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弹弓式磨牙远移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胡遒生 《口腔医学》2003,23(2):94-95
目的 研究口内支抗法远中移动磨牙的方法。方法 使用弹弓式磨牙远移器,以Nance弓为支抗,弹力链状圈为矫治力来源,借助钢丝支架远中移动磨牙。共治疗8例患者。结果 磨牙每月可向远中移动1.46mm。结论 弹弓式磨牙远移器能有效地利用口内支抗远中移动磨牙,并具有加力方便、磨牙不易旋转、易于清洁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运用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患者14例,利用上颌前段牙弓和下牙弓组成口内支抗系统,通过推簧和Ⅱ类牵引,分次远中移动上颌牙,恢复磨牙的中性关系和前牙正常的覆盖.并进行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整个上牙弓远中移位,上切牙突度减小,Ptm-6距减小(P<0.05);鼻唇角、上下唇角及上唇长增大(P<0.05);侧貌改善明显.结论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因上颌牙弓前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改良J钩加镍钛螺簧推磨牙向远中矫治Ⅱ类牙列拥挤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介绍一种临床行之有效的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方法。方法 采用镍钛螺簧持续加力 ,并配合改良式口外力J钩和Ⅱ类颌间牵引来加强支抗 ,白天、晚上交替使用。对 8例 (男 3例 ,女5例 )Ⅱ类牙列拥挤患者实施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结果 上颌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的距离为 4.0 8± 0 .0 9mm(最多达 5 .6 8mm ,最少为 2 .1 2mm)。平均治疗时间为 1 0 .2 5周。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的速率为1 .6 0± 0 .0 1 3mm/每月。结论 应用镍钛螺簧持续加力并配合稳定的支抗口外力J钩和Ⅱ类颌间牵引 ,实现了磨牙的快速向远中移动且支抗稳固 ,也未出现其他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畸治疗中.开拓间隙的主要手段有拔牙、扩弓、邻面去釉和推磨牙向远中。拔牙是获得间隙的最好方式,但不是适合所有病例:扩弓可获得间隙,但是殆关系不稳定,容易复发:邻面去釉也可获得一定的间隙,但是口腔卫生情况较差的患者.可能会发生继发龋:推磨牙向远中逐渐成为目前正畸治疗中常用的手段。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非依赖性磨牙远移技术的报道很多,与传统的利用口外支抗的矫治器相比.利用口内支抗的非依赖性磨牙远移技术作用力持久,不需要依赖患者的配合,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Pendulum矫治器远移及竖直磨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通过对Pendulum矫治器的临床应用及竖直曲的设计,探讨上颌磨牙远移及竖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例安氏Ⅱ类错He伴轻、中度拥挤病例,应用Pendulum矫治器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3例患者的上颌磨牙均能充分远移,且上颌磨牙的远中倾斜匀能通过竖直曲的应用明显改善。结论:Pendulum矫治器是矫治安氏Ⅱ类错He方便、有效的矫治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有限元模型并模拟临床推上颌磨牙远移,分析其位移趋势以及应力分布的差异。方法:通过CT扫描获得自愿者(男,25岁)上颌骨数据,利用Mimics等软件建立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的三维模型,施加模拟隐形及固定矫治器推上颌第二磨牙远移的载荷,比较其位移趋势及其牙周膜应力分布差异。结果:隐形组磨牙远移时位移的旋转中心位于根尖1/3处,固定组位移的旋转中心位于根分叉处;牙周膜最大应力值隐形组高于固定组,但隐形组应力分布均匀;支抗前牙位移隐形组小于固定组。结论: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在推磨牙远移时均使磨牙产生远中倾斜移动趋势,在对于支抗牙的控制方面隐形组优于固定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运用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患者 14例 ,利用上颌前段牙弓和下牙弓组成口内支抗系统 ,通过推簧和Ⅱ类牵引 ,分次远中移动上颌牙 ,恢复磨牙的中性关系和前牙正常的覆盖。并进行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矫治后 ,整个上牙弓远中移位 ,上切牙突度减小 ,Ptm- 6距减小 (P <0 .0 5 ) ;鼻唇角、上下唇角及上唇长增大 (P <0 .0 5 ) ;侧貌改善明显。