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既表明机体受到了乙肝病毒(HBV)的感染,我国属乙肝病毒高感染地区,感染率平均为57.6%,其感染主要来自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的经血传播。一旦感染,其表面抗原阳性阴转率极低,并可终生携带。据2002年卫生部统计,我国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携带率为10.34%,大约有1.2~1.4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在我国,乙肝是法定传染病第四位,疾病死亡病因的第七位。2008年4月21日卫生部公布,全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5~14岁人群为2.42%。1 5~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高,达8.57%。为了掌握本地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固安县疾控中心(原卫  相似文献   

2.
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兰姣 《医学文选》2003,22(3):390-392
我国为乙肝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 ,尽管乙肝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由于乙肝病毒肝炎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传播途径 ,导致部分婴儿的预防措施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乙肝病毒感染仍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性问题。我国的乙肝病毒( HBV)携带者多数是儿童期感染 ,而婴幼儿的乙型肝炎传播主要发生在母婴传播[1] ,占慢性感染者的30 %~ 5 0 % [2 ]。而慢性 HBV感染以后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 ,还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相关。因此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控制 HBV流行具有重要意义。1 乙肝的母婴传播途径1 .1 产时传播 分娩期感染 HBV是母…  相似文献   

3.
乙肝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后的一种主要肝外病变,常是乙肝病毒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起免疫性炎症。1971年Combes等首次报道乙肝病毒感染引起肾病以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乙肝标志物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体后,血中可出现大量的乙肝病毒颗粒。目前主要用血清学方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乙肝标志物判断HBV感染患者,HBV抗原、抗体的血清学标志与临床关系较为复杂,必须对几项指标同时分析,方能有助于临床判断,但检测HBV-DNA是直接反应乙肝病毒存在、活动性复制及具有传染性的可靠指标。我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乙肝标  相似文献   

5.
陆生 《肝博士》2012,(6):58-58
乙肝的致病原是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抵抗力极强,在60℃的条件下都难以将其杀灭,在100℃的高温下能存活7~8分钟左右。在各种类型的肝炎中,乙肝病毒潜伏期最长,在4~22周之间。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健全,免疫系统被激活后识别乙肝病毒,攻击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并清除之,这就导致了急性乙肝。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激活,但处于低下状态,机体对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反复攻击,但是又不能完全清除之,导致肝组织慢性炎症反复发作,这就是慢性乙肝。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耐受状态,不能识别乙肝病毒,因此不攻击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乙肝患者的肝细胞损伤主要不是乙肝病毒直接造成的,而是机体对HBV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所导致的。细胞与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在抗HBV感染中起着核心作用。另一方面要想获得稳定持久的抗病毒作用必然要同时提高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本文就慢性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用药方案对乙肝大三阳孕产妇发生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乙肝大三阳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接受治疗的情况将其分为A组孕产妇、B组孕产妇和对照组孕产妇,每组各50例患者。为A组孕产妇采用肌肉注射HBIG 200U的干预方案,为B组孕产妇采用肌肉注射HBIG 400U的干预方案。对照组孕产妇因各种原因未使用HBIG进行治疗。在3组孕产妇分娩7个月后观察其血清HBsAg和HBV-DNA的指数,并对3组孕产妇发生宫内乙肝病毒感染的几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A组孕产妇中有8例孕产妇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其血清HBsAg和/或HBV-DNA持续呈阳性,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几率为16.0%;有6例孕产妇乳汁中HBV-DNA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12.0.%。在B组孕产妇中有6例孕产妇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感染率为12.0%;有6例孕产妇乳汁中HBV-DNA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12.0%。在对照组孕产妇中有19例孕产妇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感染率为38.0%;有16例孕产妇乳汁中HBV-DNA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32.0%。A组孕产妇与B组孕产妇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几率及其乳汁中HBV-DNA的阳性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产妇、B组孕产妇与对照组孕产妇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几率及其乳汁中HBV-DNA的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有的孕产妇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妊娠并发症。结论:为乙肝大三阳孕产妇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宫内传播,为其采取不同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干预方案取得的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当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引起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尤其是激活补体,通过对补体途径与旁路途径的激活来中和病毒,阻碍乙肝病毒对肝细胞的粘附和穿透,以保护机体。本文观察了6种不同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患者血清中补体C3、C4,备...  相似文献   

