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命个体动力学说。方法:提出生命个体动力学说,并从现代物理学和中医学两方面进行论证。结果:引用物理学概念,从个体能量的角度出发,分析整个生命过程,形成了生命个体动力学说。分析中医阴阳概念的含义,对能量、质量的本质作深层次的剖析,发现中医学具有动力学说相同的内涵。结论:现代物理学和中医学有许多相通,可相互解释,形成了一种古今理论汇通。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学的全部理论及其临床辨证论治方法都是建立在阴阳相互作用的学说之上的,而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医学的阴阳相互作用学说及其调控方法具有普适性生物医学意义。因此,寻找适合的科学"窗口",在全新的现代科学框架内重新对阴阳学说进行研究,以促进古典的阴阳学说向现代科学理论的转变,不仅对于中医药学向现代科学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而且对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也是有益的。此前,我们已经就阴阳相互作用与生命的混沌运动及其控制的可能关系进行过某些研究。这里,我们讨论阴阳相互作用与逻辑斯谛映像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并经久不衰,在于其防治疾病的有效性。中医的的理论思维都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维,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如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都很好地融入中医的原创思维中。中医药工作者应在继承优良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诠释之,从而达到新的认识,创建出新的理论为现代临床服务,这样也许对中医能有科学性的认识,从而使得中医踏上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作为思维方法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认为这三种古代哲学思想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促使中医学形成了同源性思维和相互联系的观点 ,构建了表达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5.
内科理论研究包括中医学的基本规律和各家学说的研究,既有基础理论,也含应用理论,其实践价值也并不仅限于内科,而对整个中医理论体系来说,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主要进展如下:一、阴阳学说40年来,对阴阳学说的研究主要在于整理阐发和揭示本质。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引入中医学以后又与中医学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成为中医学本体论的重要内容。当代对阴阳学说的研究主要从三方面展开:一是从元科学的角度,据历史、哲学、文化学等认识,探  相似文献   

6.
体验哲学作为认知科学的第二代分水岭,强调心智的具身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中医阴阳理论具身认知不离《素问·著至教论篇》天文、地理、人事的范围,也可称之为医道发展的"天地人"隐喻认知模式,按照此模式对中医阴阳学说重新进行解构,发现日月、四时、水火、山、男女、守使、门、容器等隐喻是中医阴阳学说内涵的最基本隐喻,从侧面反映出阴阳学说的形成是"天地人"隐喻认知的产物。基于此种模式可以发现阴阳学说的同一内容可以源于多种不同的具身经验,阴阳学说中某些内容的矛盾可能由于隐喻种类的不同,阴阳可以称之为"纲纪""根本"等属性很可能源自始源喻属性的传递。  相似文献   

