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606-3608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15例不同HCV感染患者,对患者的血清或血浆样本实施HCV抗体、HCV-RNA、ALT及AST水平检测,观察不同HCV感染人群的抗HCV抗体指标水平情况。结果无论是否伴有HIV感染,HCV抗体高值组的HCV-RNA阳性率明显高于HCV抗体低值组HCV-RNA阳性率;而HIV阴性的HCV抗体高值组中,HCV慢性感染者的肝脏损伤比例(AST40U/L、ALT40U/L)明显高于自发清除者(AST40U/L、ALT40U/L),两组相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HCV抗体水平结合临床综合信息可初步评价患者的感染状态,且HCV抗体S/CO值=10可作为其高、低值得分界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血清转氨酶水平的变化。方法采集多中心MHD患者病史、输血史、肾移植史等临床资料,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抗HCV抗体及HCV-RNA。结果 796例透析患者抗HCV抗体阳性176例(22.1%),其中HCV-RNA阳性142例(80.7%)。单因素分析表明,MHD患者的HCV感染与透析时间、输血率、透析器复用率及肾移植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析时间(OR=1.38,95%CI=1.24~1.53,P<0.05)和透析器复用史(OR=10.91,95%CI=5.52~21.55,P<0.05)是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HCV感染组和HCV未感染组的ALT水平分别为(25±30)U/L和(12±13)U/L,AST水平分别为(24±20)U/L和(16±1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V感染组和HCV未感染组的ALT异常增高率分别为17.0%(30/176)和2.4%(15/620),AST异常增高率分别为10.5%(18/171)和4.8%(29/6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抗HCV抗体阳性的透析患者可进一步检测HCV-RNA以判断其活动性;监测血清转氨酶水平虽不宜作为判断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敏感指标,但可作为了解肝损害的指标;针对MHD患者应当采取综合措施,控制HCV的传播,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载量与肝功能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丙型肝炎患者115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CV R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及球蛋白(GLB)水平,分析HCV RNA载量与肝功能指标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ALT、AST、G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L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男性患者ALT水平高于女性患者(P<0.05),ALB水平低于女性患者(P<0.05)。HCV RNA不同载量组的ALT、AST、GL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HCV RNA载量水平的升高,AST、ALT水平逐渐升高。结论丙型肝炎患者ALT、AST、ALB和GLB水平与健康人群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HCV RNA载量患者AST、ALT、GLB水平也存在差异,故可将其作为评价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伤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对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临界值调整后40~50U/L和大于50U/L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观察降低血液报废率效果和探讨ALT异常与HBV和HC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分析青岛市中心血站2013~2014年2 656例ALT40U/L的无偿献血者的HBV和HCV血清学和核酸检测(NAT)结果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ALT在40~50U/L者共1 771例(66.68%),其中6例HBsAg ELISA(+),NAT(+)2例,NAT(-)4例,8例抗-HCV抗体ELISA(+)样本中,NAT(+)4例,NAT(-)3例,1例TP阳性未做NAT。ALT50U/L的885例献血者中,HBsAg反应性者5例,抗-HCV抗体反应性者7例,全无反应性者873例。相关性统计数据表明:ALT与H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与H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在40~50U/L的献血者的比例远远高于50U/L以上的献血者,调整临界值后大大降低了血液报废率,ALT升高与HBV发生存在相关性而与HCV的发生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与HCV核心抗原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的相关性及符合性。方法逆转录-PCR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94例怀疑HCV感染患者的血清HCV RNA,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核心抗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水平。结果 94份样本中HCV RNA阳性率为56.4%(53/94),核心抗原阳性率为53.2%(50/94),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率为84.9%(45/53);ALT异常率为62.3%(33/53),并随HCV RNA载量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HCV RNA定量检测及HCV核心抗原检测结合ALT结果分析有助于临床了解HCV在体内的复制水平和肝脏的炎性反应状态,指导临床用药及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6.