9.
徐振华 《中外医疗》2009,28(5):117-117
所谓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指的是乙肝病毒经胎盘、分娩、哺乳以及产后母亲与婴儿密切的生活接触等途径由母亲传播给婴儿,引起婴儿感染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中国HBV感染的重要途径。如何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探索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有效的综合措施,成为目前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我院自2004年对在我院孕检并分娩的携带HBV的孕产妇实施了多种措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及其抗体(HBsAg、HBsAb)、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抗体(HBeAg、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5项指标是判断乙肝病毒(HBV)感染和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以及肌体对HBV的免疫力、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的实验室乙肝检测指标。目前临床常用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其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但由于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试验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极易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为此我们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可疑结果采用双试剂复检,用以判断是少见模式还是操作误差,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李玉娟  杨丽 《中外医疗》2010,29(8):162-162
目的探讨乙肝六项检测中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的特殊模式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门诊和住院患者乙型肝炎分析检测。结果5637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乙肝病毒检测中,约有645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其血清中有24例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同时阳性。645例中E抗原(HBeAg)阳性的202例,E抗体(HBeAb)阳性的有259例,核心抗体(HBcAb)阳性629例。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同时存在阳性可出现在乙肝病毒感染的不同亚型患者的血清中。结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即使表面抗体同时存在,也要临床密切定期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及其抗体(HBsAg、HBsAb)、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抗体(HBeAg、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5项指标是判断乙肝病毒(HBV)感染和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以及肌体对HBV的免疫力、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若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说明其感染了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后,患者在发病前的2-8周内就可在其血清中查出乙肝表面抗原。在临床上,80%~85%的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者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14.
卫梅征  王改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439-4440
目的:了解幼儿园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幼儿园儿童乙肝表面抗原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高。结论:提高家长对乙肝疫苗接种感染性的认识;扩大预防接种的宣传力度;规范医护人员对乙肝疫苗接种的程序和要求,减少乙肝病毒感染,提高儿童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乙肝的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的形成除与感染方式、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外,主要还取决于感染者的免疫状态。当人被乙肝病毒感染后,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状态下,人体中会产生中和抗体,可将病毒清除干净;当人的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就不能产生足量有效的抗体去清除血液中的乙肝病毒,致使乙肝病毒在宿主肝细胞和血液中长期持续存在。这部分人群的转归可分为如下几种:★平均每年约有3%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可自然转阴。★在肝功能持续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10%~25%的肝脏无明显的病理损害;75%~90%的肝脏…  相似文献   

16.
关华 《大家健康》2008,(4):18-19
一个人若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说明其感染了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后,患者在发病前的2~8周内就可在其血清中查出乙肝表面抗原。在临床上,80%~85%的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者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其体内的乙肝表面抗原就在出现肝炎症状后的1~4周或转氨酶水平达到高峰后的1~12周内自行消失,  相似文献   

17.
认为乙肝病毒的病因归属可以从杂气致病的范畴去探讨,其致病性质具有湿毒的特点。强调乙肝病毒是否入侵机体和侵入后能否发病均与体质强弱密切相关,其中脾气虚弱在病毒入侵中占有主导地位。指出乙肝病毒所以入侵人体伏而未发,造成乙肝病毒携带状态,是由于脾气虚弱,正气不充,不能有效地驱邪外出而造成的。在此基础上确立燥湿解毒之法,以鲜猪胆汁、白矾、大黄等为主药,制成乙肝转阴片对100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79%,乙肝病毒指标改善的近期疗效是确切的,为乙肝病毒携带的中医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怎样正确理解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ACONL肝两对半血清/血浆检测试剂板采用快速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血浆中的五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D、HBcAb,从而协助临床诊断及判断疾病的预后。如果所有检查项目都是阴性(-),表示从未感染过乙肝病毒。若是检查项目中出现了阳性(+),则表示身体已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是究竟是不是乙肝患者,还需仔细分析。乙肝病毒“两对半”阳性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组合形式,每种组合意义也不同,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通过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等综合措施,观察在以流动人口为主的社区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下沙社区的流动人口采取全部人口建档、定期举办卫生宣传、调查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和普及乙肝疫苗接种等措施,消除接种盲区,提高人群乙肝免疫力。结果 2001~2004年连续4年的体检筛查干预后,其社区人群乙肝病毒感染有所下降,从24.4%下降到5.8%。结论 经健康教育、卫生防病、疫苗接种等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以流动人口为主的社区人群乙肝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乙肝病毒(HB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我院96例住院合并乙肝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乙肝病毒(HBV)的感染年龄分布以30~49岁为最多,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别HBV感染模式以抗HBS(+)和抗HBe(+)多见(31.25%),其次是小三阳(27.08%)。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是乙肝的高风险人群,应完善隔离制度,加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