),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氮、血磷水平明显增高[白蛋白:(34.2±2.8) g/L比(31.8±2.9)g/L,前白蛋白:(112.0±25.0)mg/L比(89.0±19.0)mg/L,尿素氮:(4.1±2.1)mmol/L比(3.3±1.8)mmol/L,血磷:(2.0±0.5) mmol/L比(1.8±0.5)mmol/L],总胆汁酸和碱性磷酸酶明显降低[总胆汁酸:(25.1±19.7)μmol/L比(38.6±25.2)μmol/L,碱性磷酸酶:(315.4±120.0)U/L比(471.1±202.3)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更积极的营养支持策略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减少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剖宫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研究剖宫产儿与阴道分娩儿肺功能的差异。为足月新生儿早期肺功能提供参考数值。方法研究对象:剖宫产儿144例,阴道分娩儿116例;采用潮气呼吸法测定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小时内、第1224小时内(第1天)、第3天、第5天的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各项指标。主要参数为:每分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kg),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TPEF),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VPEF),达峰容积比(VPEF/VE),潮气呼吸呼气峰流速(PTEF),25%,50%或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TEF50%,TEF75%)。结果在1h内剖宫产组潮气量较自然分娩组小,每分通气量较小(P<0·05),达峰时间比和达峰容积比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而呼吸频率、吸呼比、达峰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3、5d剖宫产组较自然分娩组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中:第1h组呼吸频率较第1天组增快,潮气量较第1天组缩小,而每分通气量较第1天组增大。而吸呼比、达峰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组与第3天组、第3天组与第5天组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儿1h内存在较阴道分娩儿更明显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大气道的阻塞。这一改变在12h内可以自限。潮气呼吸肺功能可作为新生儿呼吸监护重要的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5.
Wang Y  Lu ZJ  Lu GP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7):514-519
目的 观察采用肺复张策略(RM)联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儿童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有效性及可耐受性,探索在ALI患儿中建立合理的机械通气模式.方法 前瞻性观察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15例ALI患儿,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所制定,给予小潮气量联合RM的通气方式.实施RM时采用持续肺膨胀(SI)法,每8小时进行1次,共5 d.于入组的第1天,第3天,第5天记录当天第1次RM后的血气指标、呼吸机参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入组1周内复查胸片,随访患儿的上机时间及预后..结果 第1、3、5天复张前的PaO2/FiO2(P/F)比值分别为243.8 mm Hg(1 mm Hg=0.133 kPa)、281.8 mm Hg及309.9 mm Hg,复张后1 h的P/F比值相应为300.5 mm Hg、333.4 mm Hg及363.7 mm Hg,较复张前有显著上升(P<0.01);入组第1、3、5天复张前的呼吸动态顺应性(Cdyn)分别为0.762 ml/(cm H2O·kg)(1 cm H2O=0.098 kPa)、0.835ml/(cm H2O·kg)及0.928 ml/(cm H2O·kg),整体也呈逐渐递增表现(P<0.05);复张后患儿的心率及血压有轻度波动,但均能于复张后15 min恢复至复张前水平,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RM后患儿胸片表现的好转率为93.3%,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0.15±4.3)d,死亡率为13.3%.结论 RM联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可以改善ALI患儿的氧合功能并提高其肺顺应性,患儿的耐受性良好,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红霉素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健平  刘义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1):920-923
目的探讨不同的红霉素给药方案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分析红霉素有效性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36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予红霉素5mg/(kg·次),qd;B组,予红霉素5mg/(kg·次),q12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红霉素血药浓度。结果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红霉素用药第1天的血药浓度均低于第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为1.91±0.85μg/mlvs.3.36±2.26μg/ml;B组2.07±0.81vs.2.98±1.27μg/ml,P均<0.01)。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出生体重、血药浓度等16个因素与红霉素有效性均无关(P>0.05)。结论不同的红霉素给药方案均有一定疗效,红霉素给药第1天的血药浓度低于第5天,不同给药方案与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7.
