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由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及免疫异常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及外周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1]。A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可能和造血干细胞的内在缺陷、造血微环境的异常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而AA患者的骨髓间充质  相似文献   

2.
查阅相关文献,概述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微环境、造血干/祖细胞、免疫功能、基因水平的影响。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周期长且容易复发,而间充质干细胞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对免疫系统进行多项调节,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模型鼠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输入体外增殖培养的BALB/c小鼠骨髓MSC,作为MSC组,15只;用未治疗的AA模型小鼠作为第一对照组(模型组),15只;正常BALB/c小鼠作为第二对照组(正常组),10只。把MSC输注到实验组小鼠体内,分别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率、血常规、骨髓形态学变化等各项指标。结果模型组小鼠,3只于第2周内死亡,7只于第3周内死亡,2只于第4周内死亡,28d存活率20.0%;MSC组,4只于第3周内死亡,28d存活率73.3%,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小鼠模型组与MSC组在8d时外周血象明显下降,14d时模型组外周血象仍明显降低,而MSC组开始回升,至28d血象基本恢复正常。骨髓行形态学检查显示模型组骨髓增生明显减低,有核细胞数明显减少,由大量脂肪细胞填充骨髓,而MSC组骨髓增生活跃,脂肪细胞较少。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存活率,改善骨髓造血功能,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临床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1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初步观察.结果 11例患者输注BMSC治疗前后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明显减低、CD4/CD8比值上升、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上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输血间隔时间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肾功能指标(尿素氮及肌酐)以及感染次数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注BMSC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外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对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2、IFN-γ、IL-17、IL-6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从脐带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分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和共培养组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17和IL-6的水平.结果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CD29、CD44、CD105、HLA-I.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上清中IL-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IFN-γ水平有所下降(P〉0.05),IL-17水平和IL-6水平明显上升(P〈0.0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上清中IL-2和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IL-17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IL-6水平明显上升(P〈0.01).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明显可抑制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2、IFN-γ,其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可升高IL-6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从脐带中分离和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探讨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原代贴壁法培养人脐带MSCs,将小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MSCs输注组进行实验。经静脉输注免疫介导方法建立再障模型小鼠,分别于3、7、14、21、28 d观察其外周血象指标变化和骨髓组织形态;ELISA检测造血负调控因子(IFN-γ)的水平,计数骨髓造血干细胞集落生成单位。结果:原代培养中脐带组织块直接贴壁后8~10 d,边缘爬出长梭形MSCs,随传代培养呈平行、漩涡状生长;再障小鼠经MSCs输注治疗后外周血象明显增高,IFN-γ水平下降(P0.01);治疗组骨髓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脐带来源的MSCs对再障模型小鼠骨髓可发挥造血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报告1例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治疗重型再障患者的疗效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移植后患者造血功能恢复迅速,仅有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无明显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研究[1]表明,扩增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和造血干细胞(HSC)共移植可以促进HSC的植入,降低潜在移植失败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邓姝  项静静  胡致平  沈建平  曾宇晴 《浙江医学》2018,40(24):2628-2632,2646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过Notch信号通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影响,探讨VEGF与Notch信号通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AA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骨髓MSC,VEGF干预后分别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仪检测MSC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分别采用Westernblot、qRT-PCR法检测MSCVEGF与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基因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MSC内皮分化能力。结果CCK-8法检测显示,VEGF的干预可明显上调AA患者MSC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VEGF通过阻断S期细胞促进AA患者MSC的增殖,抑制其凋亡。Westernblot、qRT-PCR法检测显示,AA患者MSCVEGF与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受抑制,VEGF的干预可促进MSC的Notch信号通路传导。免疫荧光法检测提示,AA患者MSC内皮分化能力弱于正常MSC。结论VEGF或可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控AA患者MSC,从而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对正常CD4-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和分离15例AA患者和10例正常人BM-MSCs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结合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MSCs的形态和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诱导BM-MSCs成骨和成脂,综合进行BM-MSCs鉴定。BM-MSCs与免疫磁珠负集的外周血CD4-细胞共培养观察其对CD4-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倒置显微镜和BrdU方法分析CD4-细胞的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CD4-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正常人和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呈长梭形,辐射状或旋涡状贴壁生长;诱导后均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均表达CD105、CD73、CD90、CD29、CD44、CD49e、CD166、CD13和HLA-ABC,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患者BM-MSCs抑制CD4-细胞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减弱(P<0.05)。