结论 :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因上颌牙弓前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的病例资料,分析矫治的难点和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组病例为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牙列拥挤患者22例,男性8例,女性14例,年龄11.3—26.7岁,平均16.5岁。拔除1—4颗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其中拔除4颗第一磨牙5例,拔除3颗第一磨牙1例,拔除2颗第一磨牙4例,拔除1颗第一磨牙12例。结果患者矫治时间为14—25个月,平均18.5个月,矫治后患者前牙覆骀、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牙弓间隙全部关闭,面部侧貌协调。结论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应注重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相应的矫治技巧和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一种矫正器和相应的矫正方法,用于推磨牙向后,开辟间隙,矫正由于磨牙前移导致的颊侧低位萌出的上颌尖牙,以及单纯上后牙前移造成的中度上牙弓牙性前突.方法:先取模制作上颌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带环,再将4个带环在口内就位;第2次取印模灌制石膏模型,然后在有4个带环的模型上制作磨牙远移器;将其取下在患者口内就位,并在导杆上套装推簧,用以加力.结果:使用该方法矫正4例患者,均在3个月内将双侧磨牙推向远中,为后续治疗开辟了间隙.结论:上颌磨牙远移器及其使用技术是远中移动上磨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隐形矫治器上颌磨牙远移的生物力学研究模型,分析矫治体系的初始位移及应力分布特点,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建立隐形矫治上颌磨牙远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ANSYS软件中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求得受力瞬间牙齿在牙周膜及周围牙槽骨等约束下的移动方式、牙套形变、牙周膜应力分布,并探索适宜的Ⅱ类牵引增强前牙支抗的必要性及适宜力值。结果 第二磨牙远移的同时伴有其牙冠远中倾斜、伸长及舌侧倾斜;其余牙表现为唇/颊倾、压低且位移量与距支抗牙距离成反比。牙周膜等效应力越靠近颈缘越大,距离第二磨牙越远越小,均小于牙周组织可承受最大应力。矫治器在第二磨牙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位移峰值小于材料的弹性极限和拉伸极限强度。100 g Ⅱ类牵引可以有效抵抗前牙唇倾,300 g牵引力作用于牙列后超过牙周膜最大承受力值。结论 使用无托槽矫治技术远移磨牙不能实现单纯的整体移动且支抗牙有一定的支抗丧失,需要进行必要的支抗控制。100 g Ⅱ类牵引即可有效抵抗推磨牙带来的前牙支抗丧失,300 g牵引力作用下牙周膜受力过大,尽量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下颌第二恒磨牙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下颌第二恒磨牙解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 10 6 2颗离体下颌第二恒磨牙 ,对其牙根形态、颈部釉突及龋坏情况进行分类统计 ,结合文献探讨相关临床意义。结果 下颌第二磨牙多为双根型 ,变异根型占 4 7.6 5 % ,以槽状根居多 ,占 31.6 4 %。牙颈部釉突发生率高达 74 .4 8% ,以颊面及舌面I级者居多。受检牙有 4 3.6 0 %龋坏 ,累及 6 17个牙面 ,其中以远中面受累最多。结论 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变异率高 ,远中面龋坏多见 ,防治时应当注意 ,该牙颈部釉突发生率高与单独牙周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12.
赵峰  陈红亮  孙勇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5):397-398,402
目的:探索保存斜折磨牙的保存方法。方法:采用牙冠延长术并结合少量去骨,修整牙龈形态的方法来恢复由于牙折丧失的生物学宽度。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修复材料恢复功能,定期复查牙松动度及牙周袋深度,追踪6个月以上并记录结果。结果:10例患者追踪12个月,1例失败,9例患牙良好。结论:牙冠延长术结合少量去骨能有效恢复重建斜折磨牙丧失的生物学宽度,维护牙列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钟摆联合NiTi推簧矫治器远移磨牙的疗效。方法 测量15例使用该装置远移磨牙病例的术前术后模型,观测磨牙远移的距离及磨牙间的宽度,覆He覆盖的变化。结果 钟摆联合NiTi推簧矫治器使磨牙每月平均远移2mm,磨牙间宽度平均增加0.7mm,前牙覆盖平均增加0.4mm,覆He基本无变化。结论 钟摆联合NiTi推簧矫治器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推磨牙远移的矫治器。  相似文献   

14.
