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eADC)值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值,结合MRI平扫对可疑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41例患者均行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成像检查并行BI-RADS分级为Ⅳ级,且经手术病理证实。在病变感兴趣区测量ADC值、eADC值和rADC值;采取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其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按ADC值大小进行良、恶性分布情况统计,均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两两比较中,恶性病变ADC、rADC值低于良性病变,eADC值高于良性病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以1.440×10^-3 mm^2/s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界值,敏感性为85.7%,特异度为55.0%,准确度为70.7%。以DWI中ADC值<1.440×10^-3 mm^2/s作为恶性的评判标准,Kappa=0.712,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好。结论扩散加权成像技术(ADC值、eADC值和rADC值)是磁共振检查鉴别可疑性乳腺癌可靠的指标;结合MRI平扫对BI-RADS分类Ⅳ级病变良恶性鉴别更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扩散峰度成像(DKI)对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64例,三阴性组46例,非三阴性组118例,所有患者均行DWI、IVIM及DK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和平均扩散峰度值(MK)、平均扩散率(MD);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DWI、IVIM和DKI诸参数的差异,绘制ROC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三阴性组的MK值小于非三阴性组(P=0.02),呈低度负相关(r=-0.212,P=0.006);而三阴性组的ADC、D、f值及MD值高于非三阴性组(P<0.05),呈低度正相关(r=0.178~0.449,P<0.05)。当ADC≥1.11×10-3mm2/s、D≥0.72×10-3mm2/s、f≥33.3%、MD≥2.13×10-3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MR DWI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价值。方法 对36例经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在NAC前、后不同疗程末行DWI。依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化疗前ADC值的差异及化疗前、后不同疗程肿瘤ADC值的差异。结果 36例中,有效组(24例)化疗前肿瘤平均ADC值为(0.98±0.18)×10-3 mm2/s,无效组(12例)化疗前肿瘤平均ADC值为(0.95±0.15)×10-3 mm2/s(t=0.694,P=0.411)。有效组化疗后ADC值升高,化疗前肿瘤ADC值与化疗第2~8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效组化疗前、后肿瘤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组化疗前20例患者的对侧正常乳腺组织平均ADC值为(1.98±0.30)×10-3 mm2/s,化疗4个疗程后12例患者的对侧正常乳腺组织平均ADC值为(1.96±0.28)×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化疗有效组乳腺癌ADC值较化疗前升高;根据ADC值可以早期预测乳腺癌NAC疗效。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肿瘤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利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探讨其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物方面的价值. 方法患者28人,良性8人,恶性20人.均经手术病理证实.DWI采用两组序列(分别为扩散敏感系数b=0,1000s/mm2,和b=30,300,1100s/mm2),并计算ADC值. 结果在b=1000-0s/mm2 时,正常腺体的ADC值[(1.75±0.54)×10-3mm2/s]与良性肿物的ADC值[(1.53±0.34)×10-3mm2/s]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正常腺体与恶性肿物的ADC值[(1.22±0.28)×10-3mm2/s]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良恶性肿物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b=300,30s/mm2 时,三者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在b=1100,300s/mm2 时,良恶性肿物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我们把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值定为1.35×10-3mm2/s,即<1.35为恶性,>1.35为良性,诊断的敏感性为69.6%,特异性为75.0%. 结论 DWI图像(尽量选择TE时间与肿瘤的T2相近的序列)有助于检出病变,可作为常规检查序列之一.大b值差的ADC值能够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亦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相关性致死原因.MR因软组织分辨力高、无辐射损伤等优势,在诊断乳腺癌方面的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同.DWI通过检测水分子在组织细胞内的扩散运动进行功能成像,无需注射对比剂,成像时间短.本文就DWI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HER2表达与超声造影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133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测定定量参数、时间-强度曲线类型以及肿块增强模式;术后行免疫组化法(IHC)检测HER2表达,分析HER2表达与超声造影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HER2表达与峰值时间负相关(P<0.05),与强度差值、增强强度指数、上升斜率正相关(P<0.05),与TIC曲线类型有相关性(P<0.05),与峰值强度、始增时间、增强模式无相关性(P>0.05).HER2表达“3+”组与阴性组间在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峰值强度、强度差值、增强强度指数及上升斜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与“3+”组在始增时间、峰值强度、强度差值、增强强度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超声造影各定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与“3+”组HER2乳腺癌时间-曲线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级别HER2表达的乳腺癌超声造影表现存在差别,表现在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峰值强度、强度差值、增强强度指数及上升斜率等定量指标上,同时也表现在肿瘤增强模式以及时间-强度曲线类型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1例胰腺癌(15例合并肝脏转移瘤、21例合并淋巴结转移)、25例正常对照组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DWI(b值取0、600 