韩莹  孙琳  刘燕敏  丁惠国  王曙照 《临床荟萃》2011,26(21):1871-1873
目的通过分析转氨酶正常及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病理检查结果,探讨肝活检对这类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检查258例患者的血清及肝脏活检病理标本,根据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升高情况,以ALT正常(n=78)和异常(n=180)分组,再以ALT升高〈2倍正常上限为界分为ALT≥2倍正常上限组(n=83)和ALT〈2倍正常上限组(n=175),分析肝脏病理炎症损伤程度(G)及纤维化分期(S)与检验的符合程度。结果肝功能正常患者中有17例(21.8%)炎症坏死≥G2,27例(34.6%)纤维化≥S2。有33例(42.3%)肝功能正常患者肝穿符合抗病毒指征,有98例(56.0%)ALT〈2倍正常上限患者肝穿符合抗病毒指征。以ALT=63.3U/L为界预测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时,曲线下面积为0.781。结论对肝功能正常及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将肝活检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如遇患者无法行肝穿病理检查时,建议医生可考虑将ALT≥63.3U/L作为抗病毒治疗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中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肝功能损伤过程中的影响。方法本院63例HCV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分别检测患者Leptin、IL-6、速率法检测谷丙转氨酶(AL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V感染患者Leptin水平、IL-6、ALT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HCV感染患者的Leptin水平、IL-6、ALT,可以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应答状态及肝脏受损程度,对有效指导临床诊疗丙型肝炎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ALT单项检测不合格献血者追踪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追踪调查单项检测40 U/L≤ALT≤70 U/L的无偿献血者ELISA-HBsAg/抗-HCV和NAT-HBV/HCV检测结果。方法随机选取单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150名,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其它必检项目阴性,40 U/L≤ALT≤70U/L的无偿献血者25名进行追踪调查,当其再次献血时对其分别做ELISA-HBsAg/抗-HCV和NAT-HBV/HCV检测。结果曾因ALT单项检测结果不合格而被淘汰的25名无偿献血者分别在153—401 d内第1次成功献血,检测ELISA-HBsAg/抗-HCV和NAT-HBV/HCV后结果均为阴性;有5名献血者在后续的54—206 d内第2次献血,经上述检测后结果均为阴性。以上血液均视为合格被发往临床用血单位。结论本组资料中40 U/L≤ALT≤70 U/L的无偿献血者没有感染或携带HBV/HCV。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男性青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人群分布,了解青年人肝功能状态,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情况,为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和预防控制提供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方法对北京交通大学2014-2016年6 346例15~21岁男性进行血清ALT检测,按ALT 0~20、20~40、40~60、60~300、≥300U/L 5个区间进行统计,对ALT≥60U/L者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根据民族、城乡及地区分别对数据进行整理。结果 6 346例男性青年ALT总体水平为(24.20±24.71)U/L,与同期检测的3 940例女性青年ALT水平[(13.96±13.40)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LT分布状态主要以(0~40)U/L为主(87.44%),汉族男性青年ALT水平[(24.43±25.73)U/L]与少数民族男性青年[(22.75±16.93)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地区ALT水平最低(21.29±16.71)U/L,最高(25.37±28.73)U/L,各地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T异常(≥60U/L)总体检出率为4.90%,不同地区ALT异常检出率为2.33%~6.52%,各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T≥60U/L男性青年中乙肝两对半全阴性占51.45%,HBsAg阳性检出率为1.93%,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男性青年肝功能分布态势与城乡、民族及地区之间有一定关系,ALT为0~40U/L符合青年男性正常参考水平;我国强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效果明显,HBsAg携带并不是导致男性青年ALT水平升高的主要因素,应加强男性青年乙肝疫苗的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珠海口岸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感染者外周血miRNA-122表达的变化及其对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6例丙型肝炎IgG抗体初筛阳性患者外周血,定量检测HCV RNA水平。对HCV RNA阳性患者检测miRNA-12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检查肝脏超声影像学改变,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96例HCV IgG阳性患者检测出49例HCV RNA阳性,占60.9%;两组患者miRNA-122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LT呈正相关,与HCV RNA无相关性。B超检查发现11例合并轻度脂肪肝,合并脂肪肝患者miRNA-122表达水平高于无脂肪肝患者。