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液式灌肠器在保留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保留灌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使用输液式灌肠器进行保留灌肠,对照组使用简易灌肠器进行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所需时间、灌肠液保留时间、显小时间、灌肠液外溢、插管时疼痛、堵管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灌肠时间、显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灌肠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灌肠液外溢、插管时疼痛、堵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输液式灌肠器可明显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简化了工作程序,避免了灌肠时的外溢和不适,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陈建兰 《护理研究》2012,26(8):764-765
[目的]探讨输液式灌肠器在妇科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妇产科84例清洁灌肠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使用输液式灌肠器进行清洁灌肠,对照组使用搪瓷灌肠器进行清洁灌肠,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病人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效果好,堵管发生率低,病人满意度高.[结论]输液式灌肠器简化了工作程序,避免了灌肠时的不适,从而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朱静  于巧萍  李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574-7574
为了探讨改良灌肠器在妇科肿瘤患者放疗后引起的放射性直肠炎后进行保留灌肠中的应用,对2008—2010年在我科住院接受保留灌肠的患者进行比较,用传统灌肠器比较麻烦,需每日送供应室消毒,如果有多位患者需行保留灌肠时,还需重复使用灌肠器,较不合理。我们结合工作实践自制了改良灌肠器,此法简单方便,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自行设计的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应用于肝性脑病保留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将60例需行保留灌肠的II—III级肝性脑病患者按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保留灌肠;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开放式袋状灌肠器保留灌肠,观察并比较两组在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情况、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患者的耐受性、舒适度及每次灌肠前后静脉血氨浓度。结果两组在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发生率、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患者的耐受性、舒适度及静脉血氨浓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保留灌肠可延长药物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明显减少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灌肠器在精神病患者灌肠通便中的应用.方法 将84例因便秘灌肠的患者按灌肠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用开塞露或灌肠筒按常规纳肛通便法,观察组采用的是改良灌肠器灌肠通便法,比较两组排便效果.结果 观察组42例患者中40例有效,总有效率达95.2%,对照组42例患者中26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应用改良灌肠器灌肠法处理精神病患者便秘,可充分软化肠道粪便,有助于粪便排出,排便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翠淑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897-898
目的:探讨三通气囊、负压吸引式一次性灌肠器在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需术前清洁灌肠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20例采用改良式一次性灌肠器灌肠,对照组120例采用传统的灌肠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肠道清洁度、清洁肠道所用时间及患者的依从性。结果:两组不良反应、肠道清洁满意度、清洁肠道所用时间及患者依从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后的灌肠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肠道清洁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改良灌肠器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改良灌肠器在精神病患者灌肠通便中的应用效果,对2004~2007年在我科住院接受灌肠通便解除便秘的患者进行比较,患者都是单纯便秘,一般用20-100 ml灌肠液即可,用灌肠筒比较麻烦,而开塞露多次插入肛门对肛门刺激大,且灌肠筒或开塞露灌肠通便法灌入少量液体时,患者已不能接受,灌肠液经常外流,排便效果较差,并造成床单污染.我们结合工作实践自制了改良灌肠器,此法可充分软化肠道粪便,有助于粪便排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罗伟香  刘亮英  李益芬 《现代护理》2007,13(18):1743-1745
目的评价自行设计滴液式灌肠器的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滴液式灌肠器,将60例需行保留灌肠的Ⅱ级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滴液式灌肠器灌肠;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开放式袋状灌肠器灌肠,比较2组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前后血氨浓度、药液外溢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分别为(9.0±2.5)(、42.6±3.7)min,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灌肠前血氨浓度分别为(105.2±15.4)、(103.6±14.3)μmol/L,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灌肠后血氨浓度分别为(59.5±10.1)(、94.7±8.8)μmol/L,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发生率分为0、73.3%,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3.3%、7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滴液式灌肠器保留灌肠可延长药物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明显减少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许晓红  梅瑰  唐浪娟  张小娟 《全科护理》2021,19(25):3523-3526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制作的马蹄形防喷溅灌肠器在肝性脑病病人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63例肝性脑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病人均进行保留灌肠操作,试验组使用自行研制的马蹄形防喷溅灌肠器,对照组使用传统灌肠器.