s/mm2),分析比较胰腺癌病灶、剩余胰腺实质区与对照组胰腺DWI信号特点,并测定各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定量分析比较各组间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31例胰腺癌中,27例呈高信号,15例合并肝脏转移瘤及21例合并淋巴结转移均呈高信号,胰腺癌组、剩余胰腺实质区、对照组ADC值分别为(1.57±0.26)×10-3 mm2/s、(1.93±0.49)×10-3 mm2/s、(1.77±0.19)×10-3 mm2/s,胰腺癌组ADC值低于剩余胰腺实质区(t=3.61,P<0.001)、低于对照组(t=3.21,P<0.01),剩余胰腺实质区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54,P>0.05)。结论:DWI可清晰显示胰腺癌病灶及肝脏转移、淋巴结转移灶,对胰腺癌诊断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评估浸润性乳腺癌肿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后病理学确诊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81例,术前均采用具备双边、四通道乳腺线圈的3.0T MR行DWI,分析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分级、组织学与ADC值的关系。结果 81例患者中,共检出101个恶性病灶,DWI检测到恶性病灶99个,检出率为98.02%(99/101)。肿瘤Ⅰ、Ⅱ、Ⅲ级的ADC值分别为(1.12±0.19)×10-3 mm2/s、(1.02±0.16)×10-3 mm2/s、(0.89±0.15)×10-3 mm2/s,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78,P<0.001)。ADC值与肿瘤分级呈负相关(r=-0.450,P<0.01)。结论 ADC值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分级具有相关性,可用于评估其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MRI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多时相增强MRI(DCE MRI)对T1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8例共104处乳腺小病灶(最大径≤2cm),其中乳腺癌79处,良性病灶25处。所有患者均行DCE MRI和DWI,DCE MRI采用乳腺多时相增强(VIBRANT)序列,成像后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800s/mm2, SE-EPI序列,在扩散图像处理后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ADC值,对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DCE MRI对T1期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4.9%(75/79),特异性为76%(19/25)。DWI中,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良恶性的诊断阈值为1.11×10-3mm2/s,以此值作为判断界值,ADC值诊断T1期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9.9%(71/79),特异性为88%(22/25)。DWI与DCE MRI诊断T1期乳腺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间无统计学差异。根据ADC值结合形态学特征及TIC对T1期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1.1%(72/79),特异性为88%(22/25)。结论:DWI对T1期乳腺癌诊断敏感性较高,ADC值对诊断T1期乳腺癌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MR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在浸润性乳腺癌分级中的应用及与ER、PR、HER-2、Ki-67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搜集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经病理及临床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53例,其中男1例,女52例,病理组织学分级:5例(9.4%)为1级,26例(49.1%)为2级,22例(41.5%)为3级。所有患者进行包括DKI序列的乳腺磁共振扫描。通过Matlab2011b软件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和扩散峰度平均值(mean kurtosis,MK)值,对照病理结果,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评价上述参数值与浸润性乳腺癌病理分级及与ER、PR、HER-2、Ki-67的相关性。结果 ADC、MD和MK值在不同级别浸润性乳腺癌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表达水平的ER、PR、HER-2及Ki-67统计学中发现,仅仅ADC和MD值对ER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K值对不同乳腺癌Ki-67高、低表达分组间的统计差异P=0.055,相较ADC、MD值已非常接近于0.05。ADC、MD和MK值在PR、HER-2等其余乳腺癌相关预后因素分组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I在术前评估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分级的价值有限,但在评估肿瘤增殖活性方面有一定帮助,为肿瘤的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它的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三阴性乳腺癌(TNBC)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由于侵袭性强,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预后差。目前磁共振成像是诊断乳腺癌最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协助诊断和预后评估。三阴性乳腺癌典型MRI表现为单一病灶,呈肿块型,形态不规则,边缘光滑,在T2WI上病变中心呈高信号。进一步的工作是研究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DWI、MR波谱(MRS)等。