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后疗效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部肿瘤后的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36例肺癌及肺转移瘤患者.结果:36例患者中肺癌27例、肺转移瘤9例,共42个病灶,单发病灶28例,多发病灶8例.氩氦刀共治疗39次,平均每次治疗1.08个病灶.术中冷冻覆盖范围≥瘤体70%的瘤灶数为38个,总有效率90.5%.冷冻区CT值为负值,术后即时CT扫描CT值下降≥30Hu的瘤灶为32个,瘤细胞有效灭活率为76.2%.氩氦刀冷冻治疗1个月复查CT,CT值下降≥30Hu的瘤灶为31个,瘤细胞有效灭活率为73.8%,瘤灶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按照实体肿瘤评价标准,总有效率92.9%.3例瘤灶体积反而增大,且见新病灶出现.结论:研究肺部肿瘤氩氦刀靶向治疗后CT影像学表现对其疗效的评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CT导向氩氦刀冷冻治疗98例肺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的疗效价值。方法对98例肺癌在CT引导下使用氩氦超导手术系统反复冷冻升温使其肿瘤组织坏死。结果98例患者中冷冻率70%以上,1个月后CT复查肿瘤坏死率达到56%~70%。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是目前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18)F-FDG PET显像观察肺癌氩氦刀治疗后原发灶与转移灶的变化规律,探讨氩氦刀治疗的最佳适用证。方法选择2003年3月至2015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氩氦刀治疗的41例肺癌患者,术前2周内行~(18)F-FDG PET,然后在CT引导下行经皮氩氦刀手术,术后30~60天完成第一次~(18)F-FDG PET复查。结果肿瘤瘤体直径≤3 cm组肿瘤周缘残留比例明显低于瘤体直径3 cm组,病灶完全灭活率显著高于瘤体直径3 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亦无明显淋巴结转移。术前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20个转移淋巴结病灶,17. 5%的淋巴结缩小或活性降低,82. 5%的淋巴结增大或活性增强,且新增7. 5%的转移淋巴结。而术前伴远处转移的病例,氩氦刀治疗后其转移病灶均表现为病变进展。结论氩氦刀治疗肺癌T2期以上患者疗效欠佳,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疗效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原发灶灭活后对转移灶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反而表现出肿瘤活性增强,对于此类患者建议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BACE)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氩氦刀冷冻联合BACE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联合治疗前后影像学动态观察及KPS评分变化的分析,探讨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后复查CT,发现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27例患者(64.3%)肿瘤直径缩小>50%。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8.6%、73.8%、64.3%及57.1%;患者K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高;BACE后,90.5%患者出现发热,61.9%患者出现胸痛、胸闷;氩氦冷冻治疗后,35.7%患者出现轻微胀痛感,33.3%患者出现少量胸腔积液,上述症状均自行消失。结论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联合BACE方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确、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导航氩氦刀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方法对5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MRI导航下准确定位,经皮穿刺进行氩氦刀冷冻治疗。结果 5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MRI导航下完成氩氦刀冷冻治疗,其中35例的病灶完全被冰球覆盖,20例病灶冰球覆盖80%以上,随访冷冻治疗后1个月复查CT增强或MRI增强检查,35例病灶完全坏死:肿瘤100%无强化;20例的病灶部分坏死:肿瘤无强化区≥50%;近期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MRI导航可准确确定靶器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便选定进针角度和深度,定位精确度高,成功率高,使手术过程简化、安全,可实时观察冰球大小,判断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引导经皮氩氦刀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多排螺旋CT引导下,41例肺癌患者接受了氩氦刀治疗。共49例次。手术病灶72个。结果3个月后复查CT,肿瘤直径〈3cm者冰球冷冻有效范围100%,局部肿瘤控制率100%;肿瘤直径3-5cm者冰球平均冷冻有效范围92.3%,局部肿瘤控制率78.1%;肿瘤直径〉5cm者冰球平均冷冻有效范围69.8%,局部肿瘤控制率56.2%;总的局部肿瘤控制率为78.9%。并发症主要有咯血18例(43.9%);气胸6例(14.6%);胸腔积液2例(4.9%);术后发热9例(22.0%)。结论多排螺旋CT引导经皮氩氦刀治疗肺癌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引导监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肾癌的技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肾肿瘤患者27例,采用CT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疗法,对治疗后局部靶病灶变化、术后肾功能变化、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率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27例患者,术后即刻CT扫描显示冰球覆盖率均为100%.