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作用,以保证医院科学合理的用血。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临床用血量、用血成分的比例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两年来,我院临床成分用血比例不断增加,成分用血使用率基本接近100%,全血用量明显下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010年11月的0.75%降至2012年9月的0.42%;不合格血标本数及输血申请单数也逐渐减少。结论加强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的管理,及时掌握医院临床用血状况和规律,积极推广成分用血,严格执行用血标准制度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用血措施,对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和保证输血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医院2000~2005年临床用血和成分输血情况.方法 查阅2000年以来河源市中心血站发血记录和查阅病历及临床科室输血反应回报单,统计分析用血量和各种血液成分用量.结果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NHFTR)发生率随着红细胞使用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全血用量逐年减少.全血输注导致的NHFTR发生率为0.28%,总的输血反应率为0.19%.结论 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少,并尽量做到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成分输血比例逐年增多.护理方法也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统计分析笔者医院2009-2011年临床用血情况,加强血库与临床的沟通,提出输血合理化建议,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合理安全用血.方法 利用血库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分析2009-2011年临床用血情况.结果 本院近3年成分输血比例均> 99.990%,临床整体用血合理.结论 严格把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用血,保证用血安全.动员互助献血并开展自体输血,缓解用血紧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柳州市肿瘤医院12年来临床血液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临床用血情况,使血库工作者能更好地对血液资源进行调配与管理,加强科学用血、安全用血,提高输血治疗技术,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全部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临床成分用血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手术用血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非手术用血比例则呈逐年上升。结论安全、合理、科学用血,提倡临床成分输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我市临床用血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我市临床输血现状。方法对我市2000-2008年临床用血总量、全血及成分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用血总量、成分血用量、成分输血比例逐年上升,全血用量明显减少。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血小板、冷沉淀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继续提高临床医生、输血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成分输血内在含量。此外,2008年各级医院临床用血量绝对数增加明显。结论我市临床成分输血情况总体来说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院临床输血管理中输血科的作用,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抽取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临床用血成分比例、输血申请情况以及输血不良事件回报情况等资料,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输血科在加大医院临床输血安全质量管理与控制力度后,与2014年相比,不规范、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与输血申请单明显减少,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概率逐渐下降,且回报率高达100%。结论加强输血科的用血管理,不仅能够有效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与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邱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247-248
目的对综合性医院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的全部临床用血情况记录,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的临床用血资料定义为A组,将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的临床用血资料定义为B组。对两组的成分输血占用血总量的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的成分输血率比A组高很多,而该组的PC和RCC输血量也比A组高很多。结论对综合性医院的用血情况进行客观的调查很统计,可以方便于进一步总结临床用血经验,并对临床未来一段时间的用血趋势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以便于对血液进行相对合理的分配,保证是更多需要用血的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治疗,从而对成分输血进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各级用血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对输血指征掌握、成分血使用的熟悉程度,为加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9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287名临床用血专业人员(临床医生、护士、检验技术人员等)进行临床合理用血问卷调查。结果成分输血的意识普遍被临床医务人员接受。但在临床输血指征的掌握上,不合理用血观念依旧存在。对临床常用血液制剂的认知和对输血适应证的掌握程度,三级医院略好于二级医院,医院输血科检验技术人员好于其他专业人员(P<0.05)。结论医疗机构应充分发挥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开展临床输血相关法规、输血适应证、临床输血前评价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等的培训和监督管理,发挥输血科检验技术人员的输血指导作用,供血机构应积极发挥输血前沿引导作用,协助医院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安全合理输血理论培训,同推进整体医疗用血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住院患者用血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提倡合理使用各种血液成分。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用血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三年来本院成分输血率达到99.5%以上,成分血利用率(RBC类)达到98.9%以上,人均用血量逐年下降。各血液成分占成分血量百分比依次为血浆、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白细胞。结论及时分析、掌握医院成分输血情况,对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安全地使用血液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不合理用血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3):2007-2008
目的:分析临床用血的合理性,更好的推动成分输血。方法:对我院10个主要临床用血科室的用血量及成分输血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显示成分用血比例均在95%以上,血浆输注率超过50%,出现不合理输注。各科室统计显示除胸外科外,成分用血比例均在97%以上,红细胞悬液(CRCs)+新鲜冰冻血浆(FFP)混合输注有4个科室超过50%,血浆输注有5个科室超过50%,出现不合理输注。结论:不合理输血现象在临床科室中普遍存在,以外科系统尤为突出。不合理输注的类型主要有血浆与红细胞搭配输注、输注血浆补充白蛋白等。  相似文献   

11.
