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胸部手术常用切口有胸骨正中切口、左前外切口、左后外切口。胸骨正中切口是心脏外科常用的剖胸切口.该切口感染率低,但严重感染者病情凶险、病程长.死亡率可达46%,我科自2004年9月1日-2006年6月30日对各年龄病人施行各类心脏直视手术543例。除术后死亡无切口感染记录者16例及失访者11例未包括在内外,在实际516例中有23例术后发生胸部切口感染(4.46%)。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对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3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收治的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术后进行切口常规缝合)和观察组51例(采用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缝合)。比较两组出院时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满意度,手术情况、切口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期间切口愈合不良等级、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引流时间、清洁切口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切口愈合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切口常规缝合相比,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缝合可促进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切口愈合,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提高患者切口愈合满意度及降低住院期间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心脏术后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以及对手术清创的引导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诊治的21例心脏外科手术后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患者。21例患者均在术前1周行PET/CT检查。根据PET/CT及CT影像对21例患者的胸骨感染范围、是否存在肋软骨炎及感染肋软骨的位置进行判断,并与术中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评价PET/CT对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定性及定位诊断价值。根据PET/CT结果,引导手术清创,术后随访6~16个月,评价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清创重建手术效果。结果:21例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患者中,20例为胸骨骨髓炎、18例为纵隔感染、9例为肋软骨炎。PET/CT诊断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准确性均为100%。PET/CT对肋软骨炎定位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5.71%、99.74%、96.00%、98.99%、98.81%,其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优于CT(P值分别为0.002、0.008、0.01)。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患者PET/CT引导下1次清创重建术后的治愈率为85.7%。结论:PET/CT对心脏术后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效果显著优于CT,可用于引导手术清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中小切口全胸骨劈开术应用于多数心脏手术策略和实施技巧。方法:总结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02例全胸骨劈开正中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经验,与常规正中切口手术和右侧开胸微创手术的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正中小切口手术将胸骨全切开,但将常规的20 cm切口长度缩小到6~8 cm,胸骨只撑开6 cm,可进行多数心脏手术,取得良好效果,适应证广,且具备微创手术切口小、美观的优点,对胸廓影响小,又具备正中开胸的心脏显露清楚,手术迅速确切,心脏中心插管,手术安全性高,不增加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不需要单肺通气等诸多优势。结论:正中小切口这种微创手术方式,适应证广泛,操作较方便,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陈豫民  李炳  杨皓 《临床医学》2005,25(12):43-44
目的探索显露好、适应面广、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的心脏外科小切口手术方法。方法本组80例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脏病人,均采用小切口胸骨下段Y形劈开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结论小切口胸骨下段Y形劈开,保留了传统胸骨正中切口显露好的优点,同时也避免了胸骨全部锯开后胸骨上窝的止血问题,有利于保持胸骨的完整性及坚固性。心脏跳动下手术,心肌持续供血,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较好的心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措施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20年1月1日~6月30日3547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发生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进一步处理。结果:3547例Ⅰ类切口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89例(98例次),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手术部位、泌尿生殖系统为主。98例次医院感染患者中共检出5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5株,革兰阳性菌20株,真菌2株。院内感染前三位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手术类型、手术次数、切口等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中心静脉插管时间、导尿管插管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均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机使用时间、导尿管插管时间是造成Ⅰ类切口术后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Ⅰ类切口术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较多,需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总结20例心脏术后胸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护理。彻底开放手术切口,拆除缝线,清除切口坏死组织;根据切口处理的TIME原则,为防止切口感染应用含藻酸盐银敷料填塞切口,隔日换药。待创面呈现100%红色肉芽组织,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进行切口换药,直至切口全部愈合。20例患者治疗后切口全部愈合。平均治疗天数31.6天,随访1~12个月无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中小切口全胸骨劈开术应用于多数心脏手术策略和实施技巧。方法:作者总结了个人近两年进行的302例全胸骨劈开正中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经验;同时选取不同手术方式的二尖瓣修复手术进行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的比较。结果:正中小切口这种微创手术方式,将胸骨全切开,但将常规的20cm切口长度缩小到6~8cm,胸骨只撑开6cm,可以进行多数心脏手术,取得良好效果。适应症广泛,具备微创手术的切口小,美观的优点,对胸廓影响小,又具备正中开胸的心脏显露清楚,手术迅速确切,心脏中心插管,手术安全性高,不增加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不需要单肺通气等诸多优势。结论:正中小切口这种微创手术方式,适应症广泛,操作比较方便,尤其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胸骨正中切口感染(sternal wound infection, SWI)是指胸骨正中切口术后引起胸骨、肋骨、肋软骨、胸骨后及纵隔等手术部位的感染。SWI可导致胸骨不愈合、脓毒血症甚至出现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就深部SWI的诊断、分型、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皮肤外科门诊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皮肤外科门诊手术患者930例,共1101个手术伤口,记录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采用自设的门诊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资料。结果 皮肤外科门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6.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部位、糖尿病史、吸烟史、切口长度、拆线时间、术后疼痛、外用抗生素软膏、手术季节是皮肤外科门诊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皮肤外科门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与自身、疾病手术、术后护理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应通过全面的危险因素评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护理宣教,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磨燕明 《当代护士》2014,(10):153-153