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利用MR分子成像可从代谢、功能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乳腺癌,已成为乳腺癌分子影像学的重要成像技术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乳腺癌MR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乳腺成像(MRM)BI-RADS 3-5类肿块性病变的动态增强(DCE)MR征象、弥散加权成像(DWI)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个初诊为BI-RADS 3-5类肿块性病变的磁共振征象,对病变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性。结果:DCE-MRI征象中,形状不规则或分叶、边缘不规则或毛刺征、环状强化、早期强化率>100%及廓清型曲线提示恶性病变征象;ROC曲线分析ADC最佳诊断阈值为1.25×10-3 mm2/s,且具有高诊断效能(>0.900);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及准确性分别为90.4%、91.4%、96.2%、80%及90.7%。结论:DCE-MRI与DWI联合应用对提高BI-RADS 3-5类肿块性病变的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应用MR动态增强成像(DCE-MRI)与联合应用1 H-MRS及DCE-MRI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乳腺肿瘤患者的1 H-MRS及DCE-MRI表现,包括恶性肿瘤33例,良性肿瘤17例,并与病理及临床随诊结果进行对比。对所有患者分别行常规扫描、1 H-MRS扫描及注射对比剂后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和胆碱(Cho)峰的显示情况。结果以TIC类型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为100%(33/33),特异度为58.82%(10/17),准确率为66.00%(33/50);应用1 H-MRS联合DCE-MRI诊断的敏感度为100%(33/33),特异度为88.24%(15/17),准确率为96.00%(48/50),与单纯DCE-MRI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2)。结论 DCE-MRI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和准确率较低。1 H-MRS与DCE-MRI联合应用可提高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产率的逐渐增加,新辅助化疗已经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MRI不仅能清晰硅示肿块大小及与周嗣组织的l炎系,还可利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MR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和MR波谱成像fMRS)为代表的功能MRI技术,存肿瘤形态发生改变之前,更早期评估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为临床制定最佳的化疗方案提供重曼依据。作者综述MRI新技术存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BI—RADSMRI探讨MR检查对病理性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乳腺专用磁共振AURORA—MR检查61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根据BI—RADS-MRl分析其影像征象包括形态学特征、强化曲线及分类评估并与术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61例病理性乳头溢液MR检查发现62个病灶,术后恶性病灶16个,包括导管原位癌(DCIS)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12个,DCIS伴黏液腺癌1个及浸润性导管癌(IDC)3个,术前均为BI—RADS4—5级评估,恶性检出率100%;良性病变共46个,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IP)伴不典型增生(ADH)15个,IP10个,多发IP7个,导管上皮乳头瘤样增生12个及纤维囊性乳腺病2个,术前MR评估BI-R.ADS1~3级31个,BI.RADS4—5级15个,良性诊断符合率为67.4%,MRt高估的病变包括交界性质病变IP伴ADH8个,多发IP4个,IP2个和导管上皮乳头瘤样增生1个。增强图像的形态学特征仅段样强化对鉴别良恶性有意义,阳性预测值达73.3%,其易出现在恶性病变中(68.8%掰.8.7%,P〈0.05);内部强化特征以成群结节样强化对提示恶性有意义(56.3%vs.10.9%,P〈0.05),其阳性预测值为64.3%;内部点状强化更易出现在良性病变中(6.3%螂.37.0%,P〈0.05)。恶性病灶的时间一信号曲线常见为流出型,其在良恶性病灶中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56.3%vs.17.4%,P〈0.05),阳性预测值为52.4%。结论恶性乳头溢液在MRI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MR检查为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MRI非形态学特征(血流动力学、功能学)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77例手术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MRI非形态学特征与C-erbB-2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早期强化率及ADC值,应用t检验、χ2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其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早期强化率与C-erbB-2表达无相关, ADC值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C-erbB-2表达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ROC曲线分析,得到判断C-erbB-2表达的最佳ADC值诊断界值为0.988×10-3mm2/s。结论乳腺癌C-erbB-2表达与MRI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相关性,与ADC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MRI是目前公认的前列腺癌最佳影像检查技术。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各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不断问世并应用于临床,如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磁共振波谱、灌注加权成像等,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依据。随着研究的深入,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的进展及扫描参数的进一步优化,多参数MRI检查将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