7.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中医从事医疗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基本思想,又作为重要的理论工具,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各个方面。近现代以来,众多医家学者围绕阴阳学说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查阅了近十年来国内关于中医阴阳学说研究的部分文献,从阴阳起源及历史沿革、史学和哲学的角度、数理和生命科学的角度和中医经络、臧象、五运六气、养生等角度对阴阳学说进行了简单综述,以期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试用系统科学理论解读阴阳五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客观协同控制论是在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研究阴阳五行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用主客观协同控制论更容易解读阴阳五行的科学内涵。阴阳五行有完善的系统观和科学的时空观。辨别阴阳属性是在运用整个宇宙的最基本矛盾关系来解决每一个具体的问题。五行学说是唯一的一个从宏观上研究循环运动的理论。阴阳五行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一旦进入现代科学研究的领域,它带给人类社会的必将是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许广里教授运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中医理论,结合相应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形成了"质点思维"方法指导临床辨证施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通过梳理许广里教授的学术观点以期为针刺疗法的传承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中医从事医疗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基本思想,又作为重要的理论工具,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各个方面。近现代以来,众多医家学者围绕阴阳学说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查阅了近十年来国内关于中医阴阳学说研究的部分文献,从阴阳起源及历史沿革、史学和哲学的角度、数理和生命科学的角度和q-医经络、臧象、五运六气、养生等角度对阴阳学说进行了简单综述,以期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阴阳五行”是中医学形成的理论基础,也是阻碍中医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实际上,“阴阳”已被广泛采纳用于描述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正、负反馈调节机制;而基于“五行”的脏腑理论或许也能够用科学语言解释——如果把中医“五脏”看成是五种生命最基本、最原始功能的代称,而“五行”描述了这些原始功能的特性和相互关系,或许能够缩小中医脏腑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之间的距离。不仅如此,“阴阳五行”理论有可能帮助科研者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推进现代医学研究朝着宏观、整体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依据阴阳理论,宇宙万物具有对称性,即世界的"对偶统一"特点。本文谨从心火、肾水之间的相互关系,浅谈仲景医学体系的对偶统一,藉以说明其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同时也希望为仲景医学体系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和科学思想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阴阳五行理论采用“整体观念”和“辩证”的思维模式阐述疾病的发病机理。通过采用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和西医现代技术相结合对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观点不但在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有共同点,且通过中医理论指导创造性思维可进一步揭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统计学的三型理论及其在生物医学科研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Hu LP  Liu HG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7):1936-1940
目的从学术角度指出误用和滥用统计学问题产生的症结,并创造性地提出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前述问题的“统计学的三型理论”,即问题的“表现型”、“原型”和“标准型”。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明前述提及的“三型理论”是合理应用统计学的要领,而且,通过实例说明“三型”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用“三型理论”去解释和分析生物医学科研中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问题,可以帮助人们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清其本质。结果通过研究发现:有些问题的“三型”之间是彼此相同的,有些问题的原型就是标准型,然而,还有些问题的“三型”是彼此不同的。特别是在某些多因素实验研究中,研究者犯了“对照不全”的错误,导致与其“原型”对应的“标准型”根本不存在,这是一个需要引入“拆分”的思想和方法方可解决的问题。结论一旦弄清了每个具体问题的“三型”,合理进行实验设计与正确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处理特定的实验资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统计学的三型理论”,可以帮助人们在运用统计学的过程中不犯统计学错误或至少会大大降低误用统计学的机会,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物医学科研的质量、水平和速度;可以提高统计学教材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生物医学统计学的学科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阴阳是对立统一的思维法则,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二阴二阳和三阴三阳同样根植于阴阳,来自于同一生命本源—气。二阴二阳是根据"一分为二"在阴阳的基础上分出的四象,适合于诠释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应用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而三阴三阳,则是根据"一分为三"演化出来的对阴阳更加精细的量化,更适合于诠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符合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需要。无论"一分为二"还是"一分为三",都只是一种量化阴阳的方式,构建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以阐述人体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阴阳的二分和三分要在理论和实践中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指导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阴阳"根本上的对立统一属性是永远不变的,以不变求万变,方是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16.
《内经》中存在着多种学术流派,其学派划分方法目前有两种,即以《内经》中的医家名称为纲和以各专题中的不同学说为纲划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不足之处。以阴阳、五行为纲来探讨《内经》中的医学流派应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天人相应论的思想基础为中国古代的元气论,天人相应的物质基础在于天人一气。气又分阴阳、应五行,因此天人相应是天人阴阳相应,通过同气相求而实现的,即人身之阴阳与天地之阴阳存在着相互支持、响应和加强的关系;天人五行相通,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为天人关系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工具。观察法和取象类比法作为古人最基本的认知方法,为天人相应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讨论了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构建。其构建的理由主要是现行脏腑气血阴阳理论体系存在问题较多 ,某些藏象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脱节以及藏象理论创新发展的需要 ;其构建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历代文献的有关论述 ,尤其是《内经》的脏腑藏精、精化为气等理论以及临床上脏腑精气阴阳病证的客观存在 ;其构建的理论支撑主要有结构与功能结合的藏象理论、藏动相合的精气理论以及古代哲学气分阴阳思维对藏象理论的渗透等。同时 ,讨论了脏腑精气阴阳的生理学体系和病理学体系的框架结构 ,以及在构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某些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The Yinyang concept and the Wuxing concept are two basic concepts of Chinese philosophy,as well a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When I started studying TCM in Shanghai 30 years ago,I met the Yinyang concept and the Wuxing concept in every book and every lesson.And there is one question that bothers me:Are the Yinyang concept and the Wuxing concept really of equal rank,linguistically,socially,philosophically,medically? My feeling is that many Westerners as well as many Chinese share the impression:most of the Yinyang concept seems logical and convincing;the Wuxing concept (at least concerning its claim to explain the whole universe,and especially its medical implications) seems illogical,far-fetched,unconvincing.However,a mere impression is not sufficient to judge both concepts fairly.We have to ask:Where does this impression come from?Why does the Yinyang concept seem logical,and the Wuxing concept not? Moreover,we have to consider several basic aspects:  相似文献   

20.
噬菌体治疗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震雯  岳启安  田凤丽 《医学综述》2007,13(16):1256-1258
近几十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的致病菌耐药性问题,已经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细菌耐药性加剧使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进入"后抗生素时代"。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抗生素已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噬菌体制剂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也倍受人们关注。研究证明,噬菌体制剂具有许多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如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确实可在治疗中发挥其强大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