胸骨切口感染裂开是心脏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5%,病死率3%以上[1],我科于2013年6月收治1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左房血栓清除术后胸骨感染伤口裂开患者,经过精心及治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术后感染控制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2753例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92%(108/2753),感染发生率与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机、肥胖及糖尿病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8.2%,革兰阳性球菌28.2%,真菌3.6%。检出率较高的五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7.3%)、铜绿假单胞菌(12.7%)、金黄色葡萄球菌(11.8%)、肺炎克雷伯菌(10.0%)以及鲍曼不动杆菌(9.1%)。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喹诺酮类及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较高,但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等仍普遍敏感。葡萄球菌属及肠球菌属细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及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但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及利奈唑烷均敏感。结论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病原学感染监测,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薛茜 《妇幼护理》2022,2(2):327-329
目的 分析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措施的提出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实施剖宫产产妇 1501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存在 300 例手术切口感染产妇,将其归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时间的 300 例剖宫产手术切口未感染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建立切口感染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备皮至手术时间较长、生殖道感染、合并基础病变、胎膜早破、术前未采 取抗生素等方面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病变、切口长度较长、出血量较多、备皮至手术时间较长、术后 血糖水平均为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多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并应制定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胡凯燕 《护士进修杂志》2014,(20):1908-1910
目的 探讨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 150例消化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1 150例患者中,共有70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6.09%。年龄、手术时间、引流管数量、住院时间是消化道手术感染相关因素。结论 消化道手术患者腹部切口处感染原因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引流管数量、住院时间有关,针对切口感染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为防止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自1998年6月-2004年5月,笔者对168例阑尾炎手术切口采用本方法处理,结果无切口感染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疏心内直视手术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383例.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299例,右腋下小切口48例,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36例.选择同期正中切口心脏停跳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小切口不停跳组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纵隔感染及胸骨畸形等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适用于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具有切口隐蔽美观、术后渗血少、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无胸骨畸形、心肌保护效果好、显著缩短体外循环时间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正术后切口感染临床较常见,一般多发生于手术3 d以后,可出现切口红肿、疼痛、灼热,甚至化脓等症状。不但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容易引起医患矛盾。靳立艳等[1]采用中医治疗切口感染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深受启发,采用自拟方清热解毒汤治疗上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60例,并设对照组60例,结果发现,清热解毒汤治疗术后切口感染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探讨和评价两种手术路径的优劣,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该科收治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右腋下小切口组和胸骨正中切口组,对其手术结果及主要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引流量方面,胸骨正中切口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多于右腋下小切口组;胸骨正中切口组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大于右腋下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右腋下小切口矫治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有效,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创伤小,出血少,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的骨性连续性,防止手术后发生鸡胸,美观效果好于胸骨正中切口,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钢丝和胸骨结扎在成人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相关指标并探讨胸骨结扎的优点。方法 随机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行正中切口心脏手术的患者163例,其中结扎带组(n=61)和钢丝组(n=102)。比较两组的固定胸骨时间、镇痛剂的使用、不同时间段术后疼痛模拟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 结扎带组的胸骨固定时间为14.9(13.9,16.2)min,钢丝组的胸骨固定时间为22.1(20.2,24.0)min,结扎带组胸骨固定时间显著短于钢丝组(Z=-9.940,P <0.001);术后使用镇痛剂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时间段结扎带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扎带组与钢丝组在表面感染、纵隔感染、骨髓炎、胸骨哆开及清创缝合等术后并发症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钢丝组和结扎带组在ICU停留时间、总治疗费用及患者支付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钢丝相比,使用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172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其中26例发生切口感染,1694例未发生切口感染。阅读相关文献并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职业、饮食等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将收集到的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部位、切口长度、急诊手术都是影响切口感染的风险因素。结论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多种风险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为预防感染的产生,应在术前准备充分,做好评估,改善手术技术,合理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