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正确评价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 (GH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GHD 5 7例 ,予国产rhGH 0 .1U/(kg·d) ,疗程 6个月。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 结果 身高由 (12 0 .5±15 .9)cm增至 (12 6 .9± 14 .1)cm ,生长速率由 (2 .2± 1.2 )cm/年增至 (12 .8± 2 .7)cm/年 ,身高落后SD值由 (-5 .0± 2 .8)减至 (- 4 .0± 2 .3)。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由 (48.2± 18.8) μg/L增至 (12 0 .2± 6 2 .4 ) μg/L。血清碱性磷酸酶由 (14 9.8± 6 0 .4 )U/L增至 (2 0 9.2± 71.3)U/L ,男性睾丸体积由 (4.5± 1.7)ml增至 (5 .3± 0 .8)ml。骨龄由 (5 .5± 3.1)年增至 (5 .9± 3.0 )年 ,体质量无明显变化。 18例出现亚临床甲减。结论 国产rhGH是治疗GHD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薇  王军 《新生儿科杂志》1999,14(5):201-202,200
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 IVIG) 40 0~ 6 0 0 mg/( kg·次 ) ,首次用药后三天重复一次 ,配合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 2 0例 ,治疗后患儿 Ig G及其亚类迅速提高 ,峰值为 Ig G:1 3.1 6± 1 .72 g/L,Ig G:6 .93± 2 .79g/L,Ig G2 :3.1 6± 1 .72 g/L,Ig G3:0 .5 9± 0 .2 9g/L,Ig G4:0 .42±0 .0 4g/L。治疗后 1 0天 ,IVIG组患儿的 Ig G及亚类均高于对照组 ,即抗生素与血浆组 ,尤以早产儿显著。Ig G组病死率 1 4.3% ,对照组死率 83.3% ,经统计学处理 u=2 .493,P<0 .0 5 ,有显著差别 ,且交叉感染率、体温稳定时间 ,两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23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住院期问的生长速度及营养支持情况,研究影响其生长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不同地区10所三甲医院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早产儿生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238例符合条件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胎龄为(30.9±1.9)周,出生体重(1313±129)g.生后第1周~第6周平均体重生长速率分别为-7.2、14.2、13.6、13.7、14.2、14.8 g/(kg·d).肠内、外营养开始平均时间分别为(3.4±2,3)d和(3.1±1.7)d,总热卡达120 kcal/(kg·d)平均时间为(21.3±11.6)d,喂养奶量达150 ml/(kg·d)平均时间为(23.4±10.8)d.恢复出生体重后平均生长速率为(13.8±3.5)g/(kg·d),平均住院时间(39.8±13.9)d.出生时小于胎龄者较适于胎龄者恢复出生体重后的平均生长速率快[14.4 vs 13.2 g/(kg·d),t=2.703,P<0.05].结论 平均生长速率较快组[≥15 g/(kg·d)]与较慢组[<15g/(kg·d)]相比,出生胎龄差异无显著性,但出生体重低、接受肠内肠外营养早.大多数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住院期间不能达到正常胎儿在官内的生长速率.更积极的肠内肠外营养,可能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的早期牛长.  相似文献   

10.