黄吉娜  徐钢梅 《口腔医学》2004,24(6):352-354
目的 研制适合中国人牙牙合特征的滑动直丝弓矫治器 ,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中国人正常牙合的牙牙合特征并参考国外同类直丝弓矫治器 ,研制出符合中国人牙牙合特征的滑动机制直丝弓矫治器 ;随机选择 13~ 17岁错牙合畸形患者 4 0例进行临床使用 ,并对矫治后的模型进行测量。结果 使用该矫治器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但上颌尖牙的转矩及下颌第二前磨牙的底板厚度尚可适当增加。结论 该矫治器可使矫治结果更符合中国人的牙牙合特征 ,个别数据尚可进一步修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颌第一磨牙种植义齿临床牙冠高度与咬合力的关系。方法:按种植牙与邻牙的临床牙冠高度分组,在修复完成并负载1年后,采用T-scanⅡ测量患者牙尖交错位时的咬合力,分析30例上颌第一磨牙种植病例临床牙冠高度和咬合力的关系。同时观察种植体周围骨高度丧失的情况,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临床牙冠高度小于邻牙1.3倍的种植义齿,与临床牙冠高度超过邻牙1.3倍但不足1.5倍的种植义齿的咬合力有显著差异(P<0.01),且后者较前者的咬合力小。临床牙冠高度大于邻牙1.5倍的种植义齿,与临床牙冠高度超过邻牙1.3倍但不足1.5倍的种植义齿的咬合力有显著差异(P<0.01),且前者的咬合力比后者小。负载1年时,不同临床牙冠高度的种植体周围的牙槽骨高度丧失量没有明显差异(P>0.1)。结论:临床牙冠小于邻牙1.3倍的种植义齿,和临床牙冠超过邻牙1.3倍但未到1.5倍的种植义齿,以及临床牙冠大于邻牙1.5倍的种植义齿之间比较,临床牙冠高度越大,其咬合力越小。负载1年时,不同临床牙冠高度对种植体周围牙槽骨高度丧失量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endodontics》2020,46(4):464-470
IntroductionClinicians are often reluctant to use the palatal approach in apical surgery for the maxillary first molar.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apical surgery on the palatal root of the maxillary first molar by using a palatal approach.MethodsWe searched for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pical surgery with a palatal approach on the palatal root of the maxillary first molar between March 2010 and September 2017 by a single operator. A total of 46 teeth from 46 subjects were included, and they were examined at 6 and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annually thereafter. To evaluate whether there was nerve damage on the surgical side, a pinprick test and cotton swab test were used with a 0–10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compared by using the Wilcoxon signed-rank test.ResultsOf the total 35 recall cases (recall rate, 76%; average follow-up time, 3.5 years), success was considered achieved in 32; 30 cases showed complete healing, and 2 had incomplete healing. Three cases resulted in failure, all occurring within 1 year after surgery. The pinprick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numerical rating scale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7, and the responses on the surgical sit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n the contralateral site (P = .109). All subjects showed normosensitivity to the cotton swab test.ConclusionsApical surgery on the palatal root of the maxillary first molar using a palatal approach was predictable and successful, and the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resulting from artery and nerve damage was small.  相似文献   

17.
纤维桩与插销桩修复磨牙严重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2种桩核材料用于磨牙严重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80颗磨牙缺损患牙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和铸造插销式分体桩核冠修复,2年后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玻璃纤维桩组出现1颗冠折;插销式分体桩组所有患牙均未出现冠松动脱落、冠桩脱落、冠折、根折、桩折,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磨严重牙缺损患者,选用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或铸造插销式桩核冠修复均可,但对于缺损严重合并牙根条件差的患牙,选用玻璃纤维桩需慎重。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比较藏族和汉族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数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收集藏族和汉族患者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CBCT图像440例,测量根长、弯曲度、弯曲位置、是否有第二近颊根(MB2)、MB-MB2距离.结果:藏族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长度较汉族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中颊根根管弯曲度比较,藏汉族有统...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Self-tapping miniscrews are commonly being used as a temporary anchorage device for orthodontic purpose. A prerequisite for the insertion of these screws is the preparation of a pilot hole, which is time consuming and may result in damage to nerves, tooth root, drill bit breakage and thermal necrosis of bone.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sign of drill-free screws enables them to be inserted without drilling. The aim of this prospective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stability and clinical response of the soft tissue around the self tapping and drill free screws when used for orthodontic anchorage for en mass retraction of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