结论 HCV阳性患者循环miRNA-122表达可能与病毒复制无关,而是反映肝脏组织活动性损害和病变严重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献血者ALT上限值的确定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ALT异常是我国献血者查体不合格和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本文对确定中国献血者ALT上限值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献血者的初检标本和复检标本应用IFCC推荐的速率法测定ALT,应用ELISA方法测定HBsAg和anti—HCV。[结果]6057份初检标本中ALT异常(≥41U/L)标本191份,其中11份HBsAg阳性(5.76%),4份anti—HCV阳性(2.09%);176份单纯ALT异常标本中酶活性在4l~80U/L占81.25%,41~100U/L占89.77%,41—120U/L占94.32%,≥121U/L占5.68%。47590份复检标本中ALT异常标本500份,2份HBsAg阳性(0.4%),9份anti—HCV阳性(1.80%):489份单纯ALT增高标本占总不合格率的68.87%,AL.T活性41~80U/L占89.57%,41~100U/L占93.87%,41—120U/L占97.34%,≥121U/L占2.66%。[结论]将献血者ALT筛查上限定为正常上限的2倍(≤80U/L)或60U/L,血源浪费可降低30%-40%以上,血液报废率可降低50%~60%以上;目前献血者采用标准(≤40U/L)无助于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2.
张仙森  方年  张欣 《临床医学》2008,28(3):114-115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损伤患者中,血清瘦素水平和外周血B细胞、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探究感染在损伤肝功能过程中的影响.方法 取本院58例HCV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34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外周血B细胞、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HCV感染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外周血B细胞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1);CD3、CD4、CD4/CD8则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血意义( P<0.01);HCV感染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检测HCV感染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外周血B细胞和T细胞亚群可以反映其机体免疫功能及肝脏受损情况,有效指导临床上对此类患者的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街头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隐匿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OCI)的关系,旨在提高街头献血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榆林市865例街头献血者的检查资料,检测入组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外周血HCV RNA、血ALT水平,分析865例街头献血者检测结果,并对ALT异常献血者OCI筛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LT水平与外周血HCV RNA的相关性。结果 865例献血者中,ALT正常献血者686例,占79.31%,ALT异常者179例,占20.69%,ALT异常者HCV R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献血者(P<0.05);179例ALT异常献血者中共68例外周血HCV RNA阳性,其中外周血HCV RNA阳性者ALT水平明显高于HCV RNA阴性者(P<0.05);ALT水平与外周血HCV RNA载量呈正相关(r=0.346,P<0.05)。结论街头献血者不仅需常规检测ALT水平,且需重视对OCI筛查以及外周血HCV RNA的检测,以提高街头献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交叉感染患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6(IL-6)、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及肝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58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90例(HBV组),单纯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86例(HCV组),HBV和HCV交叉感染82例(交叉感染组)。HBV组90例,男性48例,女性42例,HCV组86例,男性45例,女性41例,交叉感染组82例,男性42例,女性40例。比较三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6、IP-10等免疫学指标水平变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及肝脏储备功能量化评估分级标准(Child-Pugh)评分;免疫学指标与肝功能指标及Child-Pugh评分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交叉感染组与HBV组和HCV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6、IP-10含量均有明显差异,且交叉感染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HBV组患者ALT水平明显高于HCV组和交叉感染组(P0.05);HCV组与HBV组和交叉感染组AST水平有明显差异,且HCV组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HBV组患者TBil水平明显高于HCV组和交叉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感染组患者Child-Pugh评分明显高于HBV组和HCV组(P0.05);HBV组和HCV组患者Child-Pugh评分有明显差异,且HBV组明显高于HCV组(P0.05);血清中IFN-γ、IL-6、IP-10含量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交叉感染对肝功能指标影响不明显,对血清中IFN-γ、IL-6、IP-10含量影响较大,可加重体内炎症反应,降低肝脏储备功能,易发生肝性脑病、腹水等并发症,免疫指标的检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何莉莉  张兴旺  居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9):2505-2506,2509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PCR-SSP)方法检测甘肃地区汉族150例慢性丙型肝炎及75例健康对照者MBL第一外显子(EXONⅠ)52、54、57位基因型。