《临床儿科杂志》2004,22(6):416-416
、是非题(共20分) 1.火2.丫3 .K 4.火5.火6.只7.丫8.丫9.丫1().丫 二、填充题(共2()分) 1.自然对比 2.离子型非离子型 3.在经过短时一间疗程静脉给药川介1床稳定或改善后改口服,L1服的抗牛素可以是与静脉相同的药物, 也可为同一族或抗菌谱相似的另一种药物 4.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耐力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5.3一4个)J6个月 6.()一4周1一4)14一6月68月8 12月 7.经周围静脉输人经中心静脉输人 8 .2一39/( kg·d) 1 .5一2.()g/( kg·d) 9.吸、呼气均为主动性潮气量近于共至小于夕L腔虽瞬间和分钟通气量大 1().Fi():Pa()2(或S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时呼吸力学指标的范围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Bi-core-CP 100呼吸功能监测仪测定32例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时在CPAP模式、脱机拔管前及拔管后20min等条件下的呼吸力学指标范围,根据拔管48 h内是否重新插管分为撤机成功组与失败组。结果成功组的呼吸力学范围为:Rawmean(93.7±14.3)cmH2O/(L.s)、Crs(0.65±0.09)ml/(cmH2O.kg)、WOBp(1 589±133.2)g.cm/(min.kg);失败组为:Rawmean(98.6±15.5)cmH2O/(L.s)、Crs(0.57±0.08)ml/(cmH2O.kg)、WOBp(1 782±148.6)g.cm/(min.kg)。Crs与WOBp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撤机后拔管前两组平均WOBp为(1 846±179.1)g.cm/(min.kg),Crs为(0.624±0.11)ml/(cmH2O.kg)。脱机成功率为81.25%。结论呼吸力学的检测对新生儿呼吸机的撤离有指导作用,特别是呼吸系统顺应性和呼吸功的检测更具有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部分液体通气对急性肺损伤幼猪心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部分液体通气对急性肺损伤幼猪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12只上海小白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治疗组(n=6).内毒素60 μg/kg静脉维持诱导肺损伤.治疗组成模后予高氟化碳(C10F18)10 ml/kg灌入气管.于基础状态,成模时,成模后1、2、4 h分别行血气分析、记录心率、血压、呼吸、肺动态顺应性、气道阻力、脉搏轮廓心输出量、全身血管阻力.结果 两组动物成模时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脉搏轮廓心输出量均明显下降,各参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 h后对照组氧合指数193.8±47.5,肺动态顺应性(0.8±1.7) ml/(cm H2O·kg),4 h后心输出量(2.1±0.7) L/min;治疗组2 h后氧合指数为261.5±25.8,肺动态顺应性(1.2±0.7) ml/(cm H2O·kg),4 h后心输出量(3.1±0.2) L/min,较对照组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部分液体通气可明显改善肺损伤动物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Wang C  Han LY  Zhang LJ  Wang DH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0):771-775
目的 探讨生后早期积极的营养支持对住院期间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胎龄大于28周出生体重1000 g至2000 g、生后12 h内转入我院NICU、住院时间2周以上、无明显畸形且存活出院的早产儿,其中A组(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出生)81例,B组(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出生)79例.比较营养摄入、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及体重Z评分和血生化营养指标的差异.结果 B组生后第3、7天氨基酸用量明显高于A组[2.00(2.00,2.50) g/kg比1.50(1.50,2.00) g/kg,3.00(2.00,3.00) g/kg比2.00(1.80,2.60) g/kg,P均<0.001].B组第3天奶量和总热卡摄入明显高于A组[9.41(2.66,18.74) ml/kg比14.47(4.23,30.77) ml/kg,P<0.05,(64.87±16.04) kcal/kg比(55.62±17.68) kcal/kg,P=0.001].两组第1周后总热卡摄入相似.B组母乳强化剂使用率较前升高(62.8%比14.3%,P<0.005).无论是出生体重1000~1499 g的早产儿,还是出生体重1500~2000 g的早产儿,B组生长速率均更快[(20.6±3.4)g/( kg·d)比(15.4±3.2)g/( kg·d),(20.3±9.1)g/(kg·d)比(14.3±4.9) g/(kg·d),P均<0.001].A组生长迟缓的比例出院时较出生时增加(65.4%比40.7%,P<0.05),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出生体重Z评分相似,而B组出院体重Z评分明显高于A组[(-1.24±0.79)比(-1.54±0.84),P<0.05].出生时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生后2周和出院前B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 早产儿生后早期营养措施的改善有效促进了早产儿住院期间的生长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治疗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PICU收治的4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机械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A组)和传统通气组(B组).A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模式,潮气量6~7 ml/kg,吸气峰压≤30 cm H2O(1 cm H2O=0.133 kPa),应用相对较高的呼气末正压(PEEP),调节吸人氧分数(FiO2)及PEEP以维持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90%.B组采用传统通气模式,潮气量8~12 ml/kg,PEEP 2~6 cm H2O,调节FiO2以维持SpO2高于90%.