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黎芳 《北京中医药》2013,(12):933-934
目的观察朱琏针灸兴奋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临床疗效、C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朱琏针灸兴奋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确切,并能促进肢体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头电针配合卒中单元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头电针配合卒中单元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都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头电针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I和NIHSS评分都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优(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明显效果,加用头电针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环跳、承扶穴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伸肌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实验组采用电针环跳、承扶穴法治疗,常规组采用临床常用针刺法治疗。两组治疗时间都为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实验组与常规组的痉挛程度疗效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都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P<0.05),且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环跳、承扶穴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伸肌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泡洗治疗中风病恢复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99例中风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中药泡洗,21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评定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和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NRS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泡洗对中风病恢复期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卒中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2组患者同时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5d、治疗30d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简化Fugl—Meyer评价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15d后2组上肢Ashworth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d后2组Ashworth评分比较则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15、30d后2组下肢Ashworth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30d后治疗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可有效地缓解中风偏瘫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以及疗效与时程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33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5组,最后符合方案125例,其中A组27例,予电针治疗;B组23例,予电针配合铺棉灸治疗;C组24例,予电针配合火针治疗;D组20例,予电针配合叩刺拔罐治疗;E组31例,予盐酸伐昔洛韦、维生素B,口服治疗。10天为1疗程。观察不同时程的带状疱疹综合疗效评分。结果:针灸各组(A、B、C、D组)在治疗前后疗效方面与西药组(E组)相当(P〉0.05);经治疗,5组患者从治疗2次后至治疗10次结束,病情轻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治疗的2~8天,针灸各组(A、B、C、D组)的疗效较西药组(E组)有优势(P〈0.01,P〈0.05);D组相对于B组疗效要好(P〈0.01,P〈0.05),在治疗2、4、6、7天D组疗效优于A组(P〈0.05),在治疗3天D组疗效优于C组(P〈0.05)。结论:在治疗的2-8天带状疱疹患者接受不同的针灸方法治疗均能获益,而且以电针配合叩刺拔罐法较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瘀活络汤结合电针治疗中风恢复期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化瘀活络汤结合电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用中风病临床积分进行评分及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中风病临床积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瘀活络汤结合电针治疗中风恢复期肢体瘫患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耳后拔罐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75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耳后拔罐配合电针(观察组38例)和单纯电针(对照组37例)治疗,观察组在耳后施以火罐闪罐后留罐5min。治疗前后采用House—Brae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级及Nottingham分级系统量化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痊愈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平均有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耳后拔罐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电针,且能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皮针抽提法对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93例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1例)加头皮针抽提法;对照Ⅰ组(31例)加头皮针捻转法;对照Ⅱ组(31例):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前,3组的肢体运动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积分相近,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Ⅰ组肢体运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Ⅱ组(P〈0.01,P〈0.05),ADL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Ⅱ组(P〈0.01,P〈0.05),且治疗组评分值的变化均显著大于对照Ⅰ组(P〈0.05)。结论头皮针抽提法对改善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ADL能力的作用优于头皮针捻转法;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头皮针抽提法能有效提高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贺氏针灸三通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寻找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临床试验原则,将列入统计病例3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1例)和对照组(158例),观察组以贺氏针灸三通法分期采用放血、火针和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我科常规选穴手足十二针法,均每日1次,治疗30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93%,对照组为70.2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急性期入组或恢复期入组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影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贺氏针灸三通法对于中风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取穴,并且提示分期应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对中风病之急性期与恢复期治疗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朱琏针刺兴奋法在不同时点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脑组织中MDA、单氨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 MAO)、NO、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日龄大鼠幼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兴奋法针刺I组、兴奋法针刺II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各10只。兴奋法针刺I组和正常对照组从造模后24 h开始给予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刺激;兴奋法针刺II组从造模第8天开始给予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刺激。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做针刺处理。各组于造模后第21天处死,检测脑组织中MDA、MAO、NO及GSH-PX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兴奋法针刺I组MDA[(3.4±0.87)nmol/mg比(5.50±1.58)nmol/mg]水平降低(P<0.05);兴奋法针刺II组NO[(12.43±3.47)μmol/mg比(17.10±5.82)μmol/mg]水平降低(P<0.05);兴奋法针刺 I 组及兴奋法针刺 II 组 MAO[(32.12±11.15)U/mg、(31.01±9.92)U/mg 比(40.90±11.02)U/mg]水平降低(P<0.05);GSH-PX[(2.61±1.20)U/mg、(2.61±1.37)U/mg比(1.43±0.49)U/mg]水平升高(P<0.01)。结论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可降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脑组织中MDA、MAO、NO水平,提高GSH-PX水平,促进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的脑组织代谢产物的清除,保护脑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朱琏指针点按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是否产生与针刺治疗同样的循经感传效应。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院针灸康复病区、内科病区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病房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朱琏指针点按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多存在针感,针感明显,有传导,针感持续时间较长,对照组针感出现较少,循经感传现象也极少,两组循经感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朱琏指针点按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能产生与针刺治疗同样的效应,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促进患病器官的气血流通和提高患处的气血含量对于针刺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针灸治疗没有西医学的局限性.方法:以针刺交会穴开始,进行5步对症的时间针刺治疗,然后应用子午流注针法.结果:经过58次对症针刺治疗后,视力由10%上升到70%,并保持稳定.18个月后进行1次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后,1个小时内视力由70%升至90%.结论:眼科医师应为视网膜炎患者提供针刺治疗.应用子午流注针法和有效穴位能够强力补益气血和促进气血流通.子午流注针法对1例弓形体病引起的视网膜炎患者的有效性,显示针刺治疗可成功应用于西药无效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中风后腹泻的疗效,以及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76例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星期后进行腹泻积分和肠黏膜通透性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泻积分、血浆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腹泻积分、血浆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参苓白术散能有效治疗中风后腹泻,并改善肠黏膜通透性。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曾在猫上观察到针刺“人中”、“足三里”等穴并引起加压反应时,伴有后胺,小肠、肾及脾等区域血管阻力的明显增高,骨骼肌和皮肤容量血管明显收缩,并伴有瞬膜,瞳孔,膀胱及小肠等植物性效应器官的反射反应。本实验旨在观察,针刺引起加压反应时,心脏血流动力学是否也发生变化。为了阐明针刺加压反应的本质,本实验仍与阻断颈总动脉血流及刺激隐神经引起的加压反应的效应相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三补三泻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录的218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另外,观察组109例患者采取三补三泻针刺法治疗,而对照组109例采取传统的针刺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O.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采取三补三泻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益肾调督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缺血性中风60例随机分为益肾调督取穴组和普通取穴组各30例,治疗35d。观察针刺前后生存质量测定积分,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针法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别有显著性,两组针法治疗中风均有效。两组针法间比较,益肾调督取穴组优于普通取穴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对中风先兆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对照组采取无针灸的综合疗法,观察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近、远期疗效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是治疗中风先兆症的最佳方法,针灸在综合疗法中作用肯定。  相似文献   

19.
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尿潴留患者120例,随机年均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针刺法。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9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颈四针配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法原则,将76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颈四针配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治疗组(38例)和传统针刺对照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与口服中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针刺传统腧穴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采用中风后吞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针刺颈四针配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总有效率为92%,优于传统针刺组的74%。结论:针刺颈四针配合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