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蓉 《海南医学》2006,17(9):153-153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以椎-基底动脉硬化、颈椎退行性变以及血粘度增高等为病理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与头位及体位变化有关的眩晕.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笔者近年来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本病54例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脑部后循环缺血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集中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就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解剖生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手段、治疗方法、预防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张晓彬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0):2666-2667
葛根性甘,味辛平,入脾胃经,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举清阳.据〈谢海洲用药心悟〉[1]中陈述,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为总黄酮和葛根素,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阻力等,而且葛根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15种之多.我们基层医院经常遇到眩晕患者,多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笔者在认真辨证后加用葛根,每每可以收到良效.  相似文献   

5.
6.
冯亚钟  张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2):1405-1406
目的:观察分析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其中68例(治疗组)应用丁咯地尔2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静点,1次/d,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52例,用5%葡萄糖液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参注射液20ml静点,1次/d,1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优于对照组82.69%,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丁咯地尔是一种良好的微循环改善剂,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5年2月至2006年1月以来,我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偏头痛患者60例中椎-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患者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16岁,平均44岁。病程1~20天。这10例均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脑梗死或癔症等。3例有家族史者,1例因应用硝酸甘油引起的。10例均经ICD(CBS-ⅡXZP经颅多谱勒诊断系统),2Hz探头,经颞窗探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观察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Vm情况,结果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加8例,其他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增加3例,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因受累血管供血范围的不同,可发生中枢、桥脑、延髓或小脑的症状或体征.多呈发作性,短时间者持续数秒钟,长时间反复发作可致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引发中风,属中医"眩晕"、"中风先兆"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一定进展,兹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为主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服用西比灵,对照组用常规治疗。结论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有很好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分型与中医证型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将90例处于发作期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根据TCD检查的血流速度分为流速缓慢组、流速增快组、流速正常组3组,采集每个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总结各组中医证型特点,对各组中医证型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90例患者中风阳上扰证19例(21.11%)、气血亏虚证39例(43.33%)、肝肾阴虚证14例(15.56%)、痰浊上蒙证18例(20.00%),以气血亏虚证和风阳上扰证为主.中医证型分布流速缓慢组、流速增快组、流速正常组3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流速缓慢组与流速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流速缓慢组与流速增快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流速增快组与流速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TCD检查可以帮助识别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中医证型,为中医辨证提供现代医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简称VBI)属祖国医学的“眩晕”、“中风先兆”等范畴,随着我国人口谱和疾病谱的不断改变,患此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VBI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鑫  金梅  王东霞 《中外医疗》2010,29(15):130-130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丁咯地尔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应用丁咯地尔0.1加入生理盐水中静点1d1次,对照组:选用复方丹参20mL加人生理盐水250mL中静点,1d1次。结果用药10d后据临床疗效结果明显看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 1997— 2 0 0 0年 ,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VBIV) 84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依据 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 VBIV诊断标准 ,总结资料完整者 84例 ,其中男性33例 ,女性 5 1例 ;年龄 32~ 71岁 ;病程 3天~ 18年 ;门诊患者 31例 ,住院患者 5 3例。2 治疗方法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基础方 :桃仁 12 g、红花 9g、当归 15 g、生地黄 15 g、白芍 12 g、川芎 2 0 g、桔梗 9g、牛膝12 g、枳壳 6 g、柴胡 9g、葛根 15 g、丹参 2 0 g、甘草 5 g。随证加减 :兼气虚者加黄芪 ,宜重用 30…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西比灵、眩晕停加用定眩汤口服,对照组应用西比灵、眩晕停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椎一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72.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秦展宏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0):149-149
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并与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治疗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压病和颈部肌肉劳损患者时,疗效较满意。提示丹红注射液具有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及降压的作用,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严文伟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0):787-787
自2000年9月~2004年10月,采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AIV),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作对照研究,疗效满意,不易复发,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根据游国雄等提出的VBAIV的诊断标准:①眩晕为自身旋转式视物晃动感;②急性起病,年龄多数在中年以上,符合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③眼底动脉硬化,Ⅱ级和Ⅱ级以上,有或无颈椎病、高血压及糖尿病史;  相似文献   

18.
克林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障碍所致。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缺血发作常见的症状为阵发性眩晕(约占50%),常伴恶心、呕吐,很少出现耳鸣(与美尼动乱综合征不同)。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临床表现为头位及体位变化引起的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笔者从2005—03~2007—06,应用克林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60例,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超声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刘秋成,王景云(山东省泰山慢性病医院)目前超声治疗骨关节、肌肉疾病的报告较多,而应用超声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报道尚不多见,为进一步探讨超声治疗对脑血管疾病的作用。从1990年4月~1995年7月底,我们用超声治疗椎一基底动...  相似文献   

20.
轻微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少见病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几年来观察到的易被忽视的轻微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少见病因7种,简要分析了少见病因易被忽视的原因:病因考虑面窄,对少见病因认识不足,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做的不够。总结了少见病因误诊的经验教训,认为:①当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到某些少见病因的可能性。②有时多种病因同时存在,必须考虑到除常见病因(如动脉硬化症、糖尿病等)外,应考虑:颈交感神经受外伤激惹等使椎动脉痉挛收缩;血液动力学改变;椎动脉扭曲、移位3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