观察2组潮气量、PEEP、动脉血气、病死率及入PICU 28 d内自主呼吸天数.结果 A组潮气量(7.09±1.66)ml/kg,PEEP(7.15±2.08)cm H2O;B组潮气量(9.82±2.31)ml/kg,PEEP(5.40±1.84)cm H2O;A组潮气量较B组显著降低(P=0.001),PEEP较B组显著升高(P=0.021).A组病死率30.3%,自主呼吸天数(10.88±8.84)d;B组病死率60.0%,自主呼吸天数(8.40±10.86)d;两组在病死率与自主呼吸天数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可能优于传统通气模式,但确定结论尚需进一步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ECMO救治新生儿心脏术后严重低心排的成功经验.方法 2007年7月18日我们对一例患先天性大动脉转位(TGA)合并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2.8 kg出生6 d的新生儿,进行了大动脉调转术(arteries switch)、ASD修补、PDA结扎术,畸形矫正后出现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低血压[<39/30 mm Hg(1 mm Hg=0.133 kPa)]、高乳酸血症(Lac 8.8 mmol/L)、高左房压(LAP>20 mm Hg)、血性痰、少尿[<1 ml/(kg·h)],由于转流时间较长(263 min)且难以脱离体外循环,常规治疗无效后接V-A ECMO进行心肺辅助.结果 经87h ECMO辅助后,左心功能明显恢复,患儿顺利脱离ECMO,ECMO第1天LVEF 20%,第2天34%,第3天43%;ECMO第1天CKMB 41 μ/L,第2天恢复正常.脱离ECMO后,在较高浓度血管活性药支持下[肾上腺素0.2 μg/(kg·min),多巴胺/多巴酚丁胺8 μg/(kg·min),米力农0.56 μg/(kg·min)],循环基本稳定.ECMO撤离后第4天,关闭胸部切口.ECMO撤离后第22天,撤离呼吸机,术后30 d撤离血管活性药.术后58 d康复出院.出院时心肺、肝肾功能正常,神志清醒,四肢肌张力和运动正常.整个病程中多次头颅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脑出血、梗死等病灶.ECMO并发症:(1)肺出血;(2)伤口出血和心包填塞;(3)溶血;(4)高胆红素血症.结论 ECMO对抢救新生儿心脏术后严重心功能不全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不同剂量脂肪乳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8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分为干预组38例、对照组30例,两组新生儿均在生后12~24 h内给予中/长链脂肪乳(LCT/MCT)、氨基酸、葡萄糖等治疗,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和微量喂养。干预组新生儿输注中/长链脂肪乳从2.0 g/(kg.d)始,以0.5 g/(kg.d)递增,逐渐增至3.0 g/(kg.d);对照组中长链脂肪乳从0.5 g/(kg.d)始,以0.5 g/(kg.d)递增,逐渐增至3.0 g/(kg.d)。监测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增长情况,检测比较两组新生儿入院时以及治疗7 d时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血糖等指标。结果干预组新生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为(4.52±0.92)d,短于对照组的(6.50±2.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恢复出生体质量后体质量增长为(28.73±2.52)g/d,高于对照组的(17.63±2.25)g/d,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治疗前以及治疗第7天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最高值为(201.39±16.31)μmol/L,低于对照组的(220.40±15.3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达到胆红素最高值的日龄为(3.65±1.12)d,也小于对照组的(4.73±1.17)d,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量应用中/长链脂肪乳有利于改善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早期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剖宫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研究剖宫产儿与阴道分娩儿肺功能的差异。为足月新生儿早期肺功能提供参考数值。方法 研究对象:剖宫产儿144例,阴道分娩儿116例;采用潮气呼吸法测定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小时内、第12—24小时内(第1天)、第3天、第5天的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各项指标。主要参数为:每分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kg),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TPEF),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VPEF),达峰容积比(VPEF/VE),潮气呼吸呼气峰流速(PTEF),25%,50%或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TEF50%,TEF75%)。结果 在1h内剖宫产组潮气量较自然分娩组小,每分通气量较小(P〈0.05),达峰时间比和达峰客积比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而呼吸频率、吸呼比、达峰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3、5d剖宫产组较自然分娩组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中:第1h组呼吸频率较第1天组增快,潮气量较第1天组缩小,而每分通气量较第1天组增大。而吸呼比、达峰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组与第3天组、第3天组与第5天组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儿1h内存在较阴道分娩儿更明显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大气道的阻塞。这一改变在12h内可以自限。潮气呼吸肺功能可作为新生儿呼吸监护重要的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18.