观察两组病人灌肠后静脉血氨浓度、肝功能下降程度,床单位污染、医务人员衣裤污染情况,病人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病人灌肠后血氨浓度、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床单位污染、医务人员衣裤污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操作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马蹄形防喷溅灌肠器应用于肝性脑病病人保留灌肠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灌肠液利用率,减少灌肠液的浪费,从而加快病人康复进程,同时有效避免灌肠过程中及拔除肛管后污染床单位及医务人员衣裤的发生,提高病人及护理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自行设计滴液式灌肠器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滴液式灌肠器,将60例需行保留灌肠的Ⅱ级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滴液式灌肠器灌肠;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开放式袋状灌肠器灌肠,比较2组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前后血氨浓度、药液外溢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分别为(9.0±2.5)、(42.6±3.7)min,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灌肠前血氨浓度分别为(105.2±15.4)、(103.6±14.3)μmol/L,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灌肠后血氨浓度分别为(59.5±10.1)、(94.7±8.8)μmol/L,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发生率分为0、73.3%,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3.3%、7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滴液式灌肠器保留灌肠可延长药物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明显减少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传统的灌肠用物主要是灌肠器、肛管等,其缺点是灌肠器、肛管较粗、较硬,为小儿行灌肠插入时易刺激直肠、引起患儿不适,灌肠后较易引起排便反射,影响灌肠效果,重新灌肠又给患儿带来新的痛苦,我们改用一次性头皮针胶管代替灌肠器、肛管灌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灌肠是临床常见操作,操作时需备齐所用物品并放置在治疗车上,护士推车进入病室,将已配好灌肠液的灌肠器挂至床旁输液架上。此过程操作不便容易将液体洒出;输液架高度相对固定,影响灌肠正常压力与流速。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设计制作了升降式灌肠架安装在治疗车上。2008年3月以来应用于620余例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压缩式保留灌肠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保留灌肠除用于治疗肠道内感染外,还作为治疗妇科盆腔炎、男性前列腺炎等疾患的辅助手段。目前临床上进行保留灌肠时大多使用一次性灌肠袋,而这种袋状的灌肠器存在着使用固定、患者自己难以控制灌注速度、不易保温、无过滤设施、一次性使用成本高等缺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研制了一种压缩式保留灌肠器,经临床应用3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次性灌肠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性灌肠器的临床应用孙燕宁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是结肠病变常规检查方法之一。灌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以往使用的传统灌肠器有诸多不便,尤其对老年人及肛门括约肌松弛的病人,常常得不到良好的灌肠效果,反而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污染环境。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防逆流留置针在肾脏内科的使用效果。方法以使用留置针的患者653例,按患者入组的先后编码,单号入A组,双号入B组,A组使用普通留置针(24G),B组使用防逆流留置针(24G)。分析两组采血成功例数、留管时间、静脉炎的发生率、持续用药组的冲管次数,比较两者的应用效果。结果普通留置针采血的成功率明显优于防逆流留置针,在平均留管天数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在持续用药时冲管次数方面,防逆流留置针明显少于普通留置针数。结论在非持续用药患者尤其是穿刺时需同时采血的患者可优先选择普通留置针,对于需要维持用药的患者推荐首选使用防逆流留置针。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传统的灌肠用物主要是灌肠器、肛管等,其缺点是灌肠器、肛管较粗、较硬,为小儿行灌肠插入时易刺激直肠、引起患儿不适,灌肠后较易引起排便反射,影响灌肠效果,重新灌肠又给患儿带来新的痛苦,我们改用一次性头皮针胶管代替灌肠器、肛管灌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灌肠是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临床上普遍使用的灌肠器是搪瓷筒、橡皮管、碳素肛管组成,上述各部分均为不透明,灌肠时不能直观液体流量,无法有效地控制流速;肛管质地较硬不易插入,给患者带来不适,污染率相对增高,也给护理工作造成诸多不便。我科自2001~2003年,通过对灌肠器的改进,并应用于患者1136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常用方法是使用灌肠器经肛管给药。灌肠治疗前要求病人排便后取左侧卧位,屈曲双下肢,但因治疗前操作复杂,而延长治疗时间,治疗中速度过快而影响疗效。为此,设计了灌肠输液器代替一次性灌肠器,2005年9月-2006年11月,为40例慢性结肠炎病人行西药肛滴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程国涛  袁劲松 《华西医学》2012,(10):1498-1500
目的比较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与简易空气灌肠器对小儿肠套叠的整复效果,探讨更有效安全的空气灌肠设备。方法2002年11月-2011年11月对确诊的425例小儿肠套叠应用空气灌肠整复,其中198例采用简易空气灌肠器整复,227例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进行空气灌肠整复,并对不同病程时间、套叠部位与两种空气灌肠设备整复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例患儿采用简易空气灌肠器整复成功率为71.2%,227例患儿采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的方式整复成功率为83.3%,后者成功率明显高于前者(P〈0.005),尤其是病程时间在24h内,套叠部位位于升结肠或横结肠的后者整复成功率更高(P〈0.05)。结论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比简易空气灌肠器更有效、安全。脉冲式空气灌肠能减轻套叠部位的痉挛与水肿,提高肠套叠的整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3d或更长时间1次,无规律性,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灌肠是解除病人便秘的有效治疗措施,也是临床常用的一项基本护理操作。为提高其疗效,减轻病人痛苦,我们对灌肠器进行了改良,用吸痰管连接输液器代替一次性灌肠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