术后3个月复查CT示靶病灶密度减低,瘤体不同程度缩小,按实体瘤评价标准,其中完全缓解(CR)23例,部分缓解(PR)2例,病灶稳定(SD)2例,缓解率(CR+PR)为92.6%.术后第3~4天复查肾功能(尿素氮、尿酸和肌酐等),与术前相比均未见明显变化.本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包括皮肤冻伤、感染、穿刺种植转移等)发生,6例子术后1d出现发热(38℃左右),对症治疗后3~5d消退,8例出现局部轻度疼痛,服用止痛药后缓解;2例出现术后出血,应用凝血酶后迅速止血.结论CT引导监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肾肿瘤近期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总结30例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患者的护理。术前2 d嘱患者进行憋气训练,防止患者CT定位扫描时呼吸活动度过大引起穿刺定位偏移;术后做好心理指导,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发热、气胸、咯血等术后并发症。本组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经处理后症状均缓解,远期随访1年,患者肿瘤灭活好,无肿瘤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医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介入治疗科收治的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经验。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术后住院时间为4~18 d,平均(12.6±3.9)d,术中未出现肝破裂、出血、胆漏、皮肤冻伤或穿刺部位感染症状。术后1例患者出现气胸,36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发热,21例患者伴有上腹部疼痛,其中6例患者疼痛剧烈,恶性呕吐13例,寒战8例,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消失,恢复正常。术后1个月随访,CT检查肿瘤出现坏死,肿瘤病灶边缘范围缩小。术后3个月CT复查肿瘤明显缩小。结论: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可有效控制病灶范围,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是手术顺利实施及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肺部肿瘤氩氦刀冷冻治疗后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CT导向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部肿瘤后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疗效和预后评价。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癌及肺转移瘤。结果96例患者中肺癌82例、肺转移瘤14例,共110病灶,单发病灶89例,多发病灶7例。氩氦刀共治疗103次,平均每次治疗1.06个病灶,每次最多治疗2病灶。肿瘤直径最小1.2cm,最大15cm,平均(4.0±2.5)cm。其中瘤灶直径小于2cm的12个,直径在2~4cm之间的51个,直径在4~6cm之间的24个,直径大于6cm的23个。冰球彻底覆盖瘤灶达其边缘外lcm者25例。直径小于4cm的肺内63个肿块显效率100%,直径4~6cm的肺内24个肿块,显效率95.8%,直径大于6cm的23个肺内肿块,显效率69.6%。肺部肿瘤冷冻后CT表现病灶处开始可见逐渐增大的低密度类圆形冷冻区,与非冷冻区有明显的界线。冷冻区中心CT值为负值,术后即刻CT检查病灶CT值平均下降30~50Hu(P<0.001)。随着氩氦刀冷冻治疗后时间延续,大部分肿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01。以直径小于4cm最明显,特别是直径小于2cm病灶,观察3个月后均已消失。个别原体积比较大(本研究>6cm)的肿块反而增大,且见新病灶出现。术后12个月追踪了81病灶,复查CT示:81个被消融肿块完全消失的16个(19.8%);缩小的42个(51.9%);稳定的17个(20.9%);增大的6个(7.4%);总有效率为92.6%。结论研究肺部肿瘤氩氦刀靶向治疗后CT影像学表现对其疗效的评价及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引导监测经皮穿刺适形冷冻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72例,全部行CT引导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术,对治疗后的局部病灶变化、卡氏(KPS)评分、肿瘤标志物下降情况、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本组172例患者,术后即刻CT显示肿瘤最大径在5 cm以下者,冰球覆盖率为100%,>5 cm病灶冰球覆盖率为70%-90%.术后1个月CT示靶病灶密度明显减低,瘤体缩小,按实体瘤评价标准缓解率(CR+PR)为63.9%;6例患者行PET/CT检查,显示消融区病变组织放射性浓聚消失.术后3个月及6个月,CR+PR分别为61.4%和54.5%.术后1周内KPS评分为84.87±10.71,较术前(82.26±11.73)提高.术前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占72.09%(124/172),83.06%(103/124)术后3-6个月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随访6个月至3年,中位生存时间为11.97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41.71%与27.58%.本组患者并发症较少,术中8例出现咯血;术后56例痰中带血丝,36例出现气胸,其中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气体完全吸收,5例出现迟发型气胸并行闭式引流,拔管时间平均为5 d.