阿米卡星为临床常用的抗生素 ,由于其有耳、肾毒性 ,因此正确地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及文献介绍的用法有多种 ,肌肉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 :1 .成人0 .1~ 0 .2 g/次 ,2 /d;儿童 4~ 8mg/( kg· d) ,分 1~ 2次。2 .成人 0 .2~ 0 .4g/次 ,1 /d;儿童 4~ 8mg/( kg·次 ) ,1 /d。 3 .成人或儿童 7.5 mg/( kg·次 ) ,2 /d,≤ 1 .5 g/d。 4.成人或儿童 1 5 mg/( kg·次 ) ,1 /d,≤ 1 .5 g/d。 5 .儿童 1 5~ 2 0 mg/( kg·d) ,分 2~ 3次。这些用法中 ,有些值得商榷 ,理由如下 :国家卫生部编制的《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1 ]中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母乳瘦素对新生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顺产的健康产妇及其新生儿各120名,根据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纯配方奶喂养组,测定分娩时脐血及产后第3、28天新生儿血清和母乳瘦素水平,测量新生儿出生时、生后28天体重和身长,并计算Ponderal指数(PI),比较各组瘦素变化及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各组新生儿血清瘦素水平出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纯配方奶组低于纯母乳组[(1.7±1.2)μg/L比(2.6±1.4)μg/L,P<0.05],第28天纯配方奶组低于纯母乳组和混合喂养组[(2.3±1.1)μg/L比(3.2±1.3)μg/L、(2.9±1.4)μg/L,P均<0.05].新生儿出生时各组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纯配方奶组高于纯母乳组和混合喂养组[(2.9±0.3)g/cm3比(2.7±0.2)g/cm3、(2.8±0.3)g/cm3,P均<0.05].产妇母乳瘦素水平第3天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混合组低于纯母乳组[(11.7±3.8)μg/L比(13.5±4.6)μg/L,P<0.05].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影响新生儿瘦素水平,并进而影响新生儿期体格发育,母乳瘦素是新生儿瘦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兔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入内毒素复制兔感染性休克模型,达到休克标准后随机分成3组:多巴胺组、多巴酚丁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每组各8只.每组均按20 ml/(kg·h)输注生理盐水进行容量复苏,同时分别持续静脉滴注多巴胺5μg/(kg·min)、多巴酚丁胺5 μg/(kg·min)和去甲肾上腺素1μg/(kg·min).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脏指数和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指数,每10分钟测定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1次,每小时进行动静脉血气分析并测定动脉血乳酸.结果 静脉注射内毒素后,3组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及肠系膜血流量指数均明显下降,但P(g-a)CO2明显增加,氧输送能力下降,动脉血乳酸升高.分组干预2 h后,去甲肾上腺素组的平均动脉压为(70±3)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高于多巴胺组[(66±4)mm Hg]和多巴酚丁胺组[(65±4)mm Hg],差异有显著性(P<0.05);去甲肾上腺素组的肠系膜血流量指数[(18.7±2.9)ml/(kg·min)]亦明显高于多巴胺组[(16.2±1.6 ml/(kg·min)]和多巴酚丁胺组[(15.8±1.9)ml/(kg·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去甲肾上腺素组P(g-a)CO2[(30±6)mm Hg]较多巴酚丁胺组[(23±5)mm Hg]明显降低(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兔进行容量复苏时,去甲肾上腺素对胃肠灌注的改善较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