同时,AA患者BM-MSCs抑制CD4-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调节CD4-细胞免疫功能方面存在缺陷,可能进一步加重骨髓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内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探讨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方法:临床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1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初步观察。 结果:观察11例临床输注BMSC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11例患者输注BMSC治疗前后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明显减低、CD4/CD8比值上升、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上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输血间隔天数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肾功能指标(尿素氮及肌酐)以及感染次数的变化,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MSC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有效且安全,因此输注BMSC用于再障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前景。 结论: 输注BMSC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联合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haplo-HSC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7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收治的27例SAA患者进行UC-MSCs联合haplo-HSCT治疗的资料,观察移植后细胞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干细胞全部植入成功,无MSC回输不良事件发生.白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2(8~ 21)d及14(10~26)d;Ⅱ~Ⅳ度和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40.7%和22.2%,cGVHD发生率为50.0%,广泛性仅为15.4%;2年OS为76.3%.结论 UC-MSCs联合haplo-HSCT对无全相合亲缘或无关供者的SAA患者疗效可行有效,可作为SAA患者挽救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severe aplastic anemia-Ⅰ,SAA-Ⅰ)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1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并进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移植物选用G-CSF动员的外周血加骨髓干细胞混合移植方案,同时加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第三方细胞.预处理采用兔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环磷酰胺方案+福达拉滨,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霉酚酸酯+CD25单克隆单抗.结果 14例全部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平均时间10.7 d,血小板>20×109/L平均时间13.3 d.7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其中Ⅰ~Ⅱ度2例,Ⅲ~Ⅳ度5例,3例出现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联合hUC-MSC的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Ⅰ安全可行,白细胞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亲缘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输注治疗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RSA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UC-MSCs输注联合亲缘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8例RSAA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男10例,女8例,中位年龄15(6~32)岁。所有患者均获得粒系植入,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3(11~23)d, 17例患者血小板植入,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4(12~26)d。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Ⅲ度急性GVHD、慢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38.89%(7/18)、5.56%(1/18)、23.53%(4/17)。中位随访时间32.97(1.60~63.67)个月,18例患者中3例死亡,15例生存,移植后3 a总生存率为(83.3±8.8)%。结论 UC-MSCs联合Haplo-HSCT治疗RSAA的效果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在联合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型相合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8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HUC-MSC联合HLA单倍型相合移植治疗,观察移植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重建供者造血,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和血小板大于20×109/L的恢复中位时间分别为12.1 d和15.2 d.8例患者均出现粒细胞缺乏症伴感染,1例(12.5%)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予甲泼尼松龙和布地奈德后治疗控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例,无1 例发生肝静脉闭塞病(VOD).结论 HUC-MSC联合HLA单倍型相合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安全有效,可加快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enchymal stem cell,MSC)向成骨及成脂肪细胞分化潜能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介导法进行再障造模,Babl/c小鼠经60Co射线亚致死剂量照射后,自尾静脉输入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建立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造模15天后进行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并检测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数量变化,观察模型小鼠骨髓病理改变;茜素红和油红O分别检测模型小鼠MSC钙结节数和脂肪细胞形成率。[结果]再障模型小鼠CFU-F数明显减少;骨髓病理切片显示,造血组织减少,并脂肪化;再障小鼠MSC钙结节数量减少,脂肪细胞分化率显著增加。[结论]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MSC成骨潜能减弱,成脂潜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黄梓伦 《广东医学》2001,22(12):1105-1107
再生障碍性贫血(AA)在发展中国家较常见,病程冗长。重型AA(SAA)和非常重型AA(VSAA)治疗困难,病死率高。SAA定义:下述4项中有3项,持续3周以上: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 ×109/L,网织红细胞<10×109/L,骨髓(BM)活检造血组织<80%。VSAA定义:中性粒细胞<0.2× 109/L,其余同 SAA[1]。对SAA的治疗,除了症状治疗,刺激BM造血等基本治疗外,治疗总的原则是通过干细胞移植取代BM中脂肪细胞;通过免疫抑制剂治疗(IS)终止淋巴细胞的攻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叶绿素铜钠对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建立免疫介导再障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模型对照(M)、叶绿素铜钠小剂量(X)、叶绿素铜钠中剂量(Z)、叶绿素铜钠高剂量(G)、环孢菌素对照组(Cs)每组6只,15天后观察血常规,并取其骨髓行MSCS培养,比较F0MSCS、F1MSCS、F2MSCS、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钙结节计数。结果 Z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大于M组,M组小鼠的外周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明显小于其余5组。F2MSCS显微镜见各组长梭形的MSCS细胞比F0MSCS、F1MSCS的更加铺开而饱满。F3MSCS诱导后,各组均可以见到成骨细胞,M组钙结节计数明显小于其余5组。结论叶绿素铜钠能明显促进免疫介导再障小鼠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许多肝脏疾病都可造成肝脏功能紊乱,最终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肝移植虽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主要手段,但受到供肝缺乏,手术损伤,免疫排斥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一定限制.调查显示,2005年需要肝移植的患者中仅约1/3的患者最终得到移植[1].因此,如何对损伤肝脏进行修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干细胞为基础的细胞治疗已成为肝脏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