结果甘肃地区汉族人群MBL基因EXONⅠ的52,57位没有检测出突变体,而54位基因在HCV感染者和在正常对照者中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80U/L、ALT〈40U/L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RNA定量中、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MBL-54位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感染者MBL的EXONⅠ54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CV感染无显著相关性,而54位等位基因与ALT的升高和HCV-RNA载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口服降血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水平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RVR(80.56%)、EVR(86.11%)、ETVR(88.89%)及SVR(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RVR(52.78%)、EVR(69.44%)、(75.00%)及ETVR(55.56%),血清HCV RNA[(3.17±1.09)lgIU/mL]、ALT[(38.72±25.21)U/L]及AST[(30.85±14.78)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血清HCV RNA[(3.79±1.15)lgIU/mL]、ALT[(53.36±27.32)U/L]及AST[(39.26±19.7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值都有所降低,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肝功能恢复较好,血常规代谢指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毛小荣  袁宏 《临床荟萃》2007,22(6):389-392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汉族慢性丙型肝炎140例及正常对照70例,并将患者分组后采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SPCR)方法,分析甘肃地区TNF-α-308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结果TNF-α-308位各基因型频率在HCV感染者中和在正常对照者中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NF1和TNF2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丙氨酸转氨酶(ALT)>80U/L、ALT<40 U/L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A等位基因与ALT的升高有一定的相关性;应答组与无应答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抗病毒治疗的反应与A、G等位基因均无关;HCVRNA定量中、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TNF-α-308位基因型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V感染者TNF-α-308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CV感染无关;A等位基因与ALT的升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较为广泛,呈全球性分布。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如得不到及时和合理的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升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早已取得共识,即应采取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但对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是否应该常规接受抗HCV治疗,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分歧。本文对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自然史和治疗等研究进展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HCV,HCV RNA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8年12月检验科收集的143例抗-HCV(S/CO≥1)初筛实验阳性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抗-HCV、HCV RNA病毒载量、ALT检测。结果143例抗-HCV初筛阳性患者中,99例HCV RNA阳性(69.23%),且随着S/CO比值的增高HCV RNA检出的阳性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9例HCV RNA阳性患者中93例抗-HCV的S/CO>10,但随着S/CO的增大,HCV RNA病毒载量高低水平出现的阳性率没有增加(P>0.05);HCV RNA阳性患者ALT异常率(46.46%)高于阴性患者(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例HCV RNA阴性(30.76%)患者中有33例的S/CO>10,且有9例ALT异常。结论ELISA法检测血清抗-HCV诊断丙型肝炎与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均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荧光定量PCR法的阳性率低于ELISA法;在临床诊断中ELISA法抗-HCV初筛阳性的样本应同时进行HCV RNA及ALT的联合检测,以避免漏诊、误诊,也为临床抗病毒的有效评估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CV基因型、病毒载量与血浆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集HCV ELISA阳性,核酸阳性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262份,对HCV进行基因分型,检测血浆HCV RNA含量及ALT水平,统计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62例标本中大多数为HCV 1型和6型(48.5%,31.7%);血浆ALT平均水平(65.6 U/L)高于正常值,男性高于女性(t=2.443,P<0.05),4种基因型之间ALT活性无统计学意义(F=1.015,P>0.05),ALT水平与病毒载量间无相关性(r=0.12,P>0.05)。结论 HCV阳性献血者ALT水平升高。性别是影响ALT水平的因素之一。HCV基因型和血浆ALT水平不相关,HCV病毒载量和血浆ALT水平也无相关性。尚不能用HCV基因型,基础RNA含量来判断肝脏炎症的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