结论 CT引导监测经皮穿刺适形冷冻治疗肺癌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CT引导微波凝固疗法在肺肿瘤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经肺微波凝固治疗肺肿瘤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CT引导机型SIEMENSSO MATOMACR型CT机 ;微波治疗仪一台 ,以 2 45 0MHz的微波 6 5W辐射 6 0s。对三头同种同体重猪行经皮肺穿实验研究 ,观察CT表现和病理变化。对 2 0例肺肿瘤患者 2 8个病灶CT引导下经皮经肺微波凝固治疗 ,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观察肿瘤大小及坏死情况。结果 动物实验猪肺微波凝固范围约 30 .1mm× 2 0 .1mm。对肺肿瘤患者治疗后随访 ,结果 2 8个病灶治疗后 4个病灶增大 ;8个病灶轻度缩小 <1/ 4,13个病灶明显缩小 <1/ 2 ,3个病灶大部消失 ,有效率 (CR +PR )为 5 7.1%。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治疗周围型肺肿瘤是一种定位准确、高效、微创、安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接受氩氦刀经皮穿刺冷冻配合中药治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分析42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经氩氦刀加中药治疗前和治疗后7d及14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形成率。结果:42例肝癌患者接受治疗后7d和14d,CD3,CD4,CD4/CD8和NK细胞形成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氩氦刀经皮冷冻配合中药治疗肝癌,可以改善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瘤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对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CT引导下瘤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100次。结果:治疗后出现发热41例次,占41%(其中需药物处理的11例次),咯血7例次,占7%(经观察和药物治疗后恢复),气胸5例次,占25%(经吸氧和观察后恢复)。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引导下瘤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术者经验、入路选择及操作技巧与并发症有关,合理选择穿刺路径、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并发症并探讨临床处理。方法58例肺癌患者,年龄37~85岁,肿瘤大小1.5-7cm,全部患者在CT引导下进行肺部肿瘤^125I粒子植入治疗,1-3次/人,植入粒子8-51颗/次。结果本组共进行粒子植入73人次,粒子植入治疗过程中发生气胸、针道渗血、咯血和胸腔出血25人次(34.2%),多种并发症可以同时发生,通过止血治疗、胸腔引流等处理均好转,未发生大咯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3.45%)出现肿瘤针道种植,其中1例对针道种植肿瘤行^125I粒子治疗。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常见并发症为气胸、咯血和胸腔出血,少数病例发生肿瘤针道种植,需要及时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ryoablation combined with molecular target therapy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Thirty-six female patients with NSCLC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gene mutatio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8 patients received the molecular target therapy gefitinib (group I), 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and 18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ryoablation prior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gefitinib (group II). Treatment with gefitinib was continued for 6 months. Compared with group I, the rates of partial regression, stabilization of disease and progression of disease were improved in group II at the end of the 6 months of gefitinib treatment. Moreover, the 1-year survival rate in group I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I. This suggests that cryoabl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gefitinib could improve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肝癌患者经皮穿刺微波消融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对34例肝癌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并配合做好术后护理工作。结果本组患者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4例,稳定(SD)4例,总有效率为88.2%。术后并发症:发热6例、肝区疼痛7例、呕心、呕吐4例、穿刺点伤口感染1例、胸腔积液1例、穿刺部位出血1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效果较好,术后做好患者病情观察与并发症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