余加宏 《淮海医药》2014,(6):550-551
目的了解蚌埠市临床合理用血状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方法随机抽取蚌埠市范围内40家临床医院2011年5月-2012年12月共339临床输血病例,按内科、外科、妇产科及其它科室进行分类,并分别分析临床输注红细胞和血浆的合理性。结果红细胞输注的合理病例为31.5%,相对合理病例为31.5%,不合理为37.0%;不合理红细胞输注病例中内科为4.7%,外科为63.2%,妇产科为18.2%,其它科室为28.6%;血浆输注合理病例仅占24.2%;"搭配血"为67.4%,外科搭配输血占输注血浆病例的39.3%。结论蚌埠市临床医疗机构内科与妇产科对红细胞输血指征的把握较好,而外科对红细胞输血的指征把握则较差。血浆输注存在随意性,合理性较低;"搭配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医务人员(尤其外科)临床输血的理念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100例血液病患者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指导临床合理输血。方法选择郑州市某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经临床相关检查证实为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0例,女50例:年龄10~48岁。所有患者共367例次输血。应用统计软件对100例患者成分输血的输注效果、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注血小板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有效率为71.79%,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1%;输注Ⅷ因子浓缩剂、冷沉淀治疗血友病有效率分别为97.30%、100.00%,无不良反应发生;输注红细胞治疗贫血的有效率为94.9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输注全血治疗贫皿的有效率为65.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输注粒细胞治疗血液病粒细胞减少的有效率为67.8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5%。结论成分输血治疗血液病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低,并且可以分离血液成分,节约血源。  相似文献   

13.
输血与节血     
输血是一种治疗方法,是临床救治患者的替代性治疗手段,传统输血治疗是指异体输血,但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常出现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和血液来源匮乏。血液保护是一种“节血”手段,是现代输血的发展趋势,在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0年60例大量输血患者,分析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各种成分血的使用比例。结果 60例大量输血患者中以输注红细胞悬液最多,占33.7%;血浆占22.4%。结论大量输血患者在各种成分血的用量上有很大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输注不同的血液制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小儿股静脉采血中输液头皮针和注射器的应用效果。方法 160例行股静脉采血的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试验组采用输液头皮针采血,对照组采用注射器直接采血;比较两组穿刺效果。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1.3%,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3.8%。结论采用输液器头皮针采血,能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从全血输血到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医学的标志性的发展。去白细胞输血不仅大大降低了输血的不良反应,同时也满足了补充血容量、补充携氧能力等临床需求;血小板、血浆及凝血因子等的单独应用,不仅提高了血液的利用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其临床适应症的治疗效果。随着基础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推动输血医学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在外伤性脾破裂手术中的临床意义,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外科68例外伤性脾破裂致腹腔内出血量超过600ml的患者,所有回收血液经过抗凝、滤过、清洗、浓缩后回输,并记录回输的血量,观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第2d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6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在输血中检测的意义。方法对1064例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采用微柱凝胶法免疫试验检测。结果 1064例标本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例,阳性率为0.85%,其中男患者阳性3例,阳性率为0.64%,女性患者阳性6例,阳性率1.01%,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不规则抗体Rh系统为7例,MNSs系统1例,自身抗体1例。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是必要的,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因素,并就红细胞输注无效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926份红细胞输注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926份红细胞输注病例共输注红细胞1289次,194次为无效输注,无效输注率达到15.05%;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次输血、多次妊娠、患有2种以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红细胞制品的贮存时间长是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结论红细胞输注无效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掌握红细胞输注适应症,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临床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检出情况,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收治并拟接受输血治疗的2 8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 408例,女性1 438例.所有患者输血前均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筛查结果阳性者再进行抗体鉴定,统计相关结果并分析.结果 2 846例受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者共2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7.77%(221/2 846);其中女性受检者阳性率为10.78%(155/1 438),男性受检者阳性率为4.69%(66/1 408),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86,P<0.001);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或外伤史受检者阳性率为10.68%(173/1 620),无输血史、妊娠史和外伤史受检者阳性率为3.92%(48/1 226),前者阳性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44.58,P<0.001).不同年龄受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221例抗体筛查阳性受检者经抗体鉴定,同种异型抗体为168例,以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和Lewis血型系统为主,分别占比37.6%、22.2%和10.0%;非特异性抗体为53例,以自身抗体为主,占14.0%.结论 患者临床输血前血清中抗体分布存在一定特征,以Rh系统、MNS系统和Lewis系统